淺析15世紀英格蘭沃里克伯爵發動政變的經過及其影響

趣觀歷史 發佈 2024-02-27T09:13:05.625031+00:00

#歷史開講#文| 拾得編輯|明芃1468年末至1469年初,英格蘭再次戰雲密布,約克王朝面臨著嚴重的統治危機,內憂外患加劇。政變的經過沃里克伯爵派於1469年7月12日在加萊發表宣言,指責愛德華四世親佞遠賢、徵收重稅。16日在坎特伯雷會師,向考文垂挺進,軍事政變拉開序幕。

文| 拾得

編輯|明芃


1468年末至1469年初,英格蘭再次戰雲密布,約克王朝面臨著嚴重的統治危機,內憂外患加劇。

政變的經過

沃里克伯爵派於1469年7月12日在加萊發表宣言,指責愛德華四世親佞遠賢、徵收重稅。

16日在坎特伯雷會師,向考文垂挺進,軍事政變拉開序幕。叛軍在7月25日發動了對彭布羅克伯爵威廉·赫伯特麾下王師的突襲。

王師一方卻還忙於內鬥:彭布羅克伯爵與德文伯爵漢弗萊·斯塔福德發生齟齬,削弱了部隊的戰鬥力,導致王師慘敗,主帥被處斬。

愛德華四世此時還蒙在鼓裡,尚不知情的國王準備率軍與已被消滅的赫伯特師會師,在穿越南諾丁漢郡時得到戰報,愛德華四世的許多部下聞訊喪失鬥志,離他而去。

數周后,愛德華四世在奧爾內被內維爾大主教的家臣捕獲,先被押送至考文垂,隨後被轉往約克郡的米德爾漢城堡。

沃里克伯爵掌管了英格蘭政權後,便力求儘快恢復政府職能正常運行,但無論是合法性還是民意基礎,沃里克政權都不穩固,北方的蘭開斯特派貴族還在發動叛亂,新政權危機重重。

愛德華四世被囚禁的消息剛被公開,效忠於蘭開斯特王朝的漢弗萊·內維爾便以亨利六世的名義發動了一場叛亂,而約克派貴族雖對愛德華不滿,他們同樣也不希望沃里克伯爵一家獨大,因而在調兵問題上處處掣肘,北部的動亂有蔓延至全國的趨勢。

由於國王已被囚禁,缺少了最高權威的貴族們又開始以亨利六世時期盛行的私戰來解決糾紛。

面對愈發惡化的局勢,沃里克伯爵意識到,唯有利用國王的威望才能力挽狂瀾。

沃里克伯爵只得將愛德華四世釋放。愛德華四世恢復自由身後,便迅速鎮壓了漢弗萊·內維爾的叛軍。

為了穩定局勢,愛德華四世對內維爾家族採用懷柔政策。國王對克拉倫斯公爵、沃里克伯爵和約克郡的其他領主善言以待,說他們是他最好的朋友。

他試圖與沃里克伯爵和克拉倫斯公爵和解,並說服了他們參加大御前會議,同意「和平和完全忘記雙方的所有不滿」

此時的政局對愛德華四世十分不利,以沃里克伯爵為首的內維爾家族威脅著朝政,但要平定漢弗萊·內維爾發起的蘭開斯特叛亂,又不得不依靠他們在北方的力量。

愛德華四世一方的盟友也遭受重創,彭布羅克伯爵、德文伯爵和伊莉莎白王后的幾個伍德維爾親戚先後戰死沙場。

但愛德華四世沒有採用謹慎的策略,他自信的認為自己可以輕鬆地完勝對手,在與沃里克伯爵的明爭暗鬥中,愛德華再次處於下風。

平叛之後,愛德華四世決定親赴北方調解貴族間的私戰。

他致信各個城鎮,要求軍隊於3月12日在格蘭瑟姆集結,他本人將親自指揮。

然而,林肯郡和約克郡隨之謠言四起:說愛德華四世並不僅僅是想制止威爾斯勳爵和伯格爵士間的私戰,而是因為去年的騷亂而打算對整個地區進行懲罰

謠言正是沃里克伯爵和克拉倫斯公爵為了引發叛亂故意散布的。愛德華四世召見威爾斯勳爵和伯格爵士,儘管國王已經赦免他們的私鬥,但沃里克伯爵對威爾斯勳爵之子羅伯特不斷挑撥離間,使其相信愛德華決意處死其父。

羅伯特領兵與王師交戰,「棄衫原野戰役」爆發,開戰15分鐘後,羅伯特軍便潰散。戰場上發現了沃里克伯爵和克拉倫斯公爵參與叛亂的證物,二人逃向埃克斯特,後借道加萊流亡法國。

外部局勢再次發生了變化,路易十一促成了沃里克伯爵與瑪格麗特王后的聯盟,沃里克承諾復辟蘭開斯特王朝。

由於愛德華四世一再的判斷失誤和自負心理沒能將對手各個擊破,反而讓自己的敵人逐漸走向了聯合。

在法王的支持下,沃里克伯爵於9月13日登陸德文郡。

此時的愛德華四世正在親征北方沃里克伯爵派發動的叛亂,無法及時應對,沃里克伯爵得以迅速壯大隊伍。

為了儘快平定北方,同時制衡內維爾家族的影響。愛德華四世於1470年3月恢復了亨利·珀西的諾森伯蘭伯爵頭銜。

這一舉措損害了一向忠於國王的約翰·內維爾的利益,愛德華四世賜予他莊園以及蒙塔古侯爵頭銜作為補償,但蒙塔古侯爵仍視自己遭受了奇恥大辱。

更為糟糕的是,沃里克伯爵出逃後,愛德華四世沒收了其財產,這一決定很可能發生在議會法案生效之前,也就使蒙塔古侯爵和他的兒子作為內維爾家族遺產繼承人的地位受到質疑。

為此,蒙塔古侯爵下定決心倒戈。他的倒戈使雙方實力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沃里克伯爵一方具備了壓倒性的優勢。

愛德華四世意識到大勢已去,於10月2日渡海流亡荷蘭。

政變的影響

蘭開斯特家族的復辟持續了不過半年的時間,在相對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它只是一個短暫的插曲,但復辟的發生有著深刻的國內和國際背景。

首先是國內政局,約克王朝新立,根基尚不穩固,也就是說,貴族集團尚沒有完成新一輪的「整合」,愛德華四世準備與伍德維爾家族聯姻,其目的便是培植新興貴族勢力,防止內維爾家族獨攬朝政,以王權為核心牢固統治基礎。

其次,在內戰結束後,內維爾家族炙手可熱,權傾朝野,又控制了大量地產,政治野心不斷膨脹,並與國王扶植的新貴族勢力發生衝突,相互傾軋。

第三、國際層面上,愛德華四世主張與勃艮第交好,並遠征法國,但內維爾家族則與法國親善,遠征行動勞民傷財,最終引發政變。

從政變的性質來看,國王與約克派貴族的利益衝突和妥協起到了主導作用。

國王需要貴族來穩定統治,貴族也要利用國王的權威。愛德華四世沒有及時察覺沃里克的動向,就在於其對貴族勢力的依賴性。

沃里克伯爵雖然俘獲了愛德華四世,但要平息蘭開斯特貴族的叛亂,就要藉助國王的這個「招牌」。

不同於法國,雖然戰爭讓貴族集團遭到不小的損失,但英格蘭封建君主政體有著更高程度的政治一體化和完整性。

王權對於貴族的聚合能力決定了政權的穩定性,愛德華四世在鞏固王權、平息叛亂時的急於求成,讓富有政治手腕的沃里克伯爵占得了先機。

這一歷史進程中,英格蘭貴族之間的矛盾也在加劇。一旦王權能夠重新樹立,協調貴族的利益,英格蘭的國家機器就會迅速走上正軌。

若從宏觀視角加以審視,此次復辟的成功只是一次暫時性的妥協,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短時間的「混亂」是在為更高層次的「統合」做準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