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減速 券商醞釀新打法

中國基金報 發佈 2024-02-27T09:28:18.183050+00:00

根據中證協數據統計,得益於證券公司財富管理轉型,全年證券行業實現投資諮詢業務淨收入59.74億元,同比增長9.47%。

中國基金報記者 莫琳

自2018年末掀起的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熱,在2022年遭遇嚴峻考驗。

根據中證協數據統計,得益於證券公司財富管理轉型,全年證券行業實現投資諮詢業務淨收入59.74億元,同比增長9.47%。但是,作為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代銷金融產品淨收入下滑明顯,在已公布年報的20多家上市券商中,僅華泰證券、中金公司和海通證券三家券商實現了正增長。

兩大重要指標同比下降

多位資深券商人士認為,代銷金融產品收入是現階段財富管理轉型的重要衡量指標,該項收入的增加以及該項收入占財富管理比重的提升,體現了券商財富管理能力的增強。

就代銷金融產品淨收入來看,中信證券正在失去以往的絕對優勢。該公司去年該項收入為16.8億元,同比下降36.6%。中金公司和華泰證券以12.1億元和9.7億元暫列第二和第三名。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家公司的代銷收入去年分別同比增長6.14%和24.36%。

整體來看,2021年代銷收入超過5億元的券商有10家,而2022年僅有中信證券等5家券商的代銷收入超過5億元。

與此同時,檢驗財富管理轉型是否見效的重要指標——代銷淨收入占經紀業務收入的比重,也大多同比下降,僅中金公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海通證券同比上升。代銷比重超過10%的公司中,浙商證券跌出榜單,華泰證券首次進入。

受2022年市場巨幅震盪、債券風波等諸多黑天鵝事件影響,代銷金融產品淨收入處於趨勢性下滑屬於正常現象,但券商財富管理的新業態探索同樣顯現出不同亮點,企業家辦公室業務、股票投顧,或是海外財富管理業務。

以華泰證券為例,該公司旗下交易APP「漲樂財富通」平均月活數達926.8萬人,同比提升4.0%,月活數仍居券商類APP第1名。該公司以科技驅動轉型,研發費用率快速提升,2022年研發費用19.6億元,占營收比重6.1%,同比提升2.42個百分點。源源不斷的客戶給金融產品代銷注入了「活水」,在2022年基金市場新發基金份額同比下降50.1%的情況下,公司代銷收入保持逆勢增長,實現代銷金融產品收入9.7億元,同比增長24.36%,貢獻證券經紀收入比重提升至10%。截至2022四季度末,該公司銷售保有非貨基金規模1367億元,行業排名第二。

國內財富管理業務蒸蒸日上,國際業務也大放異彩。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華泰證券境外子公司AssetMark平台資產總規模914.70億美元,總計服務9297名獨立投資顧問,其中管理500萬美元以上資產規模的活躍投資顧問2882名。數據顯示,華泰證券國際業務收入占其營收的20.71%。

持續受益於居民資產配置向權益資產轉移,券商經紀業務由以交易為導向的傳統模式向以資產配置為導向的財富管理買方模式轉型。除了要重點打造好產品體系之外,提升高淨值客戶和機構客戶的比重,成為頭部券商的重要策略之一。有券商財富管理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機構客戶需求呈現綜合化、定製化及跨境化趨勢,對券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金公司在年報中表示,近年來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機構化進程持續加速,大量傳統通道性業務面臨巨大壓力。對此,公司圍繞機構化、國際化、產品化持續進行能力建設,提早布局新賽道,緊密圍繞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國家重點部署領域,推動以資產管理業務、私募股權業務及財富管理業務為代表的新興業務持續發展。

中信證券也表示,境內機構股票經紀業務將繼續深耕傳統客戶市場,提升客戶有效覆蓋率,開拓財富管理機構業務客戶市場,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境外機構股票經紀業務在亞太地區保持排名前列的市場地位。著眼全球,凝聚共識,團結協作,積極協調公司各類業務產品和資源,增加對新領域、新業態的布局,為客戶提供綜合權益類投資交易的鼎力支持。

基金投顧業務承壓

基金投顧作為券商財富管理的重要創新業務,在運行了近一年後,在很多券商的年報中隻字未提。

目前能統計的數據顯示,2022年底,券商開展基金投顧業務規模破百億元的仍然只有東方證券、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

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東方證券旗下基金投顧業務共推出了「悅」系列和「釘」系列兩個產品體系,共13隻投資組合策略,規模約149億元,服務客戶約16萬。

中信證券在2022年年報中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募基金投顧業務累計簽約客戶近14萬戶,累計簽約資產超百億元。

華泰證券2022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基金投資顧問業務授權資產139.13億元,參與客戶數量61.76萬戶。而在2021年底,基金投顧業務資產總規模、簽約戶數分別為195.11億元、72.21萬戶。這意味著華泰證券的基金投顧客戶減少超10萬戶,管理規模下降了55億元。事實上,大多數券商存在類似情況。

申萬宏源2022年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公募基金投顧累計簽約客戶超6萬人,存量客戶人均委託資產達到6.20萬元。而在2021年底該業務的簽約戶數達到9.5萬戶。

國聯證券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基金投顧簽約資產規模68.80億元,較2021年底的 102.63億元下滑超過30億元。而從基金投顧業務簽約總戶數來看,在2022年保持了增長,達到24萬戶,這意味著簽約客戶人均資產在下降。

北方某券商財富管理負責人對記者坦言,2022年主動權益基金業績中位數為-21.12%、均值為-20.80%,市面上大多數基金投顧產品業績都告負。

東方證券副總裁徐海寧表示,在實踐過程中,基金投顧業務與客戶財富規劃的結合不足,跟客戶資產配置整體解決方案的結合也比較有限。未來,公司將加強從客戶財富規劃視角構建組合策略,進一步幫助客戶細化投資場景。在「銀行螺絲釘」投顧服務實踐被證明有效的基礎上,公司將在線上不斷推廣和擴大「銀行螺絲釘」投顧服務模式,在線下緊密圍繞基金投顧業務模式的構建、組織形態,目前公司已計劃試點2至3家分支機構進行買方投顧服務轉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