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時代結束,法國在非洲的「地盤」反倒擴大了?

烏鴉校尉 發佈 2024-02-27T09:44:54.435461+00:00

法國總統馬克龍近來可真是被懟之王,這最後一個總統任期似乎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不光國內抗議聲勢浩大,前一陣在非洲國家剛果參加發布會時,居然和人家總統當面吵了起來。

大家好,我是烏鴉。

法國總統馬克龍近來可真是被懟之王,這最後一個總統任期似乎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不光國內抗議聲勢浩大,前一陣在非洲國家剛果(金)參加發布會時,居然和人家總統當面吵了起來。

當時是馬克龍訪非流程——加彭、安哥拉、剛果(布)、剛果(金)的最後一站,剛總統齊賽克迪向馬克龍訴苦,說鄰國盧安達支持剛果(金)東部的反政府武裝「M23運動」,希望馬克龍「主持公道」,支持對盧實施國際制裁。

常理來說,馬克龍在人家家裡做客,就算不想幫忙起碼安撫幾句。

然而馬克龍竟當場趾高氣揚地笑話齊賽克迪治國無方。齊賽克迪直接惱了,指著鼻子痛罵馬克龍。

除了現場吵架本身,這事迷惑的一點是,法國對自己以前在非洲的殖民地至今仍影響巨大這個大家都知道,但無論剛果(金),還是盧安達,壓根都沒當過法國的殖民地……

1

從國土面積來說,剛果(金)這個國家還真不是個「小國」,而且在那一片也真說得上是「地大物博」

從烏干達的布納加納,經剛果(金)卡尼亞巴永加到與盧安達接壤的城市戈馬,有一條重要的採礦帶,世界上最大的軻鈕鐵礦礦床就在這裡。另外剛果(金)鈷儲量450萬噸,占世界總儲量的一半。2007年,在剛東部還發現了儲量為17億桶的大油田。

按說這是礦里有家了。

但是,如此豐富的自然資源並沒讓國家和人民得到什麼好處,反倒是戰火不斷,非常貧窮。截至2021年,剛果(金)人均GDP只有可憐的556美元。

這種處境的直接原因,還得從這次剛總統反覆念叨的那個「M23運動」講起。

「M23運動」的前身叫「保衛人民國民大會」,實際是剛果(金)的一個反政府武裝。2009年該組織與政府握手言和,並加入政府軍

但安穩沒幾年,原先「保衛人民國民大會」下屬的一部分官兵變卦,組成新的反政府武裝,名字就叫「3月23日運動」(簡稱「M23運動」),開始在剛果(金)東部興風作浪。

中間打打停停,後來M23運動領導人馬肯加跑到在剛果(金)北基伍省的維龍加國家公園附近打游擊。

問題就在這裡,這個國家公園挨著烏干達和盧安達,屬於非洲中部的大湖地區。而這個地區也被稱為「非洲火藥桶」。

其中剛果(金)的北基伍省和南基伍省,與烏干達、盧安達和蒲隆地三國接壤,加上存在仇怨的胡圖族人和圖西族人跨這四國分布,他們來回穿梭打打殺殺,一片混亂。

特別是1994年盧安達發生了胡圖族針對圖西族的大屠殺,很多圖西人為了保命跑到剛果(金)躲難,他們與當地的圖西人又組成一些大大小小的各種武裝組織。

關於盧安達大屠殺,烏鴉曾經專文介紹過,其中講到「猛男」——圖西族領導人卡加梅的出現改寫了盧安達這個國家的命運。但是,「猛男」之間差別也是很大的,就像卡加梅,他只能說是盧安達的猛男,卻遠不是放之四海皆準,而對此最有感觸的,恐怕就是剛果(金)。

盧安達大屠殺結束後,卡加梅上台,聯合持同樣立場的烏干達領導人穆塞韋尼,暗中支持剛果(金)境內的圖西族武裝。

後來盧、烏兩國乾脆聯手,直接去打剛果(金),第一次剛果(金)戰爭就這樣爆發了。後來兩國把剛時任總統蒙博托趕跑,扶持叛軍首領洛·卡比拉當總統。

所謂論跡不論心,如果在扶植代理人之後馬上撤軍,還勉強可以解釋兩國出兵是為了「保衛圖西人」。但結果是顛覆了剛政權之後,新的卡比拉政府只控制幾個大城市,其餘國土全被盧、烏軍隊控制,賴著不走了

自家的富礦被人家長期占據,就算是傀儡也忍不了。

終於到了1998年,卡比拉下令,要求盧安達和烏干達的所有軍事人員立刻離境。

巧的是就在這時,剛果(金)突然發生了兵變。

兵變來自剛東部陸軍第10旅的幾千名圖西族士兵。剛政府部隊迅速集結到東部平叛,雙方發生激戰。戰亂很快在全國蔓延開來,這時候政府反對勢力趁機落井下石,剛果(金)又開始了無休止的內戰。

內憂外患的總統卡比拉只好與胡圖武裝拉關係,壯大政府力量。

而盧、烏兩國對自己的「傀儡」卡比拉不聽話早就不滿,見其居然和自己死敵胡圖武裝走近,再次殺進剛果(金),第二次剛果戰爭就這樣被引爆了!

可能那時所有當事人都沒想到,以為跟上次一樣只是個速戰速決的「小場面」居然會搞得這麼大,前前後後共有九個非洲國家和各種武裝組織參與進來,連續打了五年,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

這次戰爭也被稱為非洲版的世界大戰

卡比拉在2001年也被自己的警衛殺死,他29歲的兒子約瑟夫·卡比拉接任總統。

又打了一年後,在南非的干預下,這場迷你版的世界大戰才結束。

所以不難理解剛、盧兩國關係為什麼如此緊張了。

更何況之前的衝突至今仍未消弭,特別是今年以來,「M23運動」在剛果(金)北基伍省很多地方和政府軍激烈火拼,剛政府直接把「M23運動」定性為「恐怖組織」。(據美國媒體報導,上周M23宣布解除武裝,尋求政治和解,但即便消息屬實,其是否會像之前一樣「降而復叛」尚未可知。)

盧安達說自己和「M23運動」沒關係,如果換你是剛果(金)總統齊賽克迪,經過了以往種種,你會信嗎?

2

而更值得一問的是,剛果(金)和盧安達都不是前法國殖民地,幹啥擱這指望馬克龍「主持公道」呢?

大家知道,法國在非洲,特別是在北非和中西非有著特別大的影響力。

殖民時代,法國先從原奧斯曼的北非開始啃,不斷地吃下中非、西非大量大片土地。

它一共吞下21個殖民地,占非洲總面積的37%,相當於19個本土,成了在非洲擁有殖民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到一戰之前,非洲的北部、西部、中部,不是法國的殖民地就是法國的勢力範圍。

花無百日紅,二戰後世界殖民體系逐漸瓦解了。

但法國不死心,通過對原殖民地國家發展援助、駐軍、貨幣關聯等政策,加上法國領導人和一些非洲國家元首盤根錯節的私人關係,換一種形式來影響和控制這些非洲國家,繼續吸他們的血。

法國首先利用貨幣政策控制非洲。

1945年,法國政府宣布在各殖民地使用殖民地法郎,非洲殖民地的通用貨幣為「法屬非洲殖民地法郎」。

20世紀60年代,法國又把「非洲法郎」一分為二,成了「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西非法郎)和「非洲金融合作法郎」(中非法郎)

非洲法郎由1959年設立的兩家央行負責發行。這兩家央行董事長都是法國人,只有一半的管理者是非洲人,雖然經過鬥爭兩家央行的總部從巴黎搬到了非洲,但還是法國人說了算。

後來法屬非洲國家獨立時,法國會把「貨幣合作」作為獨立的條件,繼續控制這些國家的經濟金融命脈

那年頭美國壟斷的國際金融在全球橫衝直撞,法國就是通過和非洲殖民地的貨幣「合作」成為了一處「世外之地」。

此外,法國國民可以在這些非洲國家享受國民待遇,法商品可以自由流通,不交關稅,享受貿易特惠權。再就是非洲法郎區國家必須把自己國家貨幣存入法國中央銀行,取時還需要法國人批准,花自己的錢還由別人說了算,這算哪門子事?

法國財政部每年光從非洲就榨取5000億美元的利潤!

原來法國的歲月靜好、浪漫氣息,是從這些被剝削的非洲國家上得來的吧。

軍事上,法國和40多個非洲國家簽了合作協議。包括維持治安、打擊海盜和走私、防止非法移民和打擊恐怖主義。

在薩科齊執政前,法國在非洲有7大軍事基地,另外還有⒉處臨時軍事基地;總人數超過1萬人,光軍事預算每年就達7.6億歐元,從1960年以來,法國對非洲進行了60多次軍事干預

另外法國所需一些礦產,比如鈾、鈷的近100%,錳的94%,鋁礬土的76%,鉻的52%,90%的花生油和三分之一的石油天然氣都來自非洲。

法國前總統席哈克曾說過:如果沒有非洲,法國將淪為第三世界國家。

更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非洲國家紛紛「獨立」的「後殖民時代」,法國對非洲的影響和控制不是削弱,反而是增強了。包括像剛果(金)和盧安達這樣的前比利時殖民地,在1960年代擺脫比利時取得獨立後,法國勢力迅速填充了這塊空白,成為了實際的控制勢力。

這就是舊殖民時代結束時,各路殖民帝國所編制的一個巨大騙局。「新殖民體系」之下,殖民國家對新興獨立的國家,實際控制是有增無減,而明面上又洗脫了自己的罪責,一如英國前首相特拉斯在擔任外相期間叫囂的「英國如今無須對殖民史感到愧疚和罪惡」。如此一舉多得的買賣,誰還玩傳統殖民啊

而法國控制的中、西非尤其如此,相比於大家熟知的以阿爾及利亞為代表的慘烈抗爭的北非獨立運動,中西非的獨立顯得「波瀾不驚」、「順理成章」,相當多國家的「國父」,都曾任法國議會的非洲議員,而國家獨立過程也往往是半自治—自治—退出法蘭西共同體三步走的套路,說是「奉旨獨立」也並不為過。

變法尚無不從流血而成,民族獨立革命運動更是如此,不爭而得的「獨立國家」蛻變成「新殖民地」,其實也不難想像。

所以,獨立後的非洲國家,還總改不了遇事找法國的習慣,非洲國家之間的矛盾,還要讓法國人來評理、調解,自然而然地覺得法國在這塊兒說話好使。

同時,法國也把這裡看作自己的後院,對其他大國「介入」警惕性特別高。

3

但對於自身實力在不可避免地不斷削弱的殖民帝國來說,他們在直接殖民結束時埋雷挖坑留下的爛攤子,短期內能夠快速收割利益,但時間一長,連他們自己也難以負擔

法國,更是典中之典。

目前較為公認的非洲四大「高危區」——索馬利亞及周邊、利比亞及周邊、查德湖地區、薩赫勒地區(包括馬里、布吉納法索、尼日、奈及利亞、查德等國),除了情況較為特殊的索馬利亞和2011年利比亞戰爭以來人為造成的混亂,其他兩大區域正是法國「傳統勢力」的所在。

咱們前面說到,法國從金融、軍事上仍然控制著以前的「法屬非洲」,但如今也是愈加力不從心了。

馬克龍在2019年宣布非洲法郎將走向終結,之後相應的非洲國家無需再將自己國家的錢存在法國。

軍事方面,到2011年,法國在非的軍事基地只剩下2處——吉布地和加彭;而法國在中西非的駐軍,從90年代以來,就是反覆進進出出,到了近幾年,直接的法國駐軍已大量撤出

舉一個案例——馬里

馬里是前法國殖民地,1960年「獨立」後,馬、法兩國一直有緊密聯繫。馬里北部有一支吵著獨立的圖阿雷格人,經常和政府幹架。2012年,這幫反政府武裝居然打敗了馬里政府軍,還一下子占領2/3的國土。馬里政府急了,向曾經的宗主國法國求助。

2013年,法軍派出陸海空三軍6500人發動了「藪貓行動」,幫助馬里政府打敗反政府武裝,把他們趕到了北部沙漠地區。

然而畢其功於一役是不可能的。當地不光有各種武裝組織,還有大大小小的極端組織

截至2021年,活躍在非洲的極端組織就有25個。之前被驅趕的馬里分離勢力就與極端組織勾搭上了。他們開始在馬里周邊各國流竄,發動恐怖襲擊。

於是在2014年,法國聯合馬里、尼日、查德、布吉納法索、茅利塔尼亞幾個非洲國家,展開「新月形沙丘行動」打擊這些恐怖勢力。當然法國肯定是「盟主」,派出一支5100人組成的部隊,其中大部分就駐紮在馬里,一直到2022年

但如今法軍已經撤出馬里。

對於法國方面,這事實在是「管不動」了。光這個「新月形沙丘行動」每年就燒掉10億歐元,軍事行動在法國國內引發廣泛質疑反對。而從結果上,越反越恐,無力維持。

而馬里方面也不願意讓法軍一直占著,多個城市爆發反法遊行示威,法軍也待不下去了。

這不是個案,最近中國公民遭襲造成9死2重傷重大惡性案件的中非共和國,也是如此。2012年中非爆發嚴重衝突,2013年法軍重新軍事介入,而就在去年年末,法國國防部剛剛宣布,最後130名法國士兵已經從中非離開

現實的問題正是如此,至少眼下,法軍一撤,當地的安全情況就變得更加岌岌可危。填補法國駐軍「空白」的,如俄羅斯華格納僱傭軍團等,除了其所屬國利益之外,對他國利益最多就是拿錢辦事,牟利為先,完全不承擔什麼穩定秩序之類的責任,更不會照顧你外國人的安全。

這不是說我們應當贊同法國繼續在非洲當地駐軍,但跟之前美國駐阿富汗軍隊的問題一樣,我們既反對美軍對阿富汗的侵占,又理應斥責美軍「倉皇撤軍」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一樣——誰造的孽誰來承擔

「法屬非洲」如今這副法國人自己都遭不住的樣子,那正是法國的殖民統治造成的。

前文中國駐中非大使館的聲明中專門提到這樣一條:「勿前往中非首都班吉以外地區」。什麼意思?就是中非除了首都之外都不安全,或者說政府只能控制首都區域

這並不是個例,在法國勢力範圍內的中西非國家普遍存在,因為它們當年的「獨立」就是跛腳的,沒有對全國的調和,也未代表全境的利益,不過是舊殖民體系的利益者和舊官僚,從法國那裡「受權獨立」而已,只代表大城市甚至只代表首都的利益集團,那獨立後政府自然統治無方,國家矛盾重重

而從經濟上,這樣就造就了大量的「窮國」。2022年全球共有46個最不發達國家,33個位於非洲,其中一半在法國前殖民地。

不解決當地的極端貧窮,其他問題的解決更加無從談起。

然而那裡現在面臨的悖論是,要根本解決安全問題,依賴於發展,而能幫助他們發展的中國方面,在當地本來就受到安全形勢的嚴峻威脅。

根治新殖民,遠遠要比推翻舊殖民更加艱難。畢竟,像剛果(金)這樣,雖然總統當眾指著鼻子罵馬克龍,可內里的訴求還是想讓法國來主持非洲國家之間的事務。非洲真正的「獨立日」,不知道哪天才會來到呢。


參考資料:

李安山:《西亞非洲》

白雨:《非洲的發展遠景》

曹德明:《歷史角度下看法國與非洲特殊關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