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來中國後,轉了一圈也算看明白了,蘋果留不住

科技新知館 發佈 2024-02-27T10:49:08.353748+00:00

庫克在3月底開啟了中國行,到訪北京,打卡三里屯蘋果零售店,還有參加中國高層舉辦的經濟復甦論壇峰會。但隨著庫克來到中國後,轉了一圈也算看明白了,蘋果留不住,還是要將生產線搬離中國,鐵了心要布局東南亞市場。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庫克在3月底開啟了中國行,到訪北京,打卡三里屯蘋果零售店,還有參加中國高層舉辦的經濟復甦論壇峰會。在庫克的一系列行程中,有工作安排,也有個人生活。

但隨著庫克來到中國後,轉了一圈也算看明白了,蘋果留不住,還是要將生產線搬離中國,鐵了心要布局東南亞市場。

過去十幾年,蘋果在中國大陸布局了所有的產品線,iPhone、iPad、Mac、AirPods等產品都放在國內生產,基於富士康,和碩以及立訊精密等工廠代工,為蘋果貢獻海量的產能。不僅能在中國自產自銷,還能出口到海外。

總之中國大陸已經成為蘋果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但是這幾年蘋果開始布局東南亞市場,把產能從中國轉移。

比如在印度,蘋果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修建了多條生產線,已在印度招募數萬名工人。未來還計劃投入更多的資本,招募更多的員工。在越南市場,富士康同樣獲得了土地資源,修建生產線保障蘋果產能。

大陸明明能滿足蘋果所有的產能需求,為何要撤離生產線呢?

蘋果的考慮不外乎兩個方面,一個是東南亞市場有更廉價的勞動力,有利於蘋果提高利潤空間。另一個是美國對中國製造業指手畫腳,蘋果為降低變數,分散布局產業鏈,應對不定的風險。

不管什麼原因,蘋果搬離生產線都是事實。不過蘋果CEO庫克在3月底開啟了中國行,到訪北京,參加高層論壇會議,還在蘋果零售店與中國消費者互動。

除此之外,庫克還現身北京某日料店,可謂是工作生活兩不誤。庫克的到訪似乎釋放出一個信號,那就是蘋果依舊離不開中國。

中國市場是蘋果最重要的消費領域,雖然中國是蘋果第三大營收來源,但蘋果的產業鏈放在中國,而且中國高層舉辦論壇就是在說明要進行經濟復甦,對國外公司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

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庫克必須把握住。這也是庫克為什麼會開啟中國行的原因,不只是庫克,還有高通CEO安蒙,ASML CEO彼得•溫寧克等外企高管也相繼到訪中國,可見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非常高。

看重中國市場是一方面,布局海外市場又是另一方面,庫克來中國後,轉了一圈也算看明白了,蘋果留不住,還是要將生產線搬離中國,在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市場開展布局。

就拿印度來說,蘋果已經在印度取得顯著的成績了。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顯示,蘋果對印度製造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貢獻度達到了25%,而蘋果印度製造出貨量同比增長65%,營收同比增長162%。

換句話說,蘋果已經是印度製造的重要參與者,為印度製造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而印度市場帶給蘋果的回報也是巨大的,營收大幅增長。

就在庫克到訪中國期間,iPhone代工廠和碩傳來了消息,將在印度投資修建第二座工廠。和碩在半年前才在印度投資1.5億美元建廠,如今又要開啟第二座工廠的建設,意味著蘋果鐵了心要離開了。

畢竟代工廠都是按照蘋果的需求參與投資了,若蘋果沒有提高印度製造產能想法的話,代工廠又怎會到印度投資。萬一拿不到蘋果訂單,豈不是白忙活了。

所以代工廠在印度投資力度越大,越能看清蘋果的行動布局。蘋果CEO庫克一邊到訪中國,另一邊加大對印度市場的投資,若印度製造產能占比升高了,有可能影響國內的製造業。

未來的手機需求會越來越有限,蘋果手機的換機周期一般在三年以上,若生產出足夠的蘋果手機,有限的需求不足以同時支撐中國和印度製造訂單。

所以中國和印度製造會有一方拿到蘋果更多或更少的訂單量,以蘋果目前對印度市場的重視程度來看,國內的蘋果產能或持續下滑,影響就業崗位等問題。

那麼中國該作何應對呢?其實中國在3月底召開的經濟復甦論壇峰會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國內高層會見外企高管,釋放出中國市場會保持開放合作的信號。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外企想要賺錢就離不開中國,蘋果也不例外。

哪怕將部分產能轉移到印度,重心依然在中國。否則離開了中國市場,蘋果未必能複製第二個中國產業鏈。

同意的請點讚,歡迎轉發,留言和分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