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老農拆房子發現一幅破爛古畫,當廢紙賣了5元,現成鎮館之寶

侃侃而忐 發佈 2024-02-27T15:25:28.321116+00:00

古書畫也就是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這玩意兒其實說來也是古董的一種,既然是古董那自然也有著其意義與價值。但相較古董里的其他物品,真偽、保護對古書畫而言,是更為重要的一環。唐朝的張彥遠曾說:有收藏而未能鑑識,鑑識而不善閱玩者,玩閱而不能裝褫,裝褫而殊亡銓次者,此皆好事之病也。

古書畫也就是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這玩意兒其實說來也是古董的一種,既然是古董那自然也有著其意義與價值。但相較古董里的其他物品,真偽、保護對古書畫而言,是更為重要的一環。唐朝的張彥遠曾說:有收藏而未能鑑識,鑑識而不善閱玩者,玩閱而不能裝褫,裝褫而殊亡銓次者,此皆好事之病也。

因此無論是研究、保護、收藏,乃至於俗些想要賣個好價格的,最先要做的便是鑑定。可以認為,從書畫收藏之事初起,鑑定工作便與俱發生,然而古董鑑定沒多少人懂。古書畫鑑定也同樣如此,懂的人少之又少,於是乎常常有一些古董、古書畫。因為持有之人的不懂欣賞,從而被誤認為一文不值,倉促間以極低的價格將其出手。

事實上他們當做廢品賣出的古字畫,可能出自名家之手,從而價值不菲。今天要說的便是這麼一件事,江蘇一戶人家拆老房子之後,曾發現一幅破爛字畫。那戶人家不懂古字畫鑑定,也沒想到找個懂行的鑒鑒,把它當廢紙賣出。只得了5塊錢,實際上那幅破爛字畫出自名家之手,現在估價至少過億。

事情要從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說起,江蘇揚州的一戶人家從自家拆遷的老房子中,發現了一個破爛的盒子。打開一看,裡頭正放著一幅破爛的字畫,那個年頭人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文物更是沒有什麼認識,頂多能看懂這是一幅畫兒,不識字的可能連上頭的字都看不明白。也就不會將古字畫當回事,還以為是廢紙,想著既然是老東西,那或許多少還值點錢?

便找上了當地的文物商店,七八十年代古字畫被認為是「四舊」,文物商店的老闆也不敢多查。還有點不樂意收,畢竟這東西在當時算禍害那一類東西,好說歹說才以5塊錢的價格將這幅畫收了進去。老闆的水平也不是很高,只是看著像古物才收進來,購回之後一直放在倉庫里。

等混亂過去才開始研究,這一查不得了,5塊錢收進來的那幅畫可能出自名家。幾番折騰,最終確定是真跡,它便是《苔痕樹影圖》。作者為元末明初畫家倪瓚,倪瓚這個名字或許鮮為人知,但他是與黃公望、王蒙、吳鎮一起並稱為元四家的人物。對明清數百年畫壇有很大影響,甚至被評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將他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從明代開始,便有江南人以收藏他的畫為樂,可見其成就。倪瓚的影響主要是在山水畫上頭,他的繪畫開創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畫風,以淡泊取勝。筆墨極簡,所謂「有意無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蕭條一派。這種畫風也體現了當時社會對藝術發展的新定位,那就是道家所提倡的絕對自由被精神解脫所取代,美學思想與禪宗思想結合。

在他的作品之中主要有兩個格式,一則一河兩岸三段式,二則枯木竹石圖。《苔痕樹影圖》便屬於後者,畫卷下邊布以坡石,一株枯樹挺立在畫面正中,與細勁飄逸的叢篁修竹遙相呼應。構圖是倪瓚素來的淡雅簡潔,左上角還有倪瓚自己題的一首六言詩:石潤苔痕雨過,竹陰樹影雲深。聞道安素齋中,能容狂客孤吟。

又標註:十一月五日余遇牧軒於吳門客邸,求贈安素齋高士並賦、壬子倪瓚。從畫上的年月信息可知,《苔痕樹影圖》作於公元1372年,也就是倪瓚去世的前兩年。除去倪瓚自己的題字之外,還有二題以及耿昭忠、耿嘉祚等人的鑑藏印,題大多是以畫讚美倪瓚的人格以及對其生平回憶。

六百多年來,倪瓚的作品離散四方,《苔痕樹影圖》的現世便顯得尤為珍貴。尤其是這副作品還離無錫非常近,因此當年《苔痕樹影圖》被鑑定為真跡的消息傳去無錫博物館後,他們便起了擁有這幅珍品的心思。特意找上揚州文物商店,多方協商,最終以10萬元的價格請回無錫博物館。

上世紀的十萬元,這價格也不算低了,現在再估價便已高達上億。當然對於無錫博物館來說,更重要的是它的意義,那自然是無價之寶。其實現如今逮到點舊東西便懷疑是文物,對於文物要多找計劃鑑定,都是因上個世紀文化低,吃多了虧才養成的習慣。



本文內容(含配圖、視頻)均為自媒體用戶上傳,不代表平台觀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