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的兩大亮點

渝川讀書 發佈 2024-02-27T16:23:15.592868+00:00

教育部等八部門近期印發了《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3月28日,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啟動暨國家智慧教育讀書平台開通儀式在京舉行。

教育部等八部門近期印發了《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3月28日,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啟動暨國家智慧教育讀書平台開通儀式在京舉行。根據《方案》,中小學階段要重視引導學生加強歷史文化、科普知識、法律常識、衛生健康等方面的閱讀;大學階段要引導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生加強科技史、科學發展趨勢等方面的閱讀,理工農醫類專業學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方面的閱讀。(澎湃新聞網3月28日報導)


教育部等八部門此次發布的《方案》,展現了兩大亮點,也可謂新意滿滿。

第一個亮點,就是解決讀什麼的問題,更加明確地強調要通過讀書活動,擴展學生的文理科視野,做到均衡發展,實現文理兼備。引導文理科的平衡發展。文科衰落、文科無用論,實際上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在歐美一些國家和日本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近年來,文科學科、課程、專業的存在價值,在國內也頻繁引發討論。

一些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家偏頗地認為,文科培養不出人才,只能讓人耍嘴皮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抬。還有人雖然認為歷史、藝術、文學也有存在的必要,但只要隨便看看就能弄懂,沒必要開設課程和專業。而最近這些年,國內高校文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顯著低於理工科,更為這類議論提供了口實。

實際上,文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低,更主要的因素是高校擴招過程中,因為文科專業開辦、擴張難度確實要低於理工科,所以一些院校超出自身培養能力開設了一些文科專業,培養方式不夠完善,課程體系缺乏質量。

社會並不是不需要文科畢業生,理工科學生也需要增強人文素養的加持。這些年來,無論是城市公共管理還是鄉村治理,都呼喚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人才;而中國企業深度融入全球化,在貿易體系中頻頻遭遇法律陷阱,「走出去」投資更是因為欠缺對多元化文化、社會、種族和宗教問題的了解陷入困境,這分別彰顯了高水平涉外法律人才,以及主要由理工科畢業生組成的企業管理團隊在社會學、人類學等文科學科知識素養方面的空白。


所以,教育部等部門此次通過《方案》就非常清楚地傳遞出了政策信號,那就是中小學學生在閱讀中要同時注重「文史」與科學,而大學階段的學生要打破專業和認知局限,積極擴展視野,真正意義上通過閱讀來提高素養,增強素質。

第二個亮點,就是解決怎樣讀的問題,要求各地各校因地因校制宜開展豐富的讀書活動,但對學生不設硬性指標,不以考試、「打卡接龍」等方式檢驗讀書數量和效果,不增加學生、教師及家長負擔。

很顯然,教育部等部門意識到過往在推進學生閱讀等工作中,一些地方、學校存在層層加碼,以硬性指標來執行工作,用考試、「打卡接龍」來分別檢驗成果和進度。如此一來,學生、家長和老師的負擔大增,大家疲於奔命,有時還會出現學生作業大人做,類似的課外作業、素質項目淪為形式主義的現象。

那麼,既然不能設置硬性指標,又不能設立考試、「打卡接龍」等方式,各地各校又要如此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將《方案》要求落到實處,而不增加學生、家長和老師負擔呢?

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各地各校執行《方案》的根本目標應當確立為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閱讀興趣,並通過堅決執行雙減要求挪出時間來保障閱讀時間,讓習慣、興趣得以鞏固。因此,工作重點應當是切實保證學生課後服務時間、節假日時間用來閱讀,分別落實教師、家長的相關責任。

而學校方面和教育科學研究機構則可以根據教育部中小學圖書館館配推薦書目,結合社會熱點、學生課程學習進度與涉及到的知識內容,開展重點書目導讀。此外,校方、班級還可以組建興趣小組,鼓勵數學、物理等課程以及歷史、語文等課程各有專長的同學結成讀書互助對子,創造條件為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提供平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