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律師》道出了底層人群的心聲,黃子華:我的夢想就是拿影帝

浮光聿影 發佈 2024-02-27T16:34:10.442708+00:00

2023年2月21日,香港電影百年影史上,首部票房過億的華語電影誕生。它就是由吳煒倫執導,黃子華、謝君豪、王丹妮、廖子妤等演員主演的律政題材電影《毒舌律師》。

2023年2月21日,香港電影百年影史上,首部票房過億的華語電影誕生。

它就是由吳煒倫執導,黃子華、謝君豪、王丹妮、廖子妤等演員主演的律政題材電影《毒舌律師》。

這部電影重建了港片的精神內核,極具動作片的節奏感,深得港片愛好者的青睞。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該片並沒有讓一眾主演火爆網絡,卻將劉德華再次推上了熱搜。

原因是劉德華錄了一個視頻,他在視頻中說:

「子華的演技,一如既往的好,他就是我一直以來喜歡的那個子華形象,很期待未來有機會可以跟他拍一部喜劇。」

網友們見狀後紛紛調侃,劉德華這是——誰紅就蹭誰啊!

之前《戰狼2》票房大賣,劉德華就曾喊話吳京要友情出演續集;《流浪地球》成功出街後,他又喊話郭帆,希望郭帆能在續集裡給他安排一個角色……

作為一個已經紅了40多年的亞洲超級巨星,劉德華還需要蹭熱度嗎?

自然不需要!

劉德華之所以會隔空喊話黃子華,除了「我好喜歡港味笑料」之外,他還想藉此機會力挺黃子華!來看看黃子華都經歷了什麼,你就明白了。

1、演員夢破滅,拉開「棟篤笑」單口喜劇的篇章


黃子華曾這樣說過,他一直很想當演員,最大的夢想就是拿影帝。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費盡了一切心思。

1984年,黃子華從加拿大畢業回到香港後,決定報名TVB的藝員訓練班,不料那年的藝員訓練班卻突然停辦,他不得已只得加入了編劇訓練班。

在這之後,黃子華做過主持人,也做過助理編導,但6年的摸爬滾打,換來的依舊是籍籍無名。

就在他有些動搖的時候,TVB副總經理何定鈞的一句話徹底打碎了他的演員夢:「死心啦,你真的不適合做演員,你唔夠靚仔啊!」

這句話就像一根刺,深深地刺痛著黃子華,正巧那時候香港話劇團向他拋來了橄欖枝,於是他就產生了轉行的想法。

離開演員這個行當另謀出路,黃子華有著太多的不甘和不舍,他想著既然不做演員了,那就把自己經歷的這些爛事吐槽一下,給自己的演員夢結個尾巴。

1990年,黃子華花光身上所有的積蓄,在香港文化中心租了一個300人的大廳,為自己辦了一個告別演員夢的吐槽Show。

他在脫口秀中這樣自嘲道:

「電影公司不找我,電視不找我,沒人找我,任何人都不找我!當任何人都不用你的時候,你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偉大的藝術家,生前不會受到別人的重視……但我比那些偉大的藝術家更偉大,因為我知道,我死後都不會受到別人的重視。」

沒曾想,黃子華卻憑藉著自身的幽默,以及他直來直往的性格一炮而紅。

據說,在整個香港地區,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看過黃子華的脫口秀表演,並且他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地位,還超過了曾經的四大天王,甚至還被一些人稱為了「子華神」。

就連《脫口秀大會》的創辦者李誕也曾表示,如果沒有黃子華的脫口秀節目,他這輩子都不會對脫口秀產生興趣,自然也不會創辦《脫口秀大會》。

2、直來直往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毒舌」


在那個特殊年代,很多藝人好不容易火了,說起話來就會變得謹小慎微,對於那些敏感的話題,他們往往都會選擇閉口不談。

但黃子華卻不同,他各種調侃資本家、政客,從不怕惹火燒身,尤其是在家國是非面前,更是出了名的毒舌。

比如在香港回歸之前,有媒體將報導寫成了「香港將被歸還給中國」,他就在脫口秀現場直接開懟:

「香港是屬於中國的,(報導里說)現在英國終於將香港還給中國,對不對?你要搞清楚,不是英國終於將香港歸還給中國,而是中國一直都沒有收而已。」

還比如2004年4月4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辦的第23屆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上,黃子華在給演員原島大地頒完獎後,突然說了一句震驚全場的話:

「原島大地,如果你回到日本呢,麻煩你跟日本人講一聲,釣魚島是中國的!」

就因為這句話,他不僅被日本全面封殺還被限制入境,並且終身不得踏足日本一步。黃子華聽聞此事後,卻非常淡定地表示,自己在中國都忙不過來,又何必去日本呢?

憑藉「棟篤笑」一舉成名後,有了知名度的黃子華又做起了拿影帝的夢,或許是命運使然,由他出演的電影,票房都不怎麼理想。

比如1993年由他擔任編劇,與劉青雲等人主演的《人生得意衰盡歡》,就只取得了5萬元的票房。

還有同年的《情人知己》、1994年的《沙甸魚殺人事件》等等,票房同樣慘不忍睹!之後1995年的《空中小姐》,票房也只有44萬港元,讓他徹底坐實了「票房毒藥」的稱號。

黃子華曾對媒體這樣說過:「我出道10年了,拍了幾十部電影,卻沒有一部賣得好,每一部的票房都很差。」

正因如此,他還嚮導演提出不要在宣傳海報上印他的名字,以免會危害到票房。

3、在電影領域是「票房毒藥」,在電視領域卻是「收視福將」


接連的票房失利讓黃子華心灰意冷,沒想到會危害電影票房的黃子華,在電視劇領域卻非常受歡迎,由他主演的電視劇,收視率都異常火爆。

2000年,他和鄭裕玲合作的《男親女愛》,至今仍是TVB的「收視神話」,該劇播出後平均收視為35點,最高時段達到了50點。

2008年,黃子華和佘詩曼主演的《絕代商驕》,平均收視為32點,最高時段達到了40點。

2013年,他和徐子珊出演的《My盛Lady》,又創下34點的收視紀錄,成為當年TVB收視季軍,黃子華還「爆冷」拿下視帝。

時間到了2018年,黃子華宣布不再舉辦「棟篤笑」後,他再一次嘗試,自編自導自演了《棟篤特工》。

雖然該片取得了4400多萬港元的票房(2018年香港票房冠軍),但是這樣的票房成績仍舊未能洗掉他「票房毒藥」的標籤,之後的《乜代宗師》,也只賣了2500萬港元。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黃子華的「棟篤笑」形象太過深入人心,他在脫口秀舞台上的功力很難順利地融入電影。

用網友的話說就是——

「子華神一臉痞樣,隨時準備拋幾個段子的狀態,很容易令人出戲」。

從網友的這句話中我們就能看出,黃子華主演的電視劇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他出演的角色大多都有他本人的影子。

比如莫作棟、麥提爽以及香廣男等,就與他多年來在話劇舞台上的「棟篤笑」形象非常吻合——表面上毒舌,但是內心卻十分善良正義。

而這,也正是吳煒倫導演選擇他出演林涼水的原因。

吳煒倫認為,林涼水是一位敢於向權貴和不公發起挑戰的律師,能演這個角色的演員,必須要有絕佳的表達能力,還要有一點「小賤」的感覺,他想來想去就只有黃子華適合。

而黃子華也沒有辜負吳煒倫的期望,在林涼水的身上我們同樣看到了他過去的影子,他將底層人物敢於向不公吶喊的這種精神帶到了電影中,讓很多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4、當沉默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吶喊便是一種精神


正如吳煒倫導演所說,黃子華本身就是一位好演員,他始終表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這種胸襟也是很多人無法比擬的,這讓我想起了近日某高官的孫女——「北極鲶魚」,在網上「高調炫富、我潤了」的言論。

「北極鲶魚」多次用到「小蜘蛛」、「殖來殖去」、「支性難改」等辱華的詞語,並且還聲稱「家裡沒有廳級幹部的,不配罵我;學得再好,出來也是個臭打工的;他們家一年賺的錢,我一天就花完了……」

她的這些言論,是仗著「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對底層人物的歧視,也是站在「不平等的立場上」對同類的裁判,深深地刺痛著每一個人的心。

而「北極鲶魚」這種「高人一等」的氣勢,也讓我想起了林涼水說過的一句話:

「以前個個都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今時今日,人人都改口了,說法律面前,同樣分三六九等,我倒要看看,今日誰高人一等?」

說到這裡,小編突然想問,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才讓人們改變了這種說法呢?又是什麼樣的原因,才會讓「北極鲶魚」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呢?

是因為與生俱來的不平等嗎?

不是,而是這個「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已然缺失了正確的價值導向,人們以擁有財富和權力為榮,完全沒有了公平、正義可言!

記得有一幅名畫叫《瘋人院裡的浪子》,畫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名為湯姆·雷克韋爾的青年,他在大學期間繼承了萬貫家財,後來卻因為染上了賭博的惡習,最終負債纍纍。

湯姆·雷克韋爾接受不了破產的打擊而精神崩潰,自殺未遂後就被關進了臭名昭著的貝特萊姆瘋人院。

瘋人院裡的人都是瘋子嗎?答案不言而喻,湯姆·雷克韋爾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畫家霍加斯就是想通過這幅畫告訴人們,正常與瘋狂都是被社會定義的,一個專橫、崇尚虛榮和缺乏價值導向的社會,會把正常人瘋狂化。

至於湯姆·雷克韋爾是不是瘋子,裁判權掌握在我們每個人的手中,而我們每一個人,又無時無刻不被自己的同類裁判著。

「北極鲶魚」的瘋狂,不就是仗著家裡有9位數的存款,繼而憑藉著這種優越感,站在至高點上審視和裁判著自己的同類嗎?

對於「北極鲶魚」的這些言論,我只能說,不要以為「割了韭菜」有幾個臭錢就高人一等,愚人終會愚己,秋後的螞蚱,已經蹦躂不了幾天了。

5、尾聲


《毒舌律師》受歡迎的地方在於,首先這部電影本身講述的就是一個極具爽感的故事,其次是因為這部影片說出了很多人想說而又不敢說的心聲。比如:

「希望世界能公平點,而不是被一些有錢人花幾個臭錢,拿我們當猴子一樣耍。」

「有些權貴,仗著自己有錢有勢,視法律如無物,大爺似的坐在這個地方,對不起啊,公義一樣坐在這裡!」

「窮就可以為所欲為嗎?冬天是不是可以燒隔壁的屋子來取暖啊?」

這些台詞很容易就能讓觀眾產生共鳴,而這份共情也說明了這樣的一個問題——

人們迫切的希望現實生活中能有像林涼水這樣,可以為底層人群發聲、為正義吶喊的人。

PS:創作不易,求個關注,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