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分!今年最受關注的高分國產片,終於上映

一條 發佈 2024-02-27T16:40:01.236014+00:00

《宇宙探索編輯部》昨日上映,它以黑馬之姿,獲得第5屆平遙國際電影節費穆榮譽最佳影片,第1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受注目影片,豆瓣8.7高分,一直備受影迷期待。

《宇宙探索編輯部》昨日上映,

它以黑馬之姿,

獲得第5屆平遙國際電影節費穆榮譽最佳影片,

第1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受注目影片,

豆瓣8.7高分,一直備受影迷期待。

科幻雜誌社主編唐志軍(楊皓宇飾)

補拍完《宇宙探索編輯部》最後一個鏡頭的孔大山(右)

影片氣質輕盈、荒誕又浪漫,

用偽紀錄片的形式,

講述一個行將沒落的科幻雜誌社的主編,

他幾十年如一日在尋找外星人,

故事就發生在某一天,

他捕捉到了一個來自宇宙深處的異常信號,

決定帶著夥伴們踏上尋找外星人的旅途。

觀眾評價「 影片本身看起來如此之』小』,

更顯蘊藏的能量之大」。

這是90後導演孔大山的首部長片,

一條前往北京專訪了孔大山。

編輯:倪蒹葭

《宇宙探索》雜誌社取景地

孔大山帶我們去了《宇宙探索編輯部》的取景地。《宇宙探索》科幻雜誌社坐落在北京酒仙橋老街坊,一座80年代辦公大院因為年久失修,成為各個影視劇組的「實景地」,在鮮亮的四環,還存在著上世紀破敗的褶皺。

「拍完過去了兩年多,感覺像是剛拍完,因為這兒完全沒有任何變化,我當時來這拍,就說這兒已經十幾年沒有任何變化了。」

主角唐志軍是《宇宙探索》雜誌的主編,執著於尋找外星人,像一個時代的遺民。「我覺得80年代特別朝氣蓬勃,大家對未來充滿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可能就會有一些特別奇奇怪怪的人,電影就是講的是當年那樣一個人,在當下的處境。」

《法制未來時》,孔大山飾演一名落入法網的文藝片導演

孔大山1990年生,走上學電影的道路,「最開始是為了解決考上大學的問題」。高中他在學校玩樂隊,「Grunge風格(車庫搖滾),原本我是吉他手,彈得不好,後來變成了貝斯手」,他選擇了藝考道路,高考以320分考入四川傳媒學院,當年山東省藝考分數線是300分。

在北京電影學院念導演系研究生時,孔大山拍過一個偽紀錄片作業《法制未來時》,模仿一檔法治節目回顧文藝片導演被「抓捕」的經過,由於出現多起文藝片悶死人事件,拍攝文藝片被法律禁止,而落網導演罔顧法律,偷拍文藝片……這部自導自演短片,意外在網上引起共鳴,走紅一時。但他在豆瓣給自己這部片打了一星。

寫劇本過程中,孔大山參加了「首屆星際文明探索國際論壇」

片中的隕石獵人,由一位真實的隕石獵人扮演

他擅長捕捉生活中「奇奇怪怪可可愛愛」的荒誕事物,自稱「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正如他為了寫《宇宙探索編輯部》的劇本,潛入了「首屆星際文明探索論壇」,一個UFO名流愛好者的大聚會,他拍下一位男士把「來自外星的信號器」給大家傳看後,用手帕包好,收進雙黃鴨蛋的禮盒中。孔大山還結識了一位隕石獵人,邀請他在電影裡飾演隕石獵人,許多鏡頭靈感來源於和他真實的相處過程。

《你還活著》劇照,一個傷心的女孩,夢到和喜歡的人結婚,兩人的婚房仿佛一輛移動火車,行駛過城市,受到所有人的祝福

被問到最喜歡的電影導演是誰,他很快回答,「阿基·考里斯馬基和羅伊·安德森」。羅伊·安德森的片子最喜歡哪一部?「《你還活著》。結尾火車上的那段,是最浪漫的夢境」。

這兩位電影導演的作品,荒誕古怪又浪漫有趣,常有超現實主義情節。《宇宙探索編輯部》的短評頁面,最常出現的詞也是「荒誕」「浪漫」。

唐志軍(楊皓宇飾)

「這不是普通的(電視)雪花點,這是宇宙誕生時的餘暉」 ,電視機的雪花狀干擾,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有關,那是宇宙大爆炸的灰燼。

孔大山在寫劇本時,一直關注天文學領域的信息,把喜歡的細節放進劇本中。

《宇宙探索編輯部》劇照

影片尾聲拍攝於四川雲霧繚繞的密林中,主角經歷了一些超現實情節,終於找到宇宙奧秘的答案,「我不知道觀眾對於密林中的故事是怎麼想的,我和王一通(聯合編劇)一開始就很篤定了,這一定都是真的。如果這些都是假的話,對於唐志軍太殘忍了。」

剛拍完《宇宙探索編輯部》,他很想要跑路,因為對拍攝過程中的諸多不確定,「覺得我騙了郭帆導演(監製),我騙了所有人」,好在片子剪輯完,他就有自信了。

以下是孔大山導演的自述。

《宇宙探索編輯部》復刻了村民介紹外星人的場景

這部電影開始的契機,是當時郭帆導演剛剛拍完《流浪地球》,他約我到公司來聊會天,問問我下一步的打算。我面臨畢業,需要拍一個長片,我就給他看了一個新聞,是電視台去採訪一位村民,村民很認真地聲稱自己抓到了外星人,並把它保存在家中的冰箱裡。

我想把這個新聞拍成一個偽紀錄風格的電影,郭帆導演覺得挺有趣的,他說可以換一個思路——萬一村民說的話是真的呢。最初的原點就是從這裡開始。

我想拍某部電影的起點從來都不是「故事」,吸引我的都是一個情境,甚至一段音樂,為了把這個音樂或情境呈現出來,再去反推一個故事。

唐志軍一行人不遠萬里來到村民家中,看「外星人」

唐志軍在做講座

最開始寫第一稿大綱,完全是一個鬧劇,全部是事件去推動整個劇情,我也不太滿意,到了第二稿,我就有了唐志軍這個人物,他作為貫穿的主要線索,整個劇情一順百順了。

因為是一個尋找外星人的故事,我本能聯想到八九十年代流行的飛碟熱,繼而有了唐志軍的人物雛形,首先要給他一個直觀的造型,我想起拍過的一個短片,是我父親主演的,他演一個老師,戴著眼鏡,穿著一件黑棉襖,拎著公文包,騎著破電動車,一個落魄的知識分子的形象。唐志軍跟他是一個年代的,精神世界也很相似。

繼而去構建他內在的精神,我把他類比成一個唐僧式的人物,當代要去求取真經的人,唐志軍想求的是一個關於宇宙的終極答案,他有一些很偏執很瘋狂的妄想,就像尼采描述的酒神,古往今來其實有很多像他這樣的存在。

唐志軍八九十年代加入雜誌社時,可能意氣風發,現在在別人眼裡就是一個「民科」,跟時代格格不入,又活在很自洽的世界觀里。

2018年的「首屆星際文明探索國際論壇」

寫劇本的過程中,我還斥資700多塊錢巨款購買了一張入場券,參加首屆星際文明探索論壇」,那是一個非常隆重的活動,為期兩天,匯聚了圈子裡的各種名流愛好者,場地是在一個酒店的宴會廳,我像臥底一樣潛伏進去,聽他們聊天,他們會很認真地交流要如何去到另一個星系,回到他們真正的家園,覺得自己只是被遺忘在地球上。

我從一開始獵奇的心理,到最後其實跟他們有了某種共情,因為他們的世界觀是很自洽的。

《西遊記》的某種內核和《宇宙探索編輯部》挺接近,都是一群人帶著自己的困惑,踏上了西去的旅途,從北京這樣一個代表東土大唐的中心城市出發,最後逐漸回歸到原始的深山密林里。

孫一通(王一通飾)

歷史照片

孫一通對應的就是孫悟空,他戴著鍋的造型,來源於八九十年代「氣功熱」的歷史照片,當時看到就覺得以後拍電影一定要把這個造型用進去。

那日蘇(中),蔣奇明飾

那日蘇是一個UFO愛好者,和唐志軍結識於一次UFO目擊事件,他是內蒙古腹地一個荒涼戈壁灘上的氣象站工作人員,每天的工作就是放氣象氣球,因為他常年獨居,語言表達能力會退化,嗜酒如命。

曉曉(盛晨晨飾)

曉曉這個人物,其實是唐志軍女兒的一個投射,大四畢業在即的學生,患有抑鬱症的女孩。

秦彩蓉(艾麗婭飾)

秦彩蓉是一個跟唐志軍截然相反的人,實用主義者,可能是讓觀眾最有親近感的一個人物。因為年輕時候算命大師跟她說,你天命在天,她覺得自己能幹成和天有關係的事,那宇宙探索和天太有關係了,所以來到編輯部,一待幾十年。

寫劇本過程中不斷豐富進一些我覺得「奇奇怪怪,可可愛愛」的元素,主題到很後面才會去考慮,你會發現下意識創造的這些人物情節,內在好像都指向了某種共同想表達的東西——你在宇宙的一個尺度上如何反觀自己。

太空衣被吊車吊出大樓

很多場戲都是聽著音樂才去寫的,劇本寫完,原聲大碟也出來了。

比如《歡樂頌》,它本應該出現在浩大星系、太空漫遊一般的場景里,但在這部電影裡,用在太空衣被吊車吊在半空的場景,在我們的設定中,這件太空衣從未離開過地面、到達過太空,它第一次離開地面竟然是以這種方式。

雜誌社的取景地在北京酒仙橋很有年代感的街坊里,唐志軍第一天上班時,小孩吹著號跑來跑去,編輯部隔壁有時會傳來樂器訓練的聲音,斷斷續續不成熟的,到了後來,唐志軍扶著編輯部招牌在深情演講的時候,窗外以前不協調的旋律突然慢慢合奏成《友誼地久天長》。從一個客觀的聲源變成了輔助主觀情緒的配樂了。

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二圓舞曲》很適合唐志軍,它就像尼采《悲劇的誕生》的備註,酒神之歌,外化出了一個瘋狂科學家的精神世界,在唐志軍轉變之後,音樂就變成了武滿徹版本的《最後的華爾茲》,代表另一種內心世界。

編劇王一通在片中飾演主角孫一通

一開始我自己很艱難地寫了八九個月,然後我發給王一通看,他就很喜歡,我們一拍即合決定一塊寫,我去到成都他家裡,大家坐在一個角落,長時間沉默不語,苦思冥想,只有極少的情況,我倆都瞬間覺得通了解決了。但要說兩個人是「頭腦風暴」就太誇張了,只能是頭腦「小微風」。

我大學是在成都念的,本來就很喜歡四川了,再加上王一通就是四川人,天然覺得故事應該發生在西南山域,在峰巒疊嶂、雲海繚繞的充滿著神秘氣息的山林裡面,這個故事才成立。

唐志軍和孫一通在返回艙相遇

拍攝了37天,拍的過程很受罪,每天都在處理麻煩解決問題。結果可能是好的,收穫了一個滿意的電影。

有一場很重要的戲,唐志軍在密林中發現廢棄的返回艙。原本那一帶都是深綠色蕨類植物,很漂亮,鬱鬱蔥蔥很原始的感覺,結果拍攝那天下了雪,泥巴和雪混在一起,變得很醜陋,我們費盡周折,找來一輛灑水車,想把雪化了,但發現杯水車薪。只能硬著頭皮拍。

但等拍到孫一通從返回艙里出現,太陽突然出來了,氣氛完全不一樣了,積雪升騰起來很多水汽,樹葉開始滴落一些融化的水滴,宛如仙境。陽光好像只有20分鐘,在短短時間把這場戲拍了。

孔大山和演員蔣奇明,飾演那日蘇

我之前只跟過一次電影的拍攝,就是郭帆導演的《同桌的你》,唯一一次見證電影的全流程製作,所以拍《宇宙探索編輯部》的時候,我都是在拼命回憶當年的一些情景,比如劇本圍讀會我需要幹啥?想起郭帆導演會把這場戲的參考圖、氣氛圖給大家展示,回憶這些工作方法,才理清圍讀會的目的。

演員的背景都很不一樣,像演唐志軍的楊皓宇老師是電影演員,也有素人演員,方法無非就是跟他們「灌輸」偽紀錄的表演風格,在台詞和表演上,更加偏向生活化,如果表演上有一些紕漏,你建立的語境,觀眾就不相信了。

我是第一次跟楊皓宇老師這樣的專業演員合作,以前拍片都是同學朋友來幫忙,我也不知道跟專業演員合作需要有哪些儀式,之前看一些電影報導,導演和演員之間,可能會有一些成為影史佳話的交流溝通方式,比如姜文當年給演員寫信,我就說送楊皓宇老師兩本書,周國平寫的《尼采》,還有史鐵生的《病隙碎筆》,跟唐志軍這個人物的精神內核有很強的關聯性。

孔大山和攝影指導馬提亞斯·德爾甫

因為是偽紀錄風格的電影,我們需要在不停機的情況下,用一個長鏡頭捕捉這場戲所有的內容,哪個時間點攝像機要搖到哪,控制都是非常精確的。

我一開始就跟攝影指導老馬(馬提亞斯·德爾甫)說,你的攝影機也是帶表演的,需要它像一個真的身臨其境的角色,比如剛到了一個新的空間,它會對周圍的環境好奇,觀察周圍環境,或者有什麼突然狀況,攝影機要做出反應,同時不能讓觀眾看出你有預判,好像完全不知道這個事情會發生,比如要去拍清楚某一個東西,焦點稍微虛一下,假裝在找焦點。這些都是提前設計出來的。

我在初高中是學習成績很穩定的墊底學生,中考數學考了5分,高中基本上自暴自棄了,也不怎麼上課,就玩樂隊,玩到高二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我也沒有天賦真正把樂隊當做職業,還是得上大學,家裡對我的要求,只要考上大學就行了。當時為了解決上大學的問題,才決定學電影。

和郭帆導演認識,最早是因為我本科畢業作品拍了《少年馬力傲的煩惱》,改編自動畫《李獻計歷險記》,正好郭帆導演那年拍了真人版的電影《李獻計歷險記》。有一天,我就在微博上收到郭帆導演的留言,他說我們都拍了類似的題材,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郭帆導演親手做的《宇宙探索編輯部》殺青海報

郭帆導演,沒有他就沒有《宇宙探索編輯部》這個電影。最開始是他鼓勵我寫這個故事,到中間的意向投資、給我介紹主創,一些劇本的優化建議,每時每刻都給我提供一些幫助,甚至第一張殺青海報都是他親手做的,到了後期,他會特意把我帶上去參加《流浪地球2》的路演,為了讓我接下來自己跑路演的時候有一些經驗,告訴我要怎麼面對觀眾,怎麼去介紹自己的電影。

孔大山在《流浪地球2》中擔任B組導演

我一開始對《宇宙探索編輯部》這個電影的定位就是,極低成本的大型學生作業,因為我覺得這種東西太小眾了、太奇怪了,它首先是偽紀錄風格的公路片,有一些喜劇的元素、科幻的成分,你找不到一個對標電影或者明確的類型標籤。

在寫完大綱之後,郭帆導演就說幫我拉投資,片子一定會成功,我當時就覺得他在開玩笑。

別的年輕導演可能他面對投資人的各種質疑,充滿了迷之自信。我是自己沒信心,但是郭帆導演卻對我充滿了迷之信任。

偽紀錄風格的電影,又有科幻元素

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第一學期唯一的主題訓練,就是偽紀錄片,這是導師王紅衛老師的要求。

這個訓練,其實能夠調動導演對所有環節控制的訓練,因為你要把設計好的劇情,拍得讓人以為這是真實發生的現實,但凡有一點控制不是那麼精準,就很容易讓觀眾看出一些虛假的設計感。

當時花一天半時間拍了《法制進行時》,現在看非常簡陋的一個作業,它後來所受到的關注和讚譽,遠遠超過這個片子本身了,大家更感興趣的可能是它背後表現出來的當時電影市場環境。

偽紀錄片,這種形式它能滿足我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惡趣味」。拍電影的起點都是非常個人的樂趣、想法推動的,《宇宙探索編輯部》無論是它的形式還是內在表達,都是我最想去拍的東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