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充電器選購指南!實際體驗告訴你,這樣買就對了

科技好兄der 發佈 2024-02-27T19:37:11.670723+00:00

| hello~我是你們的der(得兒)一個愛好數碼、喜歡談論時事熱點,挖掘性價比東西的宅,der友們點個關注叭!自從 der 簡單聊了下充電器後,其實每天都會收到很多小夥伴的私信:這些快充充電器好不好,有什麼推薦等問題。

| hello~我是你們的der(得兒)一個愛好數碼、喜歡談論時事熱點,挖掘性價比東西的宅,der友們點個關注叭!


自從 der 簡單聊了下充電器後,其實每天都會收到很多小夥伴的私信:這些快充充電器好不好,有什麼推薦等問題。

不過這類問題 der 通常並不會回復,也不是不想回復,是因為不知道大家的需求是什麼,畢竟每款充電器都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如果一律回復大家:往價格貴的、功率大的買准沒錯,無疑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所以今天 der 就和大家聊聊,充電器該怎麼選,才最適合自己使用?

der 作為一個愛好數碼的宅,因為喜歡挖掘一些性價比高的東西,本著「自己用過才知道好不好」的原則,除了自己買過大大小小的充電器,也幫身邊朋友買過一些新出的充電器(順便蹭用一段時間),甚至還和朋友一起討論分享,終於知道為什麼這麼多男人沉迷充電器。

像 der 還是學生黨的時候,用 35W 的 PD 快充充電器充華為和紅米手機,那充電速度總讓 der 想用更高功率的充電器;而當用上新出的 100W 氮化鎵快充充電器時,手上卻只有三星和蘋果手機了,殺豬焉用宰牛刀,反而又大又重的用著不舒服,最後小黃魚賣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 der 開頭所說,得看自己實際需求,選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其實現在市面上的充電器,大致可以分為普通的矽充電器和氮化鎵充電器兩種。

普通矽充電器由於材料限制,大功率一大就容易發燙,但勝在便宜,所以很多中小型的 PD 充電器都用這種;近年來比較火的氮化鎵充電器,由於新材料特性可以做到功率更大、散熱更好、體積更小,所以現在大功率快充充電器基本都是氮化鎵充電器。

不過像氮化鎵這種大功率的充電器,常規的單口輸出有時並不能發揮其最大優勢,於是倍思率先推出多口的氮化鎵快充充電器,讓大功率的氮化鎵充電器從單口變成兩個到四個接口,提高了氮化鎵充電器的利用效率,多口氮化鎵充電器也隨之普及開來。

像很多人都是雙機黨,如果我們還是用單口氮化鎵充電器充電,雖然充電快是快,但一次只能充一台設備,還需等充滿一台設備才能充下一台設備,比較浪費時間。而多口則可以滿足兩台或者多台設備一起充電,相比之下會更方便。

而說到多設備充電,der 不得不提及充電器的充電功率,也是大家最看重的一個參數指標。

像 der 這種蘋果+三星的「慢充」機型,一般用個 40W~65W 的充電器就完全能滿足使用,床頭邊整個性價比的 40W 的雙口 PD 充電器,桌面就整個 65W 的多口氮化鎵充電器,畢竟還可以充多一台 iPad。

所以理論上,充電器的功率越大越好,能囊括更多設備的充電,拉高快充上限,但要注意的是,功率越大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對快充有更高要求的小夥伴,還得看快充協議。

由於現在手機廠商等各家都在整自己的私有快充協議,像華為的 FCP、SCP、三星的 AFC、綠廠的 VOOC、藍廠的 FlashCharge、小米的 ChargeTurbo......要想真正實現極致的快充,還得對上協議才能使用。

當然,現在即便是廠商私有協議的充電器,也支持公有的 PD 快充協議,也就是大家都能支持的快充。理論上 PD 快充能達到 100W 的功率,但實際廠商肯定想大家用自家的私有協議,所以或多或少會 PD 快充的功率,也就是「低保」的 20W 左右。

不過由於氮化鎵快充充電器的優勢,其快充協議也更廣,甚至還有的品牌與廠商合作,像倍思就和綠廠推出支持 VOOC 快充的氮化鎵快充充電器,即便多設備充電,也能給綠廠的手機實現快充。

既然充電器的種類、功率、接口數、協議等,大家都簡單了解了,接下來就是按大家的需求來選擇相對合適的充電器了。

如果你和 der 一樣主用蘋果 iPhone 和三星的機子,對快充功率並沒太大要求,而且在家充充電的情況下,選擇雙口的充電器無疑是最最最性價比之選,功率可以選擇在 30W 左右,像 der 用的倍思 30W 的三口充電頭,50r 都不用就拿下了。

但如果有小米、華為等其它需要快充的機型,則需要選則 65W 左右的氮化鎵快充充電器,使用體驗會更佳,千萬千萬別貪小便宜選一些沒聽過的牌子,容易踩雷,一般選擇倍思、睿能、綠聯等大牌子購買則不會遇到這種情況。

如果非要享受滿速的私有協議快充,那只能花高價格選擇原裝充電器了,而且這「專屬快充充電器」還不能給其他設備快充。

如果你需要外出攜帶使用,可以選擇一些主打便攜設計的充電器。

像對快充功率沒太大要求,更注重攜帶方便的,只能選擇 40W 的雙口氮化鎵快充充電器,畢竟這是最為小巧的,還能滿足最簡單的快充,別無二選。

但 der 知道總有小夥伴選擇全都要,經過再三的糾結,只能推薦努比亞的小餅乾氮化鎵充電器和倍思的氮化鎵輕薄快充充電器,兩款都是扁平化的設計和 65W 的功率,放包里不會凸起來還能滿足大功率快充,有時家裡插座的縫比較小也可以用它充電。只不過努比亞的外觀會偏塑料一點,倍思的會更有質感,顏值方面大家見仁見智了。

問為什麼不推薦綠廠的小餅乾?抱歉,那昂貴的價格直接勸退,除非你用綠廠的手機需要 VOOC 快充。

如果有小夥伴既想家裡多設備使用,又想外出攜帶使用,der 絕對推薦氮化鎵快充插線板。

這個東西似乎倍思家最早做且一直在做,甚至還推出了個「氮化鎵插線板家族」,從入門的 30W 到高端的 100W 都有,可供的選擇也比較齊全。而安克等其它廠商雖然也有類似的產品,但也算是剛入場不久,也沒有幾款可以拿得出手,加上價格降不下來,使用體驗也差不了多少,相比之下並不是很值得花這錢去「嘗鮮」。

其實 der 也不是一次兩次推薦這個了,畢竟花著氮化鎵快充充電器的錢,還能支持 AC 接口充當插線板使用。像 der 家裡的桌面,一個氮化鎵快充插線板除了能給手機、iPad 等設備快充,還能給顯示器等大的設備供電,統一的方向的線材整理起來也很方便,讓桌面更簡潔。

外出的時候,der 總擔心酒店的插座不夠用,而氮化鎵快充插線板則可以給手機、iPad 等提供快充之餘,還能用自帶的 AC 接口充相機電池、無人機電池,再也不用到處找插座而煩惱。

最後,充電器對於我們而言,雖說只是個充電的工具,但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充電器的選擇正是我們充電體驗的重要工具。

我們沒必要選擇空有大功率的 100W 充電器,給蘋果三星手機充電;沒必要委曲求全用 40W 充電器,給支持 65W 快充的小米手機充電;更沒必要為了全都要,選擇 100W 的氮化鎵快充插線板......根據自己需求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