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華人慘遭屠殺,哀鴻遍野,1965年印尼到底怎麼了?

西門吹風談歷史 發佈 2024-02-27T20:49:50.429449+00:00

1965年9月30日,全球震驚的印尼華人大屠殺爆發。這場持續兩年的排華行動的殘暴程度超出了世人的想像,暴徒所過之處,華人聚居區哀鴻遍野。那麼,印尼排華運動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1965年9月30日,全球震驚的印尼華人大屠殺爆發。由於印尼政府內部的混亂導致了錯誤的排華運動,它幾乎波及印尼的每個角落。無休止的血腥殺戮導致數十萬印尼華人無辜喪命,他們辛勤創造的家園和財富一夜之間化為灰燼。這場持續兩年的排華行動的殘暴程度超出了世人的想像,暴徒所過之處,華人聚居區哀鴻遍野。很多遇難華人的遺體無法入殮,已經腐爛發臭。那麼,印尼排華運動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印尼與我國有著深遠的歷史聯繫。自元、明時期起,兩國有著緊密的交往。作為東南亞最大的國家,印尼以海上貿易為主要經濟支柱。自五代十國時期開始,許多華人移民到印尼。清朝中晚期,華人移民印尼達到鼎盛。當時,受戰爭和貧困等因素影響,我國沿海居民紛紛前往南亞謀生。印尼作為我國的海上鄰國,逐漸成為華人移民和定居的首選國家之一。

據官方資料,印尼華人約占印尼總人口的3.5%,95%以上的華人後裔加入了印尼國籍。勤勞致富的印尼華人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逐漸成為印尼社會的佼佼者,並為印尼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擁有大量財富的華人在印尼社會地位並不高。印尼歷史上多次發生排華運動,主要原因是印尼當權者為鞏固統治地位,轉移社會矛盾,並挑起種族矛盾。

印尼政府利用這種卑劣手段,對華人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威脅。令人驚訝的是,這種手段屢試不爽。1965年的「9·30」事件就是印尼高層親美派蘇哈托為推翻總統蘇加諾的統治,對華人實施的血腥大清洗。這場災難性的事件對華人社群帶來了深重的創傷。


印尼華人與我國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歷史上,華人移民在印尼的成功,也為該國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儘管如此,他們在印尼社會的地位卻並未得到應有的尊重。事實上,印尼歷史上的排華運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權者為了鞏固統治地位,利用民族和種族矛盾來轉移社會矛盾的策略。

被稱為「印尼國父」的蘇加諾在印尼民眾心中地位崇高,但印尼作為前荷蘭殖民地,政治問題和內部矛盾十分尖銳。為鞏固地位,蘇加諾開始傾向蘇聯和中國,大力支持印尼共產黨。然而,印尼軍政高層的蘇哈托卻是徹底的親美派,對蘇加諾的做法感到極度不滿,並暗中與雅尼、納蘇蒂安等親美派高層策劃組建新內閣。

意外地,這個計劃被泄露。總統衛隊長翁東果斷採取行動,但反被蘇哈托擊敗,導致震驚世界的「9·30事件」。蘇哈托隨後關押蘇加諾,開始獨裁統治,並將矛盾轉向印尼華人,以減輕事件影響並鞏固統治。事實上,印尼民眾支持蘇哈托的行徑,源於他們內心深處的排華思想。於是,一場類似法西斯行為的排華運動迅速展開,既針對印尼共產黨員,也針對無辜華人。


在此次大規模排華運動中,以印尼土著達雅族為首的民眾對華人展開了瘋狂屠殺。印尼華人陷入恐慌,不知何時會遭受厄運,也無法預測浩劫何時結束。排華勢力不僅殺害華人,還焚燒華人房屋,使他們在異國他鄉粉身碎骨。

在這場由蘇哈托等人發起的排華運動中,約30萬華人喪生。許多華人的遺體散落在街道和山野,散發出腐臭和血腥氣味。他們似乎在以這種慘烈方式控訴印尼排華勢力。當我國得知這個令人痛心的消息時,派出多艘船隻前往印尼,希望接回在印尼定居的華人。然而,他們很少願意回到祖國。背後的原因顯而易見:這些印尼華人已在此地生活數代,他們的心早已不屬於中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