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俠王」胤祥世系傳承,共傳八代九位怡親王

尋味覓旅2 發佈 2024-02-27T21:30:44.761996+00:00

怡賢親王胤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卒於雍正八年,康熙帝十三子,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

第一任怡親王:胤祥

怡賢親王胤祥(1686年11月16日 -1730年6月18日,44歲),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卒於雍正八年,康熙帝十三子,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皇四子胤禛繼位,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政務。雍正元年(1723年),命總理戶部。自此胤祥全力輔佐胤禛治理國家,胤禛也對他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總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雍正七年(1729年)因準噶爾部竄擾邊陲,命其辦理西北兩路軍機,敘協贊功待詔增儀仗一倍。

咸豐十一年(1861年)慈禧太后等人發動辛酉政變,胤祥的後商怡親王載垣等人被賜死。載垣被黜為不入八分輔國公,怡親王爵位改由弘曉的玄孫載泰承襲,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才恢復怡親王世爵。怡親王爵位一共傳了八代共九位怡親王。

第二任怡親王:弘曉

愛新覺羅·弘曉(1722—1778,56歲),胤祥第七子,襲怡親王爵。清朝著名藏書家、詩人。

雍正八年(1730年),其父胤祥逝世,弘曉承襲怡親王爵位。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曉逝世,朝廷賜予諡號「僖」,其次子永琅襲爵為怡親王。

弘曉喜讀通俗小說,曾為才子佳人小說《平山冷燕》題詞,並加批語。由於曹雪芹家與胤祥有密切關係,弘曉和家人曾經過錄過《石頭記》,這就是今存的已卯(乾隆廿四年)本。但為了避禍,在他的《怡府書目》裡並未著錄。弘曉能文,能詩,善書,但他流傳至今的《明善堂詩集》(又題《冰玉山莊詩集》)僅存其全部著作的四分之一。

第三任怡親王:永琅

愛新覺羅·永琅(1746年-1799年,53歲),胤祥之孫,弘曉第二子,為第三任怡親王。乾隆三十年(1765年)永琅被封為三等鎮國將軍,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襲怡親王,嘉慶四年(1799年)薨,諡曰恭。由其長孫愛新覺羅·奕勛襲爵。

第四任怡親王:奕勛

奕勛(1793年-1818年,25歲),胤祥之曾孫,永琅次子綿標之長子,為第四任怡親王。

嘉慶四年(1799年),奕勛被封為三等鎮國將軍。同年,其祖父永琅逝世,父親綿標亦於早前逝世,因此由奕勛承襲怡親王爵位。翌年(1800年),其父綿標被追封怡親王。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奕勛逝世,朝廷賜予諡號「恪」,其長子載坊襲爵為怡親王。一年後,載坊逝世無嗣,由奕勛次子載垣襲爵。

第五任怡親王:載坊

載坊(1816年-1821年,5歲),胤祥之玄孫,奕勛之長子,為第五任怡親王。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父親奕勛逝世,載坊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承襲怡親王爵位,當時年僅四歲。翌年十二月(合1821年),載坊逝世無嗣,由其二弟載垣襲爵。

第六任怡親王:載垣

載垣(1816年-1861年,45歲),胤祥五世孫,奕勛次子,咸豐帝顧命八大臣之一。

咸豐帝即位後,他漸受信用,累官左宗正、宗令、領侍衛內大臣。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死,載垣與愛新覺羅·端華愛新覺羅·肅順等八人受顧命為贊襄政務大臣,掌握實權。同年,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訴發動「祺祥政變」,由於阻止慈禧太后垂簾聽政,載垣和肅順、端華一起,被革職奪爵,賜白絹自盡,終年46歲。最後由族弟愛新覺羅·載敦襲爵。

第七任怡親王:載敦

載敦(1827年-1890年,63歲),胤祥五世孫(胤祥—弘晈—永福—綿譽—奕格—載敦)。

他早年擔任二等侍衛。咸豐七年,封三等鎮國將軍。咸豐八年,襲奉恩鎮國公、散秩大臣。同治三年九月,襲和碩怡親王。

第八任怡親王:溥靜

已革怡親王溥靜(1849年-1900年,51歲),載敦長子。同治七年,封不入八分輔國公。光緒十七年,襲和碩怡親王。光緒二十六年,支持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入京城後,被德軍殺害。死後以「縱庇拳匪啟釁」罪名革爵。

第九任怡親王:毓麒

怡親王毓麒(1900年-1948,48歲),胤祥七世孫(胤祥—弘晈—永福—綿譽—奕格—載敦—溥耀—毓麒),溥耀第二子。他在光緒二十六年三月(1900年)出生,光緒二十八年七月(1902年)接替被廢的伯父溥靜成為第十四代怡親王。民國三十七年九月(1948年)去世,虛齡四十九歲。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