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最牛縣長」:被綁架吃豬食,流浪3萬公里,死後遺書曝光

松鶴文史館 發佈 2024-02-28T00:59:44.537783+00:00

二〇一九年,一位老教授在醫院永遠閉上了眼睛,得知消息的一位魔芋企業負責人雙眼含淚。同一時間,受到過這位老人恩惠的兩萬多位從事魔芋相關工作的人,都悲傷不已。

作者 | 蠶豆

編輯 | 阿琰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我們的種植技術都是何老教會的……」二〇一九年,一位老教授在醫院永遠閉上了眼睛,得知消息的一位魔芋企業負責人雙眼含淚。同一時間,受到過這位老人恩惠的兩萬多位從事魔芋相關工作的人,都悲傷不已。

一九四九年和新中國一同誕生的何家慶出生在安徽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里,大山是他的根,為他滋養出樸實的秉性。

何家慶家境貧寒,是貧困戶中的貧困戶,母親早年病逝,家裡的重擔就落到了父親和小小的何家慶身上。

生活的不易並沒有把他擊敗,小時候何家慶一有時間就去外面撿廢品,幫父親維持生計,減輕負擔。

除此之外,何家慶從小就熱愛學習,他知道想要改變家庭狀況光靠體力勞動蠻幹是不行的,只有憑藉文化,才能走出大山。

何家慶的爸爸也很通情達理,並沒有因為家庭生活困頓就讓兒子早早輟學打工,反而是安慰他不要操心學業之外的事情。

父親告訴他,只有讀書才能長成一棵更茂盛的樹,有更多的枝葉,能夠為更多的人遮風擋雨,何家慶從小就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底。

就這樣,他的童年在坎坷又幸福的學習之路中度過,好在有老師和鄉親們的接濟,他才順利在學校里完成了學業。

滴水之恩,必以湧泉相報,這是一個刻在何家慶骨子裡的道理。

從那時起,他的內心就暗自發誓,如果自己能站的更高,未來一定要帶領鄉親們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

高考那年,何家成很爭氣,他憑藉著優異的成績成功考入了安徽大學。

進入象牙塔之後,貧窮的生活並沒有改變,他有的時候連飯都吃不飽,更不用說交學費。不過好在這個世界向他展示的更多是善意。

周圍同學並沒有因為他的經濟條件就瞧不起他,反而還在老師的幫助下大家一起籌集善款資助他。

雖然他們都說只是綿薄之力,但是加上何家慶辛辛苦苦攢下的助學金,還是能讓他吃得上一頓暖和的熱飯。這些恩情他都銘記於心。

何家慶大學學的是生物專業,其中他更感興趣的是植物方面的研究,因為此刻如何更好地幫助村民是他唯一的興趣。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何家慶想憑藉著專業的文化知識改善土地的現狀,在植物方面改善大傢伙的生活。

何家慶在大學期間讀書很用功,1976年大學畢業之後的何家慶被安排在安徽大學生物系任教,此外他還從事著植物醫藥學的學術研究。

在學校里,何家慶對植物學總有著如饑似渴般的學習欲望。

為了看懂國外文獻,他還整天沒日沒夜的地習英文,讀各種生物學專著,就是希望能改變自己家鄉的問題。

漸漸的,每天伏案鑽研的何家慶到了植物學研究的瓶頸期,也是這個時候他意識到實踐的重要。

為了探索豐富的物種資源,揭開大自然動植物的奧秘,何家慶決定親自從山林中考察。

為了邂逅奇妙的自然植物,何家慶的第一站選擇的是大別山。

大別山不僅是紅色聖地,從生態角度講更蘊含著無窮的探索價值。此山就像寶藏一樣,而他就是那個即將尋寶的人。

只不過野外考察研究必然面臨著艱苦的生活環境,從小到大吃苦耐勞的他倒不怕這些問題,唯一讓他憂愁的是如何邁出這一步的經費。

這個項目沒有辦法向學校申請經費,想要探索自然深處,只能自己攢錢充當路費。

此時的何家慶已經結婚成家,他的妻子是在背後默默支持他的賢妻良母,是何家慶成功背後不可缺少的女人。

理解了丈夫的困惑之後,她沒有質疑他的異想天開,反而願意支持他追求理想,自己願意成為他成功路上的左膀右臂。

家人的陪伴與理解讓何家慶倍感溫暖,就這樣,靠著父親與妻子為他攢下的8000塊,何家慶開始前往通往大別山的道路,這一去就是200多天。

何家慶一路北上,途經很多山川湖泊,他都在這些地方進行了考察,收集了很多具有研究價值的植物標本。

採集標本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好幾次在山上遇到的危險差點波及到他的生命安全。

懸崖峭壁,泥石流災害,野獸狼群,自然的挑戰並沒有讓他退縮。

在深山的生活經常吃不好也住不好,不僅居住在潮濕的山洞,還要忍受飢餓的痛苦。何家慶的肚子一點點扁了下去,突出的肋骨也讓他變得瘦骨嶙峋。

有一次他在山上爬行的時候,本來就身受重傷的何家慶受不住胃裡飢腸轆轆的感覺,直接兩眼發黑差點昏倒過去。

何家慶用力握住身邊的石頭,一個趔趄直接讓他雙腿懸吊在石壁上,生死攸關的時刻何家慶緊張地心臟都快跳了出來。

他在大山里拼命呼喊,大別山上亂石穿空,山間淡淡的薄霧中迴蕩著何家慶悲涼呼喊的回聲。

這種孤寂讓他感到絕望,而就在他以為自己要葬在這荒郊野外時,一位正在林子裡打獵的獵人聽到他的呼喊並救了他。

何家慶再一次感受到生命中幸運又溫暖的善意。

此次大別山之旅一共經過了湖北,河南,安徽三個省,步行總路途達12000多公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樣一個為了研究植物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探索山林的研究員回來之後一下子受到了周圍人的尊重與敬佩,很多人也拿他作為榜樣。

何家慶沒有白白冒險,他所採集到的植物樣本特別有助於植物課題研究,上級還在1990年把他調到安徽的一個縣當副縣長。

副縣長也是一官半職,但何家慶並沒有為自己的仕途得意,也不考慮自己未來如何飛黃騰達。

他只想要在其位謀其職,做好一個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辦事的好縣長。

何家慶認為,縣長這個職務就是要鞠躬盡萃,很多事情都要親力親為。鄉親們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管,就是為了能讓他們吃飽穿暖。

在他擔任副縣長的半年時間裡,何家慶一直紮根基層,不斷地走訪民間詢問鄉里鄉親的生活狀況。

此外,何家慶在幾個鄉村里輾轉的時候順便還繼續採集植物樣本,想要在空餘時間繼續做植物研究。

當了縣長之後,何家慶不想讓村民們的生活條件只停留在溫飽層面,他想讓大家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層,想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讓鄉親們發家致富。

所以他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如何將自己的植物研究用於實踐生活中。

何家慶擔任縣長的縣叫績溪縣,這裡植被豐富,有大量優質的植物資源,但是當地百姓不知道這些都是什麼東西,所以沒做到充分的開發。

比如牛飼料餵養的事情一直讓貧窮的村民苦惱,但是他們不知道這裡滿山種的都是豆科植物。

財富就在自己跟前,他們卻因為匱乏的知識看不到閃閃發光的金子。

何家慶心想,自己的最大價值很有可能就是讓這裡鄉親們認識到自己家鄉的寶藏。

正當何家慶為哪種食物對績溪縣發家致富最有幫助而苦惱時,他在山上發現的魔芋一下子給了他靈感。

由於何家慶讀過很多國外文獻,他也曾在這些文獻中了解到一個日本農民曾在80年代的時候通過種植魔芋達到富裕的消息。

何家慶聽完之後感覺很振奮,因為他意識到績溪縣絕對是最適合種植魔芋的風水寶地。

績溪縣地處溫濕地帶,周圍群山環繞,海拔適中,有樹蔭的遮蔽,也有太陽的照耀,這種地理條件特別適合種魔芋這種薯類植物。

有了想法之後,何家慶就開始計算魔芋產量帶來的收益,結果發現這個數量驚人。

按照績溪縣的種植面積,如果都種上魔芋的話,一年能達到的魔芋產量為7000公斤

而且種植魔芋沒有難度,很容易就種好長出來,這種事半功倍的植物他一定要想方設法推薦給村民。

雖然種魔芋有這麼多好處,但還有一個問題擺在他面前,那就是他如何通過宣傳說服村民種植魔芋。

為了幫助村民們擺脫顧慮,他那段時間挨家挨戶向人們介紹種植技術,好在何家慶是一個人品好有威望的縣長,百姓們對他的話並沒有表現出排斥的感覺。

為了讓村民更相信自己,何家慶自掏腰包,在縣裡很多村內尋找試點開始種植魔芋。

自那之後,他每天都頭戴草帽、灰頭土臉、穿戴破舊地紮根在田間。

暴曬的烈陽把他曬得皮膚黝黑,他在穿著打扮上也不修邊幅,每天蹬著快要散架的自行車來回跑。

這樣一個像乞丐一樣邋遢的人物,路過的人不認識他的話,根本不會聯想到他是縣長,也不會想到他是植物研究的一位教授。

紮根在田裡的生活很艱難,但是魔芋一點點長出來,何家慶內心的希望就多一份,他甚至很享受每天和村民們一起在田野里搗鼓魔芋的日子。

兩年之後,500畝的試點魔芋終於迎來了豐收的日子,這些魔芋產量帶來的收益竟然高達400萬元,這個結果直接驚呆了縣裡的所有村民。

鄉親們聞聲都趕到何家慶的辦公室里,很多人甚至激動得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他們這才意識到,每天騎著自行車風塵僕僕在田野里奔波的何家慶,是一個真正在為百姓辦實事的好縣長。

除了感激之外,村民的情感里還夾雜著不舍。

因為此時何家慶的任職期滿,他即將結束自己在績溪縣的縣長生涯。

百姓們都捨不得他走,兩年的時間如白駒過隙,這場華宴終究需要散場,何家慶為這個縣在山間種下了致富的種子,現在卻要揮一揮衣袖轉身就走。

何家慶離開很久之後,他的事跡仍在村子裡處處流傳。

績溪縣的扶貧工作看到了曙光之後,何家慶有了更偉大的心願。他懷著對人間的感恩之心,想讓所有山區的父老鄉親都發家致富,拔掉貧窮的根。

西南地區的一些山區百姓生活比較落後,何家慶跟商人商量過後,就拿著自己省吃儉用攢下來的兩萬多塊錢,一個人踏上孤獨的旅程。

很多人驚訝,為什麼這樣一個推廣技術的人積蓄才2萬多。

其實何家慶一生都沒有掙大錢,不是他沒有能力,而是他志不在此,他一有點錢他就投入到科研,還多次自費扶貧。

西南山區地勢險要,他的年紀也越來越大,根本經不住這種路途的折磨,好幾次差點鬧出生命危險。

有幾次還遭遇了歹徒搶劫,還被綁架過。

看著自己很有可能在還沒有實現理想事業之前就撒手人寰,他在艱難險阻的山林里甚至還用皺皺巴巴的紙寫好了一封遺書給家裡人寄去。

何家慶在森林裡餓得飢腸轆轆,只能灰頭土臉的像個乞丐一樣遇到人家就要飯。

只是這裡人煙稀少,飢餓感從未在他胃裡消失。

有一次他在林間看到遠處正在冒炊煙的人家,餓的兩眼發黑的何家慶還以為自己看到了海市蜃樓。

何家慶邁著艱難的腳步走了過去,他用哀求的眼神看向正在家門口煮飯的老爺子,問他能不能用十塊錢換一碗飯。說著,他指向了鍋里正在煮的東西。

老人家聽到這話連忙搖了搖手:「不是不給你吃,我這煮的是豬食啊!」

為了生存何家慶顧不了那麼多,即便是豬食他也大口大口地吞了下去,根本不在乎難不難吃。

這一幕讓邊上的老人家驚呆了,他不知道眼前這個可憐兮兮的年輕人究竟過著怎樣顛沛流離的生活。

這樣漂泊的生活,何家慶過了一百多天。他走過一萬多公里,一直致力於開發山區的野生植物資源,貧困山區的百姓也向他伸出援手,在溫飽問題上一直幫助他。

但即便如此,結束完這段漂泊旅程後他還是那麼瘦小,看上去非常營養不良。

幾十年如一日艱苦的工作最終讓他累倒在實驗室里,本就在野外考察導致患有血吸蟲病的何家慶在晚年被查出癌症,而且還是病入膏肓的晚期。

但當時的他一門心思就是植物研究,他手上還有很多植物資源等待開發。

所以何家慶顧不得自己的生死,唯一想做的就是跟死神爭奪時間,好讓自己能夠完成手頭的工作。

2019年,在何家慶奄奄一息之際,他寫下遺書:決定捐獻自己的眼角膜,這是他生前最後的心願。

善良一生的何家慶臨終之前也在想著怎麼樣能夠幫助別人;

蠟燭燃盡之後,他的光輝依舊熊熊燃燒,死後的他歸於自然,融入到他用雙腳丈量、用一生守護的大山里。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