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走路,是最好的運動

儒風大家 發佈 2024-02-28T03:38:22.172113+00:00

中國有句老話:「百鍊不如一走。」世界衛生組織也認定:走路,是最好的運動方式之一。走路看似尋常,卻對身心有著非同一般的益處。



中國有句老話:「百鍊不如一走。」


世界衛生組織也認定:走路,是最好的運動方式之一。


走路看似尋常,卻對身心有著非同一般的益處。


健康之路,是走出來的。走路,有6大好處!



1

走路,強健身體


俗話說:「沒事常走路,不用進藥鋪。」


走路,是一項用到全身肌肉的有氧運動。


既能夠提升心肺功能,增加基礎代謝量,幫助瘦身。


還能強健骨骼,緩解疲勞,增強自身免疫力,遠離疾病。


國醫張伯禮院士在接受CCTV採訪時說,自己每天都會走七八千步。


這個習慣他已經堅持20多年,他認為,走路是對老人最好的運動。


70多歲高齡的他仍然精神抖擻,還在忙著出門診、帶學生、做科研和四處講座。


走路老少皆宜,損傷小益處多,是對身體最好的富養。


讓人氣血通達,經絡舒暢,持之以恆必能身體強健,延年益壽。


2

走路,改善睡眠


古語有云:「一夕不臥,百日不復。」


一晚上睡不好覺,百日的補養也未必能恢復。


而隨著年歲漸長,壓力變大,經常會入睡難、睡眠淺。


但是經常走路的人,往往能緩解身心疲勞,改善睡眠,有個好覺。


曾國藩由於公務繁忙,精神壓力大,所以「夜罕佳眠,或通夕不寐」。


後來,他找到了緩解失眠的絕佳方法,就是走路。


他在家書中說:「飯後三千步,近日試行,自矢永不間斷。」


飯後走一走,能促進消化,放鬆心情,幫助入睡,讓人安眠一夜。


中醫認為:「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


邁開步伐去行走,再睡個好覺,就是養生第一大補。



3

走路,愉悅心情


走路治百病,運動解千愁。


堅持走路,大腦會釋放多巴胺,讓人保持心情愉悅。


隨著汗水的蒸發,負面情緒也會揮灑一空,煙消雲散。


當年,蘇軾在烏台詩案後,仕途一再受挫。


但他並沒有就此沉淪,而是開始早起快走,療愈身心。


蘇軾說:「晨興疾趨必十里許,氣損則緩之,氣勻則振之,頭足皆熱,宣通暢適,久久行之,當自知其妙矣。」


在行走中,蘇軾釋放苦悶和憂愁,方能始終葆有樂觀豁達,豪邁一生。


走路,是負能量的宣洩,是正能量的滋養。


當你開始行走,用腳步丈量大地,身心也會煥然一新。


4

走路,促進消化


常言道:「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走路,有助於胃腸道的蠕動,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


開國元帥朱德,每天早晨起床後和睡腳前都要散步。


而且無論颳風下雨、嚴寒酷暑,一日三餐都要走路去食堂吃飯。


他覺得飯前走一走可以提高食慾,飯後走一走又可以促進消化,一舉兩得。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


飯後久坐不動,氣血生化不足,會增加脾胃負擔。


所以,要飯後走一走,健脾益胃,讓消化系統更好地運作。


要注意的是,飯後別馬上走動,以免阻礙消化液分泌,半小時後再走,效果更佳。



5

走路,激活大腦


思想家盧梭說:「我的身體必須不斷運動,腦力才會開動起來。」


走路,是天然的振奮劑,是激活大腦的鑰匙。


因為在行走中,大腦供氧量增加,心肺血管機能被全面調動。


血液循環產生的熱量,會使大腦清晰靈活,消除腦力疲勞。


尤其是整日久坐伏案工作的人,經常到戶外走動呼吸新鮮空氣。


不僅可以舒緩緊張的大腦細胞,還能使得精力充沛,思維活躍。


著名作家狄更斯,就是通過散步,放鬆大腦,提升創作力。


他的《倫敦夜行記》、《巴納比·拉奇》都是源於散步中的所見所思所感。


如希波克拉底所說:「行走,是最好的藥。」


大步向前走,不僅能富養身體,更能滌盪心靈,遇見更好的自己。


6

走路,豐富認知


詩人北島說:「一個人的行走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走路,是打開視野、豐富認知的絕佳方式之一。


你走得越遠,看得越多,感悟越深,精神也會因此更豐盈。


三毛一生都在行走,從台灣到撒哈拉,從歐洲到美洲,一共54個國家。


她看過沙漠、草原、雨林,走過高山、谷底、河流.......


在行走中,她學識漸長,底蘊漸厚,認知和胸襟也愈發寬闊。


如此,才能寫出《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等一篇篇動人心魄的作品。


老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不出去走一走,讀再多書,也不能解其中真味。


唯有於行走之中,思考感悟,豐富認知,才能將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