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的真實:兵團代司令王近山戰後的思考……

人物傳記春秋堂 發佈 2024-02-28T06:44:15.182876+00:00

1952年秋的上甘嶺戰役,歷時43天,我15軍、12軍以6萬人的血肉之軀,抗衡美7師和韓2師3萬人的進攻。

轉自 十萬旌旗

1952年秋的上甘嶺戰役,歷時43天,我15軍、12軍以6萬人的血肉之軀,抗衡美7師和韓2師3萬人的進攻。美國人使用了16個炮兵群,280門大口徑火炮150輛坦克,發射190萬發炮彈,3000架次戰機,投下5000枚航彈。

我軍以兩個炮兵師百門火炮,用了40萬發炮彈還擊,作戰地域僅是兩個山頭,面積僅有3.7平方公里,美韓軍死8千,我亡兩萬五。

毛主席讚揚說:「歷史上沒有攻不破的防線,上甘嶺防線沒有被攻破,這還是奇蹟。」劉少奇也稱頌:「上甘嶺開創了一個世界紀錄。」

上甘嶺戰役是怎麼命名的?11月7日,戰火正熾烈,毛主席在致彭總的電文中說:「五聖山附近的作戰,已發展成戰役規模·……

秦基偉率領的15軍,阻擊半月就遭到了重度傷亡。三兵團副司令王近山令他把陣地交給12軍。秦基偉說:「我要交給12軍的陣地,絕不會讓它少一寸!丟了陣地就是丟人,我更輸不起。」

解放戰爭時期,王和秦都是第二野戰軍的縱隊司令,王打的仗,戰戰漂亮,淮海戰役後,王升任三兵團的副司令。入朝作戰,王是秦的上級,王十分注意他們之間的關係,命令往往變成商量的口吻(三兵團司令是陳賡,未到任)。王一再忠告秦,敵人打的是消耗戰,我們多使用小兵群對敵,節約戰士生命。殺雞不用牛刀,秦率部打了前半場。

王在關鍵時刻,不得不使用自己一手培養的能攻善守的12軍。

王善於用兵,長於用人。跟隨李德生到上甘嶺前線的參謀回憶說,時任12軍副軍長的李德生,是志願軍司令部上甘嶺前敵總指揮。10月29日,由他率領12軍4個齊裝滿員的主力團,奔赴五聖山接替15軍的防務。李是王的老部下,打仗果斷老實,深得王近山的信任,使用起來也得心應手,王通過「志司」點名要他上,就是為了貫徹自己的作戰意圖。

李接受了王的戰鬥部署並表示:「我全力把仗打好,和秦軍長的關係會處理好。」

10月30日,李德生率領10名師團幹部來到五聖山觀察所,觀看秦基偉是如何指揮他的15軍,從美國人手裡收回失去的兩個陣地。

五聖山在平康平原的南端山高1061.7m』山前有兩個突出的小高地,右邊的高597.9,左邊的高537.7。敵我兩軍的爭奪、拉鋸就一直在這不足4平方公里的兩個山頭上。

他們只能看到15軍要奪回的是滿目瘡痍、灰煙迷濛的579.9高地,山頭上美國人三三兩兩正拖著麻袋壘工事。15軍反擊的時間選擇在下午3時,因臨近夜晚,夜間的防守和鞏固陣地是我軍的特長。

15時整,五聖山後方我軍火炮齊鳴,15分鐘就發射出13000發炮彈,579.9高地火光閃閃,濃煙滾滾。15軍一個營分成多路上去了,敵人反應很快,趁我軍立足未穩,他們的數百門大炮也發出劇烈的吼聲,高地上又是一片烈焰火海,石頭土塊伴著人的肢體沖天而起。

僅10分鐘,美國人的炮火停了,硝煙散開來,我們上去的一個營不見了,在土層中還有幾隻抖動的手臂。敵人一個營成散兵線上來了,他們踏著鬆軟的土層,在半人深的積雪中爬行,動作緩慢,趔趔趄趄,手中的衝鋒鎗無目的地向山上掃射。敵人的先頭剛爬到我前沿,我們反擊的炮火又呼嘯而去,團團硝煙覆蓋了山頭,覆蓋了敵群,幾個活下來的美國人,連滾帶爬地潰逃下去,倒下的又埋進黑色的土層。接著,我們又上去一個營,幾百人像群蜂出巢,儘管是多路進擊,

可敵人的炮火依然是鋪天蓋地,霎時間,我們的營又在彈光火海中消失·……

觀戰的12軍幹部們看得心驚肉跳,這種陣仗在國內戰場誰都沒經歷過,李德生心裡更是沉重,說我們的人上去,不能再打這種肉磨子戰了。要改變戰術,用添燈油的辦法去打。李德生的話簡單明了又很形象,一座小高地的你爭我奪,確實像在推磨,敵人用鋼鐵大磨把我們的人碾碎。李提出用添燈油的打法,是國內戰爭的經驗,用班排、單兵對付大舉進攻的敵人,和敵人打消耗戰,這是最經濟的打法。

戰鬥進入傍晚,敵人的進攻停止,15軍後續部隊上去利用彈坑做了些簡易工事,午夜,陣地移交給了12軍

李德生是戰役指揮員,他的成就是把推肉磨子戰術,改為勤添人,少添人的細作。他指揮打了25天,12軍只耗損4671條生命。

王近山後來反思朝鮮戰場:他指揮的3兵團傷亡過半,一個師(180師)被俘,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敗。他說,在國內地域廣闊,我們打的是運動戰,能殲敵整師整團,在朝鮮地小狹長,敵人機動能力強,只能打消耗戰,我們是用人去對付炮彈。上甘嶺戰役,李德生指揮了後半段,比15軍多打了7天,人少死1萬5,給我們對付現代化敵人創造了經驗。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平台只用於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