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文化創意與價值觀視野的觀察,來看網絡文藝的本土實踐

南方新聞網 發佈 2024-02-28T14:14:00.897800+00:00

南方網訊 《網絡文藝的本土實踐:基於文化創意與價值觀視野的觀察》由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

南方網訊 《網絡文藝的本土實踐:基於文化創意與價值觀視野的觀察》由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立足文化創意與價值觀批評雙重視角,既探討網絡文藝的人民性、網絡文藝的文化融合、網絡文藝的文化治理等基本問題,又以網絡綜藝、網路遊戲、網絡劇、短視頻、網絡電影、網絡文學等主要類型和個案作為觀察對象,較為全面地呈現了當下中國網絡文藝實踐的發展經驗。嘗試通過對內容創意與價值觀的討論,以貼近產業發展、貼近文化建設的方式為相關部門與行業提供參考。

該書網絡文藝的中國實踐,彰顯了文藝與社會、政治、經濟的深度聯結,是進入中國當下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作為數字文化產業的核心構成部分,網絡文藝以其對大眾,尤其是青少年的廣泛覆蓋和深度滲透,已經成為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因此其創新創意與價值觀的表達,成為影響網絡文藝本土發展的關鍵要素。

作者簡介

鄭煥釗,文學博士,暨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入選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第十一屆廣東省「新世紀之星」、首屆廣東省簽約文藝評論家。主要從事網絡文藝批評與海外漢學研究,已出版學術著作 3 部,發表論文及評論近百篇。

精彩書摘

走向文化融合的中國網絡文藝

在數位化、技術化、產業化的背景下,中國網絡文藝著力塑造數字文化生活新形態,以「文化破圈」「產業融合」與「價值融入」等方式,深入老百姓日常生活,參與主流文化和價值建構,極大地拓展了中國網絡文藝的多樣功能,成為引領文化時尚、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體現出其文化融合的積極走向。

(一)「破圈」: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雙向融合

近年來,網絡文藝領域頻頻湧現「破圈」熱點:2020年bilibili網站 (後簡稱B站)跨年晚會將青年亞文化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融合創新,成為具有轟動效應的文化事件;2021年央視網絡春晚上,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老年合唱團的一曲《少年》,以網感文化的方式實現代際與價值觀之間的融合,成為全國觀眾的焦點;男頻網文小說《贅婿》的影視化,以「喜劇+甜寵」的類型重構和女性價值觀融合,試圖打破圈層受眾的限制,引發不同意見的爭論;網絡綜藝《說唱新世代》《戲劇新生活》《德雲斗笑社》等將小眾藝術賦予網感,力求實現受眾的「破圈」,成為文化綜藝新潮流。而耽改劇《山河令》,不僅引發亞文化出圈的討論,更直接促成相關監管政策的出台和監管行動的執行。「破圈」作為當下網絡文藝的關鍵詞,既顯示出網絡文藝已然成為不同文化進行相互交融創新重要載體的新趨勢,也在一定程度表徵了當下網絡文化融合的新問題。

在政策規範、資本推動以及類型發展的共同作用下,網絡文藝不斷探尋圈層亞文化走向主流受眾的「破圈」途徑與方式,尋找青年亞文化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融合的可能性。網綜《說唱新世代》通過重新定義說唱 (「萬物皆可說唱」),讓說唱內容源自生活,表達對校園暴力、職場環境、女性地位、世界和平等主題的關注,讓說唱者承擔社會關懷,開拓說唱音樂走向社會生活的廣闊空間,打破人們對說唱綜藝的刻板印象,以一批充滿現實關懷的說唱音樂作品使說唱藝術真正邁入大眾視野。而主流平台、傳統藝術也不斷藉助網絡文藝的網感風格和傳播策略來進行反向的融入與突圍。《戲劇新生活》以「極限挑戰」的遊戲模式,以戲劇人生活與戲劇人作品為中心,將藝術性命題的探討、戲劇人對戲劇的熱愛與艱辛的生活,以及戲劇作品的動人力量共同呈現,實現了專業性、人文性與娛樂性的統一,收穫專業和大眾雙重口碑。正是以網絡文藝為中心,網絡文化與主流文化進行雙向融合,推動了文化的發展。

(二)「跨界」:文化產業與網絡文化的深度融合

作為數字文化經濟的原創內核,網絡文藝以文化產業鏈的建構、拓展與衍生為依據,不斷拓展行業邊界,強化生活服務功能,多維度與藝術、 影視、旅遊、文博、科技、教育、體育等相關產業進行融合,最大程度推進「文藝+產業」的聯動效應。

網絡綜藝《明星大偵探》通過多季節目的積累,探索綜藝節目對文旅IP的孵化方式,通過線下實景沉浸式劇本殺場景的創設與運營,創新了綜藝節目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抖音聯合七個國家一級博物館打造「文物戲精大會」, 以短視頻為載體,通過對AI(人工智慧)技術的運用,發布「挑戰」互動內容,一夜間刷爆朋友圈,創新了博物館文物傳播的方式。騰訊研究院與敦煌共同建設敦煌研究院,多維度多層次開發敦煌文化遺產,通過創新網絡眾籌方式,為敦煌文化遺產的數位化保護籌集資金。除此之外,網絡文藝還通過對鄉村生活方式的文旅打造,藉助網紅打卡和直播等方式,成為非遺傳承、鄉村扶貧、城市形象推廣的重要平台。

從當代創意產業、數字文化發展的趨勢來看,以網絡文學、網絡影視、網路遊戲、短視頻等為主要形態的網絡文藝,已成為促進產業融合的主要方式,推動數字文化經濟的發展和產業形態的構建。作為原創內容的核心,網絡文藝以IP化運營、創意賦能、整合傳播等方式,極大地帶動數字文化多元形態的發展,推動城鄉自然與人文資源的整合提質,帶動相關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在社會經濟與文化的整體發展中,網絡文藝日益發揮著創意力、傳播力與引領力的系統性創新的作用,不僅帶來網絡文藝自身內容形態的創新發展,而且建構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成為經濟轉型的「引擎器」。網絡文藝以其跨界融合的平台優勢,成為推動公益發展、鄉村振興和產業扶貧的重要推力,推動產業融合與文化融合。

(三)「靠攏」:網絡文藝的主流化發展

隨著數字文化生活日益成為公眾文化娛樂生活的主要構成部分,人們通過智能屏幕進行在線閱聽與互動的習慣逐漸形成,網絡文藝的受眾也逐漸從既往以青少年為主體走向更廣泛的社會大眾。為適應受眾結構的變化和國家對網絡文化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網絡文藝也逐漸從青年文藝向主流文藝轉型。創作傳播現實題材文藝作品,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社會主流價值建構,已成為網絡文藝發展的主導傾向。據國家廣電總局數據顯示,現實題材已經成為網絡影視的主要類型,湧現出《沉默的真相》《摩天大樓》《毛驢上樹》等一大批優秀的作品。以生活體驗類真人秀為主體的網絡綜藝,也以紮根時代生活、關注現實生活為導向,多角度多層次探討家庭、婚姻、情感、職場、心理、教育、公益等社會話題。

網絡文藝以其媒介與產業融合的獨特優勢,與用戶互動、粉絲營造的傳播優勢,以及基於數據、讀懂用戶的技術優勢,成為推進主流價值觀建設的重要力量。在創意、傳播和科技的賦能下,網絡文藝日益成為引領青年群體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潮流。網絡文藝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成為中華優秀文化實現當代價值與意義的連通器。網絡小說《上品寒士》再現魏晉名士風度,彰顯了中國古代士人的風採氣節。網劇《琅琊榜》《長安十二時辰》等或通過營造禮儀、服飾和畫面構圖的審美風格,或重造盛世長安的歷史畫卷與文化氣象,引發網友對古代文化的熱情追捧。《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新了·故宮》等文博類節目積極謀求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價值觀、創意文化、青年文化的融合,多維度挖掘文物的故事和價值,實現國寶精神與當代社會生活的融合。網絡文藝貼合年輕受眾的需求,藉助網絡傳媒的互動性、大數據對用戶行為的洞悉,以及高科技的沉浸效果,極大地表現了傳統文化藝術的動人魅力,立體化沉浸式再現歷史故事。網絡文藝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成為引領當下「國潮」文化消費時尚的重要助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