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的小崗村,為什麼經濟長期得不到發展?

園丁愛歷史 發佈 2024-02-28T15:07:25.055890+00:00

這能透露一個信息:在當地政府的眼裡,說明小崗村能夠被利用的就是 「名聲」,這裡既包括招商引資,發展地方經濟也包括藉此和上級加強聯繫。如何利用好小崗村這種「名聲」才是最重要,在這種思維下,這樣小崗村一直在合併,規模一直在膨脹。

安徽鳳陽縣裡有個口號,「打好小崗這張牌」。

這能透露一個信息:在當地政府的眼裡,說明小崗村能夠被利用的就是 「名聲」,這裡既包括招商引資,發展地方經濟也包括藉此和上級加強聯繫。

如何利用好小崗村這種「名聲」才是最重要,在這種思維下,這樣小崗村一直在合併,規模一直在膨脹。

1993年,小崗村與大嚴村合併成立新小崗村,合併後的小崗村成為一個行政村。

2007年底,安徽省出台《鳳陽縣小崗村新農村建設規劃》,提出將石馬、嚴崗兩村合併到小崗村。如此一來,476人、耕地面積1600畝的小崗村,人口將達到3800多人,土地面積13700畝。

2008年,小崗村與嚴崗村、石馬村兩個行政村合併,屬小溪河鎮。

截至2014年,小崗村下轄小崗、嚴崗、石馬、大嚴隊等21個自然村,23個村民小組。

那麼我們可想而知,這樣的小崗村還是小崗村嗎?可見,小崗村已經成了徒有虛名的招牌而已

有些網友也納悶,為什么小崗村的書記都是外派的,因為小崗村已不是個「村」,而是一個開發區、一棵梧桐樹。

《光環下的小崗真相:沈浩之死——這究竟算是誰的悲劇?》文章中提到:

鳳陽縣裡的口號,「打好小崗這張牌」「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小崗的發展被耽誤了十幾年。」

1993年,小崗村成立「小崗村農業實業總公司」,嚴宏昌任法人代表、總經理,相繼引進了不少項目,辦麵粉廠、銅線廠、食用油廠等等,但小溪河鎮很快強行收走了管理權,「鎮上都沒有工業企業,你村里辦什麼廠啊?」之後,鳳陽縣還曾以小崗村的名義向國家申請建立了一個工業園,但工業園根本不在小崗村。

網上非議的小崗村,是針對的當初包產到戶的小崗村,而他們看到的一切,包括沈浩時的小崗村已不是當初包產到戶的小崗村了。

小崗村的命運一直沒有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小崗村沒有自我發展的機會。

2004年,沈浩到小崗村任職,2009年11月6日,時代先鋒,優秀共產黨員沈浩同志,因忘我工作,積勞成疾,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第一書記沈浩生前曾提起出一本書的念頭,要把自己在小崗這幾年的心路歷程說一說。

他還說,「在小崗有些事情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心有餘力不足,一些人僅僅解讀為是沈浩難以改變小崗村村民(原居民)愚昧、落後和懶惰的無奈,其實這裡面很大的一部分是沈浩和地方政府之間的訴求存在差異,而小崗村村民的的表現,更多來自小崗村的利益得不到保護而造成的。

一個「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典型例子:據說沈浩去世的頭一天,因為縣裡徵用小崗村4300畝耕地的事和縣領導鬧得很僵,沈浩作為小崗村的第一書記,肯定為小崗村的未來著想,但他的努力往往和地方政府產生矛盾,有村民認為,沈浩這天喝了很多悶酒,第二天被人發現去世了。 

一些人在非議小崗村如何保守、僵化,如何懶惰自私的時候可曾想過,其實原來的小崗村其實早已不存在,其實所謂的這捐款、哪撥款等等支持,其實都有各自的訴求,就像現在網上這些拿小崗村大做文章的人,也是一樣,沒有人真正關心到原來的小崗村的發展的。

說這些我無意說,如果讓小崗村自我發展會發展的更好,我只是說小崗村的「名氣」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給小崗村發展帶來多大的機遇,其中原因很多。

在這裡我們假設一下,如果郭鳳蓮是小崗村的書記會如何?

小崗村的名氣加上郭鳳蓮的影響力和人脈,可能會複製出另一個「大寨」!

說到底,小崗村只是一張牌,一張抓在別人手裡的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