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匈奴決戰,為何被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最後靠和親脫困?

妖火說歷史 發佈 2024-02-28T19:17:37.683253+00:00

劉邦被困白登山這件事,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劉邦大意之下,率領先頭部隊貿然突進,被匈奴困住了。但是當時漢朝的主力軍隊,其實並沒有任何損傷,而且正在趕來的路上。所以,白登之圍的真實情況是:劉邦當時確實被圍在了白登山上,情況很危險。但同時,匈奴其實也沒辦法吃下整個漢朝。

劉邦被困白登山這件事,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劉邦大意之下,率領先頭部隊貿然突進,被匈奴困住了。

但是當時漢朝的主力軍隊,其實並沒有任何損傷,而且正在趕來的路上。

所以,白登之圍的真實情況是:劉邦當時確實被圍在了白登山上,情況很危險。但同時,匈奴其實也沒辦法吃下整個漢朝。哪怕劉邦真的被幹掉了,然後匈奴大舉入侵中原。以當時漢朝的國力,其實依然可以把匈奴打回去。

漢朝和匈奴的這次衝突,其實還得從之前劉邦削藩開始說起。楚漢戰爭結束之後,隨著項羽自殺,劉邦成了新的天下共主。但是這個時候的劉邦,其實並沒有真的統一全國。

因為當時除了劉邦之外,還有八個異姓王的存在。這八個異姓王的地盤,加起來幾乎和漢朝中央直接控制的地盤,差不多大。所以,一旦這幾個諸侯王謀反,漢朝估計瞬間就沒了。

所以,從漢朝開國的那天開始,劉邦就一直在琢磨,怎麼才能剷除這些異姓王。

在削除幾個異姓王的過程當中,劉邦一直是本著『先北後南、以多打少、先易後難』的策略。這個策略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先北後南,是因為當時北方有匈奴,劉邦必須先控制好北方,守住南方的大門,避免匈奴大舉南下入侵。

以多打少,這就更好理解了。當時八個異姓王要是同時造反,劉邦確實抵擋不住。但是如果只是一個異姓王造反,劉邦和漢朝中央控制了那麼大的地盤,還真是一點都不怕。哪怕造反的是絕代兵仙韓信,劉邦一樣也有把握鎮壓,區別只是戰爭消耗會大一些而已。

至於先易後難,同樣也是這個道理。八大異姓王,實力也不是完全一樣的。比如說韓信、彭越以及英布,這三個人,號稱是漢初三大將,一個比一個能打。那對於這三個人,劉邦就得把他們放到後面去解決。而且,能別動武就儘量別動武。

就是因為這個策略,漢朝開國之後,沒過多久,劉邦就盯上了八大異姓王之一的韓王。

韓王在幾大異姓王當中,應該算是相對較弱的一個,而且能力也比較差。他之所以能成為異姓王,主要是因為當初劉邦和項羽打仗,為了爭取三晉地區的支持。而這位韓王,恰好是當年戰國時期韓國王族的後裔,之前又跟著劉邦,打了不少仗,也算是出力不少。

所以,之前在楚漢戰爭的時候,劉邦才會給他一個韓王,讓他替自己拉攏韓國故土的那些舊貴族。

不過,等到楚漢戰爭結束之後,這個時候的韓王,已經沒有任何存在意義了。而且,他的存在,反倒是會威脅到劉邦的統治。這樣一來,劉邦自然就想找個機會,直接除掉這個韓王了。

當然,雖說此時劉邦已經對這個韓王動了殺心,可是在表面上,劉邦卻不敢表現出這種態度。因為劉邦也怕他表現出這個態度之後,其他幾大諸侯王聯手對付他。所以後來,劉邦就想了個辦法,那就是把這個韓王的封地換一下。由原來的韓國故土,改封到北方邊境地區。

從表面上來看,這樣置換之後,韓王實際控制的封國地盤,其實更大了,韓王應該偷著樂才對。而劉邦以皇帝的身份下詔之後,韓王如果拒絕搬家,不管是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最後就只能老老實實搬到山西那邊去。

而從實際角度來看,到了北方邊境之後,這個韓王就得帶著自己的部下,去抵抗匈奴。劉邦這一計,就等於是一箭雙鵰。既能用這個韓王的勢力,去抵擋匈奴的入侵。同時也能用匈奴這把刀,不斷削弱韓王。

對於劉邦的這個計策,韓王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老老實實搬到山西北部就就藩。而當韓王就藩山西之後,沒過多久,匈奴就打了過來。等到匈奴打過來之後,韓王只能硬著頭皮頂上去,同時向劉邦求救。

可是劉邦收到求救信之後,只是帶著漢朝主力大軍,晃晃悠悠的往山西那邊走。誰都看得出來,這時候劉邦就是想把韓王當炮灰。等到韓王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劉邦也帶著主力趕到了。到那個時候,韓王手裡一張牌都沒有了,接下來就只能任由劉邦拿捏。劉邦只需要給他一個抵抗匈奴不利的罪名,就能輕易拿走他的韓王爵位。

所以後來,沒過多久,韓王直接投降了,徹底倒向了匈奴。

韓王投降的消息傳來之後,劉邦終於開始帶著麾下大軍,火速趕往北方前線。韓王投降這個結果,雖然不如韓王被消耗乾淨,但是能逼著韓王造反,這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了。劉邦之前做這個計劃,本來就是做了兩手準備。一旦韓王投降,那麼他要做的,就是用武力除掉韓王,同時擋住匈奴的入侵。

故事講到這裡,漢朝這條線我們得先暫停一下,先說一下匈奴這邊的情況。

和漢朝相比,匈奴此時其實也是正處於巔峰時期。匈奴的歷史很長,早在先秦時期,匈奴就贏出現在草原上,而且實力很強。但是在戰國後期之前,匈奴一直都沒有被統一,一直都處於部落時代,屬於奴隸制社會初級階段。

直到戰國後期,隨著戰國七雄越來越強,匈奴人南下搶劫的難度越來越大,這才倒逼匈奴內部開始不斷征戰,不斷融合統一。所以到了戰國末期的時候,匈奴第一次能夠集結出超過十萬人規模的軍隊,開始不斷南下劫掠。

只可惜,在那之後沒過多久,匈奴就碰上了那位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李牧比較狠,一場大戰之後,直接消滅了十多萬匈奴主力。要知道,當時整個草原上,也沒多少人。匈奴一下子被李牧消滅了十多萬人,瞬間就被打殘了。此後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匈奴都一直在養傷。

而二十年之後,等到匈奴下一代人好不容易長大了,這時候秦始皇卻已經統一了六國。所以這時候匈奴遇到的,是那座萬里長城,以及秦朝大將蒙恬。接下來,匈奴又被蒙恬一頓暴打,不得不再次退回草原上深處。

同時,也正是因為中原統一了,北方大地上出現了長城,導致小規模的匈奴部落,再也無法南下劫掠。所以在秦朝的時候,匈奴為了活下去,內部開始不斷融合,最後徹底統一了。而這個統一匈奴的人,就是匈奴的第一位單于,頭曼單于。

不過,頭曼單于統一匈奴之後,沒過多久,他的兒子冒頓就發動了叛亂,幹掉了自己的親爹。從時間上來看,應該就是在秦始皇去世一年之後,頭曼單于被自己的兒子幹掉了。當時中原這邊,陳勝吳廣即將開始起義,而草原這邊,冒頓干翻了他爹之後,雖然迅速控制了整個匈奴,但是依然沒敢直接南下中原。

這主要是因為,之前秦朝實在是太能打了。

冒頓單于上位之後,雖然手裡能湊出十多萬軍隊,但是憑這十多萬人南下中原,冒頓單于還是沒什麼信心。畢竟,之前和趙國交手的時候,匈奴也能湊出十幾萬軍隊,結果卻被李牧一戰消滅了。

所以,冒頓單于上位之後,覺得自己還是再發育一段時間,再打中原的主意比較好。接下來的幾年裡,冒頓單于就開始欺負匈奴周圍其他的幾個鄰居。比如東邊的東胡、西邊的月氏、北方的丁零……和中原地區的那些諸侯國相比,這些鄰居,無疑要好打太多了。

而在匈奴急速擴張的這幾年當中,中原這邊,則是打了那場著名的楚漢戰爭。等到冒頓單于好不容易收拾了周圍的幾個鄰居,終於再次有底氣南下的時候,他忽然發現,中原地區此時竟然已經統一了!一個強大的漢朝,已經成了他的新敵人。

對於新生的漢朝,冒頓單于倒是也沒敢太過莽撞,但是也不是特別懼怕。畢竟,此時的匈奴,比起戰國時期或者秦朝時期的匈奴,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語。之前的匈奴,砸鍋賣鐵也就能湊出十多萬精銳,勢力範圍也就僅僅只限於草原地區。

可是如今的匈奴,勢力範圍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達遼河、西逾蔥嶺,可以隨時召集三十萬大軍。這份實力,比起當年來說,實在是強太多了。所以,漢朝開國之後,匈奴開始有意識的對漢朝發起試探性的進攻。雖然不敢直接大舉南下入侵,但是小規模的襲擾戰,一直就沒停過。

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韓王謀反事件,徹底引爆了匈奴和漢朝的矛盾。漢朝和匈奴之間的第一場大戰,也就由此正式拉開的帷幕。

漢朝這邊,得知韓王正式叛變之後,劉邦火速帶著軍隊北上。當時漢朝這邊,一共集結了三十萬大軍。從兵力上來看,還真是一點都不怕匈奴。而且,當時的漢朝,在武器裝備以及補給方面,其實都要遠勝過匈奴。

別看匈奴此時稱霸草原,但是要論冶鐵、鍛造以及手工業方面,和漢朝還真是沒法比。當時匈奴這邊的武器裝備,相對來說其實非常落後,根本比不上漢朝。唯一的優勢,就在於匈奴人的馬比較多,移動速度比較快。

所以,當劉邦得知匈奴和韓王聯手之後,其實一點都不怵,反倒是有了和匈奴決戰的念頭。在劉邦看來,既然之前李牧和蒙恬,能夠一戰打疼匈奴。那麼如今自己麾下軍隊更多,自然也有這個機會。

而接下來,當雙方真正開始交戰之後,結果也印證了劉邦的猜測。當劉邦率軍抵達之後,韓王先是派自己麾下的軍隊抵抗了一下,結果劉邦輕而易舉就擊潰了韓王麾下的主力。此後,韓王又帶領麾下主力,和匈奴這邊組成了聯軍,在太原地區又和劉邦打了一仗,結果依然被劉邦打得慘敗。

再之後,匈奴雖然數次出兵,想要擋住漢軍的進攻,結果卻只能給劉邦送菜。據史書記載,從雙方交手開始,劉邦五次率軍進攻匈奴,每一次都是大獲全勝。最後更是一口氣從山西南部,打到了山西北部的大同地區。

因為連續幾次大獲全勝,劉邦自然也就有了輕敵的念頭。所以接下來,當匈奴主力後撤的時候,劉邦就指揮麾下的騎兵軍團,迅速出擊,想要儘量纏住匈奴主力,給後面漢軍步兵軍團的合圍,爭取一定的時間。

而匈奴這邊,見到劉邦率軍突進之後,那位冒頓單于,便趁機給劉邦下了一個套。後來,匈奴主力撤退到大同一帶的時候,直接布置了一個口袋陣。等到劉邦率軍抵達之後,匈奴人迅速合圍了過來。等到劉邦發現自己被包圍之後,這時候再想逃跑,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就只能撤退到周圍的白登山上,依託白登山的地形進行防禦。

就這樣,匈奴人成功困住了劉邦。

而在接下來的七天裡,匈奴人雖然困住了劉邦,卻也始終沒能真正殺到白登山山頂,徹底抓住劉邦。整整七天的時間,匈奴人幾次衝鋒,最後都被打了回來。

隨著匈奴圍困的時間越來越長,劉邦這邊,隨身帶著的補給,很快就吃完了,逐漸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但同時,劉邦身後的三十萬主力漢軍,也即將抵達前線,隨時都可能對匈奴展開進攻。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冒頓單于知道,自己活捉劉邦的機會,已經不大了。而且,以當時漢朝的情況來說,就算劉邦被活捉,匈奴還是無法南下中原。因為漢朝主力未損,而且中原地區最能打的幾個名將,這次都沒參戰。

比如韓信,這時候就在楚國那邊,老老實實做他的楚王,根本沒機會和匈奴交手。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匈奴和漢朝之間,開始逐漸進行了秘密談判。

據史書記載,當時劉邦採納了自己麾下謀士陳平的建議,向冒頓單于的夫人,送了一些金銀珠寶。而那位單于夫人收到這些寶貝之後,也替冒頓單于分析了一下形勢。最後,冒頓單于覺得,自己確實很難吃下劉邦。就算抓了劉邦,對匈奴也沒什麼好處。

同時,那位之前倒向匈奴的韓王,此時也有一些問題。他的部下,原本此時應該帶著軍隊,來和匈奴匯合,結果到了時間,他們卻沒出現。這樣一來,冒頓單于也擔心自己被算計,同時也擔心漢朝主力來了之後,會直接困住匈奴主力。

所以最後,在圍困七天之後,匈奴緩緩打開了一個口子,放劉邦下山了。而劉邦下山之後,迅速和漢朝主力匯合。匈奴這邊,雖然想趁機偷襲漢軍主力,但是劉邦卻沒再給他們這個機會。匈奴這邊見到沒機會之後,最後也就只能撤回草原了。

而等到雙方各自撤兵之後,劉邦意識到短期內不可能解決匈奴。匈奴這邊,也意識到自身根本吃不下整個漢朝。所以再之後,劉邦就採納了麾下謀士婁敬的意見,開始和匈奴和親。自此之後,一直到漢武帝掌權之前,和親就成了漢朝對匈奴的外交策略。

這就是白登之圍的整個過程。

回顧白登之圍的整個過程,我們會發現:雖然這事對劉邦本人來說,確實非常兇險。但是這次圍困,對於漢朝整體來說,威脅其實並沒有那麼大。就算是當時劉邦死在了匈奴手裡,匈奴其實依然沒能力大規模南下。

當然,劉邦死了之後,漢朝大概率會內亂。到那個時候,說不定幾大諸侯王就會開始叛亂內戰,最後說不定就是韓信做皇帝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