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才女張愛玲為何一分遺產都不肯留給親弟弟,她到底有多少遺產

天井的雲朵 發佈 2024-02-28T19:29:30.705199+00:00

1995年的中秋節,張愛玲在美國的公寓裡,裹著一張白色的毛毯,孤獨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位親人陪伴在側。空蕩蕩的房間裡,到處都是一次性用品,拖鞋,飯盒,毛巾,水杯。張愛玲的遺物(網絡圖,侵刪)張愛玲在丈夫賴雅去世後,獨自生活了將近30年。

1995年的中秋節,張愛玲在美國的公寓裡,裹著一張白色的毛毯,孤獨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位親人陪伴在側。空蕩蕩的房間裡,到處都是一次性用品,拖鞋,飯盒,毛巾,水杯。


張愛玲在丈夫賴雅去世後,獨自生活了將近30年。她搬過無數次的家,就為了逃避她說的「有一種可怕的蟲子一直追著我跑」,事實上,這蟲子可能根本不存在,只是她的內心出了問題。

想必大家都知道,張愛玲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生命像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這與她搬家180多次,一直在躲避的追著她的蟲子,有種神奇的呼應。不管是虱子還是蟲子,最終都成了她心中無形的枷鎖。

張愛玲的「蟲子」,其實就是她的心病,源於她的原生家庭,形成在她的年少時期,而這個心病最早是來自她唯一的親弟弟,張子靜。


張愛玲四歲時,父母離異,她和曾經最喜愛、最親近的弟弟,坐在上海的深宅大院裡分糖吃。父母的離異,對於當時年齡的張愛玲姐弟是懵懂無知的,但是接下來的「暴風驟雨」讓張愛玲迅速成長。

繼母孫用蕃進入張家後,張愛玲與父親的關係壞到了極致,繼母強勢,亦時常挑唆,從而招來父親一次次的毒打。她被關在樓上的小格子間裡,不給飯吃,父親就是要讓她餓著肚子,以此來挫磨她的銳氣。


張愛玲的清高和孤傲,註定不可能與繼母融洽相處,而她的弟弟張子靜,卻正好相反。弟弟可以在被繼母痛打之後,照樣可以親熱地和他們有說有笑,他完全忘記了還有一個姐姐被關在小黑屋裡。

那幾年張愛玲還沒有能力獨立,母親又在國外,她無依無靠,對父親和繼母充滿了怨恨。

再看弟弟張子靜,對繼母孫用蕃諂媚討好,在父親用皮帶毒打她時,張子靜可以視若無睹。同在一個屋檐下,姐弟倆的境遇可謂天壤之別,長此以往,怎麼能不生出嫌隙來呢。

張愛玲覺得已被親弟弟背叛,曾經一起分糖吃的小弟弟再也不會回來了。張愛玲的心逐漸冷卻,她給當時的張子靜的評價是:很沒志氣。

多年後,張愛玲與父親和繼母徹底決裂,她從張家大院出逃後,再未回頭踏入家門一步。

1955年,張愛玲由香港取道前往美國。後來成為美國公民,移居加州。在美國的張愛玲深居簡出,與賴雅的日子並不好過。隨著丈夫的中風癱瘓,他們的一日三餐都成了問題,靠著救濟金度日。

到了80年代,張愛玲的書突然在大陸火爆起來,她終於又一次迎來了人生中的曙光,出了幾本新書,經濟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此時在上海的張子靜,看到姐姐寫的那篇《弟弟》,不禁淚流滿面。他曾經與繼母蝸居在一間只有14平方米的逼仄的小房子裡,生活異常艱難。

他寫了信寄給在美國的張愛玲,希望姐姐能資助他一二,可以讓他成個家。張愛玲收到信後,用最客氣也最冷漠的語氣給弟弟回了信:"我沒有能力幫你,真是覺得慚愧,其實我也只能勉強夠用。"


張子靜一生未娶,繼母孫用蕃去世後,他一直獨自生活,可見他的淒涼與窮困,那麼多年,都沒有能力給自己成個家。

其實張愛玲當時也並非如她回信里講的那麼拮据。實際上,張愛玲去世時,她還有3萬美元的存款。

她在另外一家銀行還存有外幣32萬美金,粗略計算,她的遺產不會低於270萬港幣。

但是張愛玲臨終前,寧願將部分的錢款贈於她的摯友宋淇夫婦,也不願意給親弟弟一分錢。或許在她最後的時光里,都沒有想起國內還有一個血脈相連的親弟弟吧。


弟弟,曾經是張愛玲生命中的一道光。但這道光,卻沒能照亮關在小黑屋裡的張愛玲。


他們一起走過了艱難的童年,卻沒能相濡與共;他們失散了30多年,彼此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最後,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依然都孤身一人。

都說張愛玲的文字清高涼薄。而她的人,比她的文字更加清高涼薄許多許多倍。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張愛玲經歷了什麼。


是的,那終究只是她的人生,我們無法感同身受,所謂「不經人苦,勿勸人善」,大抵就是如此吧。


蔚藍色的天空,

自在悠閒的雲朵,

與陽光交織在一起,

卡放在天井中間,

令人遐思萬千。

——嗨!我是天井的雲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