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名四川籍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學員名單

山河歲月記憶 發佈 2024-02-28T21:35:36.768659+00:00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學員是1914年初開學,分為9個連,其中步科5個連,騎科、炮科、工兵科、輜重科各1個連,到1916年五、六月畢業,畢業學員共有956人,其中四川籍學員52人。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學員是1914年初開學,分為9個連,其中步科5個連,騎科、炮科、工兵科、輜重科各1個連,到1916年五、六月畢業,畢業學員共有956人,其中四川籍學員52人。二期學員來源是保定入伍生和陸軍第一預備學校(原清河陸軍中學)第一期畢業生。四川和重慶籍學員如果讀的陸軍第一預備學校,大多數是1908年初四川陸軍小學三期學生,1911年初入讀西安陸軍中學,辛亥革命時多數學員參加西安的辛亥革命,作為學生軍參加攻打西安滿城,民國成立後轉入陸軍第一預備學校。

下圖是52名四川籍保定軍校2期學員名單,成都市各區縣的學員比較多,華陽縣是成都城最早的兩個縣之一,現已撤銷。涼山州有一位學員,越嶲縣的劉萬富,現越嶲縣已改為越西縣。四川2期中年齡最小的是劉文輝,1916年畢業時22歲,他在整個2期中也算年齡小的,但不是最小的,最小的是2位20歲的同學。四川2期年齡最大的是4位29歲的學員,張伯壎、郭成堉、羅學成、鄧和,整個2期年齡最大的是37歲河北蠡縣的劉振川。

下圖是52名四川學員的籍貫和他們畢業時留的通信地址。這些四川的街巷和鄉鎮名稱,有沒有網友們熟悉的地方?

四川籍52名學員中,查到資料的學員有18名,現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的情況。

1、四川五大軍閥之一劉文輝。劉文輝在四川、重慶知名度還是高,大多四川、重慶人都曉得他的名字,也流傳著一些劉文輝的故事,與他齊名的保定系田頌堯、鄧錫侯現在知道的不多。劉文輝是成都大邑安仁鎮人,世代務農,家庭條件在四川算中等,他1908年13歲時謊報16歲考入四川陸軍小學三期(看劉文輝長得也不算高大,典型四川人,13歲還是個小孩,怎麼冒充16歲的?)劉文輝保定2期炮科畢業後,回到四川,起初他去投奔侄兒劉湘(劉湘已是師長,劉文輝父親和劉湘爺爺是親兄弟,倆人算堂叔侄關係,劉湘叫劉文輝么爸。),劉湘看起莽楚楚實際愛打小算盤,就把他介紹給大邑老鄉小軍閥川軍8師師長陳洪範。

劉文輝就在8師當上尉參謀起步,幾年間就混出名了,在川南自成一系,後來1927年任24軍軍長,之後傭兵十幾萬,在四川居於老大地位,就與劉湘結下了矛盾,1932年倆人打了一場四川最大的內戰,史稱二劉大戰,劉文輝敗北,就退到了川西雅安,走了下坡路。劉文輝外號叫多寶道人,他非常聰明,點子多,謀略高超,軍閥混戰時面對川中強手始終能以各種辦法取勝,直到與劉湘對決。評價一句,劉文輝過人才智看用在什麼地方,他只關心個人私利時則「四川苦矣」,他頭腦清醒明事理時,對四川社會還是有很大幫助。

上圖是劉文輝的家庭照,但網上有文章誤認為是劉文彩的照片,這不對。這張照片,劉文輝一家不知是在成都還是雅安照的?照片中,劉文輝三夫人楊蘊光年輕漂亮,孩子又可愛,劉文輝家庭生活還是挺幸福的。楊蘊光也是成都大邑人,是四川美女的代表,漂亮又潑辣,有一件事能證明,就是二劉大戰劉文彩敗北,楊蘊光到成都找到劉湘,又是哭又是鬧,逼到問劉湘要把他么爸怎麼辦?劉湘最後答應不追了,讓他么爸在川西。劉文輝遇到楊蘊光後,對她很好,家裡的錢都是楊蘊光打理,也沒有什麼緋聞,劉湘也是,只有一位結髮妻子,沒有像其他四川軍閥一樣三妻四妾。劉文輝、劉湘成名後,劉氏家族平步青雲梟雄輩出,除開二劉還出了三個軍長、八個師長、十五個旅長,不過最出名的是劉文彩,修了座大莊園,可以肯定的說,劉文彩是搞剝削最厲害的一位。

2、接著再聊兩位次一級的四川小軍閥,陳鼎勛和何光烈。陳鼎勛,又名陳書農(在四川常叫此名),四川簡陽人,保定畢業後跟到保定1期肄業的鄧錫侯混,隨著鄧錫侯節節高升,他也當到了團長、旅長,到1926年當師長時,他就脫離鄧錫侯,自成一派了,駐軍重慶的合川。1926年底有名的瀘順起義,黃慕顏率領的一支部隊就是從合川到南充參加的起義。後來陳書農走下坡路,又回歸鄧錫侯懷抱,當了28軍的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陳書農隨鄧錫侯出川抗日,1938年4月任川軍45軍軍長,先後率部參加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棗宜會戰、豫西鄂北會戰。翻看歷史資料,陳書農在合川的評價並不高,陳書農晚年也沒回四川居住,而是在上海。

何光烈是四川閬中人,看這人簡歷很有意思,何光烈剛出學校時,還是蠻有追求的,但隨著年歲增長,卻越來越落後,越來越和他年輕時的追求相反。何光烈估計是四川陸軍小學三期的,在西安陸軍中學時他參加辛亥革命,保定軍校畢業後回到四川,參加熊克武部新川軍,在呂超手下很快升到團長。1920年呂超聯合滇黔軍倒熊時,何光烈率部脫離呂超倒向熊克武,跟著第二混成旅在綿陽、成都一帶轉戰,立下功勞,熊克武就升他為5師師長。何光烈任師長後,駐軍南充一帶,對熊克武是聽宣不聽調,差不多自立山頭了,從1921年到1926年,在南充作威作福了5年,南充人對他最大印象就是徵稅。1926年底,瀘順起義把何光烈從南充趕跑了,後來何光烈又參加四川軍閥混戰,1928年10月,下川東之戰,在岳池城下被擊斃。

3、再介紹一位一貫追求進步的保定系學生,張清平,又名張志和,四川邛崍人,四川、重慶都有他的故事。張志和保定軍校畢業後,回到四川參加川軍,他起初是跟到劉文輝的,歷任連、營、團長、劉文輝司令部參謀等職。20年代大革命時期,張志和是24軍第6混成旅旅長,部隊駐紮在重慶、江津區,他也認識了當時在四川的進步人士,投向進步的一方。參加南昌起義後回川的黃埔學生李鳴珂與張志和關係很好,後來李鳴珂犧牲後,張志和撫養李鳴珂長子長大。抗日戰爭爆發後,張志和任川軍30集團軍參謀長,出川抗戰,不久辭職回川,到雅安做劉文輝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績。臨邛人大多曉得張志和,下圖就是臨邛戲苑旁的張志和故居,當地人俗稱「張師長府」。

4、邱延薰,四川資中人,他是四川早期的同盟會員,四川陸軍小學一、二期學員,在武昌陸軍中學讀書時,參加武昌起義,後來參加熊克武的蜀軍,1912年初隨熊克武回川,到重慶萬州區時,蜀軍成立第二營,邱延薰任營長,部下軍官有一位叫王維綱,就是1916年護國討袁時在豐都與北洋軍交戰的護國軍第一支隊支隊長。回川後,熊克武部改為川軍5師,邱延薰還是任營長,1913年8月熊克武參加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失敗後邱延薰就去保定讀書去了。保定軍校畢業後,邱延薰先在熊克武部任職,1920年又轉到楊森部任職,1925年又到保定同學鄧錫侯處任參謀長。

5、劉萬撫,原名劉萬富,四川涼山越西縣人,先後就讀保定軍校二期、陸軍大學三期,在熊克武、劉文輝部先後任營長、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45軍125師師長,與劉文輝關係變差,1940年曾準備與劉文輝兵戎相見。

6、楊曬軒,原名楊曙甤,四川岳池縣人,保定軍校畢業後,在川軍2師劉存厚部任職,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劉存厚被熊克武打敗後轉入鄧錫侯部,任鄧錫侯部旅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45軍獨立17旅旅長,留守四川後方,抗戰勝利後,升任鄧錫侯部95軍、副軍長。

7、羅鯤,四川三台任,軍銜為少將。

8、王士俊,四川滎經人,保定軍校畢業後,歷任川軍3師炮兵連長、炮兵營長、 步兵團長、獨立旅旅長等職,鄧錫侯部下,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川軍45軍125師副師長,從四川步行到陝西西安,再到山西參加抗戰,後調徐州參加台兒莊會戰,1938年2月升任125師師長,之後又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隨棗會戰、棗宜會戰、1941年隨棗會戰,升任47軍副軍長。

9、唐英,四川仁壽人,在劉文輝部任職,曾任川軍旅長、西康地區屯墾司令、川康邊防副總指揮兼136師師長。

10、辜勉,四川仁壽人,保定軍校畢業後,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參謀長等職,1946年7月退役。

11、鄧和,四川邛峽人,曾任萬縣警備司令部司令。

12、劉邦俊,四川簡陽人,保定軍校畢業後回川任川軍周駿1師任職,後為劉湘部下,歷任連長、營長、團長、督軍署副官長、兵站部長、參軍、師長。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將參議,1940年以後退出軍界。

13、牛錫光,四川成都人,保定軍校畢業後回川,鄧錫侯部下,歷任連長、參謀,曾任28軍2師副師長、四川江防軍第一區司令。

14、孫賢碩,四川成都人,曾任川軍45軍參謀長。

15、李昌文,四川安岳人,保定軍校畢業後,歷任連長、團附、團長、副官長、參謀長、參議等職,曾任41軍川東兵站參謀長,1945年2月退役。

16、林雲根,四川資中人,劉文輝部下,1932年二劉大戰時,任劉文輝28軍師長,駐遂寧。

17、雷昌齡,四川渠縣人,保定軍校畢業後回川,田頌堯部下,曾任29軍軍校大隊長,30年代初任射洪縣縣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