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與大敘事|觀察家

中國企業家雜誌 發佈 2024-02-28T23:05:17.195763+00:00

3月6日是驚蟄,以二十四節氣論,3月應該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生機盎然。然後,3月27日,馬雲回來了。

當前企業家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在變化的時代中構築宏大敘事的能力。


|何伊凡

編輯|周春林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3月6日是驚蟄,以二十四節氣論,3月應該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生機盎然。


然後,3月27日,馬雲回來了。有人在隧道內錄下了他在車中的一道剪影,同行的還有集團董事會主席張勇,以及螞蟻集團執行副總裁邵曉鋒。很快又流傳出他現身雲谷學校的講話,這是一所由阿里合伙人投資創辦的學校,他參觀了一年級學生的課堂和陶藝教育,跟校領導開會,還專門談到ChatGPT。


3月2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主任申月介紹,當前,網上針對企業和企業家,特別是針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各類虛假不實信息時有出現,損害企業品牌形象,侵害企業家合法權益等。中央對該問題非常關注,企業界反應很強烈。


3月28日傍晚,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張勇發布全員信,啟動阿里創業以來最大的組織架構調整,集團變薄,將設立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未來可單獨上市,此消息29日帶動港股阿里概念股集體走高。


這一系列敘事,將宏觀上的政策勢能,中觀上的企業變革,微觀上的個人亮相嵌合在一起,而且互為背景。以阿里的噸位與馬雲的影響力,最小的動作也會產生一連串的漣漪,如今看起來它們導向了一個更加光明積極的故事。


我持續研究公司的敘事能力,何為敘事?它不同於公關品牌營銷等行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在《敘事經濟學》提出敘事是理解時代與環境變化的重要門徑。在商業實踐中,環境是一個關鍵變量,此變量很大程度上源於重大敘事,因為敘事永遠是針對當下的,不僅是不斷沉澱和更迭的新價值主張,還包含了時代特質、觀念潮流、思想變革,可以影響和塑造人們的共同信念。


可以說,當前企業家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在變化的時代中構築宏大敘事的能力。


看似無關的敘事,會在某一時刻連點成面,沿著同一個方向影響事件的走向。難以判斷阿里在整條傳播鏈中的角色和主動性,至少有一點,它需要打破最近一則虛假敘事的影響,即「馬雲拒絕回國」,如果任由傳言發酵,對阿里不亞於封喉一劍。


難點在於,對虛假敘事進行修正的新敘事未必能像前者那樣具有傳播力,除非具備了希勒提出的「至關重要三元素」:人情味、身份認同與愛國情懷。3月底這一系列敘事中,三元素都具備了。雖然近年來已少見馬雲的刷屏語錄,可他依然是商界頂流,當這些元素附著在他身上,立刻就獲得了病毒式的傳播力。


敘事給人留下的印象,取決於是否具備混合了事實與情感的繁枝細節,這些細節甚至會由觀眾腦補出新故事。如:與馬雲同車的是張勇,一天之後阿里即宣布了組織架構大調整,至少表面看來張勇的權力收縮了。這真的是為了「讓組織變敏捷,讓決策鏈路變短,讓響應變快」?還是內部的博弈與妥協?或者兼而有之?張勇和馬雲在車上談了什麼?用宮斗思維來為如此龐大公司的重大動作貼標籤顯得幼稚,可敘事一大特徵就是把複雜的因果鏈條簡單化,不管結論是好是壞。


每則小敘事都可能代表著大敘事的一部分,我們需要看到完整的組合才能識別出完整的主題。3月真的是「驚蟄之月」,OpenAI發布了多模態大模型GPT-4,百度文心一言首次亮相,科技界、投資圈出現了久違的亢奮,大廠人工智慧頂級人才紛紛跳槽或投身創業;金融監管迎來重磅改革,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全國多地相繼召開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多措並舉加碼支持民營經濟。


還有其他種種敘事交織在一起,雖然摻雜著美國國會再次召開關於TikTok 的聽證會等全球化變數出現,但已有「鵓鳩鳴怒,綠楊風急」的意思了。


這個完整的敘事圖譜就是「信心」,每個企業家在建構自己的小敘事時都無法忽視與「信心」有關的大圖譜。阿里也並非自己敘事星座的總導演,它只是學會了從大圖譜中取勢而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