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葉問:矮富帥,癮君子,收妓稅,仍是一代宗師

每日輕閱讀 發佈 2024-02-29T00:10:10.218481+00:00

在當年電影《葉問》上映後,一時間,葉問成了傳奇的英雄。豪門出身,風度翩翩,打起詠春拳來剛柔並濟,仿佛每一招都帶著浩然正氣。

在當年電影《葉問》上映後,一時間,葉問成了傳奇的英雄。

豪門出身,風度翩翩,打起詠春拳來剛柔並濟,仿佛每一招都帶著浩然正氣。

影片中最精彩的,是他看到廖師傅無辜被日軍開槍打死後,憤然反擊,霸氣上場,以一當十,大戰日寇,用出神入化的詠春拳維護了中國人的尊嚴。

當他留下那句「我只不過是一個中國人」,憤然離場的時候,所有人都肅然起敬。

只不過,要說到真實的葉問,可能要讓你失望了。那麼,究竟真實的葉問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如果沒有那麼多的英雄情結,又為何讓後代尊為一代宗師?

01

1893年,葉問出生在廣東佛山,原名葉繼問。

葉問是含著金勺子出生的富二代,祖宅桑園,占地方圓好幾條街。提到桑園葉家,在佛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出生於商賈之家,葉問本該繼承家業,但他從小體弱多病,父母想著讓兒子學習武術可以強身健體,見葉問也感興趣,就想著讓兒子試試。

在那個年代,有著「窮文富武」的說法,意思就是說,窮人家的孩子要去學文,而武術,是富人家的孩子才可以學習的。這又是為何?

02

原來,在當時,如果想要學習武術,就要找到武術家親自教學。

拜師成功後,吃住都會和師父一起,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才能練成出師。

而一個真正好的武術家,因為想要把自己畢生所學都傳授給自己的弟子,精力有限,一生只能收幾位弟子,所以學費會非常昂貴。

水滸傳中的九紋龍史進敗過七八個師傅,是因為他爹是村裡的首富,才有錢讓他去學武。

03

葉問六七歲那年,其父找到陳華順,讓葉問拜他為師。

陳華順是誰?當他還是無名小卒一名時,就已經打贏洪拳大師黃飛鴻了。

後又拜師於「詠春拳王」梁贊,成為梁贊一生僅收的兩名弟子之一,另一名是梁贊的二兒子梁璧。可以說,他是詠春拳的正宗傳承人。

葉問的父親交了十二兩黃金(相當於現在的六七十萬人民幣)作為學費,讓葉問跟著師傅習武,強身健體。

當時,陳華順已經是七十多歲的高齡,葉問就是他的關門弟子,由於年事已高,所以基本上,葉問的詠春拳是其所教。

對於這個年紀尚小的關門弟子,師父陳華順和師兄吳仲素疼愛有加,傾心教導。

葉問天資聰明,又非常好學,不怕吃苦,進步很快。

加上詠春拳是一套女子所創的拳法,不像洪拳那樣霸道,也不像形意拳那樣變化多端,對於從小接受儒家教育又瘦瘦小小的葉問來說,剛好非常適合。

可惜五年後,葉問的師父去世,他就繼續跟著到師兄吳仲素的武館學習,直到到十六歲。

04

1908年,滿清統治結束,西方的教育對國內的影響越來越大,留學之風盛行起來。

另一邊,由於葉問不爭不搶的性格和詠春拳的契合度非常高,在學習了8年之久後,葉問的詠春拳已經在佛山嶄露頭角。

葉問的父母想著,一直習武終歸是不夠的,還希望他能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不如就趁著留學的風頭把他送出去留學。

就這樣,葉問被送到了香港開始了留學生活。

05

那時候,即使葉問已經在詠春拳上小有成績就,但是身材依舊矮小。

一米六幾的身高加上彬彬有禮的樣子,讓周邊的西洋人以為,他就是一個好欺負的公子哥,和其他的東亞病夫一樣。

葉問可咽不下這口氣,這些西洋人三下兩除二就被葉問撂倒在地。

他們哪裡肯服氣,於是怒氣沖沖地找來在校外專門學過拳擊格鬥的朋友挑戰葉問,哪知,再一次被葉問沒幾下就打倒在地。

幾次過後,大家都不敢再惹這個小個子的武者和他周圍的朋友。而葉問,也再一次次的「打架」事件中為香港人所熟知,一同被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有他的詠春拳。

06

名聲大噪的葉問這時也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

一位世伯點名要和葉問切磋詠春拳。葉問欣然前往。結果一見面,那位世伯二話不說就讓葉問準備黐手。黐手是詠春派常用的一種訓練方式。

葉問頓時來了興趣,脫下長衫往茶几上一放,就與對方黐起手來。

一搭手,葉問的心裡就慌了。他想起了之前師父的話:如果對手雙手靈活柔軟,就要小心。

在這位世伯的面前,不要說進攻,他連對方的手腳都看不清楚,沒幾個回合就被撂倒了。

葉問羞愧難當,對方卻扶起他,問他願不願意拜他為師?

後來,葉問才知道,此人竟然是他師父陳華順的師兄——梁璧。

於是,後來,葉問就一邊在香港求學,一邊師從梁璧學習更加系統和精深的詠春拳法。

07

葉問在梁璧的指導下,進步很快。

後來,聰明的葉問還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和拳理相結合,讓師傅都嘆為觀止。

1913年,20歲的葉問拜別梁壁,回到了佛山繼承祖業。在當時的佛山,他已經成了響噹噹的有為青年了。

自然而然地,他娶到了外交官張英恆的侄女張永成。妻子年輕貌美,家庭經濟富足。那時候的他,春風得意,也年少輕狂。

這段時間,受身邊朋友的影響,他染上了抽大煙,逛窯子的惡習。

父母看他實在太閒,就給他安排了一份徒有其名的工作---向妓女收稅。

葉問花天酒地的生活在1938年日本人打到佛山的時候,戛然而止。

一代宗師的成長,也從面對生命的黑暗開始了。

08

彼時,抗日戰爭辦法,廣州佛山失守,葉問的家產全部被日本人強取豪奪,期間,日本人聽說葉問武藝高強,邀請他給日本兵當武術教練,被葉問斷然拒絕:民族節氣不可丟!

日軍不罷休,找到一個日本的高手,向葉問挑戰,並且威脅他,如果輸了,就必須聽他們日軍的。

葉問不得已接受了挑戰,短短一分鐘就答應了這場名族之間的對決。只是,他知道,贏了輸了都是躲不過的,日軍一定會伺機報復他。

1949年,他帶著大女兒逃到了香港。

至於為何沒有攜帶妻子和小女兒,葉問閉口不提,想來應是有難言之隱。

這段亂世中讓人無限遐想的時光也成了後來的影視劇最愛發揮的空間。

09

到了香港以後,為了生計,葉問開始教授詠春拳,由於他的拳法確實很厲害,很快就在香港武館界站穩了腳跟。

有一天,來了一個學生,自稱在打架中吃了虧,聽過詠春拳很厲害,就想來拜師學藝。葉問的弟子黃淳梁見這小子性子急,就天天讓他練習扎馬步,以磨礪他的耐心。

學生覺得沒勁,就離開了,半個月後又回來了,說自己在打架的時候,只稍稍用了幾招在這裡學習的詠春拳法就贏了,他終於意識到詠春拳的厲害,決定回來拜師學藝。

這位學生就是李小龍的好友梁紹鴻。他常常聽李小龍吹噓自己學了詠春拳後快如閃電,而且多次敗在李小龍手上,才決心來拜師父葉問的。

10

通過教授詠春拳,葉問在香港慢慢站穩了腳跟,打算把妻兒接過來團聚,不幸的是,香港突然宣布閉關,妻子就這樣,餘生都沒再見過葉問。

妻兒沒辦法團聚,葉問非常鬱悶,於是又開始重拾抽大煙的毛病,還取了一個上海女子為妾。一眾弟子苦苦相勸,葉問卻始終難戒菸癮。

直到1960年,遠在佛山的葉問兒子到香港尋親,葉問為了給兒子們做個好表率,終於下定決心戒掉鴉片,全力研習推廣詠春拳術。

11

也是在這個時期,一位日後將中國功夫,詠春拳發揚到全世界的武術奇才拜入葉問門下。

當年,從美國回來的常常在街頭打架,他常常打不過別人,就想著磨礪一下自己的武術。

當時葉問的詠春拳在香港已經人盡皆知,李小龍順理成章地拜葉問為師。李小龍吃苦耐勞,有聰明勤奮,深的葉問的喜歡。葉問在他身上傾注了很多心血。

有一次,李小龍恰巧從葉問身邊經過,葉問無意間發現他走路的時會上下略微顛簸。

他還跟李小龍開完玩笑:「走路時腳跟不到地,正是短命相,日後要低調行事,切忌好勇鬥狠,爭強好勝。」

不料師父的幾句話在日後竟然一語成讖。1973年,李小龍在香港離奇去世,死時只有33歲。

12

和葉問拜師學習詠春拳六年後,李小龍移民去了美國。在美國,通過電影,把詠春拳介紹給了全世界。

梁挺則為詠春拳編訂了一套考試升級機制,讓詠春拳有了段位制的等級劃分,詠春拳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

後來,梁挺還成立國際詠春拳總會,將詠春拳傳到了海內外。

現在,詠春拳已經傳遍了全球60多個國家,弟子近200萬人。位列中國第二大武術,僅次於太極。

1972年12月,葉問在香港病逝,享年79歲。

小結

和電影中完美的英雄葉問不透明和,現實中的葉問並不是戰無不勝的宗師。

但是,在那個「帶出徒弟餓死師父」的年代,葉問真真實實地把自己畢生所學教給了弟子們。對於詠春拳的貢獻,也是無可否認的。

他,依然可以稱得上一代宗師,你覺得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