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來沒有忘記白沙

hi麗江 發佈 2024-02-29T01:53:59.722369+00:00

最近,白沙突然「火」了。牌坊外來回穿梭的自駕游車、絡繹不絕的年輕人、熙熙攘攘的煙火氣……如眼下所見,大家真的沒有忘記它。越來越多的人長途跋涉來到這裡,尋找一種名為「幸福」的生活。今天,我們也跟著鏡頭,去找一找那種真實的心動。午後,順著石板路走進白沙古鎮,人頭攢動。

最近,白沙突然「火」了。


牌坊外來回穿梭的自駕游車、絡繹不絕的年輕人、熙熙攘攘的煙火氣……



如眼下所見,大家真的沒有忘記它。


越來越多的人長途跋涉來到這裡,尋找一種名為「幸福」的生活。


今天,我們也跟著鏡頭,去找一找那種真實的心動。




午後,順著石板路走進白沙古鎮,人頭攢動。


古樸的小院錯落有序,屋檐牆壁如黛,庭前綠樹成蔭。


身臨其中,有一種回到了幾百年前某個避世小鎮的感覺。



小攤前,納西阿媽正在用蹩腳的普通話介紹著煎涼粉、烤餌塊、烤豆腐、冰粉涼蝦……



涼粉下鍋,「滋啦~」傳統美食也忍不住自己在鍋里熱情招呼。



巷子一側,「天籟清音」亭里年邁的納西老人們正在彈奏原始、古老又富有藝術性的白沙細樂。


節奏起伏間,仿佛能帶人回到那些風雨飄零的歲月,感同當時的故事和心情。



音樂原始,演奏的人同樣淳樸良善。這些老人,從各村聚在鎮上,每天都用真情續寫時間賦予白沙的純潔文化靈魂。


而在亭子的右後方,白沙壁畫也同樣熠熠生輝。


穿過大門,陽光透過高大的樹木落在窗前,光影婆娑中,歷史的滄桑感迎面而來。



從明初到清初,百年時間足夠洗盡鉛華。但在這裡,一切仿佛還留在過去。


一筆一畫都流淌出藝術的魅力。



從舊時光里走出來的東西,總是很乾淨。文化產物如此,人也一樣。



白沙古鎮,是麗江極具納西遺風的古老都城。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們總能在這裡和純粹的納西族人擦肩而過,或者相識,留下一段特別的回憶。



街上,老人正緩慢走著,不知要去赴哪位老夥伴的約。


院裡,匠人正在醉心打銅,一錘一錘,來了客人也沒發覺。



再走近一些,「彭萍刺繡藝術館」「白沙錦繡美術院」門內外也都是駐足流連的人。



根根彩線,經由一雙巧手,在白色的底布變成了精美的繡品,怎能令人不驚嘆。


不論歷經多少歲月,這裡的文化底蘊珍貴依舊。




月末,春盛,路旁的花木落英繽紛,已經長出新葉。


而小鎮裡,生活的勁頭也迎著春風「蹭蹭」上漲。


詩人的饅頭店前排起了長隊,大家都趕著來嘗鮮花饅頭的香,品讀詩歌里的春天;也有人羨慕他在這裡三餐四季,無拘無束,活得自由且藝術。



罐罐奶茶的香味飄來,咦,這種新奇的奶茶,不由得讓我們想起曾經火遍雲南的那首歌「油茶罐裝不下的夢想」。



也許,換成奶茶,加上玫瑰,這個夢就變得甜滋滋,剛剛好了吧。


巷子深處,朝著雪山方向,咖啡館裡人潮擁擠。



從什麼時候開始,最佳觀雪山的私藏爛漫,變成了與諸君同賞。但沒關係,住在這裡的人,總是多幸運幾分,夜裡遠離了人潮,也可遙望雪山,枕著星河入眠。



如果生活本就像一部電影,白沙就是最真實的放映室,有歲月的齒痕,也有雪山吹來的風。


清晨,睡到日上三竿,走到巷子口買一把納西阿媽自種的小菜。



蔥葉上掛著晶瑩的露珠,蘿蔔頭上還有未洗淨的泥,吃多了批量生產的大白菜,尤愛農家小院裡的原生態。


接近正午,巷子裡的小店才開始營業。推開窗,用雪山那抹麗影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氣候向暖,遊客漸多,大家都開始出門覓食。


巷子口的小桌前擠滿了人,最受歡迎的還是特色雞豆涼粉、小鍋米線還有烤餌塊。


對了,白沙壁畫正門對面馬路邊的小吃也超讚,餌塊和炸洋芋收穫了本地人和遊客忠粉無數。



愛好街邊小吃和文藝調性咖啡的,往往是同一種人。


他們的味蕾似乎和這裡的生活一樣,多種風格味道相融也並不衝突。


吃飽喝足了,在巷子裡逛一逛,扎染的裙子、手工圍巾,又或者來一組納西風格的寫真。


待到太陽西斜,遠處雪山落滿夕陽餘暉,浪漫又再次上演,周而復始。



從古至今,白沙便被賦予了古樸悠遠以及簡單純粹的氣質,以至於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從不會浪費這片土地的贈予,把日子過得踏實且安心。


顯然,旅居這裡的各類「江湖人士」也深深明白這一點,入鄉隨俗,活得甚是灑脫。



好了,現在你們也知道了,不再吝嗇走近它,熱愛它。


在這裡,大家總能輕易找到生活最本真的感覺。


為什麼是白沙?其實我們都有心照不宣的答案。





來源:微麗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