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何會失業?看完學生在校期間表現,不失業才天理難容!

教育導向 發佈 2024-02-29T02:44:04.723415+00:00

導讀:經濟增長的速度有所放緩提,社會層面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出,社會各方都在互相指責,似乎都在推卸責任。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時,學生以及家長總是習慣性的把責任推給社會,推給就業市場,甚至指責國家的經濟增長放緩,沒有採取有力的措施,提供更多的崗位給到學生。

導讀:經濟增長的速度有所放緩提,社會層面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出,社會各方都在互相指責,似乎都在推卸責任。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時,學生以及家長總是習慣性的把責任推給社會,推給就業市場,甚至指責國家的經濟增長放緩,沒有採取有力的措施,提供更多的崗位給到學生。

固然存在一定的客觀原因,但即使在如今的這種就業環境下,我們依然看到很多高校畢業生能找到高薪工作,能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客觀原因:高校擴招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國高考平均錄取率已經達到80%以上,2023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更是達到1158萬人。這是高校嚴重擴招,導致畢業生含金量降低,最終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很多二三百分的學生最終都能到專科學校裡面讀書。

這些所謂的大學生在高考階段理應淘汰,卻繼續讓他們在學校裡面讀書。按照合理的水平,最多有60%的學生應該讀大學,這樣才能保持大學生的穩定供給,避免降低質量。現在研究生又在逐步擴招,如果繼續如此,將來研究生也會面臨現在同樣的情況。

主觀原因:大學生混日子成為主流

現在各地的用人單位都非常看重學生的學歷出身,甚至出現所謂的學歷歧視的現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大部分的學生在校期間都是在混日子,根本沒有學到任何東西。只有那些頂尖大學,才真的學到東西,才有值得招聘的欲望。

一、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的學生對比

985高校的學生整體的自律性更強,而且在校期間都沒有荒廢自身的時間。英語六級或者雅思托福等成績,都是最基本的英語成績。而在很多的二本甚至三本院校裡面,英語四級的通過率都沒有達到50%。

重點大學的學生參加各種全國性的比賽,比如創青春以及各種程序大賽,數學建模大賽等,這些比賽都能為自己積累經驗,甚至能給自己將來的發展方向奠定基礎。而我們很多普通大學的學生都在選擇周末去哪裡玩,周末去哪裡看電影。

二、工科生和文科生的對比

從2023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大家會發現吐槽就業難,就業薪資低的學生,基本都是文科類專業的學生,或者偏文性質的學校。比如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而我們很少看到工科專業的學生在吐槽,因為工科專業的學生現在的就業率還保持在相當高水平,薪資待遇也不錯。這就是一個很鮮明的反差,大家都說就業難,每年都說就業難,為何工科生和文科生又會有不同的表現?

工科的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難度大,比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都要熬夜完成自己的程序任務,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新知識和技能,甚至還有可能出現大量的掛科現象。在研究生階段同樣如此,需要經常熬實驗室,每天都過得很辛苦,而且很充實。

而我們的文科類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沒有任何的難度,在知識方學習方面也是得過且過,只要考試裡面寫滿東西,基本都不會掛科。很多文科生都只是會談理論,都只會誇誇其談,沒有任何的社會價值。即使在研究生階段也是如此,很多人稱這些文科生的論文為為學術垃圾。

三、大量學生在虛度年華

我們很多大學生在課堂裡面都是在睡覺,或者在課堂裡面公然刷劇或者玩遊戲,甚至有大量的學生都公開逃課,在寢室裡面睡覺或者玩遊戲。

前段時間,媒體大量報導的北京高校的微積分課,當時只有一名學生在上課,班裡其他的幾十名學生全部逃課。老師在熱情講課,底下只有一名學生在聽課,其他學生都給自己提前放假。

學生總是喜歡找藉口,因為老師的課程「太水」,只會照本宣科,脫離社會實踐,在學校裡面沒有學到實用的知識。學生可能還不明白,自己已經是成年人,大學只是提供一個平台。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建立在自我理解的能力身上。我們這時候可以反問一個問題,都是同樣專業的大學生,都是接受同樣的落後課程,為何985高校的學生能有更多技能,各類證書會更多?而自己卻一無所有?

通過以上的對比,大家會發現大學裡面混日子的大學生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這些學生已經懶惰成性,卻又在埋怨社會。如果這些學生大學都能找到很好的工作,那才天理難容,才是對那些努力學習學生的諷刺。

大學裡本不該有那麼多大學生,只是恰好趕上擴招時代,使得你成為大學生。平台已經給到你,如果大學期間「躺平」,最終會被再次淘汰,和普通初高中畢業生沒區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