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能否抵抗平庸:從個人的判斷力出發去抵抗平庸

想去北極洲 發佈 2024-02-29T03:58:57.817298+00:00

道德的全面崩潰和良心作用力的逐漸減弱,造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危機和倫理困境。隨著現代社會個人主義、消費主義橫行,人的社會責任感逐漸減少,阻礙了個人和社會的發展。要緩解社會的道德危機,就要從個人的判斷力出發加強個體責任意識。

道德的全面崩潰和良心作用力的逐漸減弱,造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危機和倫理困境。隨著現代社會個人主義、消費主義橫行,人的社會責任感逐漸減少,阻礙了個人和社會的發展。要緩解社會的道德危機,就要從個人的判斷力出發加強個體責任意識。

由於良心是人的內在本性,良心對人的約束作用的衰退不能從外在進行加強,良心的衝突只能通過個人的思考來解決,但是思考本身「並不創造價值;它也無法一勞永逸地發現什麼是『好』;它並不鞏固既定的行為規則,相反,它是在瓦解這些行為規則」,思考作為一種思維活動,不能直接給行動力量,需要判斷力在中間發揮作用,成為溝通思考與意志、心靈與行動的橋樑。

思考活動不為人提供確定的概念、理論,而是對個人已有的觀念進行反思。「思考……消解了我們進行思考的思維定勢與已接受的行為規則,這為在沒有已建立的普遍原則幫助的情況下對特殊事物進行判斷做了準備。」反思造成思考活動帶有一種破壞性,反思幫助人掙脫出現行的標準對現存的觀念、制度進行審視,這種審視常常帶有破壞性,往往導致思考的個體受到現存制度的打壓、迫害。

思考是掙脫枷鎖的路徑,判斷力就是指明正確方向的指向標。判斷力作為一種「把特殊思考為包含在普遍之下的能力」,是人的一種精神活動。在社會道德崩潰的情況下,判斷力能夠讓人們根據自己的觀察,去理解、思考社會現象,做出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夠讓我們明辨是非,做出自己的選擇。

阿倫特對判斷力的思考來自於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康德認為判斷力是知性和理性的中間環節,附屬於知性和理性。

判斷力有規定判斷力和反思判斷力兩種,「如果普遍的東西(規則、原則、規律)被給予了,那麼把特殊歸攝於它們之下的那個判斷力……就是規定性的。但如果只有特殊被給予了,判斷力必須為此去尋求普遍,那麼這種判斷力就只是反思性的。」規定判斷力是對知道規則的事物做出判斷的能力,其判斷具有客觀必然性。反思判斷是不知統一性規則,給經驗性的東西提供依據的主觀判斷。

康德認為道德判斷就是一種規定判斷,判斷個人行為是否出自道德法則的動機。在道德判斷中,道德法則是已知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法則則需要判斷。但是阿倫特認為,道德判斷是一種反思判斷。道德判斷沒有給定具體明確的規則,它恰恰需要找到普遍的一般性準則。「判斷……是一種『特殊的能力』……在這種判斷中,特殊事物在推論的形式中被歸人一般規則——因為關於規則的應用,沒有適用的規則。」

要抵抗平庸,發揮判斷力的作用,就要有想像力,這種想像力不是通常認為的幻想的能力,而是一種通過想像能夠在人的心靈中產生一個關於某種不在場的事物的形象,使不在眼前的事物能夠再現在眼前的能力。

通過想像力,人們曾經看過的、接觸過的事物能夠通過印象展現在人眼前,人能夠感知到當前不在場的事物,從而把感性直觀與知性範疇連接起來。這時人作為不在場的旁觀者,更能夠拋開個人的偏見,用不偏不倚的視角看問題,做出中正的判斷。

要能站在其他人的立場上看問題,把自己放到其他人的立場上,感受他人的感受,思考他人的思想,從其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最終得到普遍的、一般性的判斷。

一個人看事情的視野比較狹隘,容易受到他所處的環境、階級、職業等因素的限制,通過擴展的心靈,擴大自己的視野,接受各種各樣的思想,能使個人的判斷更具有說服力。在作出判斷時接受他人的意見,能使自己的判斷帶有一種普遍的有效性,讓共同體中的每個人都能接受。做出公正的判斷要求我們用不偏不倚的態度,用理性去思考。

證明判斷的有效性與正當性,則需要擴展的心靈發揮作用。想像力是擴展的心靈的前提,共通感使擴展的心靈成為可能。人作為社會的動物,在做出判斷時還需要與他人溝通交流,做出適用於大多數人的判斷。因此要利用共通感把人們協調為一個共同體,作為共同體的成員能夠互相交流、互通感覺。「共同感(common-sense)曾經是所有感覺之中的這樣一種,由於它,所有其他嚴格私人性的感覺才適合於一個共同世界。」人生活在社會統一體中,不能離開社會孤立的生存,人的判斷也要受到共同體中其他人的影響。

通過共通感,有利於個人拋開私人偏見,避開個人主觀思想對判斷的不利影響。平庸之惡的提出來自於對現實的反思,阿倫特提出的解決方法也是應對現實問題的。

阿倫特對平庸之惡的闡釋不僅可以使個人在資本主義社會道德崩潰的情況下保持思考能力,在現代社會主義社會中也可以提高個人判斷力,促進社會道德建設。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