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的錢,不好賺了

i黑馬 發佈 2024-02-29T10:28:35.162963+00:00

「大部分人都是跟風,只有一兩個人真的在玩」,小山說,自己經常遇到5個人去露營,只有一個人有裝備的情況,「其他人就是去拍照的」。

來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李秋涵,編輯:魏佳

開營地,告別躺賺。

2023年,你還露營嗎?

將這個問題拋給這兩年才接觸露營的玩家,收到的回答能分為三類。一類真正入了露營坑,今年琢磨著升級裝備。一類已經不玩了,去年跟風玩,今年要四處走走,對露營興趣不大。一類還在偶爾參與,不過投入不多,和幾位朋友一起拼裝備或租裝備。小山就屬於第三類。

他家住廣東,上個月剛和朋友一起露營,調侃自己只負責出力。「大部分人都是跟風,只有一兩個人真的在玩」,小山說,自己經常遇到5個人去露營,只有一個人有裝備的情況,「其他人就是去拍照的」。

收到的回答里,玩家們都提到,很少去營地露營。

露營產業鏈可以簡單分為露營用品和露營地兩部分,所謂營地,可以理解為商家利用一塊地,為想露營的人提供服務。

2022年,疫情帶火的露營,更準確的說,是精緻露營。這是一種以舒適、便利、高品質體驗為目標的露營方式。裝備可以自己買,也可以去營地,進行「拎包入住式」露營。由於回本周期快且門檻低,去年大量人湧入露營行業創業,做起了營地生意。

今年營地日子可不好過。

春天來了,露營市場的確有所回暖。根據美團、大眾點評數據,3月初,露營相關搜索量同比上升450%,筆記數量增長約300%。攜程數據顯示,2023年3月以來(3.1-3.16),國內露營產品預訂量環比2月同期增長107%,同比增長135%。

不過一個殘酷的真相也在這時顯現了出來。

一位OTA(在線旅行)平台人士對深燃表示,「今年3月的露營數據不如去年6、7月份預訂量大」,不過在她看來,主要因為三月氣溫還沒有完全回暖。

多位從業者表示,屬於營地的熱潮已經過去了。「今年整體流量下滑超過一半以上」,營地主理人Bing對深燃表示,他將營地客源分為團建和散客兩類,「團建客人還能維持住,甚至還有所上升,但散客,大都已經下滑了50%」。露營品牌「51camp」城市營地負責人張泳也表示,「很多營地的營收得打6折」。還有一位營地主理人提到,3月初,他已經把營地裝備全都半價轉讓了出去,放棄了營地生意。

「疫情管控放開後,大家都想往外走,我自己都希望去新疆西藏走一走」,Bing表示,這是露營整體客源下滑最重要的原因。

2023年,營地主們圈塊地就能躺賺的日子,結束了。

01 客流下滑、價格內卷,我關掉了營地

營地生意不好做,呈現出兩極化的特點。

營地主理人劉風,今年3月初剛把營地關了,花7萬買的裝備,以29800元的價格轉讓了出去。

他完整的經歷了露營風口從起勢到墜落的全過程。作為露營愛好者,2022年3月,他在朋友圈發了自己出去露營的照片,就有朋友主動來問他,「你這裝備是哪裡買的?」,對方表示網上已經買不到了,忍不住問他,「能不能租給我?」

這讓他注意到商機,於是立刻和朋友做起了租賃生意,「第一天就租出去了二三十套」,假期一天就能賺4000多元。隨後半年,他在裝備上林林總總投入了七八萬,賺回來了二三十萬。

營地是2022年9月份接手的,一個在鄉下,由他一手操持,總投入23萬,租了一年,能容納300多人,另一個在城市,和別人合夥,他只是做裝備入駐。當時營地已經非常飽和,他所在的城市西安,營地越開越多,「真的只要有一片空地,你打開幾個天幕帳篷,就能做了」。

那時候,就已經開始僧多粥少。為了拉客人,除了做線上引流,他們三個合伙人,還一起到高端寫字樓里做推廣,找企業的前台溝通。實在沒有客人時,他們還去郊野公園裡發過傳單。為了讓客人帶新人,他們做了特別優惠活動,比如客人來玩後,下次四個人來玩,有一個人能免單。

即便是這樣,鄉下的營地還是沒有起色。天氣變冷後,12月中旬,他們關了營地,今年天氣回暖,他們原本計劃2月重新開張,但營地升級翻修還需要花5萬-10萬,想著要賺回來也難,乾脆就放棄了。

在城裡的營地,也變得不好做。由於沒有鄉野風景,去城市營地的客人,對餐飲有更高的要求,他們提供的基礎餐飲,不具備競爭力,後來也就退出了裝備的入駐。

算下來,一來二去,靠租賃裝備賺的二三十萬,又因為做營地虧了。

主題旅行平台「遊俠客 」的上海區總經理李雲子告訴深燃,去年十一,他們服務了上千名露營玩家,今年,戶外徒步恢復到比2019年還火熱的狀態,但露營方面,「平台露營活動發的不多,未必說不發,但發了之後用戶報名就很少了,變化還是很明顯的。」

現在,用戶即使來露營,也希望營地能打造更豐富的活動,但對於他們平台和商家而言,考慮投入產出比,已經不足以在這上面費精力研發產品了。

市場的變化,Bing也感受直接。「散客下滑很嚴重」,他表示,疫情以後,企業團建變多,幸而他原本經營的營地,70%的客源來自團建,只有30%來自散客,營地還能維持。

但依靠散客的營地,過得就很艱難。他朋友的營地開在南方某城市市中心,一年租金30萬,為了保持餐飲的競爭力,一共有10個員工,每個月流水10萬才能保本,現在每個月虧損四五萬。「露營做餐飲,最容易出現虧損,你得有廚房,準備熟食、冷飲,還得有服務員。我建議他趕緊去拉團建客人,不要去投流了」,Bing表示。

天價露營也成為了過去式。Bing介紹,即便原本收費在兩三百塊的營地,價格也下滑了20%、30%,之前過一夜收費好幾千的,現在也就是三五百,「幾千塊完全可以住高級酒店了,當時是完全的賣方市場,現在是買方市場了」。

他表示,在他所在的城市內,露營已經卷到了99元一個人,並且還精釀啤酒不限量。春節期間圍爐煮茶很火,有營地打出了8個人128元的價格,「他們能賺什麼呢?已經卷到這種程度了。」

當然,不是所有營地都大虧損。

對於已經形成品牌的頭部企業,或形成差異化特色的營地,2023年還維持著不錯的運營狀態。「大熱荒野」CEO朱顯舉例,他們在廣深的營地,依託800人左右的私域社群,純靠玩家復購,已經不用再去做流量拉新,50頂帳篷,「每周都能滿」。

艾蘊田Camp營地主理人Simon也告訴深燃,他經營的營地,主要走小眾高端路線,有15頂到30頂帳篷,顧客得提前兩三天預定,「在2月底,天氣稍微一熱,訂單量激增,馬上就有反應了」。

「很多營地就是營地主一個人運營,做清潔時再臨時請一個人,整體一個月支出只有5000元,只要接一個團建,就保本了。只是大家明顯覺得,付出的精力和收入不成正比,有這些時間精力,還不如去賺其他的錢了」,Bing表示。

02 卷內容、代運營、做服務,營地不得不變

一個新興市場的興起,都得經歷從風口到冷靜的過程。2022年露營的火熱,是一次教育市場的機會,現在市場已經進入下一個階段,輪到賣鏟子的人賺錢了。

營地要想活下來,怎麼辦?

2023年,已經不是靠「卷價格」就能掙來生存空間了,正在卷的是「內容」。

所謂「內容」,可以是和當地的地理位置結合的營地差異化優勢,也可以是不間斷策劃的獨特活動。所以李雲子提到,他們在牛背山的營地,今年客源受影響不大,「地理資源有其不可替代性」。我們也能看到,相應的節假日,營地在大推活動,比如三八婦女節,不少營地就推出了插花等活動,以吸引客流。

Simon所經營的營地,也是因為依山傍水,再加上融入了自己的市集活動,比如藝文類的水游集,所以還不擔心客源。

張泳告訴深燃,開在城市的營地,和開在鄉野的營地,卷的內容不同。鄉野的營地,對標的是近郊遊,滿足消費者接觸大自然的需求,城市露營對標的是餐飲,可以做新疆菜、雲南菜,要保證餐飲質量不比傳統的餐飲店差,同時還要提供Livehouse、篝火等活動,以及提供裝備可供露營,這個模式的好處是餐飲帶來的復購率更高,難題是投入「重」,入門門檻比近郊營地高。

如果不是對標餐飲,純露營到底怎麼卷內容?不少營地主是迷茫的。

「卷內容還是卷不動」,Bing給深燃算了一筆帳,「舉行一場女神節活動,從設計到物料製作,整場活動大約花1萬塊,加上各種成本,單場活動如果想做到兩萬的營業額,按照人均客單價200元來計算,得招到100人來參加,這是很難的」。

李雲子也提到,即便策劃活動,投入大,產出也不一定理想。

這也讓B端生意開始崛起。

Simon提到,由於生意穩定,從去年11月開始,經常有營地主找到他們取經,「大量同行要撐不住了,特別需要內容運營」,Simon表示,他們反而意外的開闢了B端的代運營生意,現在每月都有三五個營地找他們洽談代運營服務,「我們也是沒想到」。

代運營,根據介入程度不同,他們收費在5萬-50萬之間,已經成為不錯的一筆收入來源。

Bing正在轉型做B端生意,規劃里也涉及給營地做內容方案,「比如,三八婦女節時每家都在自己設計節目,成本很高,不划算,我們做方案,一套下來可以分發給很多營地」。

這只是他做B端生意規劃的一部分。10年前Bing曾經歷過民宿行業的爆發,他覺得現在露營行業的發展狀況,和當時的民宿一模一樣。

根據發展趨勢,他給自己公司制定的規劃是,第一個階段為想入場的商家服務,囊括營地的籌建到落地,涉及選址、規劃、設計、建設等。同時,也可以向供應鏈拓展,介入營地燈具、桌椅、天幕等的裝備採購。第二個階段做營地的運營,給營地做運營方案、活動策劃,做人員培訓、團隊培訓等。第三個階段則是做品牌,放大平台估值,可以做一些自營和加盟,做技能的對接,對企業入駐收費。

「今年會迎來小微營地的倒閉潮,中高端營地會越走越遠,整個市場的無序競爭會弱化」,Bing表示,「這些事情也只有現在才能做,之前火爆,大家不用費力就能賺錢,現在才是入局B端的機會」。

在這個市場升級的過程里,僅靠圈地就能賺錢的機會已經沒有了。

03 露營,市場還有多大?

2022年,在看了B站UP主「徐雲流浪中國」後,玩家陸飛人嘗試露營,成功入坑。他從不去營地,而是找一個野地,露營過夜。他通常先看網絡上的經驗分享,開著車沿著近郊找,看哪裡位置好,直接就紮上帳篷。

露營對他來說,意味著「我可以逃離職場,逃離城市,逃離人世間的各種雜亂,去享受生活最本質的樣子。做飯、洗菜、洗碗,看著喜歡的風景吃飯,什麼房子車子孩子,工作工資職業發展,都靠一邊」。

太陽落山了,他知道還有星辰等著他,看星辰漸淡,他知道太陽還會照常升起。每次看日落他都會發出《三體》裡葉文潔的感嘆,「這是人類的落日啊」。

2023年,露營正在被重新審視和定義。

Simon提到,今年來營地的用戶變化很大。以前獵奇的心理更多,大家關注的是照片拍出來是否漂亮,對於露營本身,沒有什麼特別訴求。現在,營地品質怎麼樣、餐食好不好吃、有沒有配備煙花秀、音樂節等活動,甚至衛生間是不是乾淨,都成為了他們選擇營地的因素。

主打租車業務的悟空出行CMO朱旭告訴深燃,最近他走訪商戶,發現平台下的租車公司,也自己在買露營裝備,租給來租車的客戶,「價格200元一套,租幾次成本就收回來了」。根據租車市場來看,這兩年開房車、露營,「差異化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成為一個主流。」

多位從業者對深燃提到,認為露營不應該被定義為旅遊,而應該被定義為一種生活方式。經歷了一兩年的市場教育,這一概念也正在普及。

現在,最大的疑問是,這個風口過後留下的市場,還能發展到多大?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疫情基本控制後, 2021年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預計增長率達78.0%,市場規模將達299億元。此外,預計2022年增速達18.6%,市場規模達354.6億元。

根據開源證券研究所報告,2020年丹麥、英國、美國、德國的戶外運動滲透率分別為22%、20.7%,17.5%、17.3%。而中國、印度滲透率分別為13.6%和7.4%,仍處於較低水平。

「露營不是原來窄義的露營,已經是一種風格」,消費投資人陳默默對深燃表示,露營市場可以類比精品咖啡,即看在一個大的行業里,滲透率能達到多少,「在所有的短途旅行里,看有多少人會選擇露營」。

這是目前還很難回答的問題。

在她看來,市場還沒有成熟,對新品牌來說有機會。這是一個「非標」的市場,消費者在選擇非標產品時,最害怕遇到坑,希望有一個靠譜的平台或第三方兜底。因此有機會跑出兩類品牌,一類是能夠實現專業化的品牌,包含裝備在內的供應鏈品牌,以及提供營地服務的品牌,一類是整合平台,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效的搜索和比價服務。

而在營地方面,行業要往下一步走,首先還是得解決供給側的內容問題。

朱顯表示,產品要持續有生命力,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得有「新菜」。營地跟自然景觀最大的區別是,可以增加內容,比如做復古集市,開音樂節,融入飛盤、腰旗橄欖球等戶外運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載體,當供給側更豐富,用戶才能篩選」。

其次要解決人才的供給。這也是多位營地主對深燃提到的問題。

這是一個全新的行業,技能也會有特定的屬性。「營地的主理人,需要有戶外的知識,有應急處理的能力,還得是民宿管家,有經營服務的意識,甚至一些營地主打親子或團建,他們也要有帶團的能力,很需要複合型人才」,朱顯表示。

他提到,由於有的營地在偏遠地方,一些年輕人不願意去工作,導致招聘困難,標準化也不高。不過這並非沒有解決辦法,「當用戶有需求,行業有現金流,提高待遇,就有機會」。

2023年,露營市場還在發展中。畢竟「出遠門旅遊,一年就一兩次,長途旅遊之後,人們肯定還是會有近郊遊的,市場就擺在那裡」,Bing表示。就看行業里的從業者,怎樣為消費者帶來不可替代的體驗和服務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小山、劉風、陸飛人為化名。

[本文作者深燃,i黑馬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shenrancaijing)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