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大鐵路,當年歐洲大陸對抗英國海上霸權的長龍

衆鋼網 發佈 2024-02-29T11:58:59.484197+00:00

1890年7月,俄國情報部門獲悉英國將幫助清朝政府修築一條從北京到俄國和朝鮮邊境琿春的鐵路。眼看兩個位於歐亞大陸邊緣的島國即將結盟,並威脅到俄國西伯利亞地區的安全,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坐不住了。十九世紀末的英國可謂意氣風發,世界第一海軍強國的炮艦占領了全球大部分海上貿易必經之地。

1890年7月,俄國情報部門獲悉英國將幫助清朝政府修築一條從北京到俄國和朝鮮邊境琿春的鐵路。眼看兩個位於歐亞大陸邊緣的島國即將結盟,並威脅到俄國西伯利亞地區的安全,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坐不住了。

十九世紀末的英國可謂意氣風發,世界第一海軍強國的炮艦占領了全球大部分海上貿易必經之地。在東亞打敗大清帝國後,為了限制俄國勢力在中國東北的迅速擴張,採取了聯日抗俄的策略。當然,日本對於與這個世界老大結盟也是非常樂意的。

9月12日,沙皇召集大臣們開會稱,俄國圍繞西伯利亞鐵路是否修築的爭論應該結束了,並下達了迅速修筑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命令。

1891年5月31日, 皇儲尼古拉,也就是後來即位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出任西伯利亞大鐵路特別管理委員會主席,相當於鐵路建設指揮部的指揮長,並親臨海參崴主持鐵路奠基儀式。 1892年7月。鐵路工程又從烏拉爾山東邊的車里雅賓斯克往東修建。

就在開工儀式20天前,皇儲尼古拉在日本京都被一名負責安保的日本警察行刺,可見日本社會當時對俄國即將修建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是極力反對,也是非常害怕的。日本政府也認為,俄國修築鐵路的效果無異於在西伯利亞增加了強大的兵力,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將被劃入俄 國版圖。

下面回到主題,為什麼說西伯利亞大鐵路是曾經的歐洲陸權國家對抗英日海上霸權之路呢?這還得從修筑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資金來源說起。

1890年代的俄國雖然也完成了工業革命,但比英國、美國、法國和德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在經濟上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當年,西伯利亞大鐵路預算為3.5億盧布,到1916年全面完工實際花費了14.7億盧布,這10多億盧布的巨款從哪裡來的呢?

1892年,法國俄國為了對抗德奧意三國同盟,於1891-1893年間形成秘密軍事同盟,當年的俄國財政部長維特對法國大量的閒置資金垂涎三尺,提出在巴黎交易所發行鐵路債券,得到了法國政府支持,有了法國這個大財主傾囊相助,西伯利亞大鐵路才能夠順利推進。

資金在法國籌到了,俄國又面臨新的難題,除了擁有大量的木材以外,缺鋼軌、缺炸藥、缺水泥、缺金屬構件,甚至還缺乏技術和勞工。

據統計,當年俄國只能生產10%左右的鋼軌,8%左右的金屬構件用於修筑西伯利亞大鐵路,其他部分得靠歐洲大陸國家幫忙了。

1875年-1878年俄國修建烏拉爾礦山鐵路時,其中70%的鐵軌是從波蘭進口的,50%的客車車廂是由比利時進口的,54%的貨運機車是由英國進口的。

十年過去了,沒想到修筑西伯利亞大鐵路時,俄國自己還是拿不出建築材料,幾乎大部分材料還靠歐洲大陸的兄弟們提供。比如說,建設跨阿穆爾河大橋所需金屬構件是在波蘭華沙定製的,先經敖德薩鐵路,然後經海路運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從這裡再沿鐵路運送到哈巴羅夫斯克。

1914年秋,德國巡洋艦在印度洋擊沉一艘比利時貨船,而該船上裝載著建設阿穆爾大橋的最後兩個橫樑鋼製配件,致使鐵路工期拖延長達一年之久。

由於俄國化學工業基礎薄弱,須由外國提供某些化學原料才能生產炸藥和雷管等。事實上,俄國80%的施工用炸藥都是從瑞典諾貝爾公司以及義大利公司購買的,而諾貝爾公司的利潤高達56.7%。

德國公司則看中了水泥供應,他們早早就在遠東建立了辦事處,俄國在東西伯利亞沒有水泥工廠,德國公司見縫插針,很快填補了這一缺口,並且利潤也高得離譜。

1893年,大批競爭者來到莫斯科,參加為西伯利亞大鐵路提供鋼軌和鋼軌扣件的競爭。法國公司獲得為外貝加爾鐵路和阿穆爾路段、通往阿爾泰和中國的支線鐵路供應鋼軌和鋼軌扣件的訂單,期限為10-12年,每年供應100萬噸鋼軌和鋼軌扣件。

再來說說修築鐵路的勞工問題,俄國沙皇希望全部用本國工人,其一、修鐵路的工資可以自己人賺,其二、鐵路修好後讓這些工人留在西伯利亞,以增加遠東的人口。

但是,這些從歐洲招過來的工人幹了幾天就跑了,吃不了苦。最後,俄國只得去山東和河北等地招中國工人,事實證明,這些中國工人吃苦耐勞,為建設西伯利亞大鐵路立下了汗馬功勞。

最後談談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技術問題,在西伯利亞大鐵路修建前及建設過程中,俄國每年都要派出大批專家和學者前往美國,學習他們修築鐵路的先進經驗,這中間就有法國人的牽線搭橋,要知道當時的法美是老鐵。

因為美國和加拿大鐵路與俄國具有相同的氣候和地質條件,特別是凍土上修築鐵路的技術,對於俄國人來說還是一片空白。

1863-1869年,美國僅用七年時間就建成第一條橫跨東西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和聯合太平洋鐵路,這是近代工業化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件。此後的1875-1885年,加拿大在十年時間內完成了橫貫大陸的太平洋鐵路建設工程。19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鐵路總長度高於俄國5.5倍,因此,俄國把美國作為最好的老師,西伯利亞鐵路大部分技術也來自於美國。

囉囉嗦嗦地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想說明一個問題,當年的俄國在歐洲只能算一個弱國,為什麼這麼多國家支持他修建一條跨越半個地球的鐵路呢?

最主要原因還是想打破英國的海上霸權,你想想看,當年西伯利亞大鐵路全線貫通後,從法國的大西洋沿岸坐火車去俄國大平洋港口,僅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如果走海運,最低也要30天左右,而且還得經過許多英國人控制的港口。

西伯利亞大鐵路,這個由歐亞大陸各國全力支持,拼拼湊湊搞出來的世紀工程,對於世界局勢的影響力非常之大,網上大把的資料都有介紹,我這裡就不多說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