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福梅:蔣介石拋棄她娶宋美齡,被日軍炸死,蔣經國發誓為母報仇

文史之新 發佈 2024-02-29T14:58:16.841466+00:00

全面抗戰初期,侵華日寇為了逼蔣投降,多次在蔣介石的故鄉奉化縣溪口鎮狂轟濫炸。從1939年12月至奉化淪陷,共計轟炸13次,給溪口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全面抗戰初期,侵華日寇為了逼蔣投降,多次在蔣介石的故鄉奉化縣溪口鎮狂轟濫炸。從1939年12月至奉化淪陷,共計轟炸13次,給溪口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在第一次大轟炸中,侵華日軍飛機對蔣家的老宅實施了猛烈轟炸,蔣介石的前妻、蔣經國的生母毛福梅不幸遇難。


遠在江西贛州的蔣經國聽聞噩耗,不顧戰事危險,火速趕回溪口,伏在母親的遺體上號啕大哭。在母親的遇難處,蔣經國立了一塊石碑,手書「以血洗血」四個大字,以志不忘國讎家恨。

毛福梅是一個怎樣的人?她與蔣介石之間有什麼故事?她被蔣介石拋棄之後,為何仍生活在蔣家?欲知詳情,且看下文。


1882年11月初,毛福梅生於浙江奉化岩頭村。關於毛福梅早年的經歷,並無資料記載。當然,我們也不難想像她早年的生活,就跟那個時代的女子一樣裹腳、幹活以及被灌輸三從四德思想。


1901年,19歲的毛福梅成為了14歲的蔣介石的原配夫人。女子比男子大,在當時是很普遍的現象。拜堂成親那天,新娘花轎到達門前之時,按例鳴放爆竹,14歲擠在一群孩童之中,搶拾爆竹蒂頭。當地有「新郎拾蒂頭,夫妻難到頭」的老話,預兆新婚夫婦將來不合。

毛福梅知道這個事情後,傷心大哭。她不知道的是,影響婚姻的並不是一個或幾個預兆,而是兩人是否有感情。不幸的是,毛福梅不僅比蔣介石大5歲,也沒有任何感情基礎。在時代巨變之下,這樣的包辦婚姻往往造成雙方的不幸。


1905年,18歲的蔣介石離開奉化,前往寧波讀書,毛福梅奉蔣母之命跟去伴讀。半年之後,蔣介石考入浙江武備學堂,毛福梅則回到老家。從此,毛福梅與蔣介石分居兩地,漸行漸遠。蔣介石先是進入保定軍校,之後又去日本留學,而毛福梅始終在老家服侍婆婆。


毛福梅是符合封建社會要求的好女人,沒讀過什麼書,端莊賢淑、溫柔孝順,謹遵閨訓、恪守婦道。毛福梅長期獨守空房,但是心中並無怨念,她以為自己只要照顧好婆婆,丈夫就會感激、敬重她。然而,這不過是她一廂情願的天真想法。

蔣介石到了大城市學習和生活之後,迅速接受新觀念,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對於比自己大5歲的毛福梅的感情,迅速惡化到厭惡的地步。在時代風潮的影響下,蔣介石很快認識到:毛福梅是封建家庭強加給自己的,自己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


在那個時代,很多從封建舊家庭走出去的年輕人,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只不過,他們僅僅認識到自己是受害者,而忽略了女方同樣是受害者。或許是出於反抗心理,蔣介石將出身於風月場所的姚冶誠帶回了老家,使毛福梅備受傷害。


1910年4月27日,毛福梅為蔣介石生下了蔣經國。蔣經國出生之下,蔣介石與毛福梅之間的關係並未得到明顯改變。在蔣介石因想要娶陳潔如而提出與毛福梅離婚之後,兩人之間更是爭吵不斷。陳潔如生於1905年,遇見蔣介石不過14歲,但已經出落得美麗秀氣、亭亭玉立,深得蔣介石之心。

1921年6月9日,蔣介石在日記中記載:見毛氏而心驚,見其親戚心尤不快也。厭惡之情,躍然紙上。不過,儘管毛福梅不同意離婚,蔣介石還是娶了陳潔如。1921年12月5日,兩人在上海永安大樓大東旅館的大宴客廳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在蔣介石娶了陳潔如之後,毛福梅依然在蔣家保有原配夫人的地位。因為以封建家族的標準去衡量,毛福梅是一個合格的兒媳婦,蔣介石離婚的要求得不到家族的支持。最重要的是,蔣介石的母親也對此表示反對。因為多年來的朝夕相處,加上毛福梅極為孝順,蔣母越來越離不開她。

蔣介石對母親極為尊重,感情極深。他的母親由於年輕時守寡,家境艱難,平時極為節儉,但是在他前往保定軍校讀書時,卻一下子拿出100個銀元。對並不富裕的蔣家來說,這是多年的心血積蓄。對於蔣母對自己的疼愛,蔣介石一直感念於心。


正是因為這樣的背景,蔣介石對毛福梅的感情其實非常複雜,甚至有時會感到內疚。1919年4月8日,他在日記中寫道:妻子今日回里,於吾心實有疚,然夫婦不如意,亦無可如何


但是,他又難以真正地去關愛毛福梅,甚至對毛福梅拳腳相加。對此,蔣介石在日記中自我剖析道:人類以愛敬相尚,況乎家族之間,我待毛氏太過,自知非禮,但一見心狠,不能忍耐,如中國習慣不以離婚為醜事,則今日彼此之痛苦皆可免除,可增進天上之幸福,今乃不然,徒使彼此受累

對於毛福梅來說,完整的婚姻、家庭是全部寄託。她曾一度將所有的愛都集中在蔣經國身上,但是蔣經國也因為外出求學而離開了她。在婆婆去世之後,她的人生更是陷入了孤獨、寂寞、悲涼的漫漫長夜。


到了1927年,毛福梅碰到了婚姻中最大的挑戰,在蔣家的身份發生徹底變化。當時的蔣介石,已是黃埔軍校校長、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在孫中山家遇見了宋美齡,一眼就愛上了這位年輕漂亮、氣質優雅的總統姨妹。


宋子文從家族利益的角度出發,也有意撮合蔣介石與宋美齡。他特意安排了一曲樓台會,為蔣介石和宋美齡創造機會。之後,蔣介石和宋美齡同登焦山遊覽名勝古蹟,縱情於山水之間,正式確立了感情。

1927年6月,蔣介石與宋美齡訂婚。在這之前,蔣介石特地回到老家,強迫毛福梅與他離婚。毛福梅起初像之前一樣,拒絕離婚,但最終無奈而痛苦地含淚答應了。此時,婆婆已經去世,兒子蔣經國也不在身邊,無依無靠的她就像無根的浮萍一般,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


平心而論,毛福梅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妻子,不僅生下並養育了蔣經國,還侍奉蔣母多年。蔣介石心中非常愧疚,因此在離婚之後,蔣介石採取離婚不離家的辦法,讓毛福梅仍住在老宅豐鎬房,生活費由他供給,依然承認她是蔣家的成員。

在傳統的鄉土社會中,一個女人被丈夫拋棄,這是一件很被人瞧不起的事情。對於毛福梅本人來說,這更是一個足以將生活的信念徹底擊碎的重大打擊。毛福梅只能把全部感情傾注在蔣經國身上,但蔣經國很快就去了蘇聯留學,杳無音信。就連兒子是死是活,毛福梅都無法得知,只有天天在佛像前祈禱菩薩保佑自己的兒子早日歸來。


1937年3月,蔣經國帶著妻子、兒女從蘇聯回國。一踏上國土,蔣經國就馬上奔赴奉化老家看望母親。此時,毛福梅已經10多年沒有見過兒子,只能日夜思念。如今,兒子再次回到自己身邊,還帶回了兒媳婦以及孫子,毛福梅終於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了。

因為蔣經國和媳婦在蘇聯結的婚,沒有舉辦婚禮。毛福梅堅持要為兒子、媳婦補辦婚禮,並且要求蔣介石也要作為家長出席。最終,蔣介石同意了毛福梅的要求。毛福梅與蔣介石並排坐在披著紅氈的太師椅上,接受兒子、媳婦三拜九叩。毛福梅的嘴角露出了少有的笑容,激動得雙眼滿含熱淚。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毛福梅沒能過上幾天幸福日子,很快就遭遇了不幸。當時,侵華日寇為了逼蔣投降,出動戰機往蔣介石故鄉奉化縣溪口鎮狂轟濫炸。1939年12月12日中午,日寇出動6架敵機,在奉境溪口投彈13枚,以蔣介石故居豐鎬房、別墅文昌閣為主要目標,炸毀房屋百餘間,死傷40餘人,其中豐鎬房死傷5人,毛福梅不幸罹難。

遠在江西贛州的蔣經國聽聞噩耗,不顧戰事危險,當即開車動身,日夜兼程,駛過河口、上饒、巨縣、龍游、金華5個渡口,燒掉11瓶汽油,僅用了一天半時間,就回到了溪口。蔣經國下車後,在兩人扶持下,跌跌撞撞奔回家中,伏在母親遺體上嚎啕大哭,痛不欲生。


悲憤之中,蔣經國手書「以血洗血」四字,在毛福梅遇難之處立碑,誓報殺母之仇。之後,蔣經國在武嶺學校講演時,以拳擊桌說:當前,我們的第一個敵人是日本帝國主義!第二個敵人是日本帝國主義!第三個敵人還是日本帝國主義


毛福梅的棺木下葬在摩訶殿北隅,墓碑上刻著:顯妣毛太君之墓,兒經國敬立。在毛福梅死後11年,她作為「蔣母王氏義女」、「蔣介石義姊」載入《溪口蔣氏宗譜》。


不知大家如何看待毛福梅?感謝閱讀,歡迎交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