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內塔尼亞胡?來看看什麼是真正的學霸開掛的人生!

夢中月正圓 發佈 2024-02-29T15:44:58.673523+00:00

1996年3月3日和 4日,巴勒斯坦人進行了兩次自殺爆炸,造成32名以色列人死亡,佩雷斯似乎無法阻止襲擊。

最近幾天,關於以色列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遊行示威的新聞似乎很火。關於以色列,雖然國人大多耳熟能詳,但是真正了解的並不多。對於以色列當今的領導人同樣如是。雖然他的名字同樣為國人熟知,但是他的真正經歷卻很少有國內媒體詳細介紹過。我們希望趁著這個機會給大家粗略地介紹一下。

內塔尼亞胡1949年出生於特拉維夫。他的母親齊拉·西格爾(Tzila Segal,1912-2000 年)出生於奧斯曼帝國耶路撒冷穆塔薩里法特的佩塔提克瓦,他的父親出生於華沙的本齊翁·內塔尼亞胡(原名米利科夫斯基,1910-2012 年)是一位專門研究西班牙猶太黃金時代的歷史學家,生前是康乃爾大學的終身榮譽教授。內塔尼亞胡的祖父內森·米利科夫斯基(Nathan Mileikowsky)是一名拉比和猶太復國主義作家。當內塔尼亞胡的父親移民到以色列時,他將自己的姓氏從「Mileikowsky」改為「Netanyahu」,意思是「上帝賜予」。雖然他的家人主要是德系猶太人,但他說DNA測試顯示他有一些西班牙血統。他聲稱自己是維爾納·加恩的後裔。

內塔尼亞胡是三個孩子中的第二個。他最初在耶路撒冷長大並接受教育,在那裡他就讀於Henrietta Szold小學。他六年級老師露絲·魯賓斯坦(Ruth Rubenstein)的評估副本表明,內塔尼亞胡彬彬有禮,彬彬有禮,樂於助人;他的工作「負責任和準時」;他友好、自律、開朗、勇敢、積極、順從。

在1956年至1958年以及1963年至1967年之間,他的家人住在美國費城郊區賓夕法尼亞州切爾滕納姆鎮,而父親則在大學任教。班傑明就讀並畢業於切爾滕納姆高中,並活躍於辯論俱樂部、西洋棋俱樂部和足球。1960年代正是美國新思潮的年代。他和他的兄弟約納坦(Yonatan)對他們在該地區遇到的美國膚淺的生活方式感到不滿,包括流行的青年反文化運動,以及改革猶太教堂 的自由主義思潮。

1967年高中畢業後,內塔尼亞胡回到以色列,加入以色列國防軍。他接受過戰鬥訓練,並在以色列國防軍的特種部隊Sayeret Matkal服役了五年。在1967-70消耗戰期間,他參加了多次跨境突擊襲擊,並因戰功被提升為該部隊的隊長。他曾多次在戰鬥中受傷。他還參與了許多其他任務,包括1968年以色列對黎巴嫩的襲擊1972年5月營救被劫持的薩貝納571航班,其中他肩膀中彈。他於1972年退役,但仍留在Sayeret Matkal預備役。退伍後,他再次回到美國學習,但於1973年10月返回罪日戰爭。他參加了伊士運河沿岸對埃及軍隊的特種部隊襲擊,然後領導突擊隊深入敘利亞領土,其細節今天仍然保密。

內塔尼亞胡於1972年底回到美國,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學習建築。在短暫返回以色列參加贖罪日戰爭後,他以本·尼泰(Ben Nitay)的名義返回美國,於1975年2月獲得建築學學士學位,並於1976年6月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碩士學位。與此同時,他還在攻讀政治學博士學位,直到他的兄弟在恩德培行動中去世,他的學業中斷了。

在麻省理工學院,內塔尼亞胡學習了雙重負擔,因為在贖罪日戰爭中暫停了一段時間,所以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完成了碩士學位。 麻省理工學院的Leon B. Groisser教授回憶說:「他做得很棒。他很聰明。組織力極強。總之很強。他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以及如何完成它。

當時他改名為本傑明尼泰(Nitai,指尼泰山和同名的猶太聖人阿貝拉的尼泰,是他父親經常用於文章的筆名)。多年後,內塔尼亞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澄清說,他決定這樣做是為了讓美國人更容易念出他的名字。他的政治對手利用這一事實間接指責他缺乏以色列的民族認同和忠誠。

1976年,內塔尼亞胡的哥哥約納坦·內塔尼亞胡被殺。約納坦是班傑明的前部隊Sayeret Matkal的指揮官,並在恩德培反恐人質救援任務中喪生(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百度,這是特種部隊解救人質的教科書式案例)。同年,內塔尼亞胡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

內塔尼亞胡被獵頭擔任麻薩諸塞州波士頓波士頓諮詢集團的經濟顧問,並於1976 年至1978年間在該公司工作。在波士頓諮詢集團,他是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的同事,並與其建立了持久的友誼。羅姆尼當時將內塔尼亞胡描述為「具有獨特觀點的堅強個性」,並說,「我們幾乎可以用速記說話......」「我們分享共同的經驗,並有一個相似的觀點和基礎。」內塔尼亞胡說,他們的「輕鬆溝通」是「BCG智力嚴謹的新兵訓練營」的結果。

1978年,內塔尼亞胡以「本·尼泰」的名義出現在波士頓當地電視台,他認為:「衝突的真正核心是不幸的阿拉伯人拒絕接受以色列國......20年來,阿拉伯人同時擁有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如果自決,正如他們現在所說的那樣,是衝突的核心,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

1978年,內塔尼亞胡回到以色列。1978年至1980年期間,他領導了喬納森·內塔尼亞胡反恐研究所,這是一個致力於研究恐怖主義的非政府組織。研究所舉行了若干國際會議,重點討論國際恐怖主義問題。從1980年到1982年,他擔任耶路撒冷Rim Industries的營銷總監。在此期間,內塔尼亞胡首次與包括摩西·阿倫斯部長在內的幾位以色列政治家建立了聯繫。

阿倫斯任命他為以色列駐華盛頓特區大使館的副團長,而阿倫斯則擔任駐美國大使,他從1982年到1984年擔任該職位。在1982年黎巴嫩戰爭期間,他被徵召回到Sayeret Matkal服役。這次,他沒有應召並要求退役,寧願留在美國,卻在國際社會對戰爭的嚴厲批評之後擔任以色列的發言人。他在戰爭期間向媒體介紹了以色列的情況,並在以色列大使館建立了高效的公關系統。1984年至1988年,內塔尼亞胡擔任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內塔尼亞胡受到拉比梅納赫姆·M·施奈森的影響,他在1980年代與他建立了關係。他稱施奈爾森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人」。就是在這段時間,內塔尼亞胡與未來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父親弗雷德川普成為朋友。

在1988年以色列立法選舉之前,內塔尼亞胡回到以色列並加入了利庫德集團。在利庫德集團的內部選舉中,內塔尼亞胡在政黨名單上排名第五。後來,他被選為第12屆議會的以色列議會議員,並被任命為外交部長摩西·阿倫斯(Moshe Arens)的代表,後來又被任命為大衛·利維(David Levy)的代表。內塔尼亞胡和利維沒有合作,兩人之間的競爭在事後愈演愈烈。在 1991年初的海灣戰爭期間,英語流利的內塔尼亞胡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其他新聞媒體的媒體採訪中成為以色列的主要發言人 。在1991年馬德里會議期間,內塔尼亞胡是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沙米爾率領的代表團成員。馬德里會議後,內塔尼亞胡被任命為以色列總理辦公室副部長。

在利庫德集團在1992年以色列立法選舉中失敗後,利庫德集團於1993年舉行了黨魁選舉,內塔尼亞胡獲勝,擊敗了已故總理梅納赫姆·貝京的兒子本尼·貝京和資深政治家大衛·利維 (沙龍最初也尋求利庫德集團的領導權,但當他顯然吸引的支持很少時,他很快就退出了)。沙米爾在利庫德集團在1992年選舉中失敗後不久退出政壇。

在伊扎克·拉賓遇刺後,他的臨時繼任者西蒙·佩雷斯決定提前舉行選舉,以便授權政府推進和平進程。內塔尼亞胡是利庫德集團在1996年5月29日舉行的 1996年以色列立法選舉中的總理候選人,這是以色列人第一次直接選舉總理的選舉。內塔尼亞胡聘請了美國共和黨政治特工亞瑟·芬克爾斯坦(Arthur Finkelstein)來管理他的競選活動,儘管美國式的聲音咬合和尖銳的攻擊引起了嚴厲的批評,但內塔尼亞胡贏得了1996年的選舉,成為該職位歷史上最年輕的人,也是第一位出生在以色列國的以色列總理(Yitzhak Rabin 出生於1948年以色列建國前英國託管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自此真正走上世界政壇!

內塔尼亞胡戰勝選舉前最受歡迎的西蒙佩雷斯讓許多人感到驚訝。後者垮台的主要催化劑是 選舉前不久的一波自殺爆炸;1996年3月3日和 4日,巴勒斯坦人進行了兩次自殺爆炸,造成32名以色列人死亡,佩雷斯似乎無法阻止襲擊。在競選期間,內塔尼亞胡強調,和平進程的進展將基於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履行其義務 - 主要是打擊恐怖主義 - 利庫德集團的競選口號是「內塔尼亞胡 - 實現安全的和平」。然而,儘管內塔尼亞胡贏得了總理選舉,但佩雷斯的以色列工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得了更多席位。內塔尼亞胡不得不依靠與極端正統派政黨沙斯和UTJ的聯盟來組建政府。

內塔尼亞胡後來的政治生涯我們就不做更多的介紹了。國內有不少報導,怎也不敢亂說是不。

總之,我們來看看這位總理的前半生,出生於書香門第,家庭富裕,兄友弟恭,刻苦學習,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報效祖國民族。所有的溢美之詞都加在他的身上都不為過。我們現在社會上的所有什麼學霸逆襲之類的在他的經歷面前都可以說是渣渣。套用一句現在流行的話,「社會上最氣人的莫過

比你有錢,比你聰明,比你好看,比你家境好,還比你努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