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怕冷,發涼、腸鳴,多濕氣重!張仲景有一味除濕名方,可化解

老中醫的健康經 發佈 2024-02-29T17:01:42.821899+00:00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跟你聊聊,為什麼有些人的肚子,總會咕咕響。請注意,我說的這個咕咕響,可不是在肚子餓的時候,發出的聲音。我說的是,因為痰濕水飲,引發的聲音。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理解,我說一個典型的病案。之前有一位患者,54歲,男性,姓何。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跟你聊聊,為什麼有些人的肚子,總會咕咕響。

請注意,我說的這個咕咕響,可不是在肚子餓的時候,發出的聲音。我說的是,因為痰濕水飲,引發的聲音。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理解,我說一個典型的病案。

之前有一位患者,54歲,男性,姓何。

他這個人,出現一個怪毛病,就是肚子總響,走路的時候,裡頭咣里咣當的,似乎是有水在裡頭晃蕩著。

而且,這個人常常覺得中脘部位發涼,怕冷,有的時候還脹悶。整個人乏力,懶言,不愛吃飯。

怎麼才能舒服一點呢?他經過摸索發現,吃一些乾巴巴東西,比如鍋巴,炒米等,感覺就好一些。如果說喝了很多湯水,這胃裡頭就不舒服,有的時候甚至會忍不住嘔吐。

這個人,早年曾經確診過胃下垂。在當時來說,並沒有太好的辦法。患者認為,現在這個狀態,可能和胃下垂有關係。

既然沒有啥好辦法,那不如看看中醫,說不定用中藥可以有所改善。

就這樣,患者在別人幫助下,找到了張海峰先生。

刻診,見脈象沉細,緩而無力,舌質淡紅,苔白滑,整個人口淡不渴、精神萎靡不振。

結果,醫家沒多想,開了一張方子。但見——

茯苓、肉桂、焦白朮,炙甘草,炙黃芪,升麻,一共是5劑。

結果,用藥以後,胃脘部發涼的感覺大大好轉。肉桂減量,繼續服用。

十劑藥下去以後,患者自覺諸症有很大改善。尤其是肚子裡的水聲,大大減輕了。飲食和精神狀態,都有所提升。

這個時候,遵原方,黃芪加量,乘勝追擊,再進10劑。

到最後,諸證悉平。醫家以黃芪建中湯善後,黃芪重用,20劑後停藥。隨訪2年,未曾復發。

這裡頭是怎麼回事呢?我直接告訴你答案吧,這就是中氣下陷、寒飲停聚。

什麼意思啊?這個人,原本有胃下垂。對不對?

這個胃下垂,中醫講,就是中氣下陷。這樣的人,脾胃之氣一般都很弱,甚至可以說是非常虛弱。

脾虛,他就運化不了水濕。水濕之氣停聚中焦,日化為水飲。痰濕水飲留聚日久,又會傷了陽氣。中陽不足,水飲更盛。

如此陷入惡性循環。患者胃部怕冷,發涼,就是水飲之邪傷了中焦陽氣的寫照。正因為水飲留聚,所以患者舌苔就會白滑,口淡,不想喝水,甚至喝了水就想吐。

水飲停聚,走路的時候,就有水聲作響。給人的感覺,就是肚子裡總有聲音。

也是因為水濕之氣太盛,所以患者總想吃點乾的,如鍋巴之類。這類東西吃下去,會輔助燥濕,因此患者覺得舒服。

同樣是因為脾虛氣弱,患者還會覺得少氣懶言、中脘悶脹、食量減少。

所以,對這一切,中醫用「中氣下陷、寒飲停聚」八個字來總結。這是非常精準到位的。

這個時候怎麼辦啊?就得想辦法,提升中氣,化解水濕寒飲。

怎麼辦?在醫案里用的,其實苓桂術甘湯的加減。

你再來看一下——

茯苓,肉桂,焦白朮,炙甘草,炙黃芪,升麻。

這裡頭,茯苓、肉桂、白朮、甘草,這四味藥,就是苓桂術甘湯的基本組成。原方還是用桂枝的,醫案里用肉桂來替代。

這個苓桂術甘湯是幹啥的?它源於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作用就是溫陽、健脾、利濕、化飲的。

其中,茯苓健脾利濕,肉桂溫陽益氣化濕,白朮健脾燥濕。甘草和中健脾。這樣一來,使得中焦脾胃陽氣得以恢復,寒飲水濕之邪得以化散。

這個方子,我把它當成是《金匱要略》裡頭的「除濕金方」。它溫化寒濕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有這個方子當底子,加上黃芪補氣利水,升麻提升中氣,這就是上頭配伍的基本思路了。

此後,在這個基礎上,稍作用量上的調整,最終讓患者中氣得補、濕氣得化、陽氣得復,問題就解決了。

因此,這個小醫案,就是利用經方,來治療胃下垂、痰飲留聚的生動例子。

我為什麼要講這個事兒呢?

還得說到「肚子咕咕響」這個現象。

肚子響,我們要考慮水濕痰飲之邪、留聚中焦的問題。這個是非常現實的。上文中的患者,有胃下垂病史。胃下垂病人,中氣虛弱,無力運化水濕,容易這樣。

比如說,有的人,經常感覺到腸鳴。怎麼回事啊?

仔細一問,舌淡苔白膩,四肢乏力,大便不成形,痰多,食慾一般,考慮脾虛濕盛、濕邪下注於腸間,所以漉漉作聲。這時候,用參苓白朮散合適。

總之,我們腦海中得有一個觀點——水,運化得了,那是營養。運化不了,就是負擔,就成了致病因素。

我們在大快朵頤、大吃大喝的時候,務必考慮一下,你的身體能否運化你攝入進來的東西。我們對身體,對生命,對健康,必須得有一份敬畏之情,才可以。

上文醫案中的配伍,僅供參考。有類似胃下垂病症的讀者,務必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不要盲從。這是對自己身體負責的態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