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 | 人為什麼要結婚?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魯中晨報 發佈 2024-02-29T21:02:36.725590+00:00

前段時間助理小言跟我說,25歲之前,如果她的感情里涉及到「忍」這個字,她會覺得很可悲。但是25歲之後,她覺得這個字在感情里是常態,甚至是婚姻的真諦。

前段時間助理小言跟我說,25歲之前,如果她的感情里涉及到「忍」這個字,她會覺得很可悲。

但是25歲之後,她覺得這個字在感情里是常態,甚至是婚姻的真諦。

當你覺得只有自己在忍的時候,其實對方也許也在忍你。

第一次讓小言明白這個道理的,是她大學畢業之後交往的第一個男朋友,Y。

Y比小言大7歲,社會閱歷比她豐富許多,感情經歷同樣也是。

剛跟Y在一起時,小言懷著一顆浪漫的少女心,對兩人的同居生活也充滿了幻想。

可是不久,她就發現兩個人的思維方式以及看待問題的角度有著巨大的差異。

小言看待世界是懵懂的、新奇的,而Y總想站在過來人角度對她進行一番說教。兩個人之間誰也不服誰。

生活習慣也有很大不同,小言習慣早睡,而Y常常工作到很晚才下班。

到了周末,小言想要出去參加各種活動,把時間填滿,Y卻只想利用這個時間在家好好休息。

一開始Y還任由小言把他帶到各種地方打卡,時間一久,他開始不滿,他覺得小言不體諒人。

小言也覺得委屈,每次出行的計劃都是她做的,她挖空心思查攻略,男友還各種不領情。

我當時就問她,你就沒想著和朋友一起去嗎?

小言神色暗淡。「剛畢業就來到一所新城市,我也沒交到什麼朋友。」

在小言的世界裡,Y幾乎是她的全部。

可對Y來說,小言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說愛情只是他生活里的一部分,他還有朋友,還有同事,以及各種社交和應酬。

好像成年人的世界的確如此,我們很難再去花80%的精力和時間圍著一個人轉。

慢慢的我們就會知道,談戀愛不是非得兩個人黏在一起,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以及允許對方有獨立空間才是更重要的事。

Y給小言舉過一個例子。

他說,假設有一天早晨,我們都想去吃早餐,我想去吃東邊的包子,而你想喝西邊的咖啡,時間緊急我們只能去一個地方,你會怎麼做?

你可能會選擇讓我陪你一起去,或者你委屈自己陪我去。可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可以分頭行動的,然後再來匯合。

其實感情是這樣的,當兩個人意見相左時,我們總是想盡辦法達成一致。

但一致的背後意味著一方就要妥協,或者兩個人都要妥協。

很多時候我們的溝通和交流,實際上都是為了說服對方。

在沒有絕對對錯的中間地帶,不是非得二選一的情況下,為什麼不能允許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存在呢。

感情里的和而不同就是這個道理,不盲目苟同,但允許差異存在。

「忍」也是這個道理。不是說要強忍著把委屈把苦水往肚子裡咽,而是要忍著把情緒和觀念施加給對方的衝動,准許他有自己的行為方式和空間。

劉嘉玲說,夫妻之間要給彼此互留空間,婚姻之外,你是你我是我。

很多人質疑他們的婚姻,說這樣會沒有感情,不過是各玩各的。

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這就是婚姻里的智慧。

戀愛和婚姻一樣,很多時候是自洽的過程,任何關係的本質都是自己和自己的關係,無論和誰結婚,其實是在和自己過。

好的關係是與其是改變別人,不如經營自己,把改變別人的時間用在自己身上,從而生出源源不斷的自信和光芒才是最為重要的。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互為人間,不在一起的時候也能各成宇宙。

戀愛和婚姻都是如此,相互陪伴,但不丟失自我,在親密有間,疏而有道當中找到所謂的平衡點,才能更好地更長久的去經營好一段關係。

作者:小北

來源:十點讀書、小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