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再惹爭議,他真的江郎才盡了嗎?65歲的他重啟導演新征程

有範知識 發佈 2024-03-01T01:17:49.304915+00:00

文字 / 有范知識編輯 / 有范知識馮小剛這個名字,似乎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公眾的視線里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僅僅在十年前,「馮小剛」三個字是多麼響噹噹的存在,因為他曾經代表著近代中國電影史上最輝煌的一段時期。

文字 / 有范知識

編輯 / 有范知識

馮小剛這個名字,似乎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公眾的視線里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僅僅在十年前,「馮小剛」三個字是多麼響噹噹的存在,因為他曾經代表著近代中國電影史上最輝煌的一段時期。

有著「中國第一部賀歲片」名號的《甲方乙方》,在1997年,憑藉區區400萬的投資,創下了3600萬的票房奇蹟。

除了票房大爆,憑藉此片,馮小剛帶領演員團隊接連斬獲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

一時之間,馮小剛的名字紅遍大江南北。

隨後,馮小剛一鼓作氣,1998年又憑藉《不見不散》收穫4300萬票房,成為當年當之無愧的票房冠軍。

然而,似乎從2015年的《老炮兒》之後,就越來越少在票房榜上看到馮小剛的作品了,這一年,《老炮兒》的票房僅有90116萬。

頭一次,在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下出現了「無聊」的影評:

而同一時期,由後輩許成毅導演的《捉妖記》則創下了24.38億元的新紀錄。

兩廂對比之下,不少忠實粉絲開始產生了深深的困惑——終究是歲月不饒人,馮小剛要從頂流編劇的神壇跌下來了嗎?

-【中國近代電影史上的高光存在】-

提起馮小剛,許多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經典的角色和台詞:

比如,《甲方乙方》中,面對佃戶請求寬限些時日,作為地主的葛優擠眉弄眼、搖頭晃腦地說著:那不成啊!得按合同辦啊!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一個精明市儈、貪婪自私的地主形象就在熒幕上變得鮮活立體起來。

這個經典的角色刻畫,哪怕放在現在也是無法超越的存在,令《甲方乙方》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部賀歲片。

在對《甲方乙方》潮水一般的讚美之中,也有網友認為,馮小剛的作品之中,《不見不散》才更顯示出其深厚的編劇功底。

1998年的《不見不散》獲得了第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觀賞效果獎、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影片獎,憑藉票房榜榜首的成績,從此奠定了馮小剛商業片導演的地位。

2003年,第一次以冷眼旁觀式的調侃諷刺當時混亂的男女關係、脆弱的婚姻基礎的馮小剛,奉上了創下歷史新高水準的新作——《手機》。

其中對人性的洞察和現實意義的啟發,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犀利得令人振聾發聵。

2010年的《讓子彈飛》更是憑藉清奇的視角、辛辣的台詞、北京爺們兒式的滿不在乎,

對當下的一些社會亂象進行了一波酣暢淋漓的諷刺,讓觀眾們直呼過癮,更是在向來以打分嚴格著名的豆瓣影評圈拿下了9.0的高分。

看起來風光無限的導演之路,馮小剛走的並不輕鬆。

一片鮮花和讚譽之下,馮小剛清楚地知道,自己骨子裡其實還是當年的那個艮啾啾的北京「小鋼炮」。

-【美工出身,變身編劇,進軍導演】-

電影圈都知道,馮小剛最早只是個「跑腿」的。

1958年出生的馮小剛,瘦小、長相平平甚至有點丑。

他沒有過硬的背景,只有一對離婚的父母和一個姐姐,勉強算的上是廠礦子弟。

小時候,許多人對離婚抱有偏見。

間接地,孩子們會受到大人的影響,看不起馮小剛,在鬧矛盾的時候戳著他的痛處罵他「沒爹的孩子」。

遇到這種情況,馮小剛總是梗著脖子和對方硬碰硬,直到別人搖頭嘆氣「惹不起躲得起」,馮小剛才贏得了自己想要的一絲清靜和平和。

可他心裡其實是羨慕那些父母雙全的大院子弟的。

這種寂寞無從排解,馮小剛就把多餘的精力投向了自己喜愛的藝術。

可惜機關電影院的票價是那個年紀的馮小剛所負擔不起的,他退而求其次,開始大量地畫畫。

靠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馮小剛將大量的熱情投入到了繪畫,這也為他以後走上導演之路,打下了堅實的美術基礎。

1978年,馮小剛在繼續讀書和入伍之間,選擇了更能給家裡減輕經濟負擔的入伍。

部隊的六年,很大程度上重塑了馮小剛的人生,這從馮小剛之後許多作品中的「匪氣」和肝膽相照的義氣也能體現出來。

六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哪怕有再多的不舍,馮小剛也不得不面臨告別部隊。

轉業後的他來到北京城建當文體幹事,發揮他的特長,給電影畫畫報。

但是微薄的工資,讓馮小剛益發體會到,自己需要往上爬!

也許命運終於可憐了這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孩子一把,這一年馮小剛遇到了改變下半生命運的貴人——鄭曉龍。

在鄭曉龍的介紹下,馮小剛成功調動到藝術中心當美工,開始了在片場跑腿的日子。

終於能夠近距離接觸到熱愛的電影,馮小剛從不浪費一分一秒。

別人在休息,他就去向大拿們討教,別人在閒聊,他就跑到導演旁邊悄悄觀察導演的拍攝過程。

很快大家都知道了有這樣一號小跑腿的存在,也都樂於給馮小剛介紹一些機會和人脈。

於是馮小剛碰到了第二個貴人——王朔。

王朔的鋒芒畢露的寫作風格深的馮小剛的敬仰和喜愛,迅速稱為了王朔的鐵桿粉絲。

王朔的風格對馮小剛導演的電影有著深遠的影響,在《讓子彈飛》和《手機》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堅持和努力,很快給馮小剛帶來了第一次蛻變的機會。

北京電視台想要趁著《渴望》的餘熱,再接再厲出一部喜劇。

鄭曉龍將幾人聚在一起商量,馮小剛主動請纓,和王朔聯手接下了《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工作,正是這部劇,打開了馮小剛進入演藝圈的大門。

《編輯部的故事》爆紅,給馮小剛帶來了流量和名氣,找上門請他當編劇的邀約也越來越多。

馮小剛不再滿足於在幕後,他還想要更多。

他大膽決定,自己當導演!

馮小剛用處女作《永失我愛》,開啟了自己生涯的第二次蛻變,徹底走上了導演之路,並且一路高歌向前。

-【一代頂流導演跌落神壇?】-

人生並不總是一路順暢,在交上了幾部大賣的電影之後,馮小剛的導演生涯似乎進入了寒冬。

公眾對於他的最後印象,大概都還停留在2015年的《老炮兒》,就連在《老炮兒》之後,2019年上映的《只有芸知道》,也並沒有收穫多少知名度。

還是艮啾啾的馮小剛,並沒有輕易向命運低頭,沉寂的這些年裡他仍然在不斷嘗試,試圖找到新的出路,儘管並不成功。

2020-2021年,馮小剛開始嘗試導演電視劇,《南轅北轍》的影評並不好,市場反應也十分冷淡,豆瓣評分僅有可憐的4.9分。

2023年,馮小剛不死心地繼續在電視劇的道路上嘗試,又拍攝了《迴響》,卻再度遇冷。

不少網友犀利點評:沒意思,果斷棄劇。

甚至引發影迷們的深深擔憂:馮小剛真的是廉頗老矣、江郎才盡了嗎?

-【導演之路深度剖析】-

從電影作品分析可以得出結論:馮小剛的導演之路,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1. 學習沉澱,觀察模仿

這個階段,馮小剛以模仿和觀察為主,此時仍未形成鮮明的個人特色。

此時的馮小剛,羽翼未豐,仍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到更高更遠的世界。

  1. 認清現實,能屈能伸。

馮小剛很清楚,即使自己已經踏入了文藝界,仍然「沒有資格只拍自己想拍的」,所以他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接下了一系列至今仍被圈內根正苗紅的導演們「看不上」的商業片,默默地進行原始資本和人脈的積累。


  1. 有底氣進行選擇。

直到多次拿下票房榜榜首,擁有了挑選劇本的底氣後,步入不惑之年的馮小剛終於可以「拍自己想拍的」,他開始將目光轉向具有家國情懷的劇本,試圖向觀眾輸出個人的價值觀和態度。

比如講述關於抗日戰爭的《一九四二》。

再比如有著強烈革命情懷的《長津湖》。


4. 第三次轉型嘗試。

由於個人觀點太強烈、稜角過於鋒利,導致了馮小剛上個時期的作品評價常常出現兩極分化。

有的觀眾認為:拍的太一般。

而有的觀眾則認為:值得反覆品味。

在網絡劇興起的時代浪潮下,馮小剛開始反思自己與時代的差距,進行第三次轉型嘗試:抓住年輕人的口味,拍攝電影《忠犬八公》。

-【寫在最後】-

已經65歲的馮小剛仍然在試圖追上時代的腳步,他從未放棄過自己對於電影的熱愛。

由此可以看出一個老導演對於藝術創作的理解是隨著時間和生命厚度的變化在不斷變化的。

希望馮導的導演新征程,能夠再一次煥發光彩,給觀眾們帶來耳目一新的作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