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匹克球,能成為下一個「飛盤」嗎?

體育產業生態圈 發佈 2024-03-01T07:39:19.449472+00:00

在上小紅書搜索「匹克球」三個字,大概會有這麼幾個關鍵詞:「最in運動」、「越玩越上頭」、「看看是誰還沒玩上匹克球」——如果把其中的「匹克球」換成飛盤,很容易讓人有種穿越回2022年夏天的錯覺。

在上小紅書搜索「匹克球」三個字,大概會有這麼幾個關鍵詞:「最in運動」、「越玩越上頭」、「看看是誰還沒玩上匹克球」——如果把其中的「匹克球」換成飛盤,很容易讓人有種穿越回2022年夏天的錯覺。



到底什麼是匹克球?


作為一個曾經專屬於美國老年人的「退休」運動,在其短暫的發展歷程中,已經從班布里奇島的養老院飛到了中國,成為今年最有潛力的新運動之一。那麼,匹克球要想像飛盤那樣刷屏朋友圈,是不是也必須復刻後者的老路,社交、打卡、潮流等「爭議」元素缺一不可呢?





文 / 李佳浚

編 / 李祿源


匹克球(Pickleball)徹底火了。


打開社交媒體,你能看到各路公眾人物扎堆「入坑」這項運動——比爾·蓋茨自己學完之後帶全家種草;卡戴珊姐妹在豪宅里自建匹克球場;就連幾乎從來不會出現在任何運動場合的小李子,也拿起球拍,在洛杉磯的海邊大玩特玩。



名人效應加上如《Vogue》《Times》《Vanity Fair》等各大主流媒體的報導,讓匹克球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被無限放大,但星光熠熠背後,匹克球的誕生卻只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故事。


上世紀60年代,住在西雅圖旁邊一座小島上的幾家鄰居想要一起運動,便在後院的廢棄羽毛球場拉了一條網,找不到羽毛球拍就用閒置的桌球拍代替,還把寵物狗「匹克」心愛的玩具塑料球搶了過來,就這麼開始玩,一玩就是十年。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個遊戲產生好奇並開始參與,活動的組織者普里查德發現,這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說不定真的有機會流行起來,便根據其特徵定製了專屬裝備和場地,註冊專利後開始向全國推廣。


常見的匹克球拍長398mm、寬194mm,重量在200到250克之間,相當於半瓶礦泉水的重量,最初的匹克球拍大多為表面光滑的木質,後經過革新,逐漸被運動表現更好的玻璃纖維、碳纖維等新型材料所逐漸替代;


匹克球則是直徑為74mm的空心塑料球,根據國際匹克球聯合會規定,大多為白、黃、綠等較為醒目的亮色,表面布有26個(室內)或40個(室外)圓孔。



而匹克球場地大小為6.1mX13m左右,除了劃線以外,其他與一個正常的雙打羽毛球場並無不同,這也是匹克球容易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


低門檻給這項運動在最初的普及提供了可能。但回溯過去兩年,匹克球從普及到爆火,背後還有著更為複雜的原因。



三年10倍增長,匹克球的爆火之路


因為其強度低、好上手,匹克球在美國一度被稱為「老年版網球」。


根據美國匹克球協會的調查顯示,2020年以前,美國境內匹克球玩家的平均年齡接近44歲,遠高於網球(36.3歲),在所有所有深度參與者(每年參與8次及以上)中,55歲及以上的玩家更是超過了60%。


發明60餘年,「老人友好」、「養老院運動」似乎一直是匹克球最為人所熟知的特點。但這些標籤在近兩年被摘得乾乾淨淨。



隨著2021年疫情在美國爆發,人們的戶外運動生活大幅度縮水,匹克球便因其低門檻、場地便捷等屬性獲得了大眾的青睞——從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美國境內匹克球玩家從482萬人瘋漲到超過3600萬人,2022年單年漲幅更是達到了恐怖的85.7%。


除此以外,在如今翻了快十倍的匹克球群體中,18-34歲的年輕人占比接近30%,成為了推動這項運動發展的最重要年齡群體,這也讓這項運動的平均受眾年齡從43.8歲直接降到了33.6歲。


《時代周刊》甚至在去年發布的一篇文章中,直接封匹克球為「美國境內最具潛力運動」。



當然,這個潛力體現在多個層面。除了玩家的爆發式增長以外,許多投資者都看好這個「四不像」運動的發展,其中就包括體育界中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勒布朗·詹姆斯。


去年9月29日,詹姆斯與其商業夥伴Maverick Carter宣布,將以收購一支球隊的形式,支持美國職業匹克球聯盟(Major League Pickleball,簡稱MLP)的擴軍計劃。


雖然球隊具體名稱尚未確定,但有消息稱,該球隊有望在2023年作為MLP四支新球隊之一正式亮相。



除此以外,包括凱文·杜蘭特、湯姆·布雷迪等在內的數十名明星運動員,也都將職業匹克球納入了自己的投資版圖當中。MLP聯盟以及各球隊目前的估值尚未公布,但華爾街日報曾透露,聯盟已有的12支球隊估值均已經達到七位數。


出於歷史背景,MLP一直有意將聯賽形象年輕化。不管是場邊誇張的街頭風格設置、還是對於選手的年齡限制,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呈現出一種生機勃勃的聯賽形象,以吸引更多年輕群體的關注。



匹克球在美國的流行有著其獨特的社會背景,但在大環境已經放開的當下,這項運動的熱度並沒有因此走低。


為了迎合匹克球熱潮,美國境內網球場將部分場地改造成匹克球場的情況層出不窮;而最大的連鎖匹克球綜合場館品牌、MLP聯盟官方合作場館「Chicken N Pickle」,更是在2022年迎來了爆發——據Growjo.com統計,Chicken N Pickle在2022年收入達到5400萬美元,同比上漲超過400%,且2023年還將有四個大型場館落地。


暴增的規模和收入不僅來自於他們與MLP的合作,更是當下大眾對於匹克球場地需求的激增——據Chicken N Pickle透露,他們在2022年收穫了有史以來最多的匹克球會員,而在這其中,以家庭為單位辦卡則是最常見的情況。


雖然說在羽毛球場甚至家後院就能打,但專業場地總會提供更好的體驗,而且場館周邊配套的餐飲、商店,也將這項運動拓展到了現代人們所注重的生活方式上,「打球-聚會」的一站式快樂,匹克球玩家也能享受到。


匹克球場的爆火也帶動了周邊業態的完善



傳到國內的匹克球,會是下一個「飛盤」嗎?


雖然2022年匹克球就已經在大洋彼岸名聲大噪,但畢竟也是下半年的事,而當國內從業者反應過來,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冬季,不再適合進行戶外運動,匹克球的發展也被推遲。


如今隨著天氣轉暖,飛盤、腰旗愛好者陸續回歸,匹克球也慢慢萌生出了屬於它的新芽。



放眼近兩年國內運動市場,飛盤、腰旗的先例已經證明,要想發展一項新興運動,就必須先打中年輕人的心。在中國西南地區首家匹克球俱樂部「PICKBOOM」創始人丹澤看來,匹克球要想在中國流行起來,也同樣如此。


丹澤告訴氪體:「一個運動被年輕人們喜歡,除了因為它本身的樂趣以外,無非就三點,社交屬性、潮流屬性和它背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人們才願意來消費他們寶貴的時間和金錢。」


雖然這也是飛盤和腰旗流行初期最具爭議的話題,但反過來講,當下誰又願意花錢去孤身一人玩個完全沒有內涵和延展性的運動呢?



在丹澤看來,匹克球的社交屬性不同於飛盤,最多情況下,一局雙打帶替補也只有8個人,這也註定了匹克球所提供的社交範圍會更精準,也更深層。


「據我了解,很多玩飛盤的朋友會遇到組不起來局的情況,匹克球你和你的隊友下班說去打就去打了;而且一般來說,如果你找到一個合適的球友或者搭檔,你們對外打出一些屬於自己的代表性戰役之後,會彼此建立起很深的聯繫和默契,這也是很難得的一點。」


同時,隨著生活工作節奏加快,許多人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攢一個動輒15-20人的局,那對於他們來說,匹克球既能夠滿足運動量上的需求,又能精準社交,可謂非常不錯的選擇。


今年三月,丹澤帶著團隊在成都IFS商圈的地標大熊貓前,「空降」了一場匹克球快閃活動,幾個成員拿著螢光黃色的球拍在當地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打起了匹克球,新奇的運動項目和潮流感十足的場地設置也吸引了許多路過的行人和上班族駐足觀看。



匹克球的潮流屬性絕對不只體現在線下活動上,還能衍生出與許多其他潮流品牌交互的機會。據丹澤介紹,他的俱樂部和最近大熱的戶外潮流品牌Salomon已經展開合作,並成為了該品牌在全國主推的21個運動主題俱樂部之一。


攜手獨立藝術家共同打造匹克球公園、與潮牌進行產品層面的聯名等動作,也都在一家匹克球俱樂部能夠操作的範圍內,並且將為這項運動的潮流屬性帶來增益。


在這個問題上,丹澤也帶來了另一個有趣的角度:「我並不認為任何一項運動本身就具有潮流屬性,更多是在於參與的人和我們玩的方式,潮流裝備和場地設置只是加持,大家帶著一種很酷很輕鬆的心態去玩,怎麼可能不酷呢?」




匹克球裝備的特性能夠為這項運動提供很多延展空間



老年友好?全民友好!


在交流中,丹澤曾提到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概念——匹克球的聚焦功能。


簡單理解,在當下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中,大眾對於工作、社交、甚至與家人相處都開始追求效率,而快餐式內容也已經占據了人們生活的大部分,因此很多人沒有辦法去集中精神去做某一件事,更別提沉下心來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這時,匹克球的「老年友好」標籤就成為了一個優勢——不同於網球初學入門至少20-40小時的課程需求,匹克球屬於「上手即玩」的運動,很多沒有運動背景的初次體驗者也能打得像模像樣,立刻感受到運動的快樂,能夠極大節省時間成本。


「而它的強度又適中,既不要求網球那樣巨大的體能儲備,又能剛好讓你集中精神投入其中:隨著匹克球(焦點)每一次飛起,落地,我們希望玩家也能夠在這一段時間內從快節奏的生活中暫時抽離出來,投入到這項有趣的運動中,最終通過這種方式,『落地』自己人生中的焦點和目標。」



放眼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新興運動,如果說飛盤、腰旗代表的是「釋放」,戶外騎行追求的是「速度」,那麼匹克球就是用一種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方式,讓所有人都能參與其中、感受到運動的快樂。


在與丹澤的交流中,我們也從其本身特徵出發,聊到了匹克球的發展軌跡:「如果我們將所有運動分布在一個坐標圖上,X軸是運動易上手的程度以及親民度,其盡頭就可能是飛盤,有些人體驗一年就能達到非常不錯的水準,甚至可以去參加半職業賽事的運動。」


「而Y軸則是他的技戰術深度和發展潛力,像網球,需要大量時間精力的投入,才能在技術上有所建樹,所以很難在大眾層面上廣泛開展運動。那我覺得匹克球可能會在整個坐標的中心位置,它既容易上手,又有足夠的深度讓你去一直提升自己。」


因此,相比於飛盤在短期內迎來爆發,匹克球的發展曲線或許會平緩許多,卻能夠更持久、且源遠流長。它無疑能夠迎來屬於自己的強勢期,但最終還是可能會發展成一個類似於羽毛球、桌球一樣,擁有著自己穩定受眾的一項運動。



其實,這樣的發展曲線也順應了「全民健身」的趨勢。


國務院發布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中曾提出,要大力發展運動項目產業,積極培育戶外運動、智能體育等體育產業,催生更多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成為下一個飛盤還是羽毛球都無所謂,只要有一些人能夠通過匹克球這樣的項目讓運動進入到自己的生活,那它的出現以及丹澤等從業者的悉心經營便是有意義的。


「天氣暖啦,快出門吧,玩什麼都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