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5種主要土壤類型和具體分布地區

農資贏銷商 發佈 2024-03-01T08:45:40.445885+00:00

在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土地上,大約有15種主要的土壤類型,分別是:磚紅壤、赤紅壤、紅黃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黑壚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磚紅壤海南島、雷州半島、西雙版納和台灣島南部,大致位於北緯22°以南地區。熱帶季風氣候。

在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土地上,大約有15種主要的土壤類型,分別是:磚紅壤、赤紅壤、紅黃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黑壚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磚紅壤

海南島、雷州半島、西雙版納和台灣島南部,大致位於北緯22°以南地區。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3~26℃,年平均降水量為1600~2000毫米。植被為熱帶季雨林。風化淋溶作用強烈,易溶性無機養分大量流失,鐵、鋁殘留在土中,顏色發紅。土層深厚,質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強酸性。

磚紅壤地區適合種植的主要樹種有黃枝木、荔枝、黃桐、木麻黃、桉樹、台灣相思、橡膠、桃金孃、崗松以及鷓鴣草、知風草等草本植物。磚紅壤地區的農作物可一年三熟。適宜橡膠、椰子、胡椒等生長,是橡膠的主要產區,也是中國發展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基地。磚紅壤地區應有計劃地合理墾殖,並進行多種經營。在橡膠樹林間,可種植雲南大葉茶、金雞納、可可、肉桂、三七等短期熱作,這是充分利用熱帶土壤資源的重要途徑。

赤紅壤

滇南的大部,廣西、廣東的南部,福建的東南部,以及台灣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緯22°至25°之間。為磚紅壤與紅壤之間的過渡類型。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溫較磚紅壤地區略低,年平均氣溫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間,植被為常綠闊葉林。風化淋溶作用略弱於磚紅壤,顏色紅。土層較厚,質地較粘重,肥力較差,呈酸性。

赤紅壤區適合種植的果樹有龍眼、荔枝、甘蔗、洋桃、香蕉、芒果等,還可以種植藥材,如首烏、杜仲、靈芝、三七等,大田作物一年兩熟到三熟,為我國冬季蔬菜的產地。

紅壤和黃壤

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四川盆地周圍的山地。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黃壤形成的熱量條件比紅壤略差,而水濕條件較好。有機質來源豐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質少,土性較粘,因淋溶作用較強,故鉀、鈉、鈣、鎂積存少,而含鐵鋁多,土呈均勻的紅色。因黃壤中的氧化鐵水化,土層呈黃色。

紅壤一般適合種植稻米、茶、絲、甘蔗,山地還適於種植杉樹、油桐、柑橘、毛竹、棕櫚等經濟林木。另外,紅壤還是種植柑橘的良好土壤。黃壤是重慶市山區的主要旱糧和多經用地,同時也是林業基地。農作物主產玉米、小麥、紅苕、土豆和多種蔬菜以及茶葉。

黃棕壤

北起秦嶺、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長江,西自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東至長江下游地帶。是黃紅壤與棕壤之間過渡型土類。亞熱帶季風區北緣。夏季高溫,冬季較冷,年平均氣溫為15~18℃,年降水量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葉闊葉林,但雜生有常綠闊葉樹種。既具有黃壤與紅壤富鋁化作用的特點,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點。呈弱酸性反應,自然肥力比較高。

黃棕壤地區的水熱條件優越,自然肥力較高。很適宜多種林木的生長,是中國經濟林的集中產地、也是重要的農作區,盛產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在土層淺薄處,宜栽耐旱耐瘠的馬尾松、刺槐、山楊等。土層厚、肥力好的地方,可大力發展櫟類、杉木以及油茶、油桐、漆樹、竹茶、桑等經濟林木、排水較差處可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油料烏桕。

棕壤

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乾旱,年平均氣溫為5~14℃,年降水量約為500~1000厘米。植被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強烈,還產生較明顯的淋溶作用,使鉀、鈉、鈣、鎂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澱積。土層較厚,質地比較粘重,表層有機質含量較高,呈微酸性反應。

棕壤與褐土是分布於中國的溫暖帶濕潤森林和半濕潤的乾旱森林與灌木草原的淋溶土和半淋溶性土壤,一般處於北緯36~44°,東經112~128°之間的高平原地形部位,包括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燕山南麓、華北平原及太行山兩側,黃土高原東南麓及關中平原等地,在行政上包括吉、遼、魯、冀、京、津、晉、陝等省、市、區,是我國北方的主要農業與水果產區,特別是小麥、玉米、棉花等三大作物,以及蘋果、梨、板栗等鮮干水果。

暗棕壤

東北地區大興安嶺東坡、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和長白山等地。中溫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冬季寒冷而漫長,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溫帶針闊葉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土壤呈酸性反應,它與棕壤比較,表層有較豐富的有機質,腐殖質的積累量多,是比較肥沃的森林土壤。

暗棕壤作為林業基地,主要應作為發展林業之用。落葉松、紅松、水曲柳和胡桃楸等喜肥喜濕,一般應營造在山坡中下部腐殖質中厚層的典型暗棕壤或草甸暗棕壤上,尤其是紅松,它是材質優良的樹種,要求土壤條件較高,最適合在草甸暗棕壤和典型暗棕壤上種植。雲杉、樺木等適應性強,能耐瘠薄,可以種植在土壤條件較差的白漿化暗棕壤和灰化暗棕壤上。

寒棕壤(漂灰土)

大興安嶺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寬南面窄。寒溫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為亞寒帶針葉林。土壤經漂灰作用(氧化鐵被還原隨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鐵、鋁氧化物與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並澱積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層薄,有機質分解慢,有效養分少。

褐土

山西、河北、遼寧三省連接的丘陵低山地區,陝西關中平原。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乾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為主。淋溶程度不很強烈,有少量碳酸鈣澱積。土壤呈中性、微鹼性反應,礦物質、有機質積累較多,腐殖質層較厚,肥力較高。

褐土所分布的暖溫帶半干潤季風區,具有較好的光熱條件,多已墾為農地,適種多種旱作物,一般可以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土層深厚,耕性良好,為所在地區的主要耕作土壤。由於主體深厚,土壤質地適中,廣泛適種小麥(絕大部分為冬麥)、玉米、甘薯、花生、棉花、菸草、蘋果等糧食和經濟作物。

黑鈣土

大興安嶺中南段山地的東西兩側,東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遼河的分水嶺地區。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為產草量最高的溫帶草原和草甸草原。腐殖質含量最為豐富,腐殖質層厚度大,土壤顏色以黑色為主,呈中性至微鹼性反應,鈣、鎂、鉀、鈉等無機養分也較多,土壤肥力高。

在中國,黑鈣土地區既有大面積的農地,又有遼闊而優質的天然草場,還是建設防護林的重點地區,具有發展種植業和林、牧業的基礎和優勢。就種植業而言,黑鈣土是潛在肥力較高的土壤,有相當一部分適宜發展糧食和油料作物(如玉米、穀子、小麥、向日葵和甜菜等),尤其是小麥產量高,因此分布該種土壤的地帶被稱為世界糧倉。

栗鈣土

內蒙古高原東部和中部的廣大草原地區,是鈣層土中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土類。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場為典型的乾草原,生長不如黑鈣土區茂密。腐殖質積累程度比黑鈣土弱些,但也相當豐富,厚度也較大,土壤顏色為栗色。土層呈弱鹼性反應,局部地區有鹼化現象。土壤質地以細沙和粉沙為主,區內沙化現象比較嚴重。

栗鈣土適合種植的作物以耐寒作物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燕麥、豆類、馬鈴署、胡麻等;無霜期較長的地區還種植糜、谷、玉米和高梁。

棕鈣土

內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爾多斯高原,新疆準噶爾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緣,是鈣層土中最乾旱並向荒漠地帶過渡的一種土壤。氣候比栗鈣土地區更干,大陸性更強。年平均氣溫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沒有灌溉就不能種植莊稼。植被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腐殖質的積累和腐殖質層厚度是鈣層土中最少的,土壤顏色以棕色為主,土壤呈鹼性反應,地面普遍多礫石和沙,並逐漸向荒漠土過渡。

棕鈣土地區光熱資源豐富,但水資源稀缺,不能從事雨養農業,有灌溉條件的可以發展農業,適合種植一些耐旱的農作物,如穀子、糜子、高梁、芝麻、花生、蕎麥、蓖麻、葵花、甘薯、玉米、豆雜、小麥、黃姜、尖椒、柑桔、桃子、櫻桃、大蒜、胡蘿蔔、板栗、柿子、山棗、地瓜、馬鈴薯等,具體選用什麼品種,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和土質來決定。棕鈣土亞類地區雖有少量農田,但產量低且不穩定,是所謂「闖田」,目前主要是我國西北的天然放牧場,牧養羊、駝。

黑壚土

陝西北部、寧夏南部、甘肅東部等黃土高原上土壤侵蝕較輕,地形較平坦的黃土源區。暖溫帶半乾旱、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與黑鈣土地區差不多,但由於氣溫較高,相對濕度較小。由黃土母質形成。植被與栗鈣土地區相似。絕大部分都已被開墾為農田。腐殖質的積累和有機質含量不高,腐殖質層的顏色上下差別比較大,上半段為黃棕灰色,下半段為灰帶褐色,好像黑壚土是被埋在下邊的古土壤。

由於黑壚土的腐殖質層深厚,適耕性又較強,已全部為耕種土壤。黑壚土適合種植的作物有很多,主要有小麥、糜谷、豆類和玉米。

荒漠土

內蒙古、甘肅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等地區,面積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國總面積的1/5。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不到100毫米。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為主。土壤基本上沒有明顯的腐殖質層,土質疏鬆,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幾乎全是砂礫,碳酸鈣表聚、石膏和鹽分聚積多,土壤發育程度差。

荒漠土適合種植的農作物應該是耐旱的,如穀子、玉米、高粱、花生等。適合在的果樹品種不多,常見的有沙棘、沙地桑、黑枸杞、紅棗、葡萄、核桃、杏、蘋果、無花果、阿月渾子(開心果)等。

高山草甸

土青藏高原東部和東南部,在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脈。氣候溫涼而較濕潤,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剖面由草皮層、腐殖質層、過渡層和母質層組成。土層薄,土壤凍結期長,通氣不良,土壤呈中性反應。

高山草甸土可作天然牧場。在亞高山帶的有些地區配以防寒和肥水管理措施後可墾為旱作農田,適合種植青稞、油菜等耐寒作物。

高山漠土

藏北高原的西北部,崑崙山脈和帕米爾高原。氣候乾燥而寒冷,年平均氣溫-10℃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可達-40℃,年降水低於100毫米。植被的覆蓋度不足10%。土層薄,石礫多,細土少,有機質含量很低,土壤發育程度差,鹼性反應。

高山漠土甚少利用,基本上沒有利用,僅在接近高山草原土帶的低洼地段,積水後水、草有所增加,但適宜性窄,只宜牧養山羊和綿羊。

來源:洋嶼土壤

【聲明】轉載自其它平台或媒體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繫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在24小時內刪除該文章,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