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專用GPU提速10倍……英偉達GTC大會還有哪些看點?

每日經濟新聞 發佈 2024-03-01T10:16:50.075031+00:00

每經記者:文巧 每經編輯:高涵如果要問,除了OpenAI和微軟之外,誰是ChatGPT引領的人工智慧(AI)革命中最大的贏家?毫無疑問,英偉達算得上一個。憑藉全球領先的圖形處理單元(GPU),該公司走到了AI舞台的中央。

每經記者:文巧 每經編輯:高涵

如果要問,除了OpenAI和微軟之外,誰是ChatGPT引領的人工智慧(AI)革命中最大的贏家?毫無疑問,英偉達算得上一個。憑藉全球領先的圖形處理單元(GPU),該公司走到了AI舞台的中央。

3月21日晚間,英偉達CEO黃仁勛在2023年GTC開發者大會上發表了主題演講,介紹了英偉達在AI領域的最新進展,包括全新的量子計算系統、雲服務平台、視覺圖像系統等,以及這些技術將如何影響每個行業和日常生活。「我們正處於AI的iPhone時刻,」黃仁勛表示,「初創公司正在競相打造顛覆性產品和商業模式,科技巨頭也在尋求突破。」

多年來,黃仁勛一直倡導AI和機器學習,長期押注AI的潛力也註定了英偉達是ChatGPT浪潮中受益最多的公司之一。因為,對於大型語言模型來說,算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因此高度依賴英偉達強大的GPU晶片。

今年年初至今,英偉達股價的漲幅已超80%。英偉達2023財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的AI數據中心業務再次成為最大的收入來源。儘管四季度營收同比下滑21%,但基於AI晶片的銷售,該公司在當季的表現略好於市場預期。

如今,谷歌、亞馬遜等正在自研晶片的科技巨頭,英偉達的未來之路並不好走。有分析認為,英偉達不太可能和巨頭在雲服務上直接競爭,但可能會推出特定的AI產品。此外,鑑於微軟是唯一一家尚未推出AI晶片的超大規模廠商,其與英偉達的合作對雙方來說意義重大。「英偉達可以更好地耕耘數據中心,微軟不一定需要通過構建基礎設施來與亞馬遜競爭,而是依靠前者成為AI最大的參與者之一。」

AI領域新進展,涵蓋五個方面

GTC開發者大會於3月20日~23日舉行,本屆大會將舉辦超過650場由技術、商業、學術和政府領域領導者主持的會議。

在3月21日晚的主旨演講中,黃仁勛介紹了英偉達在AI領域的最新進展,並展示了這些技術在包括科技、醫療、金融、圖像、物流配送等各行各業的應用場景,並宣布了包括量子硬體公司 Anyon Systems、Atom Computing、電信巨頭AT&T Corp、醫療保健技術提供商美敦力、甲骨文、Adobe、Getty Image等一批全新的合作夥伴。

「我們正處於AI的iPhone時刻,」黃仁勛說道,「初創公司正在競相打造顛覆性產品和商業模式,而科技巨頭們也在尋求突破。」他表示,新的AI技術和迅速蔓延的應用正在改變科學和各行各業,並為成千上萬的新公司開闢新的疆域。這將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次GTC。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總結了英偉達最新發布的幾個重大進展。

首先是推出DGX Quantum。英偉達宣布和Quantum Machines推出DGX Quantum,這是首個結合GPU和量子計算的系統,使用新的開源CUDA Quantum軟體平台,該系統為從事高性能和低延遲量子經典計算的研究人員提供了革命性的新架構。

其中最主要的是H100 NVL,它將英偉達的兩個H100 GPU拼接在一起,以部署像ChatGPT這樣的大型語言模型(LLM)。「當前唯一可以實際處理ChatGPT的GPU是英偉達HGX A100。與前者相比,現在一台搭載四對H100和雙NVLINK的標準伺服器速度能快10倍,可以將大語言模型的處理成本降低一個數量級。」黃仁勛說。

其次是推出的DGXTM Cloud。英偉達宣布推出NVIDIA GXTM Cloud,這是一項AI超級計算服務,能讓企業立即訪問為生成式AI和其他突破性應用程式訓練高級模型所需的基礎設施和軟體。企業可按月租用DGXTM Cloud集群,確保快速輕鬆地擴展大型多節點訓練工作負載的開發,而無需等待通常需求量很大的加速計算資源。微軟Azure預計將在下個季度開始使用DGXTM Cloud,並且該服務將很快擴展到谷歌雲。

再來看全新的BioNeMo Cloud。英偉達公布了全新的BioNeMo雲服務,用於定製AI基礎模型,以加速新蛋白質和療法的創造,以及基因組學、化學、生物學和分子動力學領域的研究,安進和其他十幾家生物科技初創公司已經接入該服務。

同時,英偉達還公布了CV-CUDA測試版,這是一個用於雲規模計算機視覺的開源GPU加速庫。黃仁勛透露,微軟、騰訊和百度等公司都正在採用CV-CUDA進行計算機視覺AI研究。

最後,英偉達宣布了一項突破——將加速計算帶入計算光刻領域,使ASML、台積電和Synopsys等半導體領導者能夠加速下一代晶片的設計和製造。

喊話初創企業,必備A100晶片

黃仁勛將GPT-4等生成式AI模型的能力增長描述為「計算的新時代」。他認為,對於許多公司來說,在獲得使AI運行所需的資源和技能方面,仍然面臨「無法逾越的障礙」,這也是英偉達提供AI服務業務的原因。具體來說,客戶直接從該公司購買AI服務,部署預訓練生成式AI模型,並利用該公司的DGX AI超級計算機。

而英偉達長期押注AI的決定了該公司是從ChatGPT浪潮中受益最多的公司之一,因其強大的GPU被用於訓練GPT-4模型,以及用來運行AI超大規模雲提供商伺服器上的工作負載。GPU是其主要業務,占該公司收入的80%以上。

GPU即圖形處理器,是一種專門在個人電腦、工作站、遊戲機和一些行動裝置上做圖像加速和通用計算工作的微處理器。「大約十年前,我們就看到,這種做軟體的方式可以改變一切,」黃仁勛在近期接受CNBC採訪時這樣說道,「我們製造的每一個晶片都專注於AI,這從各個方面改變了英偉達。」

事實證明,這是英偉達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對於研究大型語言模型的公司來說,算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AI大模型的推理和訓練高度依賴英偉達的GPU晶片。缺少晶片會導致算力不足,計算能力不足意味著無法處理龐大的模型和數據量,最終的結果是模型存在智商差距。美國銀行證券的半導體分析師Vivek Arya作了一個比喻,「計算能力現在基本上是矽谷的貨幣。」

鑑於英偉達在高性能GPU方面的技術領先地位,一些雲計算專業人士認為,1萬顆英偉達A100晶片是一個好的AI模型的算力門檻。而微軟為OpenAI構建的用於訓練其模型的AI超級計算機就配備了1萬顆英偉達的GPU晶片。

A100晶片是英偉達性能最好的晶片,現在售價約為1萬美元。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在一份報告中計算得出,要處理1800億參數的GPT-3.5大型模型,需要的GPU晶片數量高達2萬顆,未來GPT大模型商業化所需的GPU晶片數量甚至會超過3萬顆。

黃仁勛在接受CNBC採訪時回憶道,大概五年前,當英偉達生產出第一個超級AI晶片時,他親手把這片晶片交給了ChatGPT的開發商OpenAI,這也是全球首個這樣的晶片。

如今,ChatGPT席捲全球,黃仁勛表示,「我們是全球AI的發動機。全球有超過3.5萬家公司——不論是科技巨頭還是初創企業,都在使用英偉達的產品來開發AI,領域從消費者網際網路、生物科學到機器人研發等。」

他同時還喊話矽谷初創企業,稱英偉達還有很多A100晶片。他表示,今天的AI行業,非常像手機的iPhone時刻,是一個革命性的轉變時刻。「對今天的創業者來說,創業是和AI一起進行的,A100晶片驅動的超級AI計算機將成為你的創業夥伴。裡面的算法、龐大的數據等等都將成為創業計劃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這也將成為AI行業的分水嶺。」他這樣說道。

外界普遍認為,英偉達的AI系統很貴,只有科技巨頭才能買得起。黃仁勛說,「AI數據中心現在的價格是1億美元,但是可以由100家公司共同使用,因此,這些成本對這些公司來說,基本上是九牛一毛。而且從晶片研發的角度來說,我們花了20到30億美元才研發出來A100這款AI晶片。更不要說我請晶片代工廠製造這些晶片,以及用這些晶片來進行大規模語言模型訓練產生的成本了。」

推出特定產品,與微軟加強合作

自ChatGPT掀起這場AI風暴後,英偉達股價節節走高。今年年初至今,英偉達股價的漲幅已超80%。黃仁勛表示,並沒有預見今天的一切,也不把英偉達的成功視作是幸運。

「我預見的是,加速計算機的發展,而不是AI的發展,」黃仁勛這樣說道,「我們做了很多偉大的決定,包括搭建平台,並且讓每個人都能夠連接到這個平台,和全球的研究型大學建立聯繫等。我們只是相信,在某一天,總有一些新的東西會出現。」 英偉達在AI晶片上的部署也幫助其數據中心收入在2020年首次超過遊戲部門,企業相關收入目前占該公司收入的大部分。上個月,英偉達發布了2023財年第四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的數據中心業務再次成為最大的收入來源,該業務營收在當季同比增長11%,但環比下降6%。

但是,由於經濟放緩,英偉達的總體收入停滯不前。財報顯示,2023財年第四季度營收為60.5億美元,同比下滑21%。儘管如此,上個季度它的表現略好於市場預期,這主要是基於AI晶片的銷售。

Gartner分析師Alan Priestley表示,儘管市場上大型語言模型和相關工具的數量與日俱增,但英偉達的GPU不太可能很快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目前對高端性能的需求正在推動英偉達的業務,」他表示,「我們仍處於這種生成式AI趨勢的斜坡上,沒有人真正知道它會在哪裡結束。」

Alan Priestley認為,英偉達的中長期前景不太明朗。因為,它不得不與一些想要分一杯羹的科技巨頭抗衡。例如,去年10月,谷歌發布了其最新的Tensor處理單元,這些單元經過優化來訓練和運行AI和機器學習模型;亞馬遜市場領先的雲平台AWS也擁有自己的內部晶片。「我們將看到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地發生,」Priestley說道。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Forrester高級分析師Tracy Woo認為,英偉達有可能會提供能與超大規模廠商競爭的服務和產品。不過,大眾不太可能看到英偉達推出面向所有業務的雲服務(與超大規模廠商競爭的啟動成本至少為10億美元),但可能會看到特定用於AI的產品。

Woo說:「沒有人會嘗試全面與超大規模企業競爭,但你可以試圖去蠶食某些市場領域,因為他們(超大規模企業)不一定能主宰一切。」

除此之外,Woo表示,英偉達與微軟的合作意義重大,後者是唯一一家尚未推出AI晶片的超大規模廠商。兩家公司在去年11月宣布了一項「多年合作」,微軟將使用英偉達的GPU在其Azure雲平台上構建強大的AI超級計算機。

另一方面,Woo表示,與英偉達保持緊密聯繫可能也是微軟與亞馬遜競爭對手保持同步的一種方式。「這可能是一個非常富有成效的合作夥伴關係,他們都能從中受益,」她說道,英偉達可以更好地耕耘數據中心,而微軟不一定需要通過構建自己的基礎設施來與亞馬遜競爭,而是依靠前者成為AI最大的參與者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