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誰》導演鮑成志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國產刑偵劇,不靠技術靠真實

環球網 發佈 2024-03-01T13:24:38.940142+00:00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孫小川】刑警衛國平(張譯飾)1988年在一次偵案途中目睹同事犧牲,案件未破,兇手卻銷聲匿跡,直到8年後類似作案手法再次出現,此時已成為刑警隊長的衛國平能否找到真相……不同於常見刑偵題材的單元劇形式,《他是誰》採用多線並進的敘事,還原了上世紀90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孫小川】刑警衛國平(張譯飾)1988年在一次偵案途中目睹同事犧牲,案件未破,兇手卻銷聲匿跡,直到8年後類似作案手法再次出現,此時已成為刑警隊長的衛國平能否找到真相……不同於常見刑偵題材的單元劇形式,《他是誰》採用多線並進的敘事,還原了上世紀90年代警方依靠傳統人力辦案的真實與艱辛。該劇正在央視及優酷熱播,豆瓣開分高達8.2分,且在多家數據平台熱度排名首位。

區別於《狂飆》中張譯飾演的安欣,雖然都是刑警,但安欣出身警察世家,為人耿直;衛國平則來自工廠保衛科,頗有社會氣息,對自己認定的事情有些偏執。去年,鮑成志聯合執導的《警察榮譽》也備受好評。談及此類題材,鮑成志稱,「不僅要讓觀眾感受到警察在破案過程中付出的努力,也希望生活化的表達增加觀眾代入感,讓大家對警察這一職業有新的認知。」

「套娃式案中案」更還原現實

環球時報:相比於其他高科技辦案的刑偵作品,《他是誰》有哪些不同?

鮑成志:相對來說,「高科技辦案」呈現的是一種與觀眾更有距離的專業感和精英感,是一種戲劇效果。而在我們這部劇中,鑽下水道、翻垃圾場等這些相對比較原始的辦案方式,一方面符合故事發生的背景環境,另一方面也是讓觀眾從其他角度去理解警察的專業性——他們的專業能力與我們的生活狀態更緊密了。也正是因為這種專業能力被生活化和日常化,我們才更能直觀體會到,在技術不是特別發達的時期,警察要想完成任務需要付出多少努力,面臨多少挑戰,這也會讓觀眾更有代入感和真實感。

環球時報:《他是誰》從關鍵人物視角出發,多案並進。作為導演,在重點劇情的選擇與節奏方面做了哪些設計?

鮑成志:這種多線並行的「套娃式案中案」確實是我們的設計。因為在實際了解中我們發現,警察的任務很少是一個案子結束後再來一個案子,同時處理多宗案件是他們的工作常態,所以我們試圖還原這種常態。

講故事時如何做到主次分明、繁而不亂、多而不漏,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劇中用到的「時間標誌」,我們希望通過直觀方式告訴大家案子的進展和終結,比如物證搜集到了哪一步、案中案的大致結論,然後再沿著主線往下追,給觀眾觀劇傳達一些行之有效的信息。

「觀劇門檻」設多高,需要平衡

環球時報:線索繁雜容易令觀眾錯過關鍵劇情,這會造成所謂的「觀劇門檻」嗎?

鮑成志:「觀劇門檻」要看怎麼理解。其實任何影視作品都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審美能力還有基本的社會認知才能抓住劇情重點,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定有門檻,當然這個門檻要打個引號。另一方面,這個門檻要設置多高,怎樣能讓觀眾「入戲」的同時又增加一定難度和挑戰,劇情和觀眾形成智力上的互動,讓他們有猜謎的樂趣和被牽引著的感覺,這是我們作為創作者需要平衡的地方。從目前的反饋來看,我們這部劇平衡得還可以。很多案情我們在創作時都會考慮是不是讓觀眾有些難理解,但其實真的不能太小看觀眾,觀眾就是帶著探索心態來的,他們也期待燒腦劇情。

環球時報:在塑造正面人物時如何避免臉譜化?

鮑成志:一方面要保證人物身上的正面性,要讓大家看到一個積極的、被認可的人物;但人物如果太過完美,又很容易讓觀眾覺得有距離感,甚至是過於理想化。因此,在衛國平的人物塑造上,我們的基本邏輯就是先找到他的缺點與不足,讓人物一切外化行為有著內在原因的支撐。對衛國平來說,他的人生經歷包括他遇到的巨大衝擊,導致他內心深處有一個解不開的結,這種內心的傷痛和隱憂讓他逐漸從一個青澀懵懂的年輕幹警成長為「衛無期」(劇中綽號)這一形象。他對真相的追逐、偶爾情緒上頭的衝動,甚至一閃而過的脆弱……這樣的形象才會讓觀眾感到親切。

通過作品表達人文關懷

環球時報:國內外的懸疑刑偵題材創作有哪些區別?

鮑成志:從創作思路上來講,大家追求的目的一致,都是案情的曲折反轉,人物的塑造及關係建立,包括新奇感和專業性的表現,這些是類型創作的必備內容。不同點在於,國外懸疑偵破類作品可能更願意去呈現技術手段,從測謊、犯罪側寫等某個特定的技術角度來切入。而我們的重點可能更多還是放在故事本身,尤其是人的處境。

比如在《他是誰》中這種技術不發達的時期,整個罪案的發生和偵破基本都需要靠人的活動來完成,這可能是目前我們國內刑偵題材作品更多想表達的東西。我們希望通過作品表達一些人文關懷,比如警察在面對情與法考驗時的掙扎與堅守,以及對法制發展的呈現等,希望觀眾在觀看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這些東西,並且有所思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