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前茅!洛陽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達14個

洛陽晚報 發佈 2024-03-01T14:50:55.204577+00:00

28日上午,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揭曉,洛陽偃師二里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榜上有名。這是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第二次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洛陽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相關考古發現備受國內外關注。

28日上午,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揭曉,洛陽偃師二里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榜上有名。這是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第二次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洛陽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相關考古發現備受國內外關注。截至目前,洛陽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共有14個,入選數量在全國範圍內名列前茅——

●1990年,隋唐洛陽城應天門東闕遺址

應天門遺址位於洛陽市中州中路與定鼎路交叉口以南,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正南門,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經過數月精心清理,東闕遺址顯露出昔日宏偉風貌,這是當時發現的隋唐洛陽城中保存最好的一處遺址。應天門遺址的發現,對研究隋唐東都城門建制特點提供了珍貴資料。從建築史的角度看,它對後代都城建設也有深遠影響,具有極大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

●1992年,北宋衙署庭園遺址

北宋衙署庭園遺址地處隋唐洛陽東城的東南隅,即現在的洛陽市老城區中州路南側,東臨集市街,西臨鄉范街,南接西大街這片區域。北宋衙署庭園遺址,是目前我國古城中首次發現宋代園林,其保存情況之好、保存面積之大,前所未見,為研究宋代大型官府衙署的園林建築布局的整體風貌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

●1996年,妯娌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妯娌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位於洛陽市西北約45公里的黃河南岸,屬孟津區,是一處從仰韶文化晚期延續到龍山文化早期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該遺址的考古學文化年代與史載黃帝時代相當,同時位居古人所說的黃帝或黃帝族的聚居區,其文化內涵與《史記》等書對黃帝的相關記載吻合,因此推測這裡應當是黃帝曾經生活過的家園。

●1997年,偃師商城小城

偃師商城遺址位於偃師區主城區西部。偃師商城有內城(現稱小城)、外城(現稱大城)之分,以往人們所知道的偃師商城的城垣,屬於其大城;在大城之內還有小城,通過發掘可知內城的建造早於外城,外城城牆市在內城城牆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內城的發現對商文化上限的認定、夏商文化分界和偃師商城布局、年代及性質的研究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998年,小浪底水庫東漢漕運建築基址

小浪底水庫東漢漕運建築基址位於小浪底水利樞紐上游,遺址整體呈規則的長方形,南北長179米,東西寬29米,由城垣、通道、柱礎石、路面等遺蹟組成。該遺址的發現將對我國古代建築、黃河漕運、軍事守備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寶貴資料。

●2004年,偃師二里頭遺址宮殿區

二里頭遺址位於偃師區翟鎮鎮。二里頭遺址宮城是迄今可確認的我國最早的宮城遺蹟。縱橫交錯的中心區道路網、方正規矩的宮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築基址群,表明二里頭遺址是一處經縝密規劃、布局嚴整的大型都邑。二里頭遺址的布局開中國古代都城營建制度的先河。


●2007年,偃師東漢帝陵與洛陽邙山陵墓群

邙山陵墓群位於東西長近5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的邙山上。陵墓群面積為756平方公里,有大型的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有數十萬座。陵墓群中包括東周時期的王墓8座,東漢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晉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後唐帝陵1座,是中國埋葬帝王最多的地方。

●2012年,欒川孫家洞舊石器遺址

孫家洞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欒川縣欒川鄉灣灘村哼呼崖的斷崖上。該遺址出土了古人類化石、石製品及豐富的動物化石等,其動物群種類和保存完整程度與北京周口店動物群相似,專家一致同意將其定名為「直立人欒川種」,簡稱「欒川人」。「欒川人」的發現,對研究東亞人類起源及演化有著重要的科學意義。

●2013 新安漢函谷關遺址

漢函谷關遺址位於洛陽市新安縣東部,地處秦嶺山脈東段的峽谷之中,建於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秦漢時期是關隘體系全面發展的時期,但是關隘遺址的考古資料非常匱乏,漢函谷關作為漢代最為重要的一處內關,其考古發現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此次發現,為關隘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為函谷關遺址的保護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也為絲綢之路的申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2014年,隋代回洛倉遺址

回洛倉遺址位於洛陽市區東北邙山南麓,西距瀍河300餘米,往南可直達今洛河(即隋唐時期通濟渠渠首段),水運條件十分便利。回洛倉始建於隋大業初年,該遺址的發掘對於研究和復原隋代大型糧食倉儲全過程具有前所未有的豐富價值,也為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提供了隋代運河開鑿和利用的珍貴實物證據。

●2015年,漢魏洛陽城太極殿遺址

漢魏洛陽城太極殿遺址位於北魏宮城中部偏西北處,北距洛陽市孟津區平樂社區金村約1公里,南距宮城正門閶闔門遺址460米。發掘結果顯示,太極殿由中間的主殿和兩側略小的太極東堂、太極西堂組成。三殿東西並列,殿基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外圍輔以迴廊、院牆、宮門等附屬建築,從而構成規劃有序、布局嚴謹、規模宏大的太極殿宮殿建築群。該建築群是漢魏洛陽城乃至中國古代建築體量較大的建築群之一,也是中國古代都城一種嶄新的宮殿建築格局,對後代都城制度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17年,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

東漢王朝共有12座帝陵,除漢獻帝禪陵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其餘11座帝陵均位於洛陽境內。東漢陵區分為邙山和洛南兩個陵區,邙山陵區主要位於今孟津區境內,洛南陵區位於今伊濱區、偃師區境內。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明晰了東漢帝陵的基本情況,填補了中國陵寢制度研究的空白,為今後研究東漢時期陵寢制度的內涵與演變,以及進一步探討各陵陵主歸屬等問題,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為今後洛陽東漢帝陵的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對中華文明史研究有重要意義。

●2020年,伊川徐陽墓地

徐陽墓地位於洛陽市伊川縣鳴皋鎮徐陽村一帶。2013年夏,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距今2600年前的陸渾戎墓葬群,這是中原地區首次發現的戎人遺存。2020年,考古工作人員在徐陽墓地新發現一座春秋時期西北戎人的王級大墓,這一發現進一步印證了陸渾戎遷徙、融合的歷史,是研究春秋戰國時期民族遷徙與融合、文化交流與互動的重要資料,對探索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民族融合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2022年,二里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

自2021年以來,二里頭遺址更多道路與牆垣被發現,以道路和牆垣規劃為多個方正、規整的功能區,進一步揭示了二里頭都邑宮城為宮城居中、分區而居、區外設牆、居葬合一的多網格布局,是二里頭進入王朝國家的最重要標誌。專家認為,從九宮格到多網格的變化,是二里頭開創的先例,後世的里坊制可能從這裡開始,體現了二里頭對中華文明總進程的引領作用。

(洛報融媒記者 智慧 見習記者 李曉楠)(圖片為資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