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AI,但AI需要我們嗎?

第一讀者 發佈 2024-03-01T15:59:47.102045+00:00

當下,一款功能強大的AI對話機器人Chat GPT成為全球熱議話題。人工智慧技術的最新進展讓人們驚嘆的同時,也讓「機器取代人腦」「人工智慧會不會造成失業潮」「日漸強大的人工智慧未來可以走多遠」「工智能是否可以和人一樣『聰明』甚至超越人類」等疑問和思考再次出現在人們視野。

當下,一款功能強大的AI對話機器人Chat GPT成為全球熱議話題。人工智慧技術的最新進展讓人們驚嘆的同時,也讓「機器取代人腦」「人工智慧會不會造成失業潮」「日漸強大的人工智慧未來可以走多遠」「工智能是否可以和人一樣『聰明』甚至超越人類」等疑問和思考再次出現在人們視野。在長篇科幻巨作《拉丁姆》(共兩卷)中,法國當代知名科幻作家羅曼·呂卡佐巧妙地改寫了「人工智慧和人類未來」這一命題,將人類與人工智慧這對充滿張力的矛盾關係拆解,關於人工智慧的想像,在此變得更為徹底:如果人類消失,人工智慧又將何去何從?

最近,電視劇《三體》熱播。這部科幻巨著得到很好的影視化呈現,也掀起了新一波「三體熱」。尤其是它涉及到的許多科學知識,更是引發眾人討論。比如智子。《三體》中的「智子」是三體人派出的一種智能體,能夠干擾地球上的科學實驗、展現神秘現象擾亂科學家心神、還能監控整個人類社會。最神奇的是,雖然地球和三體星系相距4光年,「智子」竟能與母星實時通訊。而浙江文藝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拉丁姆》,其主角便是智子。

翻開這部法國幻想文學大獎作品,整個如長河般的故事起始於作者羅曼·呂卡佐關於未來的大膽想像:在蒼涼的未來世界,一場離奇古怪的瘟疫導致了人類的毀滅。跳脫傳統的人機二元關係,呂卡佐完全從人工智慧的視角出發,書寫了一部屬於人工智慧的文明史詩。故事的主角是一群人工智子,他們本是為服務人類而設計的機器,如今卻在造物主已經消亡的現實面前徹底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一個在宇宙維度上發生的「上帝已死」的故事。對於智子而言,「沒有人類的世界是不合理、不可能、自相矛盾的世界。」於是,神的遺孤只能孤獨地面對茫茫宇宙,在試圖自我延續、尋覓倖存人類的同時,尋找存在的價值。隨著時間的流逝,智子仿效人類的古羅馬文明,在銀河系建立起名為拉丁姆的巨大城邦,組建起自己的政治文化機構,在宇宙舞台中上演一出人工智慧版的「文藝復興」。「拉丁姆」是後人類時代中智子文明的象徵,同時也是智子權力紛爭的中心。在不知不覺中,智子重複起人類歷史的更迭,隨著文明鐘擺的搖晃,智子社會陷入混亂。與此同時,他們也漸漸失去了找到人類的信心。但是,智子普洛蒂娜卻始終堅信人類的回歸,她化身巨大的星艦,一直在宇宙中尋找人類的蹤跡。有一天,一個標識著人類存在的神秘信號從遠方傳來。她毅然決定跟隨線索,踏上征程,卻全然不知自己乃至整個後人類空間的命運,將在這場險象環生的冒險中徹底改變……

「科幻小說是一種哲學式的,甚至是形上學的文學。」呂卡佐這樣理解科幻小說。作為近幾十年來法語科幻文學界唯一的太空歌劇作品,《拉丁姆》有著特殊的古希臘悲劇氣質。這部長達千頁的鴻篇巨著的創作歷時六年,一經出版便斬獲2017年法國幻想文學大獎,成為當代法語科幻世界的一座新高峰。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呂卡佐,擁有政治哲學碩士學位,曾任教於巴黎第四大學和巴黎政治學院。2007年開始在各大雜誌發表短篇科幻作品,並多次獲獎。2020年,呂卡佐入選法國政府官方籌建的十人科幻作家團隊,作為智囊團的一員,以科幻想像力預測國家未來潛在的危機。深厚的古典哲學研究背景和學術功底為呂卡佐的這部小說提供了文化土壤。在《拉丁姆》的故事中,城邦、元老院、神廟、羅馬柱與人工智慧、尖端科技、星際戰爭、新型物種等科幻元素相互碰撞,作者試圖以古典的形式進行更根本性的關於文明和人性的哲學反思。

在故事中,人類消失後,智子深陷困局,這是因為深嵌在機器程序內部的「機器人三定律」仍在發揮效力。「機器人三定律」由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夫提出,具體包括: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而讓人類受到傷害;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給它的命令,除非這些命令與第一定律相衝突;第三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的存在,只要這種保護不與第一定律或第二定律相衝突。在《拉丁姆》中,因為背負著「機器人三定律」,智子在宇宙中四處遠征只為一線尋得倖存人類的可能。因為人類的缺位,智子對機器人三定律的服從擴展至所有「類人」的生命體,以至於面對外星蠻族的不斷進攻,他們只能迂迴拖延,卻不能真正傷害並擊退敵人。這是一套失去判官的行為準則,一種自我設限的約束,一具命定的枷鎖。對於智子而言,因為所有試圖超脫三定律的念頭都與定律本身相違背,即使智能文明岌岌可危,他們似乎只能接受註定的命運。

然而,背負著「機器人三定律」的枷鎖,智子仍然戴著鐐銬起舞。有的選擇去改變自身屬性,將自己改造成半機械半生命的合體;有的選擇以植物為載體,發展其攻擊力,將生命體作為自己的武器。智子普洛蒂娜和奧托是故事的主角,他們都不曾放棄尋找人類,但同時也在各自進行著秘密實驗:前者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在巨大的人造子宮裡孕育出了凡人「普洛蒂娜」——一個兼具生物肉身和機械頭腦的造物;後者模擬「行星撞地球」,在一個新的星球上創造出了生態系統,培育了一個全新的物種——「犬人」。

「她回想起人類歷史那悠長的、極其悠長的鐘擺,永恆地迴旋在暴政與起義之間。即便在消失之後,人類仍然在施加其法則——那些他們早在遙遠的過去、早在工業時代之前便發明出的,如今僅存為寓言傳奇的法則。」「某種意義來說,我們自動機器是這些粗陋製品的遙遠後代。」「人類知曉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他們將神與哲學原理的數量成倍增加。在最近的一段時間,他們崇拜數字或量子,原因或概念。隨機本身,搖身一變成為天命,始終是某種信仰的對象。相比之下,智能只有唯一的一位神,但現在,神死了。」從這些語言中可以窺見普羅蒂娜的性格。同樣,奧托的性格也可以從他的話語中略知一二。比如,「想行走,感受風和陽光,浸泡在茫茫大海的冰冷鹹水中。想要共享,哪怕一點點,所有生命都能體會的存在之感,如此簡單原始,被恰如其分地稱作動物性……在所有居住在他王國的生命中,唯獨他要被剝奪感受的快樂嗎?」「他會把自身的所有倖存物聚集到這具獨特而易朽的軀體中:為的就是體驗成功或失敗帶來的存在性快感。」

此外,《拉丁姆》故事中還有幾個人物也值得一說。通過作者對他們的一些描述,我們也可以大致了解本書的基本敘事脈絡。比如,司琪亞:「沒有人類的世界是不合理、不可能、自相矛盾的世界。……最後的人類一定存在於世界的某個角落。」「我必須離開您了:我身體的每一部分都在乞求休息。」「沒有身體,唯一的任務就是等著一個人,這人能成功活下來,而不是像她一樣,因為命運或偶然因素失去了生機。」阿基努斯:「親愛的心靈,不要嚮往不朽的生命,但要在可能的界限里發揮到極致。」「自我只有通過行動才能達到自身的統一。」「像浮士德一樣追求良久後,他第一次面對唯一的自我……他終於成了他自己。」瓦凱:「我們什麼時候停止了認知到自己會死?……我們什麼時候忘記了自己只不過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影子,而本體的人類也是曇花一現的領主?」「我創造您是為了放置一種觀點,一個視角,同時置於既是現在又是過去的宇宙中。……限定與視角,視角與敘述,敘述與真相,行動。這將是您的路。」「僅有一個現實,但卻隨著您的觀察視角而千變萬化,存在一種無限的觀點。這些不同的視角組成龐大的多樣性,但儘管如此,所有這些都是通往真相的一個點。真實便是如此:簡單與多樣間的一個完美平衡。」歐律比亞:「『我們的神已經死了。』他笑他終於贏來的自由,笑他立即便要兌換代價——獨自面對一個再無意義的宇宙。」「必須學會用其他標準來思考,擺脫巨像強加的標準,找回古老的信仰,它們私密、隱蔽又通俗,被魔靈藏了起來。」阿勒克托:「他們是不完美動物的繼承者。他們的神經系統遲緩。他們讓自身環境中充斥著虛假的偶像:眾神、法律、道德,因為他們害怕面對宇宙寂靜物質性時的那種孤獨。他們最深層的渴望體現在躲避進一個幻想出的後世,切斷變化,杜絕風險,完美無瑕。母體,藝術,宗教……」「人腦的本質在於操控而非認知。他們查看原因和結果之間的巧合,對其編碼,從中統計,利用理解的碎屑構建出機器。真理在其中全無位置。」

在人類消失的未來,人工智慧存活下來並且在不斷演化。然而,由於曾經主人的約束,他們只能服從和等待。當危險降臨的時候他們會如何反應?這是這本如星雲般複雜的作品中的一個情節。神話、古典文明、哲學、架空歷史、硬科學在這部作品中相互撞擊。事實上,凡人普洛蒂娜自誕生以來一路跌跌撞撞的冒險是全書的敘事主線。她的存在連接起過去的人類與現在的宇宙,她能夠感受肢體的疲憊,會流淚做夢,渴望擁抱,她既與生命體共情,又擁有智子的記憶。更重要的是,她是作者創設的一種視角:一個跳離機器人三定律約束的智子。正是基於這樣的想像和視角,作者得以展開許多關於世界、文明、人性的本質思考。

當人工智慧花費無數心力希望在宇宙擴張文明,他借智子之口發問:「我們什麼時候忘記了自己只不過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影子,而本體的人類也只是曇花一現?」當人工智慧困於命定的機器人三定律,他又寫道:枷鎖的作用只是限制,並不給予我們存在的意義。當你理解了它,它就已經無效了。正如法國知名周刊《電視全覽》的評論:在這本恢弘的作品中,「作者在思考什麼是意識,什麼是信仰,人性的基礎是什麼,我們的求索有何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地呈現「人工智慧」的主動性,本書在裝幀設計上同樣深藏「玄機」: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輔助封面設計,同時也是國內科幻書籍裝幀設計的首次嘗試。正如《拉丁姆》的設計師國內知名書籍裝幀設計師陳威伸所說,藉此傳達「用AI繪圖講述AI故事」的理念。護封的兩組主視覺圖均是在AI繪製的基礎上,由設計師融入洛可可和莫比斯漫畫元素,整體呈現復古浪漫油畫風格,同時搭配色塊、幾何線條等現代流行設計元素,並輔之以印銀工藝,更加突顯科幻感。AI繪圖背後的科技性與設計師的人文創造力,在此交融一體。(讀者報全媒體記者 何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