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蜀「芙蓉闕」初綻 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主會場首棟單體結構順利封頂

封面新聞 發佈 2024-03-01T16:53:25.370571+00:00

封面新聞記者 楊瀾3月26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園區項目取得關鍵突破,作為核心建築之一的綜合服務館B館主體結構提前15天完成封頂。「綜合服務館位於世園會主會場的東南側,正對1號出入口,建成後將成為遊客進入園區的第一站。

封面新聞記者 楊瀾

3月26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園區項目取得關鍵突破,作為核心建築之一的綜合服務館B館主體結構提前15天完成封頂。

「綜合服務館位於世園會主會場的東南側,正對1號出入口,建成後將成為遊客進入園區的第一站。」

項目負責人陳鵬介紹,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主會場選址於成都空港新城核心地帶,規劃面積3633畝,毗鄰絳溪河生態綠廊。其中,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核心建築一共5棟,分別是綜合服務館、散花樓、主場館、天府人居館和植物館。

「芙蓉闕」設計理念:

蜀漢闕結合芙蓉花造型

記者獲悉,綜合服務館以流暢的曲線及飄逸的葉片作為打造元素,建築形態取義芙蓉花瓣,以「芙蓉闕」為設計理念,融合蜀漢闕和芙蓉花造型,營造出「幽闕凌雲萬木稠,蜀川一覽盡西州」的場景氛圍。

「這個場館造型很新穎,展現了蜀地特色,與此同時也對我們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陳鵬告訴記者,異形建築在垂直方向由內往外擴,水平方向由外向內逐漸降低,整個建築呈現內凹造型,且建築樓面外邊線及內邊線均為弧形,建築難度比較大。為了將設計藍圖變為現實,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採用BIM建模技術增加異型建築控制點位,並結合智能放線機器人快速定位,有效解決了異形建築物快速建造難題。

打造低碳建設典範:

應用大量綠色施工技術

記者了解到,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主會場園區用地大部分為規劃生態用地。

絳溪河從主園區穿過,形成一條生態走廊,成為帶動整個東部綠色空間提升發展的點睛之筆和長期引擎。

為打造低碳和生態建設典範,在前期建設過程中,項目採用了大量科技手段和綠色施工技術。

「我們應用了BIM的現場施工管理信息技術以及網際網路的項目多方協同管理技術,通過智慧化協同管理,有效提高了技術、進度、質量、安全等方面的監管與服務效能。」

陳鵬介紹,除了科技手段,項目還採用了大量的綠色施工技術,比如綠色裝配式邊坡施工技術、智能噴淋降塵技術等,由內而外打造東部「綠芯」。

主體結構完成80%

散花閣預計12月底完工交付

走進園區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塔吊林立、機器轟鳴,1000多名工人正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

「5個核心建築比較分散,僅僅走一圈就要差不多1個小時。」陳鵬說,開工以來,累計澆築混凝土超3.2萬立方米,投入模板超4.2萬張,高峰期工人達1200餘人。

目前,除綜合服務館外,散花閣主體結構已經完成80%,主展館主體結構完成90%,其餘場館基礎施工均已完成,正在進行地上結構施工。

項目預計將在今年4月底完成所有單體的主體結構施工,7月底完成幕牆及屋面工程施工,11月底完成裝飾裝修施工、設備安裝調試,12月整體交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