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臨終前,一80歲老頭來到她床前,她看到後:狄仁傑騙了我

秦王不姓秦 發佈 2024-03-01T18:50:31.774395+00:00

張柬之不由得入了神,這時,武則天在病中緩緩睜開了雙眼,在看清是張柬之的時候,不由得感嘆了一聲:狄仁傑騙了我!

文/zk

編輯/石


公元705年12月16日,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正統女皇帝武則天崩逝於上陽宮。在她油盡燈枯之際,時年80歲、任宰相的張柬之曾到上陽宮探望武則天。

他對武則天始終懷有複雜的感情,一邊是武則天不嫌他年老重用他的知遇之恩,一邊是武則天顛覆了李唐江山後他的忠誠面臨抉擇。

張柬之不由得入了神,這時,武則天在病中緩緩睜開了雙眼,在看清是張柬之的時候,不由得感嘆了一聲:狄仁傑騙了我!

女皇的一句話令人感到疑惑,想當初帶人逼宮的是張柬之,帶頭奪了她政權的也是他,心裡要說不恨他是不可能的,但狄仁傑在世時與武則天的關係一向親密,「狄仁傑騙了我」這句話從何說起呢?

遇伯樂

說起武皇時期最信任的臣子,當屬狄仁傑。

與賴俊臣等酷吏不同,狄仁傑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賢名,是一個公認的好官。這與他的幼時經歷以及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狄仁傑是家中的長子,父親對他寄予了厚望,將家族的榮光寄托在他的身上,所以父親對他的功課要求十分嚴格。

狄仁傑也感念父親的苦心,學習十分刻苦。

再加上狄仁傑的父親一生幾乎都是地方官,因此狄仁傑小時常跟著父親在外遊歷大江南北,這也讓他見慣了窮苦百姓,知曉他們的生活。

因此狄仁傑雖是世家子弟,卻從小在心中立志,以後一定要為百姓說話,為百姓辦事。

也就是公元655年,武則天被立為了皇后。

這一年狄仁傑26歲。第二年,他決心赴長安趕考,令人欣喜的是他順利通過了科考。

不過此時的武則天並不知道有狄仁傑這一號人物,而狄仁傑也不知道他此後的伯樂會是當今的皇后。

狄仁傑進士及第後,下放地方為官,數年未能升遷,這讓他鬱鬱寡歡。

不過在這數年間,狄仁傑還是勤勤懇懇的工作,不敢有一絲懈怠,他為官清廉,不與他人同流合污,為此他遭受了多次誣陷。

在唐高宗顯慶年間,狄仁傑被胥吏誣告。

官員涉事不是一件小事,因此朝廷派了閻立本接手了狄仁傑的案子。經過閻立本的調查,他發現,此事不僅是子虛烏有,狄仁傑還是一個頗具政治才幹的人。

因此為狄仁傑洗清冤屈後,閻立本便向高宗皇帝推薦了他。

隨後狄仁傑被任命為并州都督府法曹參軍。受到賞識的狄仁傑在任上以雷霆手段處理冤假錯案,受到當地百姓一致好評。

674年,武則天稱天后,第二年,狄仁傑就被調到了長安任大理寺丞。任大理寺丞一年後,狄仁傑的才幹讓高宗皇帝注意到了他,不久高宗皇帝親自提拔了狄仁傑為侍御史。

雖然是高宗皇帝提拔了他,但狄仁傑並沒有「投桃報李」,依然剛正不阿彈劾了兩個高宗的寵臣。這讓朝堂上一陣譁然!

君臣之情

很快狄仁傑判案如神、鐵面無私的形象又入了武則天的眼。

685年,武則天以太后之尊臨朝稱制,在此後的十多年間,武則天先後廢除兩位皇帝,直至最後自己稱帝,改朝換代。

熟悉歷史的人十分清楚,在武則天為自己稱帝作準備的這段時間,朝堂上酷吏盛行,官員們噤若寒蟬。

但狄仁傑不同,他好似不會察言觀色,依舊十分剛正不阿,但他能安然度過此階段、又在後來受到武則天的重用,令人感到十分奇怪。

其實這與武則天有很大關係。

首先,高宗晚年身體狀況不佳,武則天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參與到軍國大事中去了,而高宗對狄仁傑的賞識,很難不說是得到了武則天的認可。

其次,雖然武則天在登上帝位前,大量任用酷吏來穩定政局,但她十分清楚,政局總有穩定下來的一天,到時候治理國家,就用得上狄仁傑這等治理國家的能手了。

也正因此,在豫州刺史李貞起兵反武則天的叛亂中,狄仁傑冒著生命危險給李貞等人說情,請求武則天改死刑為流放時,武則天竟真的採納了狄仁傑的意見。

要知道,此事狄仁傑很容易被劃分到謀反一列,到時候倒霉的不只是他一人,連他的九族都會受到牽連。

但武則天信任狄仁傑,聽從了他的建議,事實上,幾乎每一次奏疏狄仁傑的提議都會被武則天應允。可見,武則天對狄仁傑的信任程度。

武則天登上帝位第二年,狄仁傑第一次被任命為宰相。

不過這一時期,上位的還有來俊臣等酷吏。

692年,來俊臣告發狄仁傑謀反,並將其逮捕入獄。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來俊臣還未來得及威逼利誘,狄仁傑就大方承認了自己謀反。來俊臣十分高興,連忙將認罪書上呈皇帝,等待覆審後就可以定罪名了。也正因如此,來俊臣反而放鬆了警惕。

這使得狄仁傑有機會將自己的訴冤帛書讓兒子狄光上呈給了武則天。武則天立即召見了狄仁傑,並將他的冤情洗清,還將其餘人等也都放了。

從此事便可以看出狄仁傑的精明果斷。

不過就算狄仁傑沒有將訴冤帛書呈給武則天,想必武則天也是不會讓狄仁傑「赴黃泉」的。但狄仁傑的這股聰明勁在統治者眼裡是可喜的,不過在同僚看來,此人絕不能留。

當時,除了來俊臣等人,狄仁傑也是武承嗣的眼中釘肉中刺。

在朝中,武承嗣不是陷害狄仁傑,就是吹姑母武則天的耳邊風。令人意外的是,對於自己繼承人之一的武承嗣,武則天並放在心上。

武則天對狄仁傑的信任,首先體現在對他的萬分寬容上。

狄仁傑為相期間,武則天不僅寵信他超過旁人,更是常尊稱他為「國老」。狄仁傑晚年時,深感力不從心,因此多次請求致仕,但武則天都不允。

除此之外,武則天還特別允許他覲見時不用跪拜;還曾叮囑過其他臣子,如果不是必要的軍國大事,就不要去煩狄國老了。

另外,狄仁傑在官場一生,他的性格都是剛正不阿的,每次廷議上,只要狄仁傑不贊成武則天的提議,就會當眾展開爭辯,武則天則「每屈意從之」。

武則天對狄仁傑的信任,還體現在對他多舉薦的人才來者不拒。

在狄仁傑為相期間,他提拔了很多官員,幾乎遍布朝野。

但狄仁傑沒有一絲私心,對於別人的質疑,他問心無愧:「舉賢為國,非為私也。」

有一次,武則天私下問幾位宰相,「尚書郎的位置尚有空缺,你們可有人選?」輪到狄仁傑時,他竟推舉了自己的兒子狄光嗣。

事實證明狄仁傑舉賢不避親,狄光嗣在任上十分稱職,武則天還將狄仁傑比作春秋晉國的祁奚。

狄仁傑提拔的官員中,不乏名流千史的人物,其中便有張柬之。

697年的一天,武則天在與狄仁傑閒聊的時候,曾問:「可有人才推薦?」

狄仁傑推選了時任蜀州刺史的張柬之,他對武則天說張柬之有宰相才能,但武則天考慮到當時的張柬之已經是個垂垂老矣的人了,便只將他升任為洛州司馬。

武則天經常和狄仁傑探討關於人才的選拔,當武則天再一次詢問他,是否有合適的人選為宰相,狄仁傑再次提了張柬之。武則天疑問:「朕上次已經提拔過他了。」

狄仁傑卻直言,上次推薦他做的是宰相,並非是洛州司馬。於是,武則天又將他提拔為秋官侍郎。

公元700年,狄仁傑病故,武則天心中大慟,沒有顧及朝堂上的朝臣,痛哭起來。

隨後,她將狄仁傑追贈為文昌右相,諡號「文惠」。

後來,武則天曾問朝臣,還有誰能任宰相?姚崇便推選了張柬之為相。武則天看他雖然已年老,但沉穩有謀略,堅毅果敢,因此當天武則天便升任他為鳳閣侍郎。

但令武則天沒想到的是,這個她信任的狄仁傑推舉的張柬之,卻是一個忠心擁護李唐王室的人,也是推翻她皇位的人。

神龍政變

武則天晚年時期,對於政事已經力不從心,逐漸沉迷於享樂之中。

武則天的面首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倆仗著武皇的寵信,不僅插手朝政,使得人心動盪,更是專權跋扈,連武則天的子侄都敢隨意鞭打,人人皆敢怒不敢言。

705年,武則天病重,政局已到了十分緊張的時刻,此時再不行動,恐怕朝堂又要變天。

這時候,以張柬之為首的朝臣聯合起來,悄悄地密謀著一場政變。

這一年的2月20日,張柬之和崔玄暐等人召集五百多羽林兵來到玄武門,隨後派人去東宮請李顯。

之後李顯被張柬之等人簇擁著來到了武則天養病的迎仙宮,迎面就遇到了張昌宗、張易之倆兄弟。還未多說一句,張柬之就命人將兄弟倆斬於刀下。

宮外的聲響驚動了正在休息的武則天,她看到張柬之等一群人未經通報便擅自進來,心裡已經明了了。但她仍不死心,問道:「是誰作亂?」

張柬之上前一步,將矛頭指向了已死的張昌宗和張易之倆兄弟:「陛下,是張氏兄弟謀反,臣怕他們得到消息,便先一步將他們斬殺,因此未來得及告知您,臣罪該萬死。」

武則天看著「惺惺作態」的張柬之,他的話說得滴水不漏,一點也奈何不了他!

但武則天叱吒風雲幾十年,手中的權力也不想那麼快交接出去,因此她轉向了人群中的李顯:「是你讓人將他們殺了嗎?事已至此,為何還不回到東宮去。」

不愧是女皇,如果李顯就此回到東宮,那麼張柬之等人發動的政變也就無疾而終了,不光如此,他們還會被治個謀反罪!

因此人群中的桓彥范急忙上前,請求武則天將皇位還給李顯。

但武則天沒有理會桓彥范而是看向她曾經提拔過的幾人,冷靜地問道,你們為何要反對我?難道忘了我當初怎麼待你們了嗎?

有幾個被武則天說中了心事,滿面羞愧,不自覺地低下了頭。

但張柬之和崔玄暐卻一點也不怵,尤其是崔玄暐,他直面武則天:「我這樣做,才是報答陛下的大恩大德!」

武則天終於在眾人的逼迫下交出來那象徵天子至高無上的權力的印信!

張柬之剛當上宰相兩個月後就發生了這場政變,很難不說他在做宰相之前就已經對武則天攛掇李唐江山不滿、策劃政變了。因此,對於推薦張柬之為相的狄仁傑,很多人都覺得脫不了干係。

最有疑問的一點就是在人才濟濟的大唐,狄仁傑為何要頻繁推薦一個老頭子呢?這恐怕與狄仁傑想要匡復李唐江山的抱負有關,他與張柬之在這件事上的政見不謀而合!

史書上記載,張柬之博覽群書,涉獵頗多,尤其十分精通《儀禮》、《周禮》《禮記》,也正因此他對武則天女主臨朝改制、任用酷吏等行為感到十分不滿。

另外,張柬之與郇王李素節交好,他曾眼睜睜看著郇王被武則天貶謫,被武氏迫害,堂堂的李氏王爺竟還沒有他一個地方官過得恣意,因此對武則天當政更加不滿。

再加上張柬之本身的性格使然,這些都成為狄仁傑選中張柬之作為匡復李唐政權的不二人選!

晚年的武則天經歷過了宮變,才「看清」了狄仁傑留下的這枚「不定時炸彈」,難怪她在看到張柬之後,感嘆了一句:「狄仁傑騙我!」

結語

公元705年,武則天崩逝於上陽宮。臨終前,她留下了十字遺言:「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武則天沒有選擇保留帝號,這不是她對世人的妥協,而是為了保護武氏家族,避免在她死後武氏遭到李氏的清算。

同時,武則天還在她與李治合葬的「乾陵」前,立下了一塊「無字碑」,至於她的功過,自有歷史評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