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開放!多所高校,拆除圍牆!

麥可思研究 發佈 2024-03-01T20:08:38.457469+00:00

近期,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校園工程進一步升級,萬航渡路一側的籬柵陸續撤下,綠植升級改造,圍牆不再。據了解,該校2021年開始,以「人民城市」理念重塑校園新形態,用全面開放的姿態融入上海「一江一河」發展規劃。

近期,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校園工程進一步升級,萬航渡路一側的籬柵陸續撤下,綠植升級改造,圍牆不再。據了解,該校2021年開始,以「人民城市」理念重塑校園新形態,用全面開放的姿態融入上海「一江一河」發展規劃。通過940米華政段蘇州河步道的貫通,思孟園等十個景觀節點的打造,該校校園整體風貌融入蘇州河濱水景觀,改建成為上海第一個全面開放的歷史風貌校園。

實際上,不設圍牆的並不只有華東政法大學。

多所高校,不設圍牆


同在上海的上海音樂學院,2022年下半年,自汾陽路以西,沿淮海中路數百米長的學校圍牆不見蹤影。通過校區提升工程建設項目,上海音樂學院建成為與衡復風貌保護區高度融合的歷史風貌保護區,以及紅色音樂、江南音樂、海派音樂文化的創新展示特色街區。

去年上海「兩會」,時任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徐旭就提到該校拆除圍牆之事。他表示,拆除圍牆與上海音樂學院附近另三棟歷史建築整體劃轉給「上音」,將提供更多的空間助力學校的「雙一流」建設。開放後,上海音樂學院將把向市民開放和合適的管理服務融為一體。除了校園開放,還要把課堂、創業平台搬到全市各個公園、各個藝術場館

除了華政和上音,上海正構建區校共建主題公園的協作機制,推動高校主動服務上海「公園裡的城市」建設布局,首批8所高校已與7個區19座公園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對接合作機制,結合公園主題布局,量身打造特色場景,開展特色化「公園+主題」建設,為市民遊客提供更為豐富的文化藝術享受。

2023年上海兩會期間,上海海洋大學黨委書記王宏舟曾向媒體表示,今年(2023年)就會考慮怎麼樣把上海海洋大學的校園功能、校園空間,更好地向臨港新片區的城市公共空間融入與開放。

除了上海,其他地方也有高校不設圍牆。

據了解,浙江大學「一帶一路」國際醫學院預計2023年9月校園正式啟用,並開啟本科生招生。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董事長、首席總建築師董丹申曾表示,秉承「多元、國際、共享、開放」的設計理念,未來的國際醫學院校園不設圍牆,對城市開放共享

2019年,西安交通大學在新校區舉辦研究生開學典禮。該校區沒有圍牆,宿舍也是單間,學生進入單棟樓時有刷卡門禁。還有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也是沒有圍牆的大學。

為什麼有高校不設圍牆?


為什麼部分高校沒有圍牆?

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曾表示:

「我們的學校是一所沒有『圍牆』的中國大學,不僅是形態上沒有圍牆,在理念、資源和思想上都沒有圍牆

「在管理上,我們沒有圍牆,我們需要我們的學生用國際化的視野來看問題,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有全球的視野,不要用自己狹隘視野去看世界,而是要用世界的思維去看世界,世界是多樣的,世界的民族是多樣的,世界的國家是多樣的,世界文化是多樣的。」

在席酉民的眼裡學術體系的特徵是自由活動、自由探索、靜心研究,行政權力要利用權力和資源為學術活動創建和提供高效的支撐和服務,而不能成為領導者也不是管理者,學術體系與行政體系的共同目標是打造無形的、友好的、無縫連結的學習和研究平台。這意味著,在西交利物浦大學,學生和老師成為主角,而行政員工甚至是學校領導則一同成為搭台的人。

此外,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建議,通過上海音樂學院淮海路校區的建設實踐,探索結合城市和區域發展的高校校園開放方式

廖昌永表示:「許多國際知名院校並沒有圍牆,也沒有圈定的校區。」他建議,高校進一步結合自身特色,實施校園有序開放。高校發揮其在區域、城市歷史沉澱、發展現狀和未來規劃方面的優勢和亮點,在保留城市獨特性的同時,推進城市更新,進行安全、有序、適度的校園開放;將學校專業建設目標和城市發展方向相結合,實現同步提高和協同發展;將學校專業優勢和人民對精神文化發展的追求相結合,達到精準聚焦需求。

高校不設圍牆,有爭議


關於高校該不該設圍牆,有人表示贊同,有人提出質疑。其中爭議的主要點在於放開後的校園安全問題。

對此,西安交通大學官方微博曾表明:宿舍及教研區都有嚴格的門禁安保系統。而面對網絡爭議,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曾公開回應稱,「希望校園沒有圍牆不只是物理上的無圍牆,更希望學術無圍牆。」還有一些西安交大學生澄清「新校區創新港方圓幾公里根本就沒有居民,宿舍區、學院樓進門都是刷卡、刷臉、刷指紋」。

前面提到國外很多大學不設圍牆,其中一些管理措施值得國內參考。如為保障穿梭於校園各區域的師生安全,國外大學應對措施可分兩類:一是加強在校師生的安全意識,從主觀安全意識入手降低危險事件發生概率;二是保障校警工作的專業性,揪出對師生和公眾造成危害的恐怖分子。

比如國外有大學在校園設多個報警柱,一旦學生感到有人尾隨或懷疑周圍情況不安全,馬上到最近的報警柱按響警鈴,校警會迅速趕到。還有大學將校警工作劃為「現場服務」和「支持服務」。「現場服務」校警主要負責校園巡邏、校園自行車管理、騎警組織管理及警務溝通;「支持服務」校警其職責是給其他部門安保協調的幫助,如公共安全教育活動、安保隱患信息記錄等後勤類工作……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曾表示,可以理解很多人反對大學不建圍牆,但這是把大學作為一個封閉單位的傳統觀點,本身缺乏開放的心態,也對不建圍牆的校園安全管理缺乏了解,以為社區居民就可大搖大擺進教室、進宿舍、進食堂,而其實不然。在實行智慧校園管理後,大學無需靠圍牆來讓師生有安全感。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區的圍牆,單位的圍牆,都得逐漸破除,把小區、單位、學校都納入公共安全管理,這樣才能讓更多社會資源得到共享。

來源:麥可思研究整理自澎湃新聞、新民晚報、新華社、中國教育報、錢江晚報、青年報、上觀新聞、騰訊新聞教育頻道、麥可思研究等,轉載請註明來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