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18)——諾曼第登陸戰

益州小吏觀戰史 發佈 2024-03-01T20:54:53.178167+00:00

自蘇德戰爭爆發以來,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幾經周折,直至美英蘇三國首腦在德黑蘭會議上才達成最後協議。

本文轉自「戰史風雲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

十八、諾曼第登陸

自蘇德戰爭爆發以來,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幾經周折,直至美英蘇三國首腦在德黑蘭會議上才達成最後協議。

1944年6月,盟軍發動了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第登陸戰役,至此納粹德國開始受到東西對進的強力夾擊。

法國西海岸與英國僅隔著一條英吉利海峽,自蘇德戰爭爆發後美英蘇三國曾多次商討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

直到1943年11月的德黑蘭會議上,三方才最後達成協議,確定從英國橫渡海峽,在法國西海岸登陸,該計劃的代號為「霸王」。

1943年12月7日,艾森豪被任命為盟軍最高司令,統一指揮盟軍在西歐登陸作戰。

盟軍進行了周密的準備,英倫三島成了大本營,集結的盟軍兵力達288萬人。其中陸軍153萬人,編成4個集團軍:美軍2個集團軍,英國和加拿大各1個集團軍。

英倫三島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庫,囤積的武器和戰爭物資達到500萬噸,其中軍用飛機為13700架,海軍各型艦艇為9000餘艘。

在海峽的彼岸,德軍也在抓緊準備。

隆美爾在突尼西亞戰役後曾一度失寵,在義大利北部擔任了一段職務,這次被重新啟用擔任西線的b集團軍群司令。

早在1942年8月,盟軍曾企圖以小股部隊在法國西海岸登陸,組織了一次突襲行動,結果這次行動以盟軍傷亡3400人告終。

自盟軍的突襲行動失敗後,希特勒命令進一步加固大西洋壁壘。這條從比利時沿岸連綿到法國西海岸的防禦帶由堅固的支撐點連接,但由於這項工程浩大而遲遲未能竣工。

由於大西洋壁壘是個半成品,德軍統帥部分外重視對盟軍可能登陸區域的判斷,以期在盟軍登陸地點組織最強的防禦。

隆美爾在加萊海岸巡視,加萊面對英吉利海峽的最窄處。

從英國多佛港到法國加萊港僅32公里,隆美爾與他的直接上司德國西線總司令倫斯德元帥都認為盟軍將在加萊登陸。

但事實上,「霸王計劃」卻把登陸點定在諾曼第,這裡的海峽雖寬100公里以上,但沿海地勢開闊便於大部隊展開行動。

為了加強德軍的錯覺,盟軍展開了欺騙行動。盟軍電台不斷向加萊方向假設的地下抵抗組織發布命令,提出策應盟軍登陸的種種要求。

隆美爾的老對頭巴頓被派往加萊對岸的福爾地區,指揮一個名義上的軍團,並在那裡展開為登陸做準備的土木工程。

盟軍每向諾曼第投擲一噸炸彈,便向加萊投下兩噸,每向諾曼第派出一架偵察機,就向加萊派出兩架。

儘管希特勒處於外人無法領悟的直覺、反覆提醒要注意諾曼第,但德軍統帥部還是小心翼翼地上了鉤。

在德軍的實際配置上,在加萊方向配置了23個師,而在諾曼第方向只配置了隆美爾指揮的6個師又三個團。

1944年4月,艾森豪命令盟軍航空兵放棄對德國本土的轟炸,而把全部炸彈傾瀉於集結在法國西部的德軍防禦縱深、預備隊集結地域、彈藥和補給品貯存地點以及縱深內交通樞紐、橋樑、機場和軍工生產基地。

另外,當時已有情報表明德國正在研製無人駕駛的V型火箭,盟軍也要盡力轟炸這種新式武器的可能的研製和生產地點。

1944年5月15日是確定「霸王行動」日期的時候了,位於倫敦市郊的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內,艾森豪主持召開了全體會議,確定盟軍登陸艦隊於6月4日出發,次日發起攻擊。

也就是說,6月5日是開闢第二戰場的時間。

登陸作戰需要無風的天氣,德軍氣象部門預測1944年盟軍發動進攻的最好時機是5月,進入6月後氣候惡劣,但是5月份盟軍沒有動靜。

到5月底時,德軍西線司令部大大鬆了一口氣。

但是事實上正是在5月底,英倫三島的盟軍官兵和作戰物資開始向待命的港口集中。

因此,在那幾天之內,每一條道路都通往港口,囤積了兩年之久的作戰物資現在要連夜運出。英國實行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外國使節一律禁止出入各港口,未經檢查的信件不得寄出。

沿岸地區和其他地區隔開,未經許可的任何人不得進入警戒線。港口被塞滿了,3000艘艦艇,上面搭載著2000艘小型登陸艇,1500輛坦克,5000輛裝甲車,10000輛吉普車和推土機,以及第一批登陸的25萬名官兵。

軍艦不是客輪,登陸部隊只能睡在甲板上,盟國共同期待的時刻接近了。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一再催促英美儘快開闢第二戰場。

史達林曾經表示如果盟軍沒有人,可以運輸蘇聯士兵在法國登陸,現在的第二戰場將由這些正苦苦思想的盟軍士兵開闢。

武器集中了,人員也集中了,但海峽上空也逐漸集中了積雨雲,雨雲夾雜著強大的低氣壓,逐漸逼近,氣象部門準確預報的暴風雨的消息。

盟軍統帥部原定6月5日為登陸日期(D日),這天盟軍要在法國西海岸與德軍打響。

6月4日,盟軍艦隊按原計劃駛出港灣,但海峽白浪滔天、動盪不安、海面狂風怒號,艦隊走了一半路程又被水上飛機召回。

暴風雨來了,停泊在港口的軍艦上人仰馬翻,還沒有出發就有大量人暈船,D日被迫推遲一天。

6月5日,據氣象部門報告風暴將在6月6日早上暫時停止,艾森豪當機立斷、干撇撇地說:ok,我們上路吧!艦隊第二次駛入波濤洶湧的海峽,雲層密布,天海茫茫的彼岸、那片蒙蒙薄霧低垂的地方就是期待已久的第二戰場。

6月5日,艾森豪來到第101空降師的兵營,按照計劃在登陸兵登陸前4至5個小時,美空降第82師、第101和英空降第6師在登陸地域兩翼、據海岸10至15公里的縱深處實施空降,占領登陸地域內的交通樞紐、橋樑和其他設施,配合登陸兵上岸。

這是盟軍最大的一次空降行動,925架傘兵運輸機運載了13000名美國傘兵和7500名英國、加拿大傘兵,他們每個人攜帶的武器彈藥在85磅以上。

美國空降師的任務是在卡朗坦北面降落,並堵截德軍預備隊進入科唐坦半島。英國空降師在卡昂城東北降落,主要任務是奪取該城與海之間的那條河流上的橋頭堡。

有一部分空降部隊拖拽的滑翔機前往目的地,他們主要是為傘兵運送運輸車輛、戰防炮、補充彈藥,但滑翔機有三分之一左右沒有正確著陸,因而傘兵所需的輜重損失嚴重。

D日的風很大,盟軍傘兵空降師正如隨軍記者所說:就像往空中撒了把胡椒麵一般,大部分被風吹散,他們著陸後費了不少周折才聚合起來,作為登陸大軍的前鋒正是這些傘兵的槍聲宣告了第二戰場的開闢。

當空降兵在德軍防禦縱深內打響後,盟軍的艦艇已靠近諾曼第海岸,開始對岸上目標猛烈炮轟。同時,2500架轟炸機轟炸德軍據守的80公里長的海灘。

D日6時30分,盟軍第一批登陸部隊突向法國諾曼第海灘,戰後人們才得知德軍西線司令部仍堅持認為:在如此惡劣的天氣里,不可能有任何像樣的大規模進攻,盟軍的轟炸、空降、登陸還只是佯攻,真正的攻擊地點只能是在加萊。

總的看來,由於盟軍掌握制空權,而德軍抗登陸的準備又不足,所以盟軍未遇到強大反擊。

但美軍、英軍、加拿大軍隊遭遇的情況又有所不同。最不走運的是奧馬哈海灘,根據情報這裡的德軍為一個營,但美軍衝上灘頭才發現他們所面對的是一個裝備精良的德國師。

美軍在這個攤頭上死傷慘重,美軍上校泰勒在這個灘頭上的話後來被廣為傳播:這個灘頭上只有兩種人,已經死了的人和正等著死的人,還是跟著我闖出這個地獄吧!

參加登陸的英軍第2軍團官方定名為「英國解放軍」,而英國老百姓更願意稱他為「雪恥軍」,他們的本意是順著當年敦刻爾克撤退的路線原路打回去。

盟軍登陸位置地段分為3塊,美軍在西部、地段較長,英軍在中部,加拿大軍隊在東端,登陸環境相對險峻。德軍在法國、荷蘭、比利時共有60個師,分為B集團軍群、G集團軍群和獨立第88軍。

在摸清了盟軍的意圖後,德軍組織增援,但為時已晚。

盟軍在諾曼第地區掌握絕對的制空、制海權,在整個登陸戰役過程中,盟軍可使用的各型飛機達一萬架以上,而德軍不超過500架。

盟軍空軍超過德軍空軍20倍,因而盟軍在登陸過程中可繼續實施猛烈的轟炸,以阻撓德軍的增援。

在D日,盟軍已攻占了數個縱深八至十公里的登陸場,但各登陸場未建立起聯繫,有的地段登陸速度非常緩慢,有的師在「D日」只前進1公里。

「D日」多數目標未能實現,讓盟軍統帥部聊以自慰的是盟軍傷亡比原先預計的要小得多。原估計損失70%的兵力,但實際上「D日」的陣亡人數不超過25000人。

希特勒帶著他的第二把手戈林匆匆趕到西線司令部,命令德軍不准後退,要死死頂住。在諾曼第沿岸的市鎮中,德軍把俘獲的盟軍傘兵遊街示眾,有些被盟軍航空兵炸毀了家園的法國市民把怒氣發泄在盟軍戰俘身上。

隆美爾是「D日」之後才匆匆從家中趕到司令部的,他在倉促間組織了反擊。從整體上來看,盟軍各登陸部隊發展很不平衡,遲遲不能建立統一的登陸場。

在大部分地段,盟軍已經在擴大登陸場。而在地勢陡峭的地段,由於風浪太大,登陸部隊的補給船靠不了岸,在德軍的反撲中後續部隊需要攀越峭壁才能擴大登陸場,直到「D日」之後的第5天,也就是6月12日登陸場才連為一體。

艾森豪和蒙哥馬利乘坐驅逐艦來到曾給美軍造成重大傷亡的奧馬哈灘頭,對下一步他們的意見一致,就是要盡全力保證補給物資的輸送。

在這方面,盟軍已事先做了安排。

6月19日,在英國分體澆築的混凝土人工港被運到諾曼第海灘,由混凝土沉箱和浮動碼頭兩部分構成,其代號為「桑椹」。依靠這種人工港,大型軍事裝備可以通過浮橋較為便捷地從沿海的深處運到岸上。

「桑椹」共有2個,一個在美軍登陸地段,一個在英軍登陸地段。但他們剛啟用沒幾天,一場半個世紀未曾有過的六月風暴席捲而來,幾十艘船舶被拋上海灘,幾十艘船舶葬身海底,桑葚未能經受的住風暴的考驗,在海浪中解體了,數百萬美元的武器落入水中。

暴風雨來得突然,去得也突然,天晴後美軍的大型登陸艦再次運來了重型裝備。

在部隊開闢了登陸場後,縱深的戰鬥將由他們來負擔。

坦克戰專家巴頓將軍,登臨諾曼第海灘,諾曼第登陸戰役被推向高潮,最後一幕是奪取柯坦登半島的古老港口瑟堡。

盟軍在法國西部作戰,必須通過港口輸送補給。

6月21日,盟軍包圍了瑟堡。

6月26日,瑟堡只剩下一個軍械庫還在德軍手中。

美軍派出心理戰小組用麥克風向軍械庫的守軍喊話,軍械庫的指揮官出來談判說:我們可以向大炮投降,總不能向麥克風投降!德軍要求盟軍再向他們開幾炮,他們心理上就過得去了!

隨後,美軍又打了幾炮,瑟堡守軍集體列隊出來投降。

6月27日,D日之後3個星期,盟軍占領瑟堡。諾曼第戰役至此勝利結束,盟軍終於踏上了歐洲大陸,希特勒納粹德國至此陷入了兩線作戰的窘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