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嚯幣多,真假廚子說」,一個人洗牌一個行業丨帳號觀察

清博智能 發佈 2024-03-01T21:20:50.356309+00:00

在結束一天的忙碌後,推開家裡的房門,下單、打開外賣,在拆開一次性筷子前,一定要先打開B站,在精心挑選視頻後,隨著一聲「真假嚯幣多,真假廚子說」響起,終於可以正式享用今天的晚餐了。這套充滿儀式感的流程變成了很多人的日常。

在結束一天的忙碌後,推開家裡的房門,下單、打開外賣,在拆開一次性筷子前,一定要先打開B站,在精心挑選視頻後,隨著一聲「真假嚯幣多,真假廚子說」響起,終於可以正式享用今天的晚餐了。

這套充滿儀式感的流程變成了很多人的日常。

其中那句標誌性的「真假嚯幣多,真假廚子說」開場白,來自帳號「真探唐仁傑」,外號「老唐」。一個B站和抖音粉絲共計1500萬的大號,一個以一己之力樹立探店界新標杆的男人,一個廚子。

在老唐之前,探店圈早已是一片紅海。各路豪傑在此深耕多年,從街邊門臉房到百年老字號,探店博主們一視同仁,走過路過絕不錯過。博主們的變現渠道也已形成業界共識:飯店出錢,博主出詞兒,只要錢到位,九轉大腸也是一道體現食材本身風味的上等佳肴,有更為直接的店鋪,會直接上小黃車、團購券。

但從受眾視角,這幅商家和博主之間的盛世景象,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群魔亂舞。初心是為了讓觀眾種草、避雷的探店視頻,變成了商家的全程廣告口播,觀眾們想從視頻平台知道一家飯店的口碑,只能從這些探店博主口中了解,但他們說的觀眾又不信,探店這套商業化流程成了商家和博主的自嗨。

但老唐的出現幾乎將探店圈格式化了一遍,廚師背景、專業點評、不接飯店充值、每日一更的頻率…這些明顯區別於其他博主的行事風格讓老唐迅速吸粉,之後更憑藉對「仿膳」「萬州烤魚博覽館」的直言批評獲得了「探店天花板」的稱號。

為什麼老唐能在如此內卷的探店圈殺出一條生路,進而開啟了「廚師探店」模式,樹立了探店界新標杆,我們今天一起回顧、了解這位有個性、有想法的中年大叔。

01

降維打擊—專業性

在知乎「如何評價B站美食探店博主『真探唐仁傑』?」的回答下面,被提到最多的就是「專業」

唐仁傑在自己B站主頁上寫的是「學的川菜乾的粵菜,原喜來登西餐廚師長」。

這個身份體現在探店這份職業上,形成了對其他博主們的降維打擊。

在老唐之前,我們從探店視頻中聽到最多的形容詞是「好吃」「好鮮」「好辣」「您一定得來」「這不就是媽媽的味道麼」。

但在老唐這裡是:「這牛清湯沒有湯的味道,牛清湯應該用牛肉餡,加上洋蔥、胡蘿蔔、芹菜什麼的,加到水裡邊,放上冰塊,冰塊融化了以後,牛肉chua的飄上來,給牛肉中間紮上窟窿眼兒,小火慢慢煮慢慢煮。」

這種近乎逆向工程的評價,極大豐富了探店視頻的內容,一方面體現了他的專業背景,同時也加強了觀眾對其評價的信任度。

另外,觀眾們對這種「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感受也非常受用,雖然知識點不一定記得住,也大概率不會親自動手去復原這道菜,但就是享受這種知識經過大腦的體驗。

老唐專業人設的成功也開啟了「廚師探店」的新模式,不斷有專業廚師,甚至特級廚師湧入這個細分賽道,包括師從國宴大師,與老唐合稱「隋唐英雄傳」的特級廚師隋卞,以及當過《舌尖》顧問,主打人文風格的高文麒等等。

*和唐仁傑並稱「隋唐英雄傳」的隋卞

*主打人文特色的高文麒

但幾乎是種必然,伴隨更多專業廚師的出現,老唐曾經引以為傲的專業性遭到挑戰,輿論開始質疑其對菜品點評的專業性,甚至是其西餐總廚的身份。

平心而論,老唐的專業性可能確實不如後來更為專業的廚師,尤其是和特技廚師隋卞的對比。網絡上對老唐專業性的攻擊,也多是從與隋廚身上著手。

但探店博主畢竟不是美食大賽的評委,博主體現出的專業性,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觀眾們的避雷需求,以及更廣泛的娛樂需求。適度的專業性豐富了視頻內容,調劑了觀眾的口味,在一個微妙基準值之上的專業度,其實並不是絕大部分觀眾所需要的。

02

真實的人、真實的評價

作為探店博主,「不忌口」幾乎是個必要條件,至少要給觀眾留下這種印象,否則因個人口味的風格影響對菜品的點評,實在顯得不夠敬業。

但唐仁傑則反其道而行之,在多次視頻中透露出自己「不愛吃南方大米」、「不吃韭菜」、「不能吃太辣的」,甚至因為他自己養魚,所以看見那種因被炸過而立起來的魚鱗,會有生理上的不適。

這些忌口並沒有影響主流觀眾對他的評價。作為觀眾,我們或多或少都有忌口,都有不愛吃的,甚至是連看一眼都會不舒服的菜。老唐的真實反而拉進了觀眾的距離。

更為重要的是,老唐將這種真實延續到了對菜品、對餐廳的評價上。讓老唐實現出圈的兩個探店視頻,均來自對餐廳的無情指責,一個是「仿膳」,另一個是 「萬州烤魚博覽館」。

「仿膳」,非物質文化遺產,坐落在北京寸土寸金的北海公園,老唐對其評價是:「過去要給皇上吃這個,不得把你們全『咔嚓』嘍」。掛不上芡的海參,罐頭的冬筍,又干又柴的宮廷香酥鴨,如此種種的低級表現,以及這條視頻接近1200萬的播放量,讓這家「中國菜頂尖天花板」從此跌落神壇。

「萬州烤魚博覽館」,截至目前1500萬播放量,唐仁傑在「仿膳」之後的又一「力作」。已經腐敗變酸的豆腐丸子,和明目張胆的假羊肉串(肉串竹籤上明晃晃寫著供應商品牌名稱,在某寶上隨手一搜就能查到是「仿羊肉串」)讓老唐當場暴走。

諸如此類的真實評價,在唐仁傑的視頻中能以相當高的頻率見到,反而是那些得到老唐表揚的餐廳成了鳳毛麟角。這種評價標準當然不是所有餐廳都樂於見到的,在帳號火了之後,甚至需要讓助理先進飯館點菜,從而避免餐廳因認出老唐而用些「特殊手段」。

在其他博主還在「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的時候,唐仁傑的這套評價標準,順理成章地轉化成了巨大的流量。

03

簡潔、高頻

一個自媒體帳號的基本功

地點+餐廳名稱+廚子探店+價格,幾項簡單要素構成了唐仁傑帳號的標題模板,沒有譁眾取寵,沒有故弄玄虛,沒有懸念,這種取名風格在標題黨遍地走的今天顯得格外另類。
內容繼續延續這種風格,開場是標準的「探店嚯幣多,真假廚子說」+花費,然後就是迅速的點菜、吃飯、評價。沒有花里胡哨,沒有尷尬煽情,就是最純粹的探店,整條視頻基本在5分鐘,甚至3分鐘以內解決戰鬥。

這種高度標準化的模板帶來了一個潛在好處,就是超高頻次的投稿。

選題一直是探店圈的老大難問題。之前的博主要經歷聯繫商家、談合作、實際探店、剪視頻等等環節,自然拖慢了更新頻率。但老唐不需要提前和商家溝通,基本實現了「推門就進」,之後再通過固定標題模板和內容模板的方式,大大加快了剪輯速度,幾乎實現了每天一更的速度。

這樣的更新頻率所帶來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持續的新內容極大加快了獲粉速度,更加強了粉絲粘性,讓其快速在探店圈脫穎而出。

「真探唐仁傑」的帳號粉絲目前有391萬,最近幾條視頻的播放量都在100萬上下,但他的成功絕不僅停留在粉絲量和播放量上,而是為探店這個行業樹立了一個新標杆,開拓了一種新模式。他的經驗也不止在探店圈有用,也許對所有自媒體人來說,走前人鋪好的路未必就是對的路,用一切方法滿足觀眾、讀者的需求,才是永恆的王道。

作者:鶴山 排版:駱偉玲

圖片源於Q仔網際網路衝浪所得,若有侵權,後台聯繫,Q仔滑跪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