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薦讀|謹防學術評價的狐狸標準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佈 2024-03-01T22:10:07.620728+00:00

重形式不重實質,重數量不重質量,大都如狐狸的見識;重實質,才是獅子的評斷標準偶然翻一本《伊索寓言》,看到這樣一則故事:一頭母獅子被狐狸責難,說她每胎只生一子,實在太少。母獅子說:「雖然只是一個,但它是獅子啊!」這則寓言,寓意是「價值不能以數目計量,但須看那德行」。

重形式不重實質,重數量不重質量,大都如狐狸的見識;重實質,才是獅子的評斷標準

偶然翻一本《伊索寓言》,看到這樣一則故事:一頭母獅子被狐狸責難,說她每胎只生一子,實在太少。母獅子說:「雖然只是一個,但它是獅子啊!」這則寓言,寓意是「價值不能以數目計量,但須看那德行」。在我看來,凡是重形式不重實質,重數量不重質量,大都如狐狸的見識;重實質,才是獅子的評斷標準。

以學術研究為例,如今對於學者的研究成果,引進人才也好,評職稱也好,授予學術榮譽也好,大抵都是召集幾個有頭有臉的袞袞諸公進行品鑑。品鑑過程,大多是只數論文發表的篇數,不管論文實際質量如何。除論文篇數之外,還有一項形式審查,也十分了得,就是看論文發表在什麼期刊,發表在頂級期刊、權威期刊,就是過硬的成果。這類成果多了,入職、人才引進、職稱評定、榮譽稱號,種種好處紛至沓來,至於學術成果的實質內容怎樣,沒人在乎——大家對學術期刊的用稿標準與質量表現得深信不疑,認為發表在那種期刊上的論文總不會差。

固然,頂級期刊、權威期刊和核心期刊,有著多年的編輯經驗積累,它們有成熟的編輯班底,不少編輯的專業水平的確不俗。這類期刊,也有嚴格的用稿標準,許多論文的質量很高,多年來為期刊積累了很好的社會評價,久而久之,形成了在學界的巨大聲望。但是,毋庸諱言,即使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專業期刊,也不能保證每一篇論文都有著與頂級期刊、權威期刊地位相匹配的高質量,人們不難從發表在這類期刊上的研究成果中找到質量不高的論文。這類論文,往往是作者名氣大,編輯把關不嚴;或者因可用的稿件一時湊不足,只能降格以求;還有的,是因為編輯看走眼,分辨不出良莠,一些平庸的論文就得到了擠進版面的機會。

獅子的標準,意味著麻煩,也容易產生爭議;狐狸的標準,省心省事

如今,許多學術期刊都引入了匿名評審制度,請專業人士進行論文評審,以彌補期刊編輯專業能力不足的缺陷,體現公正客觀的審稿原則。這一做法的確使學術論文得到更加嚴格的審查,有利於提高期刊採用稿件的質量。不過,理想與現實常有差距,匿名評審制度也有它的缺陷——稿件落到不同人手中,結果可能大相逕庭。審稿人會以自己的學術觀點來取捨稿件,對於與自己觀點不同的稿子,恨不得立即誅之以逞其快。還有的匿名評審專家,對於別人的稿子,有不可明言的排拒心理,抑制不住將其斃掉的衝動。稿子落到這類人手中,作者算是走了霉運,不是鹹魚也難翻身。不僅如此,有的評審人頂著專家的光環,其水平不過是武大郎在床底下打拳——出手不高,讓他們評審稿子,他們建議採用的,也都與他們差不多同一水準;更有對於審稿沒有責任心的專家,給出的匿名評審意見十分隨意。更令人不堪的是,雖曰匿名評審,評審人的信息早就外泄,投稿人的請託電話打過來,讓評審人不免為難。投稿人得到的評審人信息,又往往是期刊編輯泄露給投稿人的,這讓評審人如何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審意見?種種情形,導致期刊採納的稿件,是否與期刊的品位與影響力相一致,答案當然是「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

各位看官會問:那麼,評價一位學者的學術水平,何不採取實質標準?讓他提出幾篇代表作,讓評鑑者認真研讀,提出適正的、實質性的評價,豈不大好?這種想法,誠屬天真無邪。對學術質量,要進行實質評價,需要有三個條件:一是合格的評鑑者,評鑑能力不足的人難以擔當此任,如今的專家學者「專得過窄,學有不足」,不要說跨領域、跨專業,就是本領域、本專業中許多學術問題都不能有學者應有的洞見和研究造詣,可是許多評審場合又恰恰是跨領域、跨專業成果橫陳面前,叫人怎麼進行實質性評鑑;二是需投入很多精力,不但要仔細研讀人家的研究成果,還要寫出中肯的分析意見,這就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有許多學術成果評定的場合,根本沒有預留那麼多時間,需要很快把成果等級認定下來,最快的辦法就產生了——根據論文發表的期刊等級進行評定;三是要有認真的精神,如今認真的態度根本就是一種稀缺資源,認真的專家學者不是沒有,想要湊上半打到一打的人,還是有很大困難。

兩相比較,獅子的標準,意味著麻煩,也容易產生爭議;狐狸的標準,卻是省心省事。既然如此,狐狸標準大行其道,就不值得大驚小怪了。反正學者專家對於哪些是獅子的成果,既無從分辨,也不關心,這番態度,反而造就了學術界表面上的一片祥和。如果起心動念,太過認真,就可能驚擾了許多學者專家內心的寧靜,如本文作者那樣,就有點不得人心。

(作者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張建偉

編輯 高晨晨

流程編輯 劉偉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