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雪藏」兩年半,上映卻迎來票房逆跌?就連張頌文都沒救活它

肉叔電影 發佈 2024-03-01T22:15:37.411477+00:00

開分還不錯,豆瓣7.4,票房卻不那麼如意,900萬,不但拼不過《鈴芽之旅》,甚至連上映了15天的《保你平安》也沒打過。


「雪藏」了兩年半,張頌文的新片終於上映了。


《不止不休》,賈樟柯監製,白客、張頌文主演。


開分還不錯,豆瓣7.4,票房卻不那麼如意,900萬,不但拼不過《鈴芽之旅》,甚至連上映了15天的《保你平安》也沒打過。


圖源:燈塔專業版APP


張頌文沒能繼續「狂飆」得起來?


不過肉叔覺得,相比票房,這樣的電影更值得我們專門聊一期。


為什麼?


因為它呈現的是20年前,那個「理想主義」聽起來還很擲地有聲的黃金時代


因為它敢於發問:


從來如此,便不會錯嗎?


p.s. 有劇透,介意的胖友可以看完片再來。


01

「老鳥」黃江


黃江(張頌文 飾)一出場的時候,肉叔便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張頌文的演技魅力。


鬍子拉碴,頭髮凌亂,他風風火火地從門外「沖」進辦公室來,二話不說,掏出兩瓶變了色的水——這是當地河水遭受污染的證據。



黃江是個老記者了。


肯吃苦,敢拼,富有正義感,是那個年代標準的記者畫像,以至於這樣的人物一出場,你似乎就能嗅到那熟悉的風塵僕僕氣味。


而張頌文,也時時刻刻地在給角色加著分。


他去調查礦難,喬裝當地工人,怎麼做?


嫌衣服不夠破舊,他便用剪刀刮出線頭,在沙石地上打滾沾灰,這樣,衣服上就沾滿了塵土的痕跡。



他在計程車上寫稿,趕時間,又怎麼呈現?


把煙含在嘴裡很久,不抽,等拿出來時,嘴上已經沾滿了菸絲,這種忘我,大概吸菸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而更重要的是。


他在時時刻刻拿捏著一個記者該有的氣質。


急迫、正義。


同時對這個世界有著一定的無力感。


他可以為礦難該不該上頭版與主編吵得面紅耳赤。


也可以廢寢忘食幾天。


一個細節是,回報社的時候,你會發現黃江的手裡總是拿著一塊餅乾。


他只有在說話間隙才有時間啃著。



理想主義?


但與此同時,他卻也對實習生韓東(白客 飾)說過一句話:


咱們當記者的,改變不了什麼

你只需要把那些發生的事情記下來就可以了



為什麼?


他在報社實在待得太久了。


見多了太多無力的時刻,見慣了各種力量的打壓,改稿、撤稿、開天窗,更重要的是,一篇報導發出去,經常會像打了水漂一樣,引不起一點反響。


惡人依舊在作惡,窮人依舊在受苦。


更重要的是,調查記者總是在灰色地帶遊走,一不小心,就容易掉進別人挖的坑裡。


所以,他只好按捺住自己的情感,儘量冷靜儘量客觀,似乎也只有這樣,才能在這個行業待得久些,留下的東西多些。


「冷酷到底」,變成了他的安身立命之道。


但。


韓東的出現,讓他的世界產生了變化。


看著這個26歲的小伙子,他是否也會想起,自己曾經懷揣著理想主義的時刻?


02

新人韓東


2003年,北京某春季招聘會上,人頭攢動。


當面試官問韓東「什麼專業,什麼學歷」的時候,韓東語氣遲疑地回:


高中肄業......初中畢業。


面試官眼一瞥,嘴一抬,露出自然的譏笑。



面試官恐怕不知道。


這個一無所有的北漂青年,千里迢迢來到北京,只為追一個記者夢。


與其苟延殘喘,不如從容燃燒



為了這個理想,他幾乎無下限地忍受北漂生活的苦,甚至於把生活簡化成生存。


影片中有幾筆細節。


韓東住在骯髒狹小的廚房旁的夾縫之中,只有一張一米寬左右的小床,床尾小桌上擺著台電腦。


冬天下雪的北京,他從來沒有燒水或者用熱水壺,喝水總是隨便在水龍頭接幾口就完事。


房子年久失修,尤其進門玄關處的「熱得快」,一次不及時斷電就能釀成火災。



韓東的眼裡只有一件事,逮住任何機會進報社做記者。


老實說。


肉叔看到這裡時還是挺感慨的。


一無所有的韓東,理想主義的韓東,何嘗又不是初出校門的我們?


而當我們懷揣著改變這個世界的理想時,所遭遇的現實,所被碰撞的頭破血流,又何嘗不是時時刻刻在發生?


所幸,一次機緣巧合,他被《京城時報》的記者黃江相中,成了他手下的實習生。


於是。


他24小時待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第一時間趕出報導。


甚至還膽大心細做「臥底」,深入事發地。


也正是這次實習,讓他終於理解了:


記者,是歷史的記錄者。


但,這個準則,是否永遠適用?


韓東很快遇到挑戰。


他獨立追蹤「高價收血」事件,跟進時又牽出了「B肝代檢」的連環案。


B肝攜帶者為了體檢結果正常而出錢找人代檢。



但就在他拿下犯罪的鐵證,只等成稿發布,迎來職業的第一個小高光的時刻。


韓東卻遲疑了。


揭露違法,不會錯。


不會麼?


由此,他和黃江爆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爭執。


03

爭吵不止


吵的是什麼?


一個被遺忘許久的詞:新聞倫理


而這個詞,其實早在電影的開頭便已出現過。


黃江認為,事實就是事實,犯法就是犯法,記者只需要把事實記錄下來即可。



但韓東呢。


則是因為一件事,與師父的理念產生了分歧。


在臥底時,韓東碰到了好友張博(宋洋 飾)來找人代檢。


張博連續三年考研,前兩年成績過關,卻都因體檢結果「異常」沒能被錄取。他不甘,唯一能實現上學的心願的就只剩代檢這條路。


韓東站在道德高位教育他,這是犯法的,你不該這麼做。


而張博一句話把他噎回去:


我們這些人,就不配找工作嗎?

不配上學嗎?



是啊。


二十年前的中國,大眾還普遍對B肝處於唯恐避之不及的心態。


從入學到就業,對B肝攜帶者設下的障礙一道又一道。


所謂犯法。


不過是一些人面對生存的現狀,而走投無路的結果。


所以問題出在哪裡?


影片中有這樣一句話:


B肝的傳染性被誇大了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法律、條例來限制他們



是的。


揭黑沒有錯,但假如這個社會體系對「黑」的界定本就有誤呢?


於是電影裡——韓東與黃江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韓東堅持要撤稿,黃江則不滿這樣的衝動,一怒之下,開除了韓東。


然後呢?


韓東憑一己之力採訪了許多B肝患者,講述他們被歧視的現狀,寫成了一篇《一億人的反歧視主張》。



而現實中呢。


張博的原型張先著一紙訴狀,將拒絕錄取他的政府部門告上法庭,成了「B肝歧視第一案」。


韓東的原型韓福東,則跟蹤此案,在中國《新聞周刊》發表一篇《中國1.2億人的反歧視主張》。



也是由此,推動了政策的不斷改革。


2005年,《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正式出台,明確表示肝炎的B肝病毒攜帶者可以擔任公務員。


2007年,《就業促進法》通過並第一次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以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為由拒絕錄用。


2010年,入學、就業體檢中不得要求B肝檢測。



04

口號可休


是的,正是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影片的問題所在。


電影與現實,所表達的根本就是兩個方向。


其實早在公映前,《不止不休》就屢屢被指「《藥神》同款」。


他們確有相似之處。


同樣是真人真事改編的,稀缺的現實題材。


它們都具備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講一個普通人想拯救一群病人。


與此同時,也都具備社會性反思,關乎民生,關乎「人」在這個社會生存的不公與疾苦。


但,兩者更存在著巨大的不同。


從劇作上來說。


這部影像風格整體更作者化,也沒有《藥神》娛樂性和劇作完成度那麼高。


比如人物塑造上,除了男主角,其餘基本全員工具人(諸如女友小竹像個可有可無的擺設,好友張博的碰巧出現則是為了推動男主轉變......),且都是道德上無瑕疵的大好人。


比如劇情主線不清晰,後半部主題跑偏,剛拋出新聞倫理和重審記者身份的命題,突然轉而大講特講反B肝歧視。


但更重要的是。


從表達上來說,它連一個清晰的「靶子」都沒有。


沒錯,電影是在讚頌那個理想主義時代的調查記者,他們確實是時代之光。


但調查記者做的是什麼?


2003年,《南方都市報》記者陳峰年發表《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


揭發了在廣州的外來務工者,27歲的孫志剛,是如何因沒有「暫住證」被遣送收容站後遭毆打致死的事件。


報導一出引起社會輿論大震動,最終推進收容遣送制度的廢除。



2005年,《河南商報》記者范友峰發表《一案兩凶,誰是「真兇」?》。


重揭聶樹斌案的疑案風雲,讓一樁塵封十多年的冤案得以平反。



2008年,《東方早報》記者簡光洲發表《甘肅14名嬰兒疑喝三鹿奶粉致腎病》。


首次點名「三鹿」,曝光這個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由此引法中國整個乳品行業的地震。



有「中國揭黑第一人」之稱的王克勤,曾以變色龍式的深潛調查聞名。


2001年,他報導非法證券市場,假扮成下崗職工、普通白領或商人等各種身份打進黑市,寫出了《蘭州證券黑市狂洗「股民」》,推動當局開展整頓非法證券市場。


2010年,在《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山西疫苗亂象調查》,揭露當地疫苗中毒及致死案例,官商合謀壟斷疫苗市場等黑幕。



就像電影《聚焦》的原型人物、普立茲獎得主Walter V. Robinson說的: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is not a necessity. It makes it possible for all of us journalists to hold powerful people and institutions accountable.

調查報導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它給予了所有記者監督掌權者及機構的權力。


那個時代深度專業的新聞報導,著眼於公眾利益,在方方面面推動了社會進步。


但是發現沒?


他們面對的從來都是地方勢力,是強權資本,是不合理的制度,從來都有著具體而清晰的目標。


那些,是法與制邊緣的不義之處。


而不會如《不止不休》般,最終把大眾的B肝歧視當做目標,順拐地振臂一呼。


這裡本該有把刀子。


卻被迫變成了輕飄飄的一句口號。


05

理想之殤


但即便如此,我還是建議你有時間的話,就去看看這部電影。


不為別的。


只為難得有國產片,願意呈現那個有過調查記者的年代。


只為難得地,我們透過電影的縫隙,可以回想起自己理想主義的初心。


還記得黃江和韓東第一次見面。


他拿過韓東手裡捧著一本書,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一邊念到:


「到不朽的事業中尋求庇護。」



我們何嘗沒有過如此的理想?


20年前,故事發生的那一年,不知道有多少高中生報考新聞專業,不知道有多少畢業生進入報社,懷揣著憧憬,懷揣著當年閱讀《南方周末》的那份激動,準備在這一份份報紙,一個個豆腐塊大小的版面中大展拳腳。


可20年過去了。


在這「不朽的事業」中留下來的,又有幾個呢?


赤子之心這個詞,還有幾個人說呢?


當然我們可以把一切歸咎於現實。


但請看一個細節。


電影的最後,那張漂浮在半空的報紙上,頭版依舊刊登著「喜迎春晚」的消息。


但它的下方,《一億人的反歧視主張》同時也被刊發了。


這一刻,喜慶與吶喊共存。


是的,我們或許改變不了什麼。


改變不了娛樂至上的環境,改變不了動輒得咎的輿論,甚至改變不了那些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


但,就像電影的片名,《不止不休》。


只要沒有自我放棄,我們對「不公正」的聲討就該不止。


對「不合理」的追問也該不休。


畢竟,「這個世上發生的事,有哪件是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呢?」


本日打工人:巴斯特冷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