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海峽的歌聲,是迴蕩半個世紀的"中國風"

隴南西和發佈 發佈 2024-03-01T23:11:07.543295+00:00

「當我們聊起台灣音樂時,聊的是雨水沖刷不掉的足跡;是島嶼和陸地間的回聲;是舟楫、港灣、潮汐的文明。」——《聲生不息·寶島季》「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當你憂愁和困惑時,唱一支歌吧,歌聲是最好的語言和答案。

「當我們聊起台灣音樂時,聊的是雨水沖刷不掉的足跡;是島嶼和陸地間的回聲;是舟楫、港灣、潮汐的文明。」——《聲生不息·寶島季》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當你憂愁和困惑時,唱一支歌吧,歌聲是最好的語言和答案。

在過去半個世紀的漫漫時光中,我們不應忘記,其實海峽兩岸一直唱著同樣的歌。割不斷的音樂發展史正如兩岸中華兒女共同努力延續的文脈,構建起一段歷史中刻骨銘心的音符。在這個春天,《聲生不息·寶島季》唱響了穿越海峽的歌,帶領兩岸觀眾時空穿梭,對半個世紀以來牽動兩岸文化交流的寶島流行音樂文化進行了細緻、專業和真誠的梳理。

我們將時間的齒輪撥回半個世紀之前,當兩岸都結束了相對動盪而封閉的歲月,6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抱著好奇的目光去打量和暢想原本只存在於課本中的「對岸的同胞」時,是鄧麗君甜美而清澈的歌聲瞬間打開了一扇兩岸同胞心中的大門,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這也是一個屬於中國流行音樂的歷史時刻。如果你要問我中國流行音樂的源頭在哪裡,我會拿出一張老上海的唱片請你聽一支「金嗓子」周璇的歌——那些宛轉悠揚、發源於傳統民歌的「小調」,在十里洋場的新文人、西洋樂和電影的合力打造下,進化出了中國自己的流行音樂。而鄧麗君正是一個通身傳統中國味道的「小調天后」,她從傳統民歌和30年代上海前輩的身後款款走來,又自信優雅地走向世界,在粵語地區、東南亞、日本颳起了一陣旋風,也成為了一代人對於「寶島」最深的記憶和嚮往。

隨之而來的80年代,年輕人中最不缺的是詩人和歌者,而那時將台灣的文藝帶入黃金時代的寶島文化精英們,恰恰帶有的是從大陸的山河文脈中傳承的濃濃書卷氣、說著和我們一樣的標準普通話,很多人還能流利地使用從眷村學來的山東方言、四川方言……傳唱至今的民謠歌曲《橄欖樹》,齊豫空靈感性的嗓音將無數大陸青年帶上了作家三毛的遠方和流浪之旅,樂壇才子羅大佑橫空出世的一首首不朽經典民謠,傳遞出的對歲月的感悟、對家鄉的眷戀、對明天、對和平的渴望,對於現實矛盾世界的批判與反思,其中的人文關懷和格局成為了那個時代最美好的註腳。

芒果TV ,贊 771

「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雙手,讓我擁抱著你的夢,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從寶島台灣湧來的文藝潮流對於華語流行音樂的貢獻是我們難以想像的,相比香港流行樂壇,同時代的寶島的華語流行樂原創性更強、中國味更濃、就是像是粗壯根系上長出的繁茂枝葉。

海峽兩岸在政治依然彼此隔開的情況下,歌聲已經將彼此牢牢地連接在一起,如同一陣青春的旋風,刮過了中國古老的大地,並且讓這片土地上的文藝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機。

而對於那個時代如饑似渴地探索外部世界的大陸來說,這些音樂勾畫了他們心中「流行音樂」的樣子,他們迅速地演唱、模仿,拿起了創作的筆,抱起了吉他開始音樂生涯,在穿越海峽的一首首經典歌聲中,一代人崛起了。在這個「文藝復甦」的年代,大陸的藝術家先是「女學鄧麗君,男學劉文正」用一遍遍「偷聽」磁帶里的港台歌手,模仿出介於流行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間的抒情柔緩的腔調。而後他們又紛紛擁抱了唱片工業,大膽地成為「簽約歌手」,像曾經的「金童玉女」毛寧和楊鈺瑩就是在音樂工業的包裝下成為了人盡皆知的大明星。而將這兩種「靠攏」發揮到極致,從模仿台灣歌手、接受台灣唱片工業包裝,最後成功唱出自己風格,成為兩岸樂壇叱吒風雲「天后」的,當然就是曾經向蘇芮模仿,現在無可替代的那英。而當時求賢若渴的寶島電影工業也熱情擁抱著來自祖國大陸的這些新面孔——巨星的誕生源自那種開放包容的彼此欣賞和彼此成就。

從喧囂和躁動的90年代直到新世紀初,寶島樂壇也迎來了自己流行音樂工業的黃金時代,日漸成熟壯大的唱片公司、一大批才華橫溢、經驗豐富的製作人,吸引了從海峽兩岸暨香港、東南亞華人地區的優秀人才匯聚在一起,共同創造了大中華區「神仙打架」的流行音樂盛世,影響了70、80、90三代人的青春。

而這一時期寶島樂壇送給中國流行音樂最令人驚喜的禮物莫過於周杰倫。

80年代之後,在以西方為主要舞台的現代流行文化衝擊下,中國的文藝界一直在激烈地思考和爭論一個很宏大的議題:中國燦爛的古典文化和傳統藝術如何自下而上地面對這樣的衝擊?是徹底將他們封存,然後從頭來過徹底擁抱西方流行藝術?還是涇渭分明,在強勢的外來文化面前努力維護傳統的「純正」?

在音樂領域,周杰倫給出了一個答案。他用極富創造力的旋律和玩轉各種流行音樂體裁的遊刃有餘,在世紀之初歐美和日韓流行的夾擊下大聲宣告,中國的流行音樂不是簡單對於舶來品的模仿和漢化,「中國風」可以成為流行本身,最時尚前沿的旋律可以和最古典傳統的意境契合在一起——流行音樂可以徜徉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基因中汲取最鮮活的養料,流淌在這個民族年輕人的心中,激盪起生生不息的共鳴。也因為這個非常成功的嘗試,周杰倫的作品和他「中國風」也突破了「流行歌曲」的框架,不僅一次次登上了「大雅之堂」,而且為其後十餘年中國年輕人伴隨著中國崛起的「四個自信」自發的繪畫、文學、服飾的「文藝復興」提供了靈感和養分。

「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懸筆一絕,那岸邊浪千疊;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而我獨缺,你一生的了解」——《蘭亭序》這個承載著古老文脈和文化精神的中國意象如此和諧地出現在流行音樂中,卻字字真情地演繹著文化的新感悟、獨屬於我們的特殊牽絆。

芒果TV ,贊 3.8萬

寶島流行樂的誕生、發展、與大陸的碰撞交融像是一條文化大河的支流在奔涌中匯入江海的奇妙旅程;寶島的流行歌如同一本歲月的史詩,緩緩展開,滿滿都是歷史的滄桑變遷,一代代人的精彩故事和一個民族見微知著的文化旅程。

所以,當芒果TV的系列音樂文化交流節目《聲生不息·寶島季》用同樣詩意的鏡頭語言、充滿意蘊的旁白、隔空互動的台灣分會場和如夢似幻的演唱舞台,將這本書再次一頁頁翻開,用2023年芒果台經過千錘百鍊的音樂綜藝最高製作規格和水準搬上了兩岸的屏幕和網絡,老一輩的深情回憶、年輕一代的熱情和期盼,中生代的傳承和感受,共同構成了節目中一幕幕伴隨著歌聲和歷史的動人畫卷——這是一檔特殊的綜藝,它在用一種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為流行音樂著史、為文脈的交匯寫詩。

這檔音樂綜藝沒有我們印象中很多綜藝節目的喧囂,而是回歸了音樂本身,深入挖掘音樂背後的文化記憶,《聲生不息·寶島季》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設定——每期節目歌曲演唱部分中間穿插的「聲生不息請回答」街訪,用復古的台灣綜藝「康熙」的風格列出這一屆的兩岸普通年輕人喜歡對方什麼、無論是歌曲還是電視劇,抑或是很多其他有意思的人或事,我們驚訝地發現,因為有音樂,這道淺淺的海峽從未將他們的快樂隔開,我們從來沒有彼此疏遠太多。

其實,如何在政治上的長久分隔狀態下保持兩岸的文化歸屬感,是否「Z世代」的台灣人已經不可能像曾經創造新浪潮、不忘祖籍鄉音的眷村文藝青年那樣選擇保留那份歸屬,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很現實的挑戰。正如曾經侵略者要讓台灣永遠割裂的首要手段便是消滅台灣的中國文化並取而代之。那麼今天,我們更應該去銘記那些我們共同的歌,不僅僅是回憶,更是在為兩岸的年輕人種下記憶的種子,讓他們用汲取到的養分去創造新的共同記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聲生不息·寶島季》帶給兩岸觀眾尤其是年輕人正是這種浪潮中的傳承。正如胡德夫所說「橋面會越來越寬,浪聲會越來越大,我們就是洶湧的海洋,生生不息」。

半個世紀前,一陣風從海峽的一邊吹起,在而後的歲月里,在同為中國人的兩岸同胞的文化圈從吹起漣漪到掀開了影響一代代人青春,甚至一生的激越浪潮——文化割不斷、我們也就分不開。

而中國人的才氣又在這種激盪中碰撞出火花,讓中國的流行音樂從傳統中走來,擁抱流行,又以流行的姿態高揚著傳統的精神,在新生代的00、10後心中散播著火種——知來路、明歸處,正如《聲生不息·寶島季》的每一期節目我們可以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走完一遍半個世紀的音樂路,讓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共同為探索中國文化守正創新上下求索的這段光榮往事愈加清晰。往事依依,未來可期,承載著前輩光榮走來的新一代也將繼續把歌聲唱遍海峽、讓「中國風」吹遍寰宇。

來源:觀察者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