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四川】巴山美村 父親原鄉

方誌四川 發佈 2024-03-02T00:37:00.517916+00:00

巴山美村父親原鄉「『父親原鄉,醉美平昌』我為平昌打CALL。」音樂唱作人李佳林在抖音平台中如是說。「巴山美村·父親原鄉」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駟馬鎮雙城村,是著名畫家羅中立創作油畫《父親》的原型地,因「父親」文化底蘊厚重,被譽為「父親的村莊」。

巴山美村父親原鄉

「『父親原鄉,醉美平昌』我為平昌打CALL。」音樂唱作人李佳林在抖音平台中如是說。「巴山美村·父親原鄉」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駟馬鎮雙城村,是著名畫家羅中立創作油畫《父親》的原型地,因「父親」文化底蘊厚重,被譽為「父親的村莊」。2021年,平昌縣緊緊圍繞巴中市「文旅康養首位產業」目標定位,乘借《父親》這張文化名片影響力,搶抓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建成「巴山美村·父親原鄉」三產融合示範項目,實現雙城村「美麗蝶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打開通往「春天」的大門,神州大地升騰起無限生機與活力,這為藝術家們創作文藝作品營造了一個放飛藝術夢想的良好環境。《父親》就是著名畫家羅中立於1980年根據自己20世紀60年代在大巴山深處的平昌縣當知青時的生產生活體驗,與當地農民結下深厚感情而創作的著名油畫。

《父親》中的原型人物來源於平昌縣駟馬鎮雙城村一位名叫鄧開選的普通農民。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西部農村,農家肥料主要來自人畜「糞便」。為了這個肥料,人民公社、生產隊經常指派當年被稱為「社員」的農民進縣城「掏糞」。就是為了這個肥料,那時縣城每個廁所里都有農民在守候,過年時也蹲在那個地方。「守糞」農民的神態姿勢,引起作者很大震動,就畫了一幅《農民》的畫,最後幾經藝術創作才有今天的這幅作品。畫的名字開始叫《粒粒皆辛苦》,後改成《我的父親》,最後去掉「我的」二字更名為《父親》。畫中的人物形象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老年農民形象,面對《父親》,使人們深切感受到這是一個飽經滄桑卻又永遠對生活充滿希望,秉持艱苦奮鬥,不願苦熬、寧願苦幹的普通大巴山農民,在他身上匯集鐫刻著中國農民的力量和希望。

舊時鄧家大院一隅

2021年,平昌縣啟動「巴山美村·父親原鄉」項目,聚焦駟馬鎮雙城村青瓦泥牆的農家本底、原汁原味的青山綠水、厚重濃郁的「父親」文化,深度挖掘鄉土農耕文化和巴山農民精神,推動農文旅高度融合發展,致力打造山區鄉村振興升級版。

重拾鄉愁記憶,弘揚「父親」文化。「巴山美村·父親原鄉」採用「生態化+藝術化」理念打造,在不改變原先農家田舍風貌基礎上,以藝術立意,依託《父親》作者羅中立曾居住、寫生、創作的鄧家大院打造鄉村記憶館、鄉土技藝農創館、鄉愁藝宿;以春風研習所為主基調,配套改造周圍農院,建成鄉村會客廳、院落民宿酒店、巴山特色美食美茶。計劃3年內建成蠶桑種養+全產業鏈、鄉土藝術寫生創作教育基地、鄉村旅遊網紅地、大巴山鄉村振興示範標杆,集民宿、藝術、民俗、美食、娛樂於一體的鄉村旅遊集散地,依託駟馬水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輻射帶動,年接待遊客可望達10萬餘人次,實現年均旅遊綜合收入2000餘萬元。

父親原鄉,通過人文情懷創作,看得見藍天綠水青山,看得見泥牆青瓦屋檐,看得見農舍炊煙裊裊,看得見鄉村美麗畫卷,記得住童年鄉愁回味,具有鄉村觀光旅遊體驗的農文旅高度融合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呈現在世人眼前。「父親」文化愛有迴響的打造推介,不僅帶動當地農文旅產業的興起,更帶來「父親」村莊的日新月異。依託「巴山美村·父親原鄉」度假村落,採取「公司+集體經濟組織+農戶」運營模式,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與平昌產投集團公司合資組建平昌縣駟馬雙城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運營民宿、酒店,其收益按股分利,村民實現土地流轉有租金、就近務工有薪金、集體經濟有分紅的多渠道多重收益。如今的父親原鄉,環境優美、如詩如畫,原生態生活,成為一種輕奢享受,村民們大闊步走向康莊大道。

「巴山美村·父親原鄉」成為巴中市鄉村振興的「雙城樣本」。平昌正從一處美向全域美的華麗變身,先後榮獲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民間藝術之鄉等「國字」頭銜稱號。平昌正以「父親」的智慧和力量奮力創建天府旅遊名縣,努力建設「三縣兩地一門戶」。

END

來源:四川省 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平昌縣地方志辦公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