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二哈」在日無人問津!驚天兇案是泡沫經濟之禍?!

北京廣播電視臺 發佈 2024-03-02T04:48:17.754186+00:00

現在養狗的人越來越多了,而要說寵物狗中的網紅狗,那俗稱「二哈」的哈士奇肯定是榜上有名。而且,不光是那些錢多得沒處花的人去當冤大頭,就連普通老百姓也趨之若鶩地瘋狂追捧,恨不得一次多買幾隻,哪怕是貸款也要買。

現在養狗的人越來越多了,而要說寵物狗中的網紅狗,那俗稱「二哈」的哈士奇肯定是榜上有名。


睿智的目光,超凡的美貌,發泄不完的精力……絕對是萌寵界的人氣頂流啊!



那一隻哈士奇大概多少錢能買到呢?上網查查的話,價格也就在幾千到一萬左右。但是您知道嗎?在三十多年前的日本,一隻哈士奇竟然能買到一千萬日元,折合人民幣大概是五十多萬一條。


而且,不光是那些錢多得沒處花的人去當冤大頭,就連普通老百姓也趨之若鶩地瘋狂追捧,恨不得一次多買幾隻,哪怕是貸款也要買。


那麼,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能讓哈士奇的身價暴漲到這個份上呢?


二哈在日本是「智商稅」?


說起來,哈奇士實在是寵物界裡的活寶,它們異常活潑好動但又和人類超級親近,總是靠著超低的智商火遍全網。


其實,要論起起源,它們可是狼與狗相配雜交出來、甚至可能是直接從狼馴化出來的物種。


不過無論如何,哈士奇都是早在幾千年前就跟人類扯上了關係的古老物種。


一開始,人們都是把哈士奇當成工作用犬來飼養的,主要就是讓他們拉雪橇。


十八世紀,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全世界各地都在開闢新航路,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船員們也自然接觸到了雪橇犬,又自然而然地把它們帶上了自己的船,然後一起踏上了環遊世界的旅途。


就這樣,這些來自北方的狼終於有機會去南方熱成狗了。


拽著雪橇奔跑的狗子們。

來源/pixabay免費正版素材庫


因為阿拉斯加雪橇犬這個名字難讀難寫也難記,人們就根據哈士奇的叫聲給他起了「husky」的英文名,意思就是低沉的嚎叫聲,這個花名後來就成了大家最熟悉的「哈士奇」這個名字。


20世紀,美國的犬類俱樂部正式地把哈士奇認定成了一個犬種,還給他們制定了非常具體的各種身體標準。


在二戰期間,哈士奇就被培養成了出色搜救犬。是的,它們不光拆家功力一流,在搜尋和營救方面的能力也是一級棒。


二戰結束後,哈士奇靠著自己的搜救能力名揚四海,也正式作為一種寵物犬被世界人民喜愛和接受。


後來,哈士奇們又漂洋過海來到中華大地,成為廣大人民又愛又恨且極具人氣的「二哈」。


要是讓中國網友投票選擇自己最想養的寵物品種,哈士奇估計怎麼也能排進前五。


不過可能您不知道,當今的日本人對哈士奇的熱情卻沒有那麼高。


根據2020年的一項調查發現,整個日本登記在案的、飼養哈士奇的家庭只有二十家不到,在家養犬的人氣排行榜里排第96位。哪怕是算上沒有登記的,估計也是寥寥無幾。


仔細想想,好像也挺正常。


日本人本來人均居住面積就不大,東西歸置得又集中,再加上大和民族那多多少少自帶的一些潔癖屬性,實在是承受不住哈士奇那無處散發的精氣神和它們帶來的拆家之災。


那麼問題來了,記性好的聽眾肯定還記得節目一開始我說過的話:三十多年前,哈士奇不是在日本很火爆嗎?怎麼現如今沒人養了呢?


沒錯,在當年的日本,哈士奇可以說是一種象徵著江湖地位的「智商稅」。


要把這事兒說明白,我們得先說另一個東西——泡沫時代。


泡沫時代,對二哈深愛


泡沫時代究竟是什麼?


要解答這個問題,咱得先把時間線拉回到上世紀80年代。


80年代的日本城市。

來源/電影《BU·SU》截圖


當時,由於日本人盲目地相信房地產和股票價格會持續增長,導致地產和股票價格虛高,日本的經濟進入了一個虛假繁榮的時期。


當然,虛假的繁榮也是能被實打實地看到的:當時東京的地價如果全部折現,能夠直接買下整個美國所有的國土。


日本的國家和企業都富到流油,富到什麼程度呢?富到要在南邊的熱帶地區花大價錢造人工滑雪場的程度。


不光國家有錢,那時大多數的日本人,也都非常有錢。


就拿1985年舉例來說吧,當時大部分中國人一個月的工資不過百十來塊,折合日元大概就是小几千日元。


可在當時的日本,這點錢都用不著去打工掙,您只要每天去新宿、銀座這種繁華市中心的自動販賣機旁邊蹲上幾個小時就能撿到!


為什麼說「撿」呢?原來,那時候人們到自動販賣機里買東西不要找零可是生活常態,作為一個正常的日本人,如果彎腰去機器里撿那幾十日元的鋼鏰,那就是錙銖必較的小氣鬼,是會被大家看不起的。


不光對小錢不在乎,面額大的錢他們也不放在眼裡。


據說,每天半夜的時候,那些從繁華商業街里走出來的男男女女們,幾乎人手一張一萬日元的紙幣,折合人民幣大概是五百多塊錢。


他們就這麼一邊站在路邊一邊揮舞著,幹嘛呀?這是專門揮給計程車司機看呢!


當時打車也根本不存在打表這一說,哪怕就是一兩公里的距離他們也會直接給司機一張一萬大鈔,還不要找零。


日本大額紙鈔。


平時要是有星探在路上看到女孩子好看,希望對方來自己公司面試,只要這個姑娘填完大致資料,星探出手就先給人家一張萬元大鈔,說這是車費,你改天打車來我們這裡面試,當然,這人到底來不來對星探來說也無所謂。


不止如此,那時候的畢業生也特別幸福,「求職」這個詞並不是畢業生去公司求著給個職位,而是正好相反:每到畢業季前一年,無論大小公司都會早早地去學校開招聘會,邀請符合條件的學生們去參加面試。


事實上,基本不存在不符合條件的人。當時日本的工作機會多到爆炸,只要能去公司參加面試,一人就先發一萬日元打車費。


沒錯,這個聽起來非常魔幻的世道就發生在三十幾年前的日本。您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當年在日本不但發生了,還持續了十年左右的時間。


那時候,「遍地是黃金」在日本完全就是一種真實寫照,整個日本上上下下都透露著一股躁動的氣息。


在這個有錢沒處花的世道里,為了釋放這無處安放的金錢,大家普遍想到的方法就是養寵物。


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的寵物業成了最有市場的產業。那時候,你要是不養一條狗或一隻貓,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也是一個生活在現代的日本人。


久而久之,光養一隻或者幾隻貓貓狗狗也開始顯得普通起來,大家就跑去養倉鼠蜥蜴這類不那麼常見的動物。


再到後來,養寵物直接變成了倆字——獵奇。


簡單來說,所謂獵奇,就是搞一些平時不常見的、看上去能讓自己標新立異的東西帶在身邊,比如曾經流行的盤串兒,那串珠子最好得是聽都沒聽過的東西做的,象牙的還不夠,最好能是霸王龍牙的。


您能想像嗎:日本當年竟然有人養老虎——然後被抓了。


也有人想趁著中日蜜月期去中國旅遊然後偷個大熊貓回來養——但根本偷不到。


還有人想去找恐龍,當然,不可能找得到。


最後,他們終於找到了一種確實存在、但日本不怎麼有的、買來既不違法也不危險的、有點來頭又能說道說道的寵物——沒錯,就是哈士奇。


養狗博主靠二哈發家致富


作為寵物狗的哈士奇好像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但如果我和您說,哈士奇在當時居然成了一種理財產品,您信嗎?


這可是真的。


按照資本運作的套路,光有開頭說的那些來歷肯定還不夠,必須還得會「講故事」——是的,今時今日我們熟悉且流行的金融套路,早在三十年前的日本就已發生過了。


當時有個人非常善於講哈士奇的故事,此人名叫關根元。


關根元是當時日本一個小有名氣的愛犬人士,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個網紅寵物博主。


他借著泡沫經濟的東風在埼玉縣開了一家自己的犬舍,取名非洲犬舍。這個犬舍最大的特點就是賣哈士奇。



作為日本第一批養哈士奇的人,關根元經常會被各類雜誌當作訪談對象,還有不少電視節目也會邀請他當嘉賓。


趁著這個機會,關根元就非常熱情地向大家推薦哈士奇。


要麼說這人會做生意呢,他的要訣是:抓住日本民眾的文化痛點。


關根元首先表示:哈士奇其實不能算狗,而是狼,而且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與狗相似度極高的狼。



要知道,近現代日本人對狼是頗有一些情結在的。在日本明治時代,由於人類的過度捕獵,日本本土的狼慘遭滅絕。


近百年來,不少日本人一直在全日本挖地三尺苦苦搜索,就為了找一條能被稱之為狼的動物來。


現在一看,花個幾十、上百萬日元就能買一條,而且還是特別少見的品種狼,一個個都高興壞了。


當然,光抓著痛點講故事還不夠,這個生意要想做起來,就得搞成一個產業鏈,讓資金流動起來。


於是,關根元就想了這麼一個主意:他和顧客承諾,在非洲犬舍購買的哈士奇產下的小哈士奇,只要血統純正,自己就會高價回收。


這樣一來,本來只是買個獵奇寵物,現在又成了能得到回報的投資,關根元的生意一下子就好了起來,非洲犬舍哈士奇的售價也是水漲船高。


在關根元這裡,一條哈士奇賣出一千多萬日元都是常事——一千多萬日元是多少錢?五十萬人民啊!


這麼多錢就為了買條狗您能理解嗎?!但關根元竟然就讓全日本的民眾理解了!隨著生意搞得熱火朝天,關根元就繼續貸款投資,大肆擴建自己的哈士奇品牌。


在這個過程中,他還結識了一個比自己小十五歲的愛犬女性風間博子,兩人結成了志同道合的養狗夫妻。


關根元和風間博子


不過,麻煩也隨之而來。


因為關根元本質上並不是一個老實的正經商人,雖然他對外宣稱能回收小狗,但當客戶抱著小狗過來的時候,他每次都會以各種各樣的藉口拒絕付錢,包括但不限於小狗不夠健康,血統不夠純正等等。因為他的推脫,客人也經常和他發生各種衝突。


對於這個問題,關根元的解決方案是:勾結當地的黑社會。他做生意的時候沒少給黑社會塞錢,為的就是發生衝突時,能有人來幫忙擺平。


本來,這日子還能這麼坑蒙拐騙地繼續過下去,畢竟鬧事的是少數人,只要能夠繼續賣狗,就能繼續畫餅,繼續把這騙人生意做下去。


在關根元看來,未來的生活還是非常美好的。然而,萬萬沒想到,事與願違。


時間來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虛假的泡沫經濟終於迎來了崩盤的那一天。


90年代的日本街頭,繁華褪色。


一夜之間,房價暴跌,股市暴跌,破產企業暴增,失業民眾暴增。


關根元非洲犬舍的生意也一落千丈。


更讓人為難的是,這時的關根元還不能把生意一關了之,因為在之前擴建投資的時候,他一口氣貸款一億四千萬日元,現在也必須還款了。


因為二哈扯出的連環命案


在悲劇之外讓人感到有點欣慰的是,關根元以後不能再靠坑蒙拐騙掙錢了。不過這天價的債務,他究竟該怎麼還呢?


還沒等關根元想好新的坑人話術,新的問題就找上門來了。


要知道,經濟泡沫破碎以後,窮的不光是他,還有他的客戶。


雖說當年花了一千萬左右買了一條最多一百來萬日元的哈士奇確實很冤,可畢竟那會兒大家都有錢,這個智商稅的啞巴虧吃也就吃了。但現在大家都窮得叮噹響,這一千多萬的真金白銀,豁出性命來也得討個說法啊!


很快,就有一個叫川崎昭男的人找上了門,他之前花了1100萬買了一條哈士奇,之後才知道這種狗在國外頂了天也就幾十萬,因此要求關根元退錢。


關根元覺得他在開玩笑,因為這單生意連詐騙的邊也擦不到,真就是你情我願的一樁合法買賣,無非是賣貴了而已。


可哈士奇又沒有官方定價,你憑啥要求我退款?但川崎昭男卻不依不饒,並放出狠話說你不退錢我就弄死你。


關根元想,你想弄死我?那就我不如先弄死你得了。


1993年4月,面對著鬧了無數次的川崎昭男,關根元終於下定了決心。


他假裝表示要退款,把川崎昭男騙到了辦公室。在洽談退錢過程中,關根元給川崎倒了一杯飲料讓他喝。喝完,人當場就沒了。


原來,飲料里一種給哈士奇安樂死的毒藥,通常0.1克就能致人死亡,關根元怕毒不死他,特意加了幾十倍的量。


殺完人後,他對著屍體開始思考對策。正在這時,辦公室的門突然輕輕地響了一聲,他手下的員工山崎永幸走了進來。


山崎進來一看,之前還活蹦亂跳的鬧事者現在已經成了一具屍體,差點嚇得當場昏死過去。


不過,山崎這個人其實是一個忠犬型員工,儘管被嚇了一跳,但很快就被老闆洗了腦,和關根元的妻子一起把川崎昭男的屍體分屍並且燒掉了。


本以為這件事就這麼了結了,但結果並非如此。


關根元有一個黑社會的好朋友叫遠藤安宣。這個遠藤同時也是關根元和川崎昭男之間的調停人。結果突然有一天,當事人川崎也離奇失蹤,老江湖遠藤立刻就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很快,他就猜到川崎昭男應該是被殺害了,雖然沒有證據,但遠藤安宣根本不在乎。


畢竟,找證據是警察的事兒,自己只是流氓而已。於是,他立刻變臉,不再說自己是關根家的好朋友,而是隔三差五上門嚷嚷著要報警,要關根元把名下所有財產轉移到自己名下。


關根元想了想,覺得也沒別的辦法了,只能是一招鮮吃遍天了。同一年的七月,關根元帶著妻子和員工川崎來到安藤家,說是要聊聊產業轉讓一事。


聊到一半,關根元順手請安騰和他家司機喝了一杯飲料。同樣的手法同樣的毒藥,以及同樣的分屍、焚燒和謊報失蹤。


到了八月底,非洲犬舍某員工的母親關口光江也被關根元毒殺。


據關根元案件改編的電影。

來源/電影《冰冷的熱帶魚》


誒?這個女人又是什麼情況?說起來關根元下手的原因實在是非常離奇曲折,案子的複雜程度甚至要遠超過之前三個被害者。


首先,這位關口女士和關根元存在不正當男女關係。


其次,關口當年花了3600萬日元從關根元這兒買了四條哈士奇,正等著漲價賺一票呢,結果竟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作為情婦,她要求退款的氣勢可比之前川崎昭男足多了,關根元也根本吵不過她,決定繼續劇毒飲料伺候。


一口氣殺了四個人,關根元本以為自己的手法天衣無縫,還拿這事和人吹過牛。但他不知道的是,從第一個受害者失蹤的時候,警方就已經盯上了他。


不過,由於找不到屍體,警方也只能默默圍觀,找準時機再實行抓捕。


第二年年底,日本警察們終於出手了,他們逮捕了關根元的忠犬員工山崎。


不出所料,一直以來都沒啥主見的工具人山崎一進去就全招了。


根據他的供詞,警方找到了藏匿屍塊的地點,逮捕了關根夫婦,並直接宣判他們死刑。


不過在日本,宣判死刑跟執行死刑是兩個概念。大概是文化差異吧,日本人認為,不立刻處死犯人,而是讓他們一直活在恐懼和憂慮里比直接執行更好。


也就是這個觀念,讓日本的很多死刑犯一輩子都不會被執行死刑,而是在監獄裡老死。關根元也正是其中一員。



關根元的妻子至今還活著,在死刑執行的等待中度過著每一天。而那個員工山崎被判了三年徒刑,出來後還把自己的離奇經歷寫成了一本書。


這也是哈士奇在日本寵物界沒什麼市場的原因。一提到這種狗,大多數日本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這樁駭人聽聞的連環殺人案以及那個讓無數人破產的瘋狂年代。


其實,哈士奇又有什麼錯呢?狗一直是狗,只是有些人瘋狂起來就忘記了自己是人。


編輯:謝佳漫

素材來源:網絡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請與本公號後台聯繫。


註:本文及其音頻版權歸屬北京廣播電視台,未經授權不得挪作他用


1039聽天下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