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到底是王炸?還是紙老虎?用數字分析真實威力

茶狐看世界 發佈 2024-03-02T08:33:40.804702+00:00

前幾天,和幾個在寧波的外國朋友聚會聊天,席間,有人提起中國的地下車庫,他認為,中國的地庫非常特別,幾乎每一個都是防衛森嚴的地下堡壘,「打算幹什麼?

地下車庫

前幾天,和幾個在寧波的外國朋友聚會聊天,席間,有人提起中國的地下車庫,他認為,中國的地庫非常特別,幾乎每一個都是防衛森嚴的地下堡壘,「打算幹什麼?難道是為了將來煤氣罐大戰做準備嗎?」

被他這麼一說,我才意識到,我們的車庫有多麼與眾不同!疫情前,我幾乎走遍了西方發達國家,的確沒有見過這種情況,他們的地下車庫,就只是車庫而已。

「人防工程」這個名詞,本身就非常有中國特色,在英語國家,一般叫Air-raid shelter,直譯就是「空襲避難所」,通常規模都很小,更簡單的叫法是bunker。

如果去Bing搜索Air-raid shelter,出來的圖片一般都是年代久遠,配置簡陋的小型防空洞,如果搜bunker,結果就是小型的地下室。

相比之下,我國的人防工程非常專業,配置豪華,我國甚至有專門的《人民防空法》,1997年開始實施,從那以後建設的地下車庫,幾乎都是人防工程,遍布全國每個角落。人防工程最顯眼的標誌就是「人防門」,幾乎所有地庫都會安裝厚重的鐵門,有密封橡膠,內部填充鉛,可防一定的輻射。


大型的人防工程,標配通風設備,主要防止外界的物理破壞,發生危機時,人員都躲到地下車庫,關上人防門,裡面有廁所,發電設備,還有濾毒器等。

2017年,中國五礦中標全國最大規模地下人防工程,重慶市江北區北城天街地下人防工程。該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9萬平方米、全長2.6公里,國內最大,相當於27個足球場的面積。

舉國上下投入這麼多資源,肯定是有針對性的,至於針對什麼?顯然不是常規戰。


末日魚雷

這幾天,我還看到一個「天X新聞」的短視頻,標題非常聳動:俄羅斯「末日核潛艇」消失,令西方高度緊張,其攜帶的核魚雷「波塞冬」,1枚可摧毀半個美國。也就是說,兩枚核魚雷,就可以把漂亮國,從地圖上抹掉。

「天X新聞」是一個全網有一千多萬粉絲的帳號,是某省級報業集團傾力打造的新聞短視頻客戶端。

另外,鳳凰衛視介紹俄羅斯「別爾哥羅德」潛艇時說,波塞冬核魚雷,能引發500米高的海嘯,對我來說,這不僅是嚇人,而是醉人!

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也才632米,華東、華南的發達沿海地區,海拔幾乎都低於500米,這麼大的海嘯,足以毀滅一切!

按理說,他們的內容應該經過一定的審核,可信度應該是不錯的。但是,如果「煤氣罐」的威力這麼大,我們還修這些人防工程,有用麼?作為一個理科生,我喜歡定量分析,雖然我們不是專家,但可以從現有的數據上,大致分析出事實的真相。


我先搜到一張不同震級的地震所需要的TNT當量圖。但現在網絡上的營銷號太多,很多數據以訛傳訛,結果大家一起被騙。我的經驗是,如果你要探究真相,最好的辦法是交叉對比,去搜索不同語言的資料,如果結果相似,那麼就比較靠譜。於是,我又搜了一張英文版的數據圖,兩張對比,基本上吻合,這樣看來,數據還是比較可靠的。

2008年,汶川地震 8.0級,相當於1500萬噸TNT爆炸。

2011年,日本大地震9.0級,相當於4.8億噸TNT,海嘯浪高23.6米。

2004年,印度洋地震9.3級,相當於10億噸TNT,海嘯浪高為30米。


我們再看看核武器的TNT當量

小男孩(廣島原子彈) 1.8萬噸TNT

胖子(長崎原子彈) 2.1萬噸TNT

巨浪-2乙(中國最先進潛射洲際飛彈) 10枚彈頭,每枚25萬噸TNT

邁克(史上第一顆氫彈) 1040萬噸TNT

沙皇炸彈 (前蘇聯氫彈,史上最大的人造爆炸物) 5000萬噸TNT

人類引爆過的核武器總當量,約5億噸TNT。

也就是說,如果要製造一個2011年日本海嘯級別的地震,需要引爆至少10顆沙皇炸彈。就算引爆成功,一個海嘯,連日本也就傷了一層皮毛而已,死亡人數為15900人,占日本總人口的0.01%左右。

不過「沙皇炸彈」現存數量為零,歷史上蘇聯時期,僅製造過一枚減裝藥試驗彈用於核試驗。俄羅斯現役最大當量的彈頭為R-36M2上的核戰鬥部,75萬噸當量。白楊、亞爾斯的戰鬥部當量為55萬噸

波塞冬核魚雷,最大當量也不過100萬噸TNT。要核平美帝,掀起500米海嘯,簡直就是痴人說夢!但這樣的內容就是能吸引眼球,博取流量!


美俄梭哈

關於美俄各自有多少枚核彈,網上縱說紛紜。

我的想法是,儘量直接去找當事人的第一手數據,而不是道聽途說,比如,美俄簽署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2010年在布拉格簽署,有效期十年,2021年雙方又宣布延長5年。該條約有設施核查機制,數據相對靠譜。

根據美國國務院數據。

美軍陸基只剩下空軍的441枚70年代生產的單彈頭民兵3飛彈,每天441枚30萬噸的彈頭,處於值班狀態,總當量1.32億噸TNT

2008年,美國14艘飛彈核潛艇中,平均每天有5.4艘戰略核潛艇處於值班狀態。平均每艘帶彈20枚飛彈和80個彈頭。

美國海基核力量每天平均有432枚彈頭處於值班狀態,總當量1.12億噸。

陸基、海基合計,處於值班狀態的有:873枚彈頭、2.44億噸當量。

俄羅斯海軍戰略核潛艇出航率不明,按照2000年代最低谷時期計算,也就是每天0.685艘核潛艇處於值班狀態,平均每艘攜帶13枚飛彈和58個彈頭,俄國海基平均每天有40個彈頭處於值班狀態,總當量716萬噸

陸基每天值班有井基46枚撒旦、10枚亞爾斯、60枚白楊M、72枚白楊,632枚彈頭總當量4.22億噸。

另有63枚亞爾斯和18枚白楊M機動式彈頭處於待命狀態,擁有270個彈頭總當量3510萬噸。

三者合計:俄國隨時處於值班狀態的有942個彈頭4.62億噸當量。

號稱末日魚雷的「波塞冬」雖然已經服役,但具體的戰力 ,可能連俄羅斯心理都沒譜。至於海嘯,百萬噸當量的核彈,對於海洋來說,就像一個雞蛋砸進游泳池。

總而言之,就算俄羅斯全部值班中的核武器,在同一個海域一起引爆,最多形成一次9.0級的日本地震,隨後帶來浪高23米的海嘯,最後導致幾千人的傷亡。

如果Putin想核平美國,鑑於烏克蘭戰爭爆發前以及爆發後俄羅斯情報系統的表現,必須預設「俄羅斯核打擊計劃很早就會泄露」的條件。

合理估計,空基、陸基、海基,合計大約1/5左右(300枚)的核彈頭會發射出去,能有多少爆炸不好說,爆炸之後能否達到設計中規定的當量也不好說。就算這300枚,全部命中目標,對美國這樣的國家,最多也就在本土經歷了一次二戰。(核武器對城市的破壞力,詳見下文分析)

至於俄羅斯省下那4000多枚庫存的核彈頭,一旦開戰,根本沒有時間重新翻新服役。


震懾熊二

如果俄羅斯的煤氣罐,不能掀起500米海嘯,也不能核平美帝,那麼能不能鎮住烏克蘭?

關於這一點,美版知乎Quora上,有一個11萬人高贊的回答,值得我們參考!

作者John Mark McDonald

作為一個研究核戰爭近四十年的人,我將給你一個會讓你大跌眼鏡的答案。即使俄羅斯的整個核武庫被用來對付烏克蘭,它也不會大大改變戰爭的進程。

因為,核武器的威力已經被當作「王炸」使用了很久,以至於核爆炸的實際威力與它們的實際破壞力,幾乎沒人細究。沒有一個核國家能夠在戰鬥中真正使用核武器,因為這將戳破核武器的神話。

核武器被誇大到了這樣的地步:當媒體表示,即使是一個核裝置也會毀滅世界時,沒有人反駁它。這是一個公然的、愚蠢的的說法,從未被糾正。畢竟,二戰中使用了兩個原子彈,讓人們心有餘悸。

目前為止,人類已經引發了至少3000次核爆炸,這些核爆炸,幾乎沒有對地球上生命的生存能力產生影響。

那麼,核武器有多危險?

核武器,確切地說,應該被歸類為燃燒彈,它們點燃引爆點3公里內的一切東西。除此之外,核爆炸是非常明亮的,能夠使30-40公里外的人致盲。3公里的範圍內,成為一片火海(只在一瞬間)。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核爆炸還能產生熱核颶風,讓為爆炸周圍的空氣會膨脹和收縮。如果你在室外,沒有防護措施,並且在核爆炸的3公里內,基本上你必死無疑!

請注意前提條件,身處室外,且,沒有防護措施。

這裡的問題是,烏克蘭真的很大,歐洲第二大國,6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6個浙江省),那裡的城市是分散的,他們較大的城市占地超過300平方公里,因為高樓大廈的阻擋作用,一般的核爆炸最多只能燒毀3~5平方公里的土地。像基輔這樣大小的城市需要100枚彈頭才能覆蓋整個城市。

這給我們帶來了下一個問題。現代城市中心和工業區是由混凝土和鋼鐵製成的,在燃燒彈面前並不那麼脆弱。

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破壞嚴重,是因為幾乎所有的建築物都是由木材製成。最初的爆炸使城市中心起火,然後火勢蔓延,最終燒毀了大部分城市。

1945年8月6日,廣島爆炸中心附近的建築物幾乎全數被夷為平地,但有一座磚石建築,雖然遠不如現代建築堅固,但仍然屹立不倒,那就是「廣島縣物產陳列館」,現在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原爆遺址)。

這說明,如果你不在室外,即使在爆炸區域內,你也有很大機會存活下來。核爆炸主要是熱輻射殺手。核爆炸產生的絕大部分 「輻射」是紅外輻射,與煤氣爐或壁爐產生的輻射性質相同。核爆炸時,除非你所在的建築物被熱輻射推倒,或者你在建築物起火時沒有離開,或者你碰巧在窗口前,否則你大概率能逃過一劫。

核爆炸20年後,廣島和長崎,就恢復成完全正常的城市,基本看不出核爆炸的痕跡。

因此,我們得到了Putin不會使用核武器的真正原因:與我們想像中的「王炸」相比,它們並不那麼有效。如果一枚核飛彈在基輔市中心上空引爆,沒有人會相信這是一次真正的核爆炸,因為這座城市還在那裡,所有的主要建築都還在。

其次,他的核彈數量不多。關於俄羅斯核武庫的數字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你可以從蘇聯聲稱已經建造的炸彈中得到這個數字,然後減去他們測試項目中使用的數量。這樣,就有大約6000枚彈頭。

首先,俄羅斯並沒有足夠的運載系統來裝載這些彈頭。

其次,核彈頭的保質期非常短。核彈頭的關鍵材料「氚」半衰期只有12年,所以保質期不太可能超過10年,這種彈頭需要定期補充氚(產氚堆)。

核彈頭需要一個由常規爆炸物製成的雷管。這些引爆器是人類歷史上最精密的設備之一。任何一個部分稍有偏差,核彈頭都不會爆炸。這個精密的設備,就放置在一個發出輻射的核心材料周圍,環境對設備的損傷非常大,核彈頭需要至少每五年維護一次。即使這樣,一個二十年前的老彈頭,幾乎就是一個垃圾。

自從普京上台以來,已經超過二十年了。我確信,俄羅斯有一些保持最佳狀態的彈頭,但鑑於俄羅斯目前的國力,俄羅斯的核武庫很可能類似於俄羅斯的坦克儲備:保持最低限度的服務,而其餘的則是廢品堆。

目前,龐大的俄羅斯核武庫是Putin手中的最後一張牌。而這張牌,除了虛張聲勢外,實質性作用非常有限。



寫在最後

寫這篇文章,當然不是為了宣揚煤氣罐大戰,而是為了理性認識核武器的威力。

我剛隨手搜索了「波塞冬 摧毀半個美國」,居然有62萬個結果,可想而知,這一類核滅世論的謠言,傳播有多麼廣泛!

從呼籲公眾反對核武器的角度,核冬天論和核滅世論的出現確實有一定作用,但在可預見的未來,核武器禁用顯然是不可能的幻想。而核冬天論與核滅世論的廣為流傳,卻會對可能出現的核戰爭下的防禦措施起到反作用,導致人們覺得「反正打了核戰全都得死」,從而對核技術持消極態度,不願意去學習與了解核武器相關知識、了解核戰爭環境下的人防措施和生存方法,最終導致可能發生的核戰爭中本可避免的大量無意義傷亡。

現在回頭看,在城市車庫配套建設人防工程,其實就是一種非常科學的,未雨綢繆的做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