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客張頌文《不止不休》、宋佳《迴響》、丁禹兮《春閨夢裡人》

狐老師娛樂 發佈 2024-03-02T08:36:32.013719+00:00

本周重點聊院線電影《不止不休》、馮小剛導演的迷霧新劇《迴響》、丁禹兮彭小苒的古偶劇《春閨夢裡人》等。

一大撥新劇襲來。


本周重點聊院線電影《不止不休》、馮小剛導演的迷霧新劇《迴響》、丁禹兮彭小苒的古偶劇《春閨夢裡人》等。


《不止不休》


3.24上映,院線電影

2020年入圍過威尼斯電影節,平遙電影節上放映一波三折,但最後導演王晶(此王晶非彼王晶,新人導演)拿下了費穆榮譽,之後近三年無聲響,終於能在電影院一窺究竟。



讓影迷和影評人如此期待的,不僅是這坎坷的上映過程,還有它以調查記者為主角的特殊題材,這可能是中國第一部以調查記者和調查報導為主題的院線電影,在大多數媒體出身的影評人、自媒體群體裡,當然會受到格外的關注。


以下劇透,介意者快撤!


故事發生在2003年,白客飾演一個高中肄業的小鎮青年,熱愛新聞傳媒,日常投稿給報社,活躍在當時的知名論壇西祠胡同上。他從老家來北京就是想找份報社的工作,但限於學歷,屢屢受挫。



偶然的機會讓他被張頌文飾演的報社大記者看中了,張頌文是白客活躍的西祠胡同某版的版主,對他的能力有些了解,給了他一個在報社實習的機會。



白客成長很快,經歷了張頌文帶領的礦難報導後,他敏銳地根據一個收血的信息,發現了一條代替B肝患者和病毒攜帶者抽血體檢的產業鏈,開始臥底調查。



調查進展很順利,但在臨近發稿白客才發現,自己的好朋友考研三年未成,就是因為身為B肝病毒攜帶者總在體檢關被卡,而他恰好通過自己臥底的產業鏈找人代檢考研成功,他對白客咆哮了從小到大被人歧視的痛苦,眼看就能靠這篇報導拿下頭版並順利轉正的白客猶豫了……



電影的前半段雖然有不足,但整體是很抓人的。裡面對北漂這個群體的描繪非常真實細緻,很多細節確實是真正有生活的創作者才捕捉得到的。



關於新聞理想的部分,前半段的呈現也不錯。無論是張頌文飾演的老記者的言行作風,還是實習生參觀報社的那段快剪,以及整個礦難的調查報導過程,都能讓觀眾對那個年代的記者、調查記者、新聞傳媒行業和媒體曾經承載過的第四權力有直觀的了解(或深切回憶)



而作為電影的主事件——B肝患者和攜帶者遭遇的隱形甚至是赤裸歧視,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沒有感觸,但我永遠記得大學很好的朋友對我說他是大三陽時的表情和我們的沉默。



上述所有,無論你是北(或者任何)漂過、新聞過、記者過,或者曾因類似的理由被歧視過,大抵都能在電影的前1/2感同身受,這是電影的成功之處。


但是,精彩戛然而止在白客說出「撤稿」那一刻。


此後就是他撤稿、轉正失敗,在回老家之前堅持找各類B肝病毒攜帶者做最後一篇被歧視者現狀的深度報導,然後就登報了,HE了。



這後半段問題過多,我挑主要的說。


首先是現實邏輯的大bug:且不提撤稿只能由報社老大做主,而不是小實習記者一張嘴,帶他的師父就能做主的。



關鍵是,他想要撤稿的理由是,B肝病毒攜帶者也是受害者,他們因為完全沒有必要但又無處不在地被歧視,所以才不得不出此下策找人代體檢,發「揭發整個代體檢產業鏈」的頭條新聞,會實際上損害他們通過正當途徑無法獲得的普通人權益。



但是,任何一個報社的大記者,都不可能意識不到「B肝病毒攜帶者被系統性歧視」這件事的新聞價值。它和揭露代檢產業鏈的報導絕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在當年任何一個做正經報導的媒體那裡,這都是可以順理成章成為系列報導的新聞素材。



何況電影明示那是2003年的下半年(非典結束),那一年的上半年,南都剛剛因為報導孫志剛事件,推動了《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的廢止(2003年6月30日)



在這樣的新聞傳媒界推動法制改革的大事件下,一個調查記者出身的上司,怎麼可能對反歧視這種比抓違法的時效性報導更重要更能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健全的新聞角度,視而不見呢?


撤稿這個主角困境,在現實邏輯上根本不成立。當即改一些措辭,加一句標註作為系列報導的第一篇,就能很容易既保住稿子,也留出為歧視者發聲的口子。



邏輯bug之外,角色問題也不少。除了白客以外,其他角色都很單薄。張頌文的角色開始還有血有肉,後面就突變工具人為白客製造困難了。而苗苗這個角色更是可有可無,仿佛存在的全部意義就是幫白客說出內心話語並提供無條件心理支撐。



而電影主創在「做傳記」還是「做事件」上仿佛也游移不定,前半段很像白客飾演的調查記者成長記,到中後段才進入到B肝事件的報導上,人物塑造與事件描述的比例失衡。



最讓我難受的,還是對現實困難的避重就輕。關於新聞行業日常對抗的阻力,關於調查記者真正的困境,電影沒能、恐怕也沒有強意圖去呈現,仿佛一切困難都來自新聞當事人不願意接受採訪,這怎麼可能呢?但我也深深知道,這一塊的呈現只要存在,就難過審。所以無論現在這個成片的避重就輕出於實際上的閹割還是創作者的自我閹割,我都能理解但表示遺憾。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主角的困境就不得不生硬,主角走出困境就不得不靠一番慷慨激昂但本質空泛的演講(順便,這段台詞也寫得很差),因為真正的困難,大家無法觸碰與描繪。


另外,片子仿佛把歧視的分界線落在了B肝病毒攜帶者與普通人之間,那B肝患者呢?好像一直語焉不詳。


最後,白客演得不錯,張頌文演得真好,可惜文本層面的巨大缺憾沒能成就佳片,不能說瑕不掩瑜,只能說充滿遺憾。



豆瓣評分:3.6w人給出7.3



個人評分:6.5分


適合人群:傳媒從業者、新聞理想殘存者、現實題材關注者、i張頌文、i白客


不適合人群:對現實邏輯要求嚴格的、對主角克服困難要求不糊弄的


結論:題材加分,何況前半段是真的不錯,但顯然可以更好


《迴響》


3.16上線,愛奇藝獨播

這部劇,口碑比較兩極分化,喜歡的很喜歡,不喜歡的覺得矯情、拖沓甚至還有惡臭指責,我是喜歡它的那一隊,甚至覺得它與馮小剛早年經典《一地雞毛》中婚姻部分的闡釋同源。



這是迷霧劇場這一季的第三部,繼《回來的女兒》和《平原上的摩西》後上線,很多觀眾吐槽它,就是覺得它不夠懸疑也不夠迷霧。


馮小剛這幾年的口碑+前一部劇《北轍南轅》的高熱度低口碑,再加上包貝爾這樣女觀眾很不待見的演員,《迴響》打從開始就不被看好。



在上述所有不利因素的疊加下,社交平台關於《迴響》的討論居然沒有一面倒,喜歡的和不喜歡的相庭抗禮,之於馮小剛的婚戀題材劇集而言,已經是勝利了。


但喜歡它的我也並不全然推薦。我不推薦給任何純粹的懸疑愛好者,也不推薦給任何情感經歷單純或對愛情婚姻懷有純潔理想的人,而對情愛婚姻徹底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的,恐怕也不適合。


但如果你願意聽過來人講講(或者和過來人一起)講講婚姻講講愛情講講人的欲望與控制講講忠誠與謊言講講人性的複雜,那可以試著打開這部劇。


它是一部以罪案懸疑為外皮,闡釋婚姻與愛情真相的劇集,是舞台劇風格濃郁的「實質現實主義」劇集。



我一個一個解釋。


罪案懸疑為外皮,是說整個故事以一位女性被殺的大坑案為A故事的主線劇情。受害人生前年輕漂亮,是一位富商的情人,她腦後受重擊落水,此後溺斃於水中,關於她的死,宋佳作為女刑警隊長一直帶隊苦苦追查兇手與真相。



闡釋婚姻與愛情真相則是整個劇集的B故事,以宋佳的婚姻為主線,宋佳在追查大坑案時發現自己的老公王陽也在案發現場逗留,此後她又發現他在案發酒店有過兩次開房記錄,而王陽又怎麼都解釋不清楚這兩次到底在做什麼,宋佳在追查大坑案的過程里於形形色色的案件相關人身上看到婚姻與愛情的荒謬和無常,也看到自己婚姻的影子。



舞台風格濃郁,是說整個劇集刻意抽離掉了不少現實肌理,比如宋佳夫婦好像從不為養娃煩心,比如警隊仿佛只有三個半人大多工具;甚至不追求具體細節的現實合理性,比如宋佳審訊時的話語很多不符合規定與職業習慣,比如宋佳與文學教授的老公對話時也能引經據典出口成章。



整個劇集的場景和人物對話都有非常強的舞台劇感和戲劇腔,我一開始也不適應,尤其死者房東說「她對我來說就是每月到帳時的那聲叮咚」時,哪個房東這麼說話啊?但很快意識到這是刻意為之,看下去就接受了它自成風格的整體調性。



實質現實主義,則是我喜歡它的關鍵。現在太多劇集是「形式現實主義」,堆砌大量現實小細節促觀眾共鳴,淺淺探討各種現實主義話題甚至熱搜寫劇,但仔細看它講述的故事實質,還是童話,還是言情,還是各種意淫與幻想。


《迴響》恰恰相反,它用相對抽離現實的氛圍,用大量文藝腔的對話,講真正現實的故事。它講都市人內心真正的孤獨與荒涼,講婚姻是愛情的遺蹟,講人性的自私與偏執,講人的自我偽飾與謊話連篇。這一切,都過於真實。



我看有人說,2023年了,怎麼還是戀愛結婚出軌小三那些事,這話對也不對。首先它雖然有,但絕不只是「戀愛結婚出軌小三」那些事;其次難道2023年我們社會就突然消滅婚姻了?那些還在婚姻中追尋理想或苦苦掙扎的人們,因為不夠先進,就不配成為影視劇刻畫的對象了?ta們的痛苦與掙扎就不是真實的嗎?



關鍵還是看如何講述。


劇集當然有不少缺點:刑偵不是真正的重點,難免有經不起推敲的地方,雖然案子的破解也算層層抽絲剝繭,但結局的定罪證據算不得鐵證。不過罪案數個當事人各自惡念逐層堆砌而鑄就惡果,這模式本身有意思,也合理。



情感占據大多數篇幅,且男女主各有性格中的極端部分顯露,也讓一部分觀眾吐槽。但這種極端也相當典型:婚姻中的女性一旦察覺到問題又得不到答案,確實會執拗地折磨自己也折磨對方;有出軌念頭並付諸實踐但只要沒做到最後一步的男性,大抵也都會理直氣壯堅持自己沒有出軌;而開篇搞文學的老公指點刑警妻子到底應不應該開三槍擊斃匪徒,也相當符合現實……



宋佳好像從不在意自己飾演的角色是否討喜,「老娘演高興了最重要」,這個角色非常適合她,但如果你從來都不喜歡她的氣質與輕聲說台詞的方式,就不要勉強自己。



而王陽,我太感謝選了王陽來演這個角色的決策,他把這個遭人恨的角色演得不油膩、有點可恨、有點可憐又有點可愛。



我原本以為這個劇的文藝風格會讓它遇冷,沒想到愛奇藝熱度相當高(在迷霧劇場序列里),看來它確實補上了不激烈不狗血平靜闡釋婚姻這個領域的饑渴。



同時,整體懸疑感營造也很到位,不止是案件,包括王陽開房做什麼、貝貞是想像是另有其人還是王陽的選擇性遺忘、宋佳有沒有精神問題割腕到底是怎麼回事登峰——都能勾人看下去,而每個角色都在撒謊的狀態,其實也添加了大量的解謎樂趣,懸疑與情感一體兩面的AB故事之間並非皮肉分離,而是彼此提示、對照、映射。



儘管它有一個過審專供的令人不適的光明結局,雖然它為了大眾接受度改動了兩個原著關鍵情節,但《迴響》通篇依然秉承了原著的精髓,是骨子裡的悲觀主義。


豆瓣評分:2.3w人給出6.1分



個人評分:不帶個人偏好7分,個人喜好可+1分


適合人群:i舞台劇、i真相探討、i文藝、悲觀主義者


不適合人群:對刑偵要求嚴謹的、不耐煩看這些探討的、文藝調調拒絕的


結論:如果你喜歡馮小剛那些探討婚姻與愛情的影視劇作品比如《一地雞毛》《一聲嘆息》或者《手機》或者我還有一個可能很荒誕的類比,如果你喜歡看《圓桌派》《十三邀》,你大概率會喜歡《迴響》


《春閨夢裡人》


3.21上線,鵝獨播

很不明白兩位主角接這個劇是怎麼想的。


彭小苒,《東宮》後搭金瀚《君九齡》,看金瀚一臉看到絕世美男的表情



《君九齡》同期搭馮紹峰,對著馮那皮肉鬆垮的臉又一臉看絕世美男的表情



現在《春閨夢裡人》,看到丁禹兮,依然一臉看絕世美男的表情,而且日漸浮誇



接不到好本子,起碼也可以控制自己演得不這麼糟糕吧?



丁禹兮,之前的《陳芊芊》和《月光變奏曲》從劇本到人設都可圈可點,除了自家公司出品的情人節檔期專供大爛片,他在我眼裡是用腦子演戲的,而且雖然外表有硬傷,但一演戲氛圍感十足。


那我就不理解接《春閨夢裡人》這種人設離自己十萬八千里還要強撐京城第一美男子的角色,心裡不發虛嗎你?



劇開篇就是個悽厲的跳崖戲,就算各人反應都很離譜,導演鏡頭更是離了大譜,但咱不挑,繼續往下看。跳崖之後就是真正的女主附體,原著這裡是穿書,劇的改編方法是不說為什麼,也不說穿越還是穿書,直接就按穿過來演,然後陡然從悽厲狗血的跳崖,直接轉輕喜劇路線了。


至於什麼做了侯夫人三年多還披頭散髮到處亂跑身邊沒個人,什麼娶二房還要敲鑼打鼓上花轎當眾拜堂,咱都不挑了,輕喜劇嘛,您隨意。



但輕喜劇,是不是應該真的「喜」,而不是這樣尬?



我沒撐過2集,抽一個看過後面覺得不錯的朋友,說說到底好在哪。


豆瓣未出分


個人評分:5分


適合人群:i尬演、i丁禹兮、i彭小苒、i跳崖狗血片段


不適合人群:對輕喜劇要求高的、對演技燕子顏值要求高的、受不了古裝劇瞎胡鬧的


結論:拍不好可以不拍,沒必要瞎糊弄


本周還看了幾集《人生之路》,根據路遙中篇小說《人生》改編,看起手這氣勢搞得跟要拍個《白鹿原》似的,看主角陣容——陳曉、李沁、張嘉倪……主創目的就昭然若揭了。



都不說劇本改編水平,中篇小說改長篇電視劇已經很離譜了,看具體完成度那也是槽多無口。整個鏡頭無比浮誇,84年的陝北農村,幾個高考生能瘋狂騎自行車上下學競速——沒看出來窮,鏡頭也完全不是正劇的拍法。



仨主角除了把自己臉塗黑以外,別的啥努力都沒做啊。人家人藝的李光復老師正經老北京人,一口陝北腔不說地道,普通觀眾是聽不出來不對味的,結果內仨主角就操著一口普通話跟這些說方言的老演員們配戲,好意思嗎?



當然也不是說配角就不浮誇的意思



更不是說不說話的時候就不做作不浮誇的意思



這種正劇,不拍也罷。


這幾周正在熱播的古偶劇《花琉璃軼聞》也看了一點,孟子義+徐正溪,怎麼說呢,在一眾古裝雷劇的映襯下,它就勝在普普通通,既沒有雷得奇葩,也沒有丑得要命,雖然細節台詞都沒法細想,但勝在同行襯托。



院線電影方面,超過一億預售票房震驚業內的新海誠新動畫電影《鈴芽之旅》本周五已經上映了。



喜歡裡面關於廢墟(無論來源於自然災害或人類廢棄)這個概念延伸出來的所有感受——傷痛的、緬懷的、悵然若失的、邊回頭邊繼續往前走的,依然無感於新海誠的少男少女一相遇就愛得死去活來,同時也實在無法忽略世界觀上的巨大bug而導致的角色動機與使命的不自洽,全員莫名其妙啊真的是(尤其欺負貓貓不能忍!)



所以我整體只能給6.5分,喜歡新海誠風格的可以閉眼沖。



而下周五公映的《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我也提前看過了,相當有水準的爆米花電影,非常值回票價,遊戲粉和爆米花電影愛好者不要錯過。



本周重要開分及變動包括:


《他是誰》開分8.2,目前掉到8.0分



《曾少年之小時候》開分8.4



院線藝術電影《臍帶》開分7.7分



那麼本周就是這樣,咱們有緣下周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