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韋和趙雲到底誰更強?依據正史記載:二人根本不是同一檔次

歷史定哥 發佈 2024-03-02T10:09:30.443209+00:00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不管是書籍還是電視劇都是中國人心中的經典。最為吸引人的除了縱橫捭闔的軍事政治之外,武將武力排名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重點。在三國中分屬兩個陣營,同樣護衛主公的典韋和趙雲到底誰更強,根據正史的記載,二人根本不是同一個檔次。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不管是書籍還是電視劇都是中國人心中的經典。最為吸引人的除了縱橫捭闔的軍事政治之外,武將武力排名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重點。

在三國中分屬兩個陣營,同樣護衛主公的典韋和趙雲到底誰更強,根據正史的記載,二人根本不是同一個檔次。

二人戰績相較

要想知道典韋和趙雲二人誰更厲害,首先可以對比一下在正史記載中的二人的英勇戰績。

在中國歷史上,曹操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

漢朝末年,強敵入侵,皇室一片混亂,曹操憑著自己刺董卓之膽氣,統領數十萬大軍之氣魄,用兵如神之智慧,盤踞中原稱霸一方,試圖一統天下。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雄主,在典韋陣亡之後都禁不住落了淚。

可想而知典韋對於曹操來說是多麼重要。

典韋一直都是曹操最忠誠的護衛,從正史記載來看,典韋功績不小,也有著一些過人的事跡。

其一就是擊殺李永。

這是典韋還未跟隨曹操之前發生的事情,從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典韋的膽量。

史書記載,生於陳留的典韋頗有上古俠客之風,同時也具有俠客之能。

他為了一個劉姓人家,去找富春縣令李永報仇。

當時社會極不安定,李永又深知自己仇人眾多,所以日常防備極嚴。

就是在極嚴的防備中,典韋闖入李永家中,僅靠一把匕首,將李永夫妻兩人一併殺掉。

擦乾匕首上的血跡,典韋慢騰騰踱出李永府宅,從門前車上取下他提前藏好的刀戟,也不乘車,就步行著慢慢離去。

李永的住宅就在鬧市邊上,此時被屠殺的消息已快速傳播開來,數百人尾追著典韋,就是沒人敢於上前攔截,就這樣走了四五里,仿佛送別一樣,典韋的同伴來迎接他,一併遠去。

在這樣的光天化日之下,典韋入宅殺人,並且在數百人尾追之下還能夠從容離去,想不出名都難。

而這樣的勇士,在亂世之中必然是各路勢力的網羅對象,不久之後典韋便被董卓收入麾下。

後來,典韋又追隨曹操。

進擊呂布大軍一戰成為他第二次出色的戰績。

當時曹操在軍中招募敢死戰士,組成突擊隊,準備衝鋒反擊呂布。

典韋第一個報名。其時,三面圍攻中,西面戰事最急,典韋來到一線,呂布軍箭如雨下,典韋看都不看,告訴身邊人:「敵人離我十步時再跟我說。」

很快,呂布軍隊就衝到典韋十步範圍,典韋同伴喊:「十步了。」

典韋又說:「五步再說。」十步之內,兵刃的寒氣已可感受到,典韋同伴們心膽俱顫,想都沒想就接著呼喊:「五步了。」典韋「手持十餘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

典韋殊死一擊,無堅不摧,擋者披靡。

進展良好的呂布部隊突然遭到這一番迎頭痛擊,一時適應不過來,死了一批人後,紛紛後退。其時太陽已落山,暮色四合,曹操部隊趁機突圍而去。

呂布軍隊銳氣受挫於典韋,追擊的士氣也不高。

此戰能夠安全歸來,端的有賴於典韋的個人英雄行為,曹操立即提拔典韋擔任自己的衛隊長,帶領幾百個親隨武士,專職警衛曹操安全。

不久之後便迎來了典韋的經典一戰,也就是殞命之戰。

發生在濮陽之戰後三年,時為建安三年。

當時地方割據勢力張繡屯兵宛城,曹操去討伐他,張繡很明智地選擇了投降,曹操很高興,專門請張繡和他手下的將軍們吃酒。

酒宴開始後,曹操挨個敬酒,典韋則手持大斧,跟在身後,斧頭的鋒刃有一尺之長。

殺人不眨眼的大漢提著殺人如砍草的大斧,氣勢的確逼人,曹操所到之處,典韋都要死死盯住受敬的張繡方面將軍,一直到喝完酒,張繡以及他手下的將軍們,沒人敢正眼看典韋。

張繡是當時力量很強的一股割據勢力,他的投降,讓曹操去了一塊心病,很是得意,太得意了,就容易忘形。

曹操雖是一代英雄,只是也有好色的毛病,得意忘形之餘,他看上了張繡的嬸娘,偷偷將其接入軍營中。

這樣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對張繡的侮辱,張繡雖然能力比曹操差得遠,畢竟也曾是割據一方的軍閥,聽說此事後,立下決心:反叛曹操,殺掉曹操。

張繡反叛,計劃極其隱秘,以曹操的詭計多端,居然沒能覺察到任何蛛絲馬跡。

夜色掩護下,張繡軍隊突襲曹操大營。驚慌失措的曹操帶人從後門狼狽逃跑,典韋則率領十餘個警衛戰士,死守營門,為曹操趕往安全地帶贏得時間。

當時典韋保護著曹操,在典韋的拼死搏殺下,好不容易衝出了張繡兵團的包圍,一路狂奔逃到了安全地帶。

等待剩餘的士兵組建起來防禦之後,曹操這才稍稍鬆了口氣。等他回過頭找典韋的時候,才發現典韋早已經不見了。

曹操身邊的衛士告訴曹操,典韋為了保護他而殿後,被張繡的人殺死了。典韋當時在後獨自一人英勇對敵,但終究寡不敵眾。直到他死了好一會,叛軍才敢試探著上前,割下他的頭。

再看趙雲之戰績。

相較於典韋,趙雲從名氣上來說是更大的。在跟隨公孫瓚時,袁紹磐河大戰公孫瓚。

袁紹令顏良、文丑等帶兵前後左右圍攻夾擊公孫瓚,當公孫瓚的繡旗被麴義砍倒,回馬下橋而逃時,趙雲此時出手了,他一槍把麴義刺在了馬匹之下。

而最為體現趙雲戰力的戰績便是當陽長坂坡救阿斗。

建安十三年的時候,曹操的大軍大舉向南下行軍,意圖進攻荊州。

而此時劉表早已不在人世,劉琮甚至完全沒有與曹軍對戰,而是不戰而降。

但是劉備方面是不願意就此投降的,那麼撤退就成了當下最好的選擇。

於是荊州民眾隨著部隊一起撤退,如此龐大的人口行動,拖慢了撤退速度,而曹軍一路追擊,最終將他們圍困在當陽長坂坡。

在此等情況下,劉備忘記了妻兒,趙雲見狀,選擇了原路返回尋找,並將兩人救出。

長坂坡大戰,危急萬分,趙雲於千軍萬馬中救出幼子弱婦,不但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超人的武藝,更需要對劉備的一顆赤膽忠心。

當趙雲北返時,有人報告劉備說趙雲投降曹操去了,劉備不信,因為他了解趙雲的為人。

果然,趙雲不久即護著劉備妻小來到。後來,諸葛亮出兵北伐,由斜谷道出兵,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戰局箕谷。

但是這次諸葛亮確實失算了,他萬萬沒有想到曹真居然帶了遠多於蜀軍的將士前來攻打。哪怕是趙雲坐鎮也回天乏術。

箕谷失利之後本還有轉圜的餘地,誰知馬謖大意失街亭,蜀軍的撤軍已成定局。

然這本不是諸葛亮的本意,故在進行戰略部署時並沒有將撤軍安排好,所以倉促之間軍隊難免混亂,恰逢曹真乘勝追擊,這一支部隊便損失慘重。

但是趙雲所帶的那支軍隊卻沒有遭受多大的損失,因為趙雲看準了曹真的心思,選擇情思斷後,震懾敵軍。

細細對《三國志》中的典韋、趙雲人物傳記以及其他史料進行品讀,就會發現看似同樣是驍勇善戰的二人,還是有著能力的高低。

從二人的戰績來看,典韋屬於忠誠的護衛,其所做之事幾乎都是圍繞著護衛曹操的周全。

正史中也多次提到他對曹操百分百的忠誠。

最後他也為護衛曹操的周全而死,實則並沒有在戰場上展現多少自己的謀略或者出色的戰略指揮才能。

在《典韋傳》中對他的記載也多是他如何力大無窮,如何勇猛過人,比如用兩臂便可以架起敵人殺死。

史書中還提到典韋喜歡酒肉,飯量和酒量都是別人的數倍,且最喜歡痛飲,樹立起了一個不拘小節的粗糙形象,讓人頗感到其人過於莽撞,有勇無謀。

但是趙雲則是不同,從多次與各武將的對戰之中不難看出趙雲出色的能力,但他比典韋更加高一層次的關鍵在於,他有勇有謀,有遠見卓識。

若以識大體、顧大局、律己嚴,勇於進諫來說,趙雲在武將之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謀略品德,典韋次之

趙雲之勇,與西楚霸王項羽而類似,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當年項羽僅僅率領八千的子弟兵便敢面對人數遠超他們數十倍的秦軍,最後還將其大敗。

而趙雲也是獨自一人沖入曹軍之中搏殺,如入無人之境。但二者也有區別,項羽最終自刎於江東,趙雲卻是得了一個常勝將軍的名號。

這都是因為,趙雲除了過人的武力之外,還有著過人的謀略,絕非匹夫之勇。作為將領的趙雲,絕不會為了逞一時之快而不考慮身後千千萬萬的士兵。

實則趙雲也在戰爭中經歷過失敗,但卻依然全身而退。

那就是在上文中提到的箕谷之戰。

那時因為馬謖大意丟失了街亭,曹軍抓住了時機準備全面反攻,就在這個即將四面楚歌的關鍵節點,趙雲冷靜分析局勢,毅然決然選擇讓全軍撤退,不再對打。

趙雲下令全軍撤退,自己卻沒有走在最前,而是到後面斷後掩護。

有趙雲的威名在,曹軍將士也不敢輕舉妄動,甚至不敢全力追擊趙雲的軍隊,就這樣,趙雲保住了士兵和糧草,可謂是全身而退。

這雖然是一場敗仗,但是卻一點損失也沒有,趙雲的智謀以及冷靜分析戰局的能力,無疑是過人的。

又有漢水之戰。

當時趙雲好不容易將黃忠救了出來,誰知曹軍又再一次追了上來將他們團團圍住。

曹軍一窩蜂地湧上來,但是趙雲這邊卻是只有數千人迎敵,既不能退也無法守。

於是趙雲便急中生智,命令幾千將士都在營地的高處進行埋伏,而自己則是單槍匹馬地站在營地的門前等待曹軍。

曹軍見只有趙雲一個人立於門前,根本不知道前方是不是有詐,於是便不敢輕易地上前。

然而,就是這一陣的遲疑給了趙雲反擊的機會。

只見趙雲用長槍向後一招,營中提前埋伏好的將士便前赴後繼地向前衝來,萬箭齊發,打曹軍個措手不及,最終只能倉皇逃竄。

此一戰,也充分展示了趙雲之智勇。

而縱觀典韋的人生履歷,這樣依靠智取而保全自己乃至取勝的事例似乎幾乎沒有,史書中對他的記載都是靠著蠻橫的武力,護衛主公。

所以如果說典韋是一名聽從主公指揮的勇猛武將,那麼趙雲便是具有帥才懂得謀略的武將,從這個方面他便比典韋高尚一個層次。

此外,趙雲不僅智勇兼備,而且品行高潔,因而被稱為完人。

據史料記載,在奪取了桂陽郡之後,趙雲擔任了桂陽太守這一個職位。

原來的太守早就聽聞趙雲的威名,對其仰慕已久,便向趙雲提出請求能否結拜為兄弟。

說來也巧,原太守也姓趙,他之前還有個親哥哥,但是卻去世了。

只留下了一個美麗的嫂嫂,趙范覺得正好可以送給趙雲,親上加親。

但是卻被趙雲嚴詞拒絕了。

趙雲對他說,既然我們已經結拜為兄弟,那麼你哥哥也是我哥哥,我與你的寡嫂成婚,豈不是有悖人倫嗎?

從這件事上也可以充分地看出趙雲高尚的品德修養,這與只會喝酒吃肉的典韋是不同的。

而在腥風血雨的戰場外,趙雲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富有遠見卓識的戰略家。

對於紛繁複雜的政局,他總是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當時劉備剛剛稱帝,地位還不穩,就火急火燎準備攻打東吳。

趙雲知曉此事之後站出來公開反對,他的一番話可謂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要害所在,也是忠心耿耿地對主公提出勸誡,指出了這個決定在戰略方向的錯誤。

趙雲他從戰略的高度分析蜀漢的主要敵人是曹魏而不是孫吳,此時與孫吳開展完全是多此一舉,應當集中力量對抗曹魏,抓住主要矛盾。

所以從以上的功績、政治遠見與謀略能力來看,趙雲都是比典韋更勝一籌的。

關鍵字: